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2
1
作者 朱永新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6-69,共4页
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苏州大学朱永新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枝“红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强调自由讲学,重视学术研究,主张门户开放,提倡尊师爱生,确非官学和科举所能望其项背。台湾教育史... 书院精神对于当代大学教育的启示苏州大学朱永新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枝“红杏”。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强调自由讲学,重视学术研究,主张门户开放,提倡尊师爱生,确非官学和科举所能望其项背。台湾教育史家张正藩教授在评论书院时曾说: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度 当代大学 白鹿洞书院 师生关系 古代书院 书院教育 岳麓书院 中国古代 东林书院 人格教育
下载PDF
清代学田来源试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钱蓉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4-72,共9页
The sources of school-owned farmland were diverse, including appropriation, donation and purchase. A wide range of people contributed to the enlargement of school-owned land.officials, gentry, 1andowners, students and... The sources of school-owned farmland were diverse, including appropriation, donation and purchase. A wide range of people contributed to the enlargement of school-owned land.officials, gentry, 1andowners, students and merchants not only voluntarily donated landthemselves, but also urged others to contribute. School-owned land was important because the stability of rental income provided dependable material support for education. At thesame tirne the school-owned land system was highly significant because it strengthened thefeudal rule of the Qing court and preserve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clans, merchant groups and olher social organiz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田 东林书院 《学校》 书院 土地私有化 中国近代 教育史 封建社会 光绪年间 资料汇编
原文传递
“东林非党论”质疑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庆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4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对樊树志先生提出的“东林非党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无论从“东林”人士自己的表述、还是他们在明万历二、三十年代及以后的实际活动来看,“东林”都明显是一个政治性的团体,也就是“党”。东林代表性人物对“党”的看法,有... 本文对樊树志先生提出的“东林非党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无论从“东林”人士自己的表述、还是他们在明万历二、三十年代及以后的实际活动来看,“东林”都明显是一个政治性的团体,也就是“党”。东林代表性人物对“党”的看法,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说“东林非党”。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看,东林党之“党”,实际是处于中国传统“朋党”之党到现代政党的过渡阶段的“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东林 政治性团体 东林书院
原文传递
中国首创“导师制” 被引量:5
4
作者 韦石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Z1期66-68,共3页
中国首创“导师制”韦石“导师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所设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14世纪开始,英国的高等学校采用此种制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学生入学之后,凡课程的选择、考试的准备等,都请求导师给予... 中国首创“导师制”韦石“导师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制度,所设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辅导的责任。14世纪开始,英国的高等学校采用此种制度,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学生入学之后,凡课程的选择、考试的准备等,都请求导师给予指导。每一导师指导学生4~10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师制 教书育人 孔子 我国古代 学习方法 先秦私学 教学计划 先秦时期 东林书院 “导师”制
下载PDF
晚明书院结群现象研究——东林书院网络的构成、宗旨与形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时龙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1,共7页
晚明书院以东林为最著 ,而东林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孤立的书院 ,环绕在它附近有一大批书院和文会 ,从而在环太湖沿岸的吴中地区形成一个书院网络。这一网络以克服无善无恶论为其宗旨 ,以讲会为最常用的联结方式。书院网络的形成过程实际上... 晚明书院以东林为最著 ,而东林从来不是一个独立孤立的书院 ,环绕在它附近有一大批书院和文会 ,从而在环太湖沿岸的吴中地区形成一个书院网络。这一网络以克服无善无恶论为其宗旨 ,以讲会为最常用的联结方式。书院网络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东林学派的形成过程 ,是个人治学手段泛化为群体思维方式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书院 讲会 顾宪成
下载PDF
略论我国古代书院的教学特点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永德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5-72,共8页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组织,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发轫于唐,至北宋初年,正式形成制度。北宋时期,声著全国的有白鹿洞、岳麓、睢阳、...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组织,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教育史上占居重要的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发轫于唐,至北宋初年,正式形成制度。北宋时期,声著全国的有白鹿洞、岳麓、睢阳、嵩阳、石鼓、茅山六大书院。至南宋,书院大盛,其地位和作用甚至超过官学。此后,由于政治、学术和科举等原因,书院时兴时衰,并日益向官学化、科举化的方向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书院 教学特点 学术思想 我国古代 讲会 讲学 相结合 培养学生 官学化 学术研究
下载PDF
“‘东林非党论’质疑”的质疑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秉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9-61,共3页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 樊树志先生在其论著中提出了“东林非党论”的观点,李庆先生对此提出了质疑。实际上,“东林党”最先的确是政敌对东林人士的诬称,东林人士并没有组党的意识,称之为“党”或“政治性团体”均不恰当。东林书院在实质上是学术性团体,但并不排除议论政治的可能性。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其具体含义似不应用现代观念去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 东林书院 东林非党论”
下载PDF
梦始无锡 革新与改制后的2024全国围棋定段赛
8
作者 魏子翔 沙裕阁(图) 《围棋天地》 2024年第15期1-4,共4页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理学名士杨时途经无锡,游览时见城东某处前临清流,背依古木,与庐山名刹东林寺的清幽闲静如出一辙,便有意于此讲学,遂以“东林”为名,在地方官员的帮助下创立书院,理学自此发扬广大。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理学名士杨时途经无锡,游览时见城东某处前临清流,背依古木,与庐山名刹东林寺的清幽闲静如出一辙,便有意于此讲学,遂以“东林”为名,在地方官员的帮助下创立书院,理学自此发扬广大。明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顾宪成重修书院,并题下千古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对联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不仅代表着东林书院奋发上进,积极入世的思想,也将这份情怀在千百年间铸成了无锡这座城市的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入世 家国情怀 东林书院 东林 顾宪成 明万历 读书声
原文传递
书院讲学与晚明理学传播——以“东林书院网络”为中心的考察
9
作者 黄漫远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 晚明是理学传播较活跃的时期,书院是理学传播的重要场域之一。晚明书院学人秉承修正儒脉的立说宗旨,思考理学传播中淑世精神的传递,通过讲会、结社等方式在书院或书院之外弘扬己说,构建传播网络,形成了以东林书院为代表的多个波及全国、影响社会深层结构的学派群体,对晚明清初学统构建和学术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书院 理学传播 东林书院
下载PDF
我国古代书院的发展及特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丁玉辉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7-58,共2页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以其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独树一帜。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它对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书院的发展1唐代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但唐初书院尚不具备学校性质。开元年间的... 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以其颇具特色的教育制度独树一帜。从唐代至清代的一千多年里,它对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一、书院的发展1唐代书院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但唐初书院尚不具备学校性质。开元年间的丽正书院,集合全国众多学者以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书院 书院的发展 白鹿洞书院 我国古代 学术研究 古代书院 教学内容 王守仁 教育史 教育机构
下载PDF
书院制度简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元晖 王炳照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5期65-77,共13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从宋初到清末,存在了近一千年之久,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办学形式、教学组织和制度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批判地继承古...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从宋初到清末,存在了近一千年之久,对我国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在办学形式、教学组织和制度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批判地继承古代的教育遗产,不能忽视对书院制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制度 白鹿洞书院 东林书院 讲会 朱嘉 书院教学 明代书院 太学生 科举 学校
下载PDF
书院刻书漫话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之 《四川图书馆学报》 1985年第2期69-74,共6页
我国古籍如恒河沙数,卷帙浩繁,各种各样的刻本琳琅满目,书院刻本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拟简要介绍一下书院刻书的历史。“书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曾创办丽正殿书院(后易名为集贤殿书院)。但... 我国古籍如恒河沙数,卷帙浩繁,各种各样的刻本琳琅满目,书院刻本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拟简要介绍一下书院刻书的历史。“书院”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书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唐玄宗曾创办丽正殿书院(后易名为集贤殿书院)。但这时的书院同清代的四库书馆一样是藏书、修书的机构,并非讲学之地。作为讲学场所的书院,则始于宋代。“真宗咸平四年,诏赐九经于聚徒讲习之所,以书院之始也”。以后逐渐发展,数量遽增。据统计,宋代约有书院397所。其中,“四大书院”尤其蜚声海内。“四大书院”到底指哪几个?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称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和嵩阳书院(王应麟《玉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藏书 白鹿洞书院 刻书 岳麓书院 学海堂 刻本 清代 紫阳书院 东林书院 讲学
下载PDF
中国书院档案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定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16-119,共4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不断缔构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是我国古代学校的一种。它兴起于中唐,雏型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持续和普及于明、清,流风于当代。至今有1289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不断缔构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教育组织模式,是我国古代学校的一种。它兴起于中唐,雏型于晚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持续和普及于明、清,流风于当代。至今有1289年的历史,在中国教育史和世界教育史上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书院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书院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林书院 中国书院 书院 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 封建社会 碑刻 形成与发展 白鹭洲书院 唐末五代
下载PDF
锡山秦氏家族与东林书院学术渊源探究
14
作者 沈恬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14期154-157,共4页
锡山秦氏“世为东南望族,盛于明清两代,先后四百余年”。经过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于明清时期成为江南望族,科第联翩,子孙通显。东林书院,由北宋理学大家杨时创建,明朝后期因无锡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兴修复,以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声... 锡山秦氏“世为东南望族,盛于明清两代,先后四百余年”。经过200多年的繁衍生息,于明清时期成为江南望族,科第联翩,子孙通显。东林书院,由北宋理学大家杨时创建,明朝后期因无锡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兴修复,以倡导“经世致用”之学而声名显赫,一度有“天下言正学者首东林”之赞誉。锡山秦氏与东林书院学术渊源深厚,更有4位秦氏子弟入祀东林书院道南祠。文章通过分析锡山秦氏与东林书院学术的传承和人际的交往,来加深对地方望族的了解,以及两者共同对无锡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山秦氏家族 东林书院 学术渊源
下载PDF
用新闻眼,写身边事
15
作者 王海燕 《初中生天地》 2024年第26期41-43,共3页
明代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富有启示意义,它告诚我们既要专注于学习,又要胸怀天下,关心时事。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新闻早已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的重要窗口。近日,实验中... 明代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富有启示意义,它告诚我们既要专注于学习,又要胸怀天下,关心时事。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新闻早已成为我们了解时事的重要窗口。近日,实验中学八年级正在开展“今天我是小记者”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聚焦于“学校运动会的新闻报道”,旨在培养同学们的新闻意识和写作能力。大家快来参加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运动会 新闻意识 新闻报道 综合性学习活动 信息爆炸 东林书院 读书声 胸怀天下
原文传递
仰先贤 续道统 开黔学——古今书院教育的片羽吉光
16
作者 孟航宇 彭蕊蕊 《贵州教育》 2023年第8期134-144,共11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东林领袖顾宪成题写在东林书院的这幅对联,可谓妇孺皆知,将传统读书人的修齐治平、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早之前的南宋末年,面对横扫亚欧大陆的滚滚铁骑,岳麓书院全体...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东林领袖顾宪成题写在东林书院的这幅对联,可谓妇孺皆知,将传统读书人的修齐治平、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更早之前的南宋末年,面对横扫亚欧大陆的滚滚铁骑,岳麓书院全体师生毅然投入潭州(长沙)保卫战,平日文质彬彬的书院学生将孔夫子圣像与四书五经妥善藏匿于枯井,脱下长袍,拿起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岳麓书院 东林书院 家国情怀 文质彬彬 顾宪成 亚欧大陆 修齐治平
原文传递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启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81-87,共7页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徐启彤吴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区”,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我国古代文化重心之一。吴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发达,书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形式。吴地书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 清代吴地书院的演进与学术思潮徐启彤吴地历来被人们称为“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发达之区”,历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是我国古代文化重心之一。吴地的文化教育事业特别发达,书院教育是其重要的形式。吴地书院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吴地书院从南宋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地书院 书院教育 程朱理学 经世致用 紫阳书院 学术思潮 清朝统治者 今文经学 东林书院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吴地书院的创建与发展
18
作者 徐启彤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29-33,共5页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在古代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吴地书院的研究,有助于吴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整体性拓展.本文拟从吴地书院的创建着手,对其演进和特色作一概述.
关键词 吴地书院 紫阳书院 东林书院 书院教育 湛若水 安定书院 程朱理学 经学 陆龟蒙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的实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刚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17-19,37,共4页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中心,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主持者均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密切的盟员关系,开放的学术交流,在生存抑或毁灭的党争大背景下,一... 天启五年(1625),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中心,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主持者均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密切的盟员关系,开放的学术交流,在生存抑或毁灭的党争大背景下,一扫王学之流弊,复揭程朱之中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东林讲学书院 东林书院 首善书院 关中书院 江右书院 徽州书院
下载PDF
杰出教育家孙奇逢述论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显清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9-85,116,共8页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十七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朝廷多次征聘他为官,他都予以拒绝,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生于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朝康熙十四年(1675),原籍直隶容城县,后改入河南辉县籍。十七岁中举,屡经会试不第。明清两代,朝廷多次征聘他为官,他都予以拒绝,而以讲学著述终其生。因长期在辉县夏峰村开堂讲学,故有“夏峰先生”之称,其文集也以《夏峰集》命名。他是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当时讲学活动最盛的有三大支。在东南,黄宗羲在浙东证人书院讲学;在西北,李颙在关中书院讲学;在中原,孙奇逢在苏门山百泉书院讲学。孙奇逢、黄宗羲、李顒被学人尊为清初“三大儒”,而其中又以孙奇逢的辈份最高,声名最大。他还是一位气节奇伟之士,曾经勇敢地参加反对魏忠贤阉党和抵抗清军侵扰的斗争,因此获有“始于豪杰,终以圣贤”的美誉。梁启超曾经这样称赞孙奇逢:“他是一位有肝胆,有气骨,有才略的人。晚年加以学养,越发形成他的人格的尊严,所以感化力极大,屹然成为北学重镇。”对于孙奇逢的学术思想笔者曾撰有论文,这里仅着重对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奇逢 明清之际 黄宗羲 学术思想 东林书院 百泉书院 述论 苏门山 魏忠贤 学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