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0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贿犯罪执法困局及其对策 被引量:98
1
作者 李少平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24,共20页
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思想作怪,我国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一直打击不力;惩治行贿犯罪的刑事政策亦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此种状况,导致行贿人一再行贿,有恃无恐,结果是社会公正坍塌、公众普遍不满。这种状况之所以存在... 长期以来,由于"重受贿轻行贿"思想作怪,我国司法机关对行贿犯罪一直打击不力;惩治行贿犯罪的刑事政策亦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此种状况,导致行贿人一再行贿,有恃无恐,结果是社会公正坍塌、公众普遍不满。这种状况之所以存在,既有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也有立法、司法方面的原因。今后,我们应当大力倡导"惩办行贿与惩办受贿并重"原则,修正行贿犯罪的刑法规范,并努力提升查办贿赂犯罪的执法能力,切实遏制行贿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犯罪 执法困局 刑事政策 正当利益
原文传递
对“虚假诉讼”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以浙江法院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实践为例 被引量:62
2
作者 魏新璋 张军斌 李燕山 《法律适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4-68,共5页
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随着人们法律素养的提高,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借助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不仅严重侵害了诉讼相对方或者利害关... 权利不应该被滥用。民事诉权也不例外。随着人们法律素养的提高,民事诉讼已经成为人们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但借助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不仅严重侵害了诉讼相对方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浪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还极大损害了司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维护合法权益 实践 查处 法院 浙江 司法资源 正当利益
原文传递
斡旋受贿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4
3
作者 朱孝清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0-87,共8页
斡旋受贿的职务要件具有职务的非制约性、职务行为的依赖性、第三人意志自由的不完全性和权力可交换性的特点,其“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能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施加职务影响的便利条件,其核心是职... 斡旋受贿的职务要件具有职务的非制约性、职务行为的依赖性、第三人意志自由的不完全性和权力可交换性的特点,其“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能对其他国家工作人员施加职务影响的便利条件,其核心是职务影响力。“不正当利益”分实体违法利益和程序违法利益;“谋取不正当利益”应以行为人明知利益的不正当性为条件,以第三人承诺为具备要件的起点。对第三人中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注意以渎职罪追究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旋受贿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正当利益 国家工作人员 第三人 职务行为 可交换性 完全性 意志自由 程序违法 制约性 依赖性 影响力 正当 行为人 渎职罪 要件 便利 职权 利用 权力 明知 承诺 追究
原文传递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贿赂犯罪之立法完善 被引量:35
4
作者 王作富 但未丽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23,共3页
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我国现行刑法贿赂犯罪有关规定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检讨,建议以《公约》规定为参照,将我国贿赂犯罪“贿赂”的范围由“财物”扩大至一切不正当利益,取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定罪要件和行贿罪... 本文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对我国现行刑法贿赂犯罪有关规定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检讨,建议以《公约》规定为参照,将我国贿赂犯罪“贿赂”的范围由“财物”扩大至一切不正当利益,取消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定罪要件和行贿罪定罪中“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件,并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促使我国反腐败机制和理念与国际接轨,使预防和打击腐败工作更有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贿赂犯罪 立法完善 “为他人谋取利益 正当利益 与国际接轨 反腐败机制 现行刑法 “贿赂” 主观要件 公共组织 公职人员 行贿罪 受贿罪 定罪 检讨 财物
原文传递
论斡旋受贿犯罪 被引量:30
5
作者 马克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0-75,共6页
本文认为,刑法第388条规定可以称间接受贿或者斡旋受贿,不过后者更能体现该种行为的特性。虽然第388条的规定只是受贿罪的形式之一,但有必要将该条规定独立作为斡旋受贿罪。本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根据特殊关... 本文认为,刑法第388条规定可以称间接受贿或者斡旋受贿,不过后者更能体现该种行为的特性。虽然第388条的规定只是受贿罪的形式之一,但有必要将该条规定独立作为斡旋受贿罪。本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当根据特殊关系说进行理解;而刑法规定“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值得研究;本条犯罪的主体应限定在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旋受贿 便利条件 正当利益 犯罪主体
下载PDF
“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胜先 伍浩鹏 《河北法学》 2002年第5期32-34,共3页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 ,权利意识不断强化 ,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 ,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 ,“恶意诉讼”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人们忽... 公民法律素质迅速提高 ,权利意识不断强化 ,在公民通过诉讼途径保护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 ,公民借助诉讼这一合法的外在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动机同样得到了“强化” ,“恶意诉讼”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不容人们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并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诉讼 社会危害性 公民 正当利益 民法 权利意识 法律素质 途径 对策 动机
下载PDF
受贿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被引量:12
7
作者 潘爱民 许建琼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8-21,共4页
在受贿罪认定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并列关系;“不正当利益”包含非法利益和背职利益,是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对于事后受贿,应以受贿罪论处;犯受贿罪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应作为加重量刑情... 在受贿罪认定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并列关系;“不正当利益”包含非法利益和背职利益,是构成受贿罪的必备条件,对于事后受贿,应以受贿罪论处;犯受贿罪同时触犯其他罪名,应作为加重量刑情节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贿罪 职权 便利 正当利益 罪数
原文传递
行贿罪之立法评判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岱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2002年第2期82-85,共4页
行贿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一大恶源,正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对其应坚持打击为主,预防为重的原则。行贿罪的惩治和预防应从其刑事立法始然。其立法机理,表现于符合对向犯的单向对合关系;其立法缺陷表现为一般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法... 行贿犯罪作为社会腐败的一大恶源,正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对其应坚持打击为主,预防为重的原则。行贿罪的惩治和预防应从其刑事立法始然。其立法机理,表现于符合对向犯的单向对合关系;其立法缺陷表现为一般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法律用语的含糊,包括外延和内涵的模糊性;其立法完善应从“财物”法律范围的扩大、增设“感情投资型”行贿行为两个方面入手,以期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加大对行贿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罪 行贿犯罪 法律范围 罪行 立法 惩治 正当利益 社会腐败 行贿行为 感情投资
原文传递
商业行贿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与修改 被引量:18
9
作者 赵秉志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7S期6-8,共3页
商业行贿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的第一种情形,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 商业行贿犯罪所涉及的罪名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行贿罪,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以及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的单位行贿罪的第一种情形,都以行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成立要件。司法实践中,对于如何认定谋取不正当利益存在分歧,同时,谋取不正当利益要件的设置使惩治行贿犯罪陷入了某些困境。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作为行贿犯罪构成要件的“谋取不正当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利益 行贿犯罪 商业 单位行贿罪 修改 犯罪构成要件 成立要件 企业人员 司法实践 行为人
原文传递
斡旋受贿若干争议问题刍议 被引量:17
10
作者 朱本欣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年第2期56-60,共5页
我国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该行为理论上一般概括为斡旋受贿或者间接受贿。对于斡旋受... 我国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该行为理论上一般概括为斡旋受贿或者间接受贿。对于斡旋受贿行为在刑法中的归属及其构成,理论上存在诸多争议。本文立足于与日本刑法相关内容的比较对斡旋受贿是否应独立成立一个罪名进行分析,并对斡旋受贿中受贿人与被斡旋人之间的关系及不正当利益的含义予以了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斡旋受贿罪 刑法 国家工作人员 受贿罪 中国 正当利益
下载PDF
斡旋受贿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飞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斡旋贿赂行为侵害的是其他公民的正当权益和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同时也侵害了社会公众对国家的信任感。《刑法》第388条中"利用本人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作为斡旋受贿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具有缺陷,应予取消。
关键词 斡旋受贿 请托人 正当利益
原文传递
《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舒洪水 贾宇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12-119,共8页
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受贿罪)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88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 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规定,在《刑法》第388条(受贿罪)后增加一条作为第388条之一:“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 第13条 国家工作人员 有期徒刑 严重情节 正当利益 《刑法》 数额较大
下载PDF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探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王玉杰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对于犯罪主体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以及犯罪客观行为中的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新增的一种犯罪,刑法学界对其构成要件中的诸多问题存在争议。对于犯罪主体中的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和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如何界定以及犯罪客观行为中的利用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不正当利益作何解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予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犯罪主体 影响力 客观行为 正当利益
下载PDF
论贿赂犯罪的刑法完善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作富 韩耀元 《检察理论研究》 1997年第1期24-34,共11页
关键词 受贿罪 谋取利益 贿赂犯罪 国家工作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财产性利益 行贿罪 行贿人 介绍贿赂罪 正当利益
原文传递
“加速费”、“通融费”与行贿罪的认定——以对“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实质解释为切入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国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9,共10页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观不法要素的立法设定,对行贿罪的司法认定形成了困境。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实质性地理解成"为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不正当履职行为",可以摆脱各种纠缠,为司法认定提供一个明确、可...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主观不法要素的立法设定,对行贿罪的司法认定形成了困境。将"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实质性地理解成"为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不正当履职行为",可以摆脱各种纠缠,为司法认定提供一个明确、可操作的标准。在此理解框架内,单纯以"加速"、"通融"国家工作人员正常履职为目的的给付行为,应阻却行贿罪的构成要件符合性;而为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不正当履职行为,即使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加速"、"通融"合法利益的实现,也应认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进而构成行贿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罪 加速费 通融费 正当利益
下载PDF
行贿罪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菁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行贿罪 正当利益 刑法 典型行贿 经济行贿 受贿罪 从宽处罚原则
下载PDF
论行贿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邹志宏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8,共2页
正确界定行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关键在于解决不确定利益的性质和归属问题。由于不确定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必须与取得的手段结合才有现实意义,因而手段对于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它与正当手段结合就是正当利益,当它与不正当手段... 正确界定行贿罪中的不正当利益,关键在于解决不确定利益的性质和归属问题。由于不确定利益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必须与取得的手段结合才有现实意义,因而手段对于其性质具有决定意义:当它与正当手段结合就是正当利益,当它与不正当手段结合就是不正当利益。从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关于行贿罪的三款规定的内部联系看,将不确定利益归属于不正当利益完全符合立法本意。从现实情况看,行贿案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谋取不确定利益,如果将其排除在不正当利益之外,将使行贿罪虚置,于司法实践十分有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利益 确定利益 行贿罪
原文传递
论虚假诉讼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朱健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8-42,共5页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和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民事诉讼已经成为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民事争议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用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虚假诉讼呈...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和社会公众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民事诉讼已经成为维护合法权益和解决民事争议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用诉讼这一合法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虚假诉讼现象也随之出现,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虚假诉讼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发展态势,危害十分严重。浙江基层法院近9成法官称曾接触到虚假诉讼案件,8成法官感觉该类案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法律规制 维护合法权益 依法治国方略 沿海发达地区 诉讼案件 正当利益 法治意识
原文传递
囤积商标牟利的司法规制——优衣库商标侵权案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15
19
作者 祝建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40,共8页
通过介绍我国各地法院所判决的优衣库商标侵权纠纷案,发现人们对囤积商标牟利行为的规制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在分析囤积商标牟利内涵的基础上,论证构成囤积商标牟利行为需满足三个条件。囤积商标牟利行为与商标法保护商标权的本质相悖,... 通过介绍我国各地法院所判决的优衣库商标侵权纠纷案,发现人们对囤积商标牟利行为的规制还存在着不同观点。在分析囤积商标牟利内涵的基础上,论证构成囤积商标牟利行为需满足三个条件。囤积商标牟利行为与商标法保护商标权的本质相悖,导致我国的注册商标制度被严重异化,危害性极大,应依法予以规制。我国商标法对囤积商标牟利行为的规制存在着漏洞,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弥补法律漏洞的功能,故应依据我国《商标法》第7条第1款所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来规制囤积商标牟利行为,直接驳回该行为人提起的商标维权的诉讼请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抢注 囤积商标 正当利益 诚实信用
下载PDF
贿赂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界定 被引量:15
20
作者 于志刚 鞠佳佳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37-40,共4页
根据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在相关贿赂犯罪中,"不正当利益"的实质是欠缺合法性的利益。抓住这一实质,在对利益从合法的程度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可以将不正当利益界定为两类:非法利益和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的不确定利益。
关键词 贿赂犯罪 正当利益 界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