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6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同与参与——城市居民的社区公共文化生活逻辑研究 被引量:102
1
作者 颜玉凡 叶南客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70,M0006,共25页
本文通过对居民在参与行动中由集体记忆产生群体认同、在获取社会报酬中实现角色认同、于自我价值重建中重拾个人认同过程的深描,阐释了基于认同的三种持久参与逻辑。研究发现,认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是推动居民持续参与的... 本文通过对居民在参与行动中由集体记忆产生群体认同、在获取社会报酬中实现角色认同、于自我价值重建中重拾个人认同过程的深描,阐释了基于认同的三种持久参与逻辑。研究发现,认同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生产与再生产是推动居民持续参与的重要动力机制,这种认同性参与的持续产生是以居民对多维认同的追寻和实践为重要动因,以认同和参与在公共文化生活中的循环互构为重要特征的,而推动认同与参与之间互构的关键力量是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这种基于认同的持久参与模式具有一般意义,它不仅作用于公共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普及到现代社会其他公共生活中,为各类居民通过参与公共活动建构群体归属感、追寻自我实现开辟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同性参逻辑 集体记忆 社会报酬 自我价值 持久性参 机制
原文传递
数据要素市场化与数据资产估值与定价的体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12
2
作者 陆岷峰 欧阳文杰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1期43-53,168,共12页
由于系统的数据资产估值定价体系尚未形成,数据资产市场完整的循环链条难以打通。文章提出,应当设计和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数据资产估值定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核心主体是基于数据资产一二级市场和数据资产交易所的“2+1”功能系统;... 由于系统的数据资产估值定价体系尚未形成,数据资产市场完整的循环链条难以打通。文章提出,应当设计和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数据资产估值定价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其核心主体是基于数据资产一二级市场和数据资产交易所的“2+1”功能系统;主要参与力量包括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数字巨头和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实施技术路线分为两个阶段和两种技术,即第一阶段的传统资产评估技术调整性适用,第二阶段的数字化技术全流程应用;最终建设目标是,打造集约高效和开放共享的数据资产估值定价系统,形成覆盖全国和连接世界的数据资产市场,打通内循环,对接外循环,促进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估值定价 体制机制构建 经济双循环 全景分析
下载PDF
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4
3
作者 马耀明 胡泽勇 +5 位作者 田立德 张凡 段安民 阳坤 张镱锂 杨永平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7-215,共9页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青藏高原地区特殊的大气圈、水圈、冰冻圈、生物圈等多圈层相互作用过程及其变化,不仅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格局和变化有重要影响,而且对东亚、北半球乃至全球的环流形势和异常产生深远影响。为此,全球变化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于2010年9月启动了"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与机制研究"项目,旨在开展青藏高原环境、地表过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其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影响的综合交叉研究,以揭示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变化及其对东亚区域的影响机制,提出前瞻性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异常的策略,减少其导致的区域自然灾害的损失。项目实施近3年来,开展了青藏高原首次"星—机—地"综合立体协同观测试验和大规模地气相互作用综合观测试验。在遥感结合地面观测估算青藏高原地表特征参数和能量通量方法,高原地区上对流层和下平流层结构,高原季风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国及青藏高原地区太阳辐射和风速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青藏高原春季感热源减弱及其对亚洲夏季风和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以及极高海拔地区土地覆被格局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气候系统变化 东亚地区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84
4
作者 王建花 陈婷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3-1183,共11页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 本文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植物化感作用包括化感偏害作用、自毒作用、自促作用和互惠作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是由植物根系分泌物介导下的植物与特异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植物化感偏害作用控制田间杂草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技术,并已在水稻化感抑草研究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的成果。植物化感自毒作用(作物连作障碍)是造成作物产量降低、生长状况变差、品质变差、病虫害频发的现象。药用植物,特别是以根部入药的药用植物中,连作障碍表现更为突出。近年来研究结果认为根系分泌物生态效应的间接作用及土壤微生物区系功能紊乱是导致植物连作障碍的主要因素。因此,改善土壤生长环境,恢复和修复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平衡,增强生态系统机能是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关键。植物化感自促作用(连作促进作用)是在植物根系分泌物促进下,根际土壤微生物之间此消彼长,有益微生物之间互利协作,土壤肥力和营养补给能力明显改善,从而增强植物根系抗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结果。牛膝的连作促进作用明显,有学者试图通过牛膝与其他不耐连作药用植物间作套种或轮作,实现药用植物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植物间的正相互作用(互惠作用)是作物间套种系统超产和养分等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机制,根系分泌物在介导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的有利互作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强调指出,存在于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的宏基因组组成是决定植物能否健康生长的关键。深入研究存在于土壤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体外基因组的组成与演化机制,将成为借用现代合成生物学原理与技术,定向控制植物根际生物学过程,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优先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化感作用类型 化感作用方式机制 植物微生物互作 生态农业技术
下载PDF
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 被引量:65
5
作者 张娟 王茂军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作为乡村空间价值重现的重要形式,乡村绅士化在西方国家受到极大关注,而我国则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乡村绅士化现象为主线,选取爨底下村为案例区,采用参与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对人口结构、聚落形态、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绅士化... 作为乡村空间价值重现的重要形式,乡村绅士化在西方国家受到极大关注,而我国则鲜有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乡村绅士化现象为主线,选取爨底下村为案例区,采用参与式评估法和质性访谈法,对人口结构、聚落形态、居住空间以及公共空间等绅士化表征空间进行深入剖析。研究发现,绅士化前后,生活空间发生重大变化,生活群体构成逐渐多样化,住宿价格飞涨,聚落空间的相似性被打破,居住空间逐步开放化,传统公共空间趋于退化或消失,当地村民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而这些变化是绅士化过程中多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绅士化 旅游型村落 生活空间重塑 特征机制 爨底下村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65
6
作者 马佐澎 李诚固 +2 位作者 张婧 周国磊 申庆喜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要: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收缩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对城市收缩有效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精明收缩与弹性城市理论对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要:城市收缩是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收缩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城市空间结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对城市收缩有效治理过程中形成的精明收缩与弹性城市理论对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的现象与事实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分析了城市收缩的特征与空间模式,探讨了城市收缩的形成机制和城市收缩的应对措施,并对西方发达国家城市收缩现象对我国的启示形成了几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达国家 城市收缩 模式机制 应对措施
原文传递
竹子扩张生态学研究:过程、后效与机制 被引量:56
7
作者 杨清培 杨光耀 +4 位作者 宋庆妮 施建敏 欧阳明 祁红艳 方向民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24,共15页
竹子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在人类文化与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竹子也会向其邻近的生态系统不断入侵扩张,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该综述试图从竹子扩张过程、扩张后效、扩张机制等方面,总结竹子扩张生态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竹子是竹亚科植物的总称,在人类文化与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竹子也会向其邻近的生态系统不断入侵扩张,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该综述试图从竹子扩张过程、扩张后效、扩张机制等方面,总结竹子扩张生态学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综述认为:(1)竹子扩张过程主要包括地下渗透、地上成竹、竞争排斥和优势维持4个阶段;(2)竹子扩张不同程度地会影响邻近生态系统的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土壤性质、生态过程与功能,并造成生态景观的破坏;(3)竹子扩张既与其生长快速、繁殖力强、形态多样、集团协同等内禀优势有关,也与邻近生态系统可入侵性有关;竹子可通过遮光、机械损伤、凋落物抑制、养分竞争与化感作用等直接或间接的竞争方式排斥其他植物,且自然或人类干扰有利于竹子扩张。因此,竹子扩张机制符合"内禀优势-资源机遇-干扰促进"的生物入侵假说。建议在未来环境变化背景下,加强竹子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竹林-阔(针)叶林界面特征、竹子扩张过程与格局、扩张生态效应评价、竹子扩张防控与合理利用等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扩张 过程机制 生态效应 竹林-阔(针)叶林界面 本土植物入侵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名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基于名师成功人生的解读 被引量:50
8
作者 方健华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70-78,共9页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高度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名师的成长,体现了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共生性与复杂性规律,也表现出"师承效应"与"转益多师"规律以及&qu...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高度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名师的成长,体现了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共生性与复杂性规律,也表现出"师承效应"与"转益多师"规律以及"马太效应"与"期望激励"等诸多规律。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解读名师成功的人生轨迹,研究名师的成才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感悟名师的人生智慧,对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研究 成长规律 影响因素机制
原文传递
丹参酮类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郝文慧 赵文文 陈修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41-1044,共4页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 丹参酮类是从传统中药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及其同属植物中分离到的一大类脂溶性天然产物,包括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二氢丹参酮Ⅰ等多种成分。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均被证实是丹参的主要特征性成分和活性成分,具有较明显的心脑血管保护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丹参酮类在体内外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该文就丹参酮类化合物尤其是丹参酮ⅡA的抗肿瘤作用与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肿瘤 作用机制 进展
下载PDF
转型期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5
10
作者 黄晓燕 曹小曙 《城市观察》 2011年第2期15-22,共8页
在总结和评价转型期我国城市更新中土地再开发的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从土地制度视角深入分析土地再开发制度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及内在矛盾,并提出城市更新与土地再开发协同治理机制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更新 土地再开发 土地制度 模式机制
下载PDF
略论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 被引量:32
11
作者 孟祥华 陈士俊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概述现代科学研究和当代科技革命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对高校科研管理的要求和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弊端,并对高校内部科技管理体制与机制创新中的关键性设计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科学研究 科技革命 高等学校 科研管理 体制机制 创新
下载PDF
北京2009年“1101”暴雪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31
12
作者 叶晨 王建捷 张文龙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8-410,共13页
利用多种新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1日北京出现的60年来降雪量最大的初雪过程的发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暴雪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初冬暴雪过程是在500hPa东亚大槽斜压发展、低层锋区较强的背景下,由华北锢囚锋强迫所致。该... 利用多种新观测资料,对2009年11月1日北京出现的60年来降雪量最大的初雪过程的发生、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暴雪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初冬暴雪过程是在500hPa东亚大槽斜压发展、低层锋区较强的背景下,由华北锢囚锋强迫所致。该锢囚锋是贝加尔湖南下冷空气在华北燕山和太行山地形影响下变为低层东西两股冷空气相向挤压的产物;伴随锢囚锋的形成,在北京西南37°~40°N之间形成狭窄水汽输送通道,为锢囚锋降水提供必需的水汽条件。锢囚锋区结构浅薄,主要存在于850hPa层以下,为垂直东倾的冷式锢囚;东倾结构决定了降水落区,北京恰处于地面锢囚锋东侧的锢囚锋区中;而锢囚锋浅薄的垂直结构则决定了其强迫抬升运动并不深厚,故暴雪是降雪时间长、累积量大的结果。另外,北京雨转雪的发生是因降雪前近地面层气温下降较快接近冰点的缘故,降温主要源于雪前降雨在近地面层蒸发冷却的贡献;低层东路冷空气的平流作用则是降雪期间近地面气温维持较低的主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锢囚锋 暴雪 雨转雪 成因机制
下载PDF
伦理型领导:起源、维度、作用与启示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笑峰 席酉民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在阐述和分析了伦理型领导的起源、定义及独特性的基础上,对伦理型领导理论的维度演进、作用效果与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整理与评介。然后,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研究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可能探讨思路。最后,总结了伦理型领导... 在阐述和分析了伦理型领导的起源、定义及独特性的基础上,对伦理型领导理论的维度演进、作用效果与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整理与评介。然后,探讨了伦理型领导研究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及可能探讨思路。最后,总结了伦理型领导研究的启示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型领导 维度测量 作用效果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过程与机制——以十八洞村为例 被引量:30
14
作者 丁建军 王璋 +1 位作者 余方薇 柳艳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568-2584,共17页
精准扶贫方略作为“一揽子工程”,为贫困乡村带来了强烈的外部冲击,驱动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加速重构。在对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内涵、特征及过程与机制进行理论解析的同时,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实践加以实证,发现... 精准扶贫方略作为“一揽子工程”,为贫困乡村带来了强烈的外部冲击,驱动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加速重构。在对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内涵、特征及过程与机制进行理论解析的同时,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实践加以实证,发现:①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是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多维、全面、快速重构过程;②在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过程中,行政势能、精英下沉、市场链接驱动,要素整合、动力激发、规划引导、能力培育、制度保障机制协同,推动贫困乡村由“低水平贫困均衡”走向“良性发展均衡”;③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经历了经济系统从“二元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社会形态由纯粹的熟人社会向熟人逻辑与契约精神混合的半熟人社会转变;空间形态从生产、生活空间高度重合,但与生态空间隔离的两大传统农业区组团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多元有序组团转变。十八洞村的实践为理解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也是其“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最本质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乡村重构 过程机制 十八洞村
原文传递
领导力研究的理论评述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明 毛军权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102,共12页
不同的领导定义,导致了领导力构念、测量、考察和评论等方法的不同。领导力的来源和影响机制是每一个领导理论都必须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已有领导理论所涉及到的领导力来源主要包括领导者、下属、领导者-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环境四个... 不同的领导定义,导致了领导力构念、测量、考察和评论等方法的不同。领导力的来源和影响机制是每一个领导理论都必须要回答的核心问题。已有领导理论所涉及到的领导力来源主要包括领导者、下属、领导者-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环境四个方面,而在领导力的影响机制上,则主要有特质、行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等四种领导力传达的重要路径。近年来,领导力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如负性领导日益受到关注,追随者成为领导学研究的重心之一,多层级领导效应涓滴新范式逐渐形成,以及本土领导现象研究日益兴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力 领导理论 来源机制 研究动向
原文传递
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方宪法 陈志 +1 位作者 苏文凤 杨炳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72,共6页
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振兴中国农业装备产业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现代制造技术改造提升战略、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品牌培育战略以及市场拓展战略5大具体战略,以实现2010年农... 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振兴中国农业装备产业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现代制造技术改造提升战略、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品牌培育战略以及市场拓展战略5大具体战略,以实现2010年农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农业装备工业总值将在2010年基础上再提高50%,步入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强国行列的阶段战略目标。探讨了中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国家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中小企业间合作创新,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逐步培育农业装备产业创新主体和构建农业装备技术集成与推广服务平台。最后提出了完善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重点在于建立新型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农业装备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装备产业 发展战略 创新体系机制
下载PDF
第二课堂:以建构主义为指导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被引量:24
17
作者 魏昌东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0,共3页
文章以课堂性为本位提出第二课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建构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第二课堂建设的观念、机制与模式,能够切实实现第二课堂对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定位机制 优化
下载PDF
冻融交替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的影响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徐欢 王芳芳 +1 位作者 李婷 伍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168-3182,共15页
冻融交替是由于季节或昼夜热量的变化,在表土及以下一定深度形成的反复冻结和解冻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将经受更广泛和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这将对土壤氮素... 冻融交替是由于季节或昼夜热量的变化,在表土及以下一定深度形成的反复冻结和解冻的过程,是普遍存在于中、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土壤环境将经受更广泛和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这将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冻融交替主要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与转化,是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关于冻融交替对土壤氮素循环关键过程影响的研究结果还不尽一致,其影响机制尚不明晰,研究方法也还有待进一步创新。重点论述了冻融交替对土壤氮素循环各个关键过程的影响效应,归纳总结了冻融交替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简要指出了目前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研究中值得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土壤 氮循环 关键过程 影响机制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治理 被引量:23
19
作者 高培勇 袁富华 +1 位作者 胡怀国 刘霞辉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12期85-100,共16页
一、引言根据比较政治经济学和福利国家理论,高质量发展是一类与报酬递增相联系的总括性制度与机制,并随着特定历史条件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二战后发达国家强力推动的福利体制实践,从经济、社会和治理等三个层面型构高质量路径,并在制... 一、引言根据比较政治经济学和福利国家理论,高质量发展是一类与报酬递增相联系的总括性制度与机制,并随着特定历史条件变化不断更新和完善。二战后发达国家强力推动的福利体制实践,从经济、社会和治理等三个层面型构高质量路径,并在制度互补性合力牵引下有序演化与升级——以福特主义劳资关系和国家社会保护为纽带,生产组织中注重效率改进与收入提升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酬递增 福特主义 劳资关系 福利体制 制度互补性 总括性 特定历史条件 制度机制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湖泊环境演变与保护、治理建议 被引量:21
20
作者 羊向东 董旭辉 +4 位作者 陈旭 王荣 王倩 林琪 徐敏 《中国科学院院刊》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7-987,共11页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 长江经济带湖泊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东部江淮流域洪泛平原区。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泊不同程度的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改善长江经济带湖泊水环境,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缺乏长期监测数据的情况下,过去湖泊环境变化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历史借鉴。文章剖析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湖群的环境问题,总结出我国西南地区高海拔山地湖泊水质环境明显好于低海拔的断陷湖泊,江淮地区浅水湖泊水环境质量总体比西南地区的更差;通过沉积记录的多指标研究,从长期演化的角度,重点揭示了长江经济带东、西部两个区域不同类型湖泊过去百年来环境演化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气候、水文和营养变化的响应机理;查明了近年来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原因;讨论了古湖沼研究在生态系统修复参考目标设定、治理效果评估、水生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结构优化、生态系统临界转换预警、生态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湖泊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及治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湖泊环境演化 生态系统退化 过程机制 保护治理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