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种群密度和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永涛
于国旭
程兆龙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出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8-668,共11页
基金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项目(No.CF-MEEC/TR/2021-12)
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No.125C0505)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单一来源采购项目(No.YHZH-2021193)。
文摘
长岛海域是黄渤海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的热点分布区域之一。为了掌握长岛海域东亚江豚的种群密度与分布特征,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采用截线抽样法进行了5次东亚江豚目视考察。5次考察总航程2421 km,共发现东亚江豚614次,1156头次。相同月份调查种群遇见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月份种群遇见率差异极显著(P<0.01),提示东亚江豚种群在该水域可能存在季节性迁移。按照考察月份对数据进行合并处理,长岛海域5月和10月东亚江豚平均种群密度为(0.56±0.11)头/km^(2)(0.46~0.68头/km^(2))和(3.63±0.25)头/km^(2)(3.38~3.88头/km^(2)),平均种群数量为(20209±202)头和(2971±681)头,这在目前已知所有东亚江豚分布区中是最高的。尽管不同季节种群数量差异显著,但东亚江豚种群在长岛海域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砣矶岛-大钦岛西北侧和东南侧均为高密度分布区,因此建议将该水域作为核心区域重点保护。此外,我们还建议未来加强对其迁移规律及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关键词
东亚 江豚
种群数量
分布
动物保护
Keywords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
Population abundance
Distribution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题名 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现状、面临的威胁与保护建议
2
作者
程兆龙
李永涛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7-606,共10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2QC099)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项目(CF-MEEC/TR/2023-16)
农业农村部渔业发展补助资金(125162002000210008)。
文摘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我国黄渤海和东海水域最常见的鲸豚类之一。作为一种近岸分布的小型齿鲸,东亚江豚的栖息地与人类活动范围高度重叠,极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东亚江豚的整体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东亚江豚的遗传学、生态学、繁殖与生理、声学、行为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东亚江豚面临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渔业误捕、栖息地退化与丧失、污染、食物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东亚江豚的保护和研究工作建议,包括管控有害渔具的使用,加强涉海项目的评估和监管,降低环境污染水平,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加快保护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工作等,以期为我国东亚江豚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东亚 江豚
研究现状
威胁
保护
Keywords
marine biology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s
research progress
threats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题名 东亚江豚全球适宜栖息地分布预测
3
作者
陈炳耀
杨丛汶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3,共8页
文摘
东亚江豚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韩国水域,目前的关注度较少,科学家还未对其栖息地进行过相关系统的评价.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平台以及物种分布位点和6种环境变量数据,构建了适宜栖息地的模型,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73和0.965,表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模型预测适合度大于0.5的中高度适宜栖息地约213110.2 km^(2),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峡以北的中国沿岸海域(159865.4 km^(2))、朝鲜半岛西南部海域(37863.3 km^(2))和日本的东南部海域(4615 km^(2));适合度大于0.7的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北部至江苏南通,盐城到连云港附近,山东威海以北的渤海海域,韩国的江华湾及周边海域.通过分析因子贡献率、排列重要性和刀切法检验,水深、盐度以及海表温度在东亚江豚栖息地选择中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基于本研究结果,建议对长江口及渤海湾增加现有保护区的面积或建立新的保护区,管控区内的人类活动,促进东亚江豚的生存和发展.
关键词
东亚 江豚
环境变量
栖息地预测
水深
最大熵模型
Keywords
the Narrow-ridged Finless Porpoise
habitat prediction
MaxEnt
bathymetry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分类号
Q958.2
[生物学—动物学]
题名 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春季东亚江豚分布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兆龙
于国旭
李永涛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生态环境功能实验室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12,共8页
基金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项目,CF-MEEC/TR/2021-12号
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125C0505号。
文摘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渤黄海水域仅有的常见鲸类动物,为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是东亚江豚重要分布区,但对其分布特征了解十分有限,因而,在该水域开展东亚江豚种群分布调查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通过确认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声信号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实现了对春季渤海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东亚江豚和发声鱼类空间分布的观测。结果表明,春季东亚江豚对该水域的利用具有选择性,主要分布于黄河口北部及莱州湾中部两个区域。此外,也仅在这两个区域探测到鱼类的声信号,特别是莱州湾中部出现大量鱼类发声所形成的“合唱”。该结果为探究东亚江豚在渤海水域的种群分布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强调了水下人为噪声和发声鱼类资源的管理在东亚江豚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对该水域东亚江豚的保护政策制订至关重要。
关键词
东亚 江豚
被动声学调查
江豚 分布
发声鱼类
渔业资源
噪声管理
Keywords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
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porpoise distribution
soniferous fish
fishery resource
noise management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题名 庙岛群岛海域夏季东亚江豚分布与集群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兆龙
于国旭
李永涛
左涛
牛明香
王俊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生态环境功能实验室
长岛国家海洋公园管理中心
出处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3-588,共6页
基金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项目(CF-MEEC/TR/2021-12)
农业农村部渔业发展补助资金项目(125162002000210008)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22QC099)。
文摘
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是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名录中被列为濒危级。在重点海域开展东亚江豚生态本底调查(如种群分布、集群特征等),对于制定濒危鲸类保护和管理措施至关重要。为此,本研究采用被动声学监测技术对夏季庙岛群岛海域东亚江豚的分布和集群特征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夏季东亚江豚在该水域呈不均匀分布,其分布密度整体上为从西至东降低。其中,砣矶岛至南北隍城岛一线以西区域是密度最高的水域,这一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干扰程度最低的区域。此外,东亚江豚集群模式主要以小群体为主,93.55%的群体由1~2头个体组成。本研究填补了近些年庙岛群岛海域东亚江豚分布与集群特征本底信息的空白,为探究黄渤海水域东亚江豚的种群分布与集群特征、栖息地选择偏好和影响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东亚江豚保护政策的制订与实践提供了科学支撑。
关键词
被动声学调查
东亚 江豚
分布
集群
保护
Keywords
passive acoustic monitoring
East Asian finless porpoise
distribution
group size
conservation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题名 辽宁海域东亚江豚的年龄鉴定与生长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田甲申
鹿志创
王震
杜静
韩家波
机构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市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71-2476,共6页
基金
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项目(AW03.1718)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0540483)
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科研项目(201812和201822)资助
文摘
对2007-2018年辽宁海域发现的39头死亡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进行了外部形态参数测量和生长规律分析,并通过观察牙齿中的生长层组对2014-2018年的27头江豚个体进行了年龄鉴定.结果表明:死亡江豚以0~4龄个体为主,雄性21头,雌性18头;同龄雌雄个体间的体长、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所有江豚样本的体重与年龄(Y=137e^-2.475exp(-0.205t))、体长与年龄(Y=232(1-0.680e^-0.161t)均极显著相关(P<0.01),且随年龄增大,体重、体长均增加但增速下降.死亡江豚的发现时间在不同的海域存在差异:黄海北部海域集中在每年的3-6月,以大连星海湾至老虎滩沿岸为多;渤海的辽东湾海域主要在每年的10-11月初,多发现在大连长兴岛以北的海域.辽东湾海域江豚的死亡多发生在渔业作业期,可能与渔业生产活动有关.研究还发现,在一年中辽东湾海域死亡江豚集中出现的时间与斑海豹的分布期存在交替现象,是否与两种海洋哺乳动物适应海水温度能力、种群间的食物竞争以及季节性迁移等因素有关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东亚 江豚
辽宁海域
年龄
生长
区域分布
Keywords
finless porpoise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
Liaoning coastal waters
age composition
growth
regiona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Q958.8
[生物学—动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