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力量与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后激活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侯世伦 张新 王安利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2,共6页
目的: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 RM/体重数值分组,1 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 目的:探讨恢复时间和力量素质对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效果的影响。方法:受试者为23名体育大学体能班男生,根据受试者1 RM/体重数值分组,1 RM/体重>2为L组,≤2为S组。使用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为PAP诱导强度,PAP诱导前以及诱导后每4 min采集受试者下蹲跳(CMJ)相关指标:高度、峰值功率、峰值冲量、峰值力量变化率(RFD)。使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恢复时间是否对各指标存在影响。使用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下肢力量对各指标的影响。显著性定义为一类误差概率小于0.05。结果:恢复时间对PAP效果存在显著影响,体现在峰值功率上(P<0.05),诱导后4 min和8 min时峰值功率显著高于基础值(P<0.008),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L组与S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90%1 RM重复5次间歇1 min的负重半蹲后4 min和8 min时爆发力有所提高。下肢相对力量对PAP效果并没有影响。PAP对下肢爆发力的增强效果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爆发力 恢复时间 肢力量
原文传递
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性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周志雄 王琛 +1 位作者 王泳超 苏亚斌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主要探讨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击剑运动员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国家队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33人(15女,18男),年龄(14.66±1.10)岁,身高(174.80±6.51)cm,BMI(20.57... 主要探讨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功能动作能力与下肢爆发力之间的相关性,为击剑运动员科学化运动训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国家队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33人(15女,18男),年龄(14.66±1.10)岁,身高(174.80±6.51)cm,BMI(20.57±2.61)kg/m2;对运动员进行功能性动作筛查(FMS),采用Bosco纵跳方案测试了蹲跳和下蹲跳。研究结果:青少年击剑运动员FMS总分为14.02分,蹲跳的重心上升高度为41.30cm,下蹲跳(SJ)的重心上升高度为49.62cm,下蹲跳(CMJ)的重心上升高度显著高于蹲跳(P<0.001);蹲跳和下蹲跳成绩与FMS总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509,P<0.01;r=0.372,P<0.05)。结论:我国优秀青少年击剑运动员FMS总分与蹲跳和下蹲跳成绩显著相关,FMS总分处于运动风险高发生率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S 青少年击剑运动员 肢爆发力 功能性动作 动作能力
下载PDF
少年男篮运动员下肢等速肌力与纵跳高度、速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林长地 程亮 《山东体育科技》 2015年第4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少年男篮运动员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特征,分析与半蹲跳(SJ)、下蹲跳(CMJ)高度、腾起速度的相关性。方法:Iso Med 2000测试了13名少年男篮运动员双侧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角速度60°/S、240°/S),两台Basel... 目的:探讨少年男篮运动员下肢关节不同角速度等速肌力特征,分析与半蹲跳(SJ)、下蹲跳(CMJ)高度、腾起速度的相关性。方法:Iso Med 2000测试了13名少年男篮运动员双侧髋、膝、踝关节等速肌力(角速度60°/S、240°/S),两台Basel高速摄像机记录每名受试者成功的SJ、CMJ过程。结果:1)相比SJ,CMJ的腾起高度(H)、腾空时间(T)、重心腾起初速度(V)均值都非常显著增大(P<0.05);2)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受试者髋关节屈和膝关节伸峰力矩均值显著减小(P<0.05)。不同角速度测试中髋、膝和踝关节屈伸比值分别为和0.72、0.68、0.21(60°/S)和0.7、0.64、0.21(240°/S);3)影响CMJ的等速测试为髋关节屈伸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膝和踝关节伸的爆发力;影响SJ的等速测试为髋关节、踝关节伸的爆发力。结论:少年男篮应优先发展髋关节的爆发力和绝对力量练习,维持膝关节前后肌群的平衡,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进而降低下肢伤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男篮 等速肌力 相关性
下载PDF
激活后增强效应的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梁美富 郭文霞 +1 位作者 孔振兴 曲淑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9-56,共8页
目的:探究激活后增强效应(PAP)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研究方法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 目的:探究激活后增强效应(PAP)间歇时间对下蹲跳高度影响。方法:检索PubMed等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30日。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研究方法质量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2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间歇时间为0~3 min[MD=-1.46,95%CI(-2.15,-0.78),P<0.000 1],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间歇时间为4~7min[MD=1.90,95%CI(0.81,2.99),P=0.000 6]和8~12min[MD=1.46,95%CI(0.78,2.15),P<0.000 1],对照组优于实验组;间歇时间为13min以上[MD=-0.45,95%CI(-2.26,1.36),P=0.62],对照组与实验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提示:改变研究质量差异、纳入标准、统计模型以及效应量的选择等,发现合并结果改变不明显,且受异质性影响的可能较小。结论:诱导方式为杠铃深蹲,诱导强度在85%~93%1RM之间,重复次数为5~10次,可诱导产生PAP。间歇时间为0~3min,可以明显提高受试者下蹲跳高度,间歇时间为4~7min和8~12min时下蹲跳高度未能显著增加,间歇时间为13min以上时,仍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在制定诱导PAP方案时,还需考虑诱导对象的年龄与性别、训练经历和力量水平对PAP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力量训练 激活后增强效应 间歇时间 爆发力 元分析
下载PDF
急性低氧抗阻练习对下肢肌肉募集和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雅祺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7-46,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急性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以及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和肌肉募集的影响,探索低氧抗阻练习对于神经肌肉募集对PAP影响的机制。受试者基本情况:第1组:12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 目的:通过观察一次急性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以及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和肌肉募集的影响,探索低氧抗阻练习对于神经肌肉募集对PAP影响的机制。受试者基本情况:第1组:12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验的男性短跑(100 m)运动员(年龄20±2年,身高178.4±7.8 cm,体重69.0±11.0 kg,训练年限5.5±3.5年,所测得深蹲1RM 132.5±22.5 kg,左侧腿为发力腿11人,右侧腿为发力腿1人)。第2组:7名受试者均为有力量训练经验的男性短跑(100 m)运动员(年龄19.5±1.5年,身高179.8±4.3 cm,体重71.0±9.1 kg,训练年限5±3.5年,所测得深蹲1RM133.5±21.5 kg,左侧腿为发力腿6人,右侧腿为发力腿1人)。方法:第1组受试者训练及测试:12名受试者间隔1周分别完成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90%1RM,3个/组,共3组,间歇90 s),低氧(海拔高度)高强度抗阻练习(同常氧)和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45%1RM,6个/组,共3组,间歇90 s),在练习的前后测试下蹲跳(CMJ)高度,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iEMG)。第2组受试者训练及测试:7名受试者间隔1周进行同第1组相同的3种抗阻练习,在练习的前后测试CMJ高度,最大等长收缩测试伸膝峰力矩同时记录双腿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的肌电,分析力量发展速率(RFD)、电机械延迟(EMD)。结果:第1组:受试者在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和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CMJ测试高度上都出现了激活后增强效应(PAP)。从CMJ测试高度上来看,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即刻的高度(56.1±4.4 cm,P<0.05)显著高于低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即刻的CMJ高度(52.6±4.8 cm,P<0.05)和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CMJ高度(53.1±4.8 cm,P<0.05);低氧低强度抗阻练习后8 min的CMJ高度(58.4±5.5 cm,P<0.05)显著高于常氧高强度抗阻练习后8 min CMJ高度(55.9±5.8 cm,P<0.05)。iEMG结果显示,左腿股直肌在CMJ测试时的肌肉募集程度在低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低氧 抗阻练习 等长肌力测试 激活后增强效应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男性下蹲跳过程中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子龙 孟昕 +4 位作者 张芷棋 谢雨 孟令越 张秋霞 孔翎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5,共8页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 背景: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末端承重关节,承受着机体自上而下的压力,这导致踝关节在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损伤,诱发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对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研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在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生物力学表现,对实现科学训练、预防踝关节损伤以及伤后临床康复提供理论参考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究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下蹲跳过程中的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特征。方法:于2023年3-9月在苏州大学招募男性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健康人群各15名,年龄22-28岁,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下蹲跳试验。采用Vic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两组受试者在下蹲跳起跳阶段、离地瞬间时刻、初始着地时刻和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进行同步采集及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1)离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膝关节内旋力矩(P=0.020)、更小的踝关节内旋力矩(P=0.009)。(2)落地瞬间时刻,与健康对照组的匹配侧相比,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患侧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屈曲角度(P=0.039);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髋关节外展角度(P=0.022)、更小的膝关节内翻角度(P=0.010)、更大的膝关节外旋角度(P=0.021)、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04)、更小的踝关节外旋角度(P=0.008)。(3)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显示出了更小的踝关节内翻角度(P=0.044);(4)结果说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在下蹲跳动作中相较于健康人群存在异常的下肢生物力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离地与落地瞬间时刻,下肢关节在矢状面和额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反映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人群在执行下蹲跳时采用了僵硬的起跳与着陆模式,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生物力学 运动学参数 动力学参数
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步态参数和爆发力的影响
7
作者 常先坤 张建新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9-728,共10页
目的 对比受试者在平地常速行走过程中,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的步态参数产生的影响,受试者穿着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进行训练,探究鞋底厚度对高中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以24名在校的男性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穿着... 目的 对比受试者在平地常速行走过程中,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对高中生的步态参数产生的影响,受试者穿着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进行训练,探究鞋底厚度对高中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 以24名在校的男性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4组,穿着鞋底厚度为0、1、2、3 cm的运动鞋在平地上行走并测试步态参数,穿着上述4种不同鞋底厚度的运动鞋经过为期8周的体育专项课训练后测试立定跳远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并对步态参数和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运动鞋鞋底厚度在1~3 cm区内受试者的步态周期更大,步长、步周长、步速和步频均小于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的受试者,鞋底厚度0 cm组的步速和步频均最快分别为(1.42±0.08) m/s、(1.75±0.03) m, 3 cm鞋底的运动鞋的步速和步频均最慢分别为(1.13±0.02) m/s、(1.49±0.04) m,过8周训练后,穿3 cm厚度的运动鞋实验后对立定跳远成绩的增幅达到0.14 m,增幅最大,下蹲跳的动力学指标的提升效果显著高于鞋底厚度0 cm组。结论 运动员穿着平底运动鞋在平地行走时更为稳定,能够降低运动中的风险,穿着厚底运动鞋在训练过程中激活了更多的肌肉纤维,对提升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效果更为显著,穿着鞋底厚度0 cm的运动鞋对运动员的提升效果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鞋底厚度 运动能力 运动学 立定 爆发力
下载PDF
超低温全身冷冻预冷却对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徐萌 郎健 +3 位作者 王长权 裴嘉文 徐媛媛 孙哲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0-375,共6页
选取12名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6人10min准备活动后进行超低温全身冷冻(WBC,-120℃)预冷却120s,对照组6人仅做10 min准备活动,然后对WBC后即刻、10 min、20min、30min 4个时刻进行CMJ和SJ起跳高度和功率进行测试,对测试... 选取12名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6人10min准备活动后进行超低温全身冷冻(WBC,-120℃)预冷却120s,对照组6人仅做10 min准备活动,然后对WBC后即刻、10 min、20min、30min 4个时刻进行CMJ和SJ起跳高度和功率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变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如果准备活动后进行WBC预冷却作为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一种手段,对女子橄榄球运动员CMJ和SJ起跳高度和功率没有产生促进作用反而产生抑制作用。WBC后即刻到WBC后30min时间内,CMJ和SJ的高度值与时间呈显著性二次方关系,即WBC后即刻纵跳高度下降并逐渐在第10min时刻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WBC后第10min时刻的CMJ和SJ的起跳功率值均达到最低值,然后逐渐回升。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准备活动后进行WBC对CMJ和SJ这种单次努力完成的爆发性动作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温全身冷冻 预冷却 橄榄球
下载PDF
后激活增强效应对跳跃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燕兰 吴剑 崔建梅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8年第5期88-93,共6页
目的:比较和分析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对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以及探讨PAP对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最佳恢复时间,为将PAP运用到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试12名跳跃类项目运动员... 目的:比较和分析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PAP)对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纵跳能力的影响以及探讨PAP对于跳跃类项目运动员的最佳恢复时间,为将PAP运用到实际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测试12名跳跃类项目运动员在5次90%1RM负重深蹲刺激后,经过不同恢复时间进行下蹲跳(Counter Movement Jump,CMJ),对下蹲跳高度以及下蹲跳过程中动力学数据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蹲跳高度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相对于基准值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4min、12min、16min基本与基准值保持一致,在经过PAP诱导后的第8min的下蹲跳高度相对于基准值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峰值输出功率(Peak Power Output,PPO)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PAP诱导后4min、16min时基本不变,8min、12min时相对于基准值增长较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与基准值相比,峰值力量发展速率(peak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pRFD)在PAP诱导后的即刻(15s)下降幅度最大,有显著性差异(P <0. 05),4min、16min时略微有所下降,12min时的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基本不变,在8min时峰值力量发展速率增长最大,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后激活增强效应(PAP)对于跳跃类运动员的纵跳能力有积极的作用,且最佳恢复时间为8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激活增强效应 大强度抗阻 最佳恢复时间 能力
下载PDF
血流限制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俊杰 叶俊 吴进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第6期29-32,59,共5页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方法:24名有训练经验(1RM/BW>1.5)的学生受试者被招募且随机分成三组:20%1RM+BFRT干预组、40%1RM+BFRT干预组、C... 目的:探究血流限制(Blood Flow Restriction Training,BFRT)伴随不同强度的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和爆发性跳跃表现的影响。方法:24名有训练经验(1RM/BW>1.5)的学生受试者被招募且随机分成三组:20%1RM+BFRT干预组、40%1RM+BFRT干预组、CON(75%1RM)组,训练动作模式为负重半蹲,共进行5周训练,每周2次训练,每两次训练间隔48小时;基于腿围[(55.23±1.84cm、55.67±1.58cm)],20%1RM+BFRT、40%1RM+BFRT训练组选用相同加压值(252.14±8.17mm Hg);所有组别在实验前后进行CMJ和深蹲1RM测试。结果:40%1RM+BFRT组和CON组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高效益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与20%1RM训练干预相比,40%1RM训练干预对下蹲跳高度的提升效果更佳;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与实验前相比,40%1RM+BFRT训练干预和CON组干预对深蹲1RM的提高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组间检验发现,三组训练干预对深蹲1RM提升效果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流限制训练伴随负重深蹲训练对实验对象的下蹲跳高度、深蹲1RM运动表现具有积极效益;血流限制训练伴随中等负荷强度的力量训练干预对下肢力量的提升效果优于常规全身性的力量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肌肉力量 爆发力
下载PDF
不同减小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误差的方法对下蹲跳运动仿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穆雪莲 李翰君 +1 位作者 周兴龙 周志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0期35-43,共9页
探究不同方法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对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减小数据误差以提高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集1名普通男性在校大学生的一次下蹲跳(CMJ)测试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GRF)数据,分别使用直接计算方法(DK)和逆向... 探究不同方法处理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对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而减小数据误差以提高运动仿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采集1名普通男性在校大学生的一次下蹲跳(CMJ)测试的运动学和地面反作用力(GRF)数据,分别使用直接计算方法(DK)和逆向运动学方法(IK)计算关节运动学数据;对原始GRF数据(RF)分别进行10 Hz(SF)和50 Hz(HF)的Butterworth 4阶低通滤波处理。应用Open Sim 3. 3软件结合不同方式处理的运动学和GRF数据进行CMJ运动仿真,计算CMJ过程中下肢肌肉-肌腱长度变化和下肢各关节力矩。采用复相关系数(CMC)和平均绝对变化值(MAV)来评价结果的相似性。结果显示:(1)DK和IK计算的CMJ过程的关节角度曲线相似度高,CMC值为0. 93~1. 00,但两种方法计算的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及旋转角结果间差异较大,MAV值分别为4. 40°和4. 81°;(2)DK计算的下肢环节长度最大变化量达48 mm,IK计算的下肢环节长度在CMJ过程中保持不变;(3)两种方法计算的肌肉-肌腱长度相似度与各关节角度结果相关;(4)RF、SF和HF计算所得的下肢关节力矩结果相似,但落地缓冲阶段结果差异较大。所得结论如下:(1)使用IK方法处理运动学数据更有利于减小运动学数据误差,提高运动仿真结果的准确性;(2)不同截断频率低通滤波GRF数据对关节力矩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影响。建议根据运动特征,选择不同的截断频率处理GRF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仿真 OpenSim 运动学误差 动力学误差
下载PDF
跳深练习下落阶段的负重对下蹲跳运动表现的影响
12
作者 魏威 《体育视野》 2022年第9期125-127,共3页
文章通过研究增加跳深(drop jump,简称“DJ”)练习下落阶段的负重来增强运动员跳深练习的强度,促使其出现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探讨不同DJ练习强度以及恢复时间对下蹲跳(countermovement jump,简称... 文章通过研究增加跳深(drop jump,简称“DJ”)练习下落阶段的负重来增强运动员跳深练习的强度,促使其出现后激活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简称“PAP”),探讨不同DJ练习强度以及恢复时间对下蹲跳(countermovement jump,简称“CMJ”)运动的影响,为下肢爆发力训练和赛前热身活动提供合适的强度和时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练习 后激活增强效应
原文传递
穿戴髌腱加压带对跳跃动作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13
作者 刘译文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9,共8页
为探讨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活化程度和跳跃力学的影响,招募16位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健康受试者,运用等速肌力仪及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监测穿戴髌腱加压带前后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并利用三维测力台分析3种不同跳模式的地面反... 为探讨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活化程度和跳跃力学的影响,招募16位自愿参与本实验的健康受试者,运用等速肌力仪及表面肌电测试系统,监测穿戴髌腱加压带前后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并利用三维测力台分析3种不同跳模式的地面反作用力.结果显示:①穿戴髌腱加压带对股四头肌肌力及肌肉活化程度无显著影响,但可有效提升股内侧肌活化程度并可降低股外侧肌活化程度;②穿戴髌腱加压带可显著增加蹲踞跳起跳时地面反作用力,但对下蹲跳和着地反弹跳起跳时的地面反作用力无影响作用;③穿戴髌腱加压带虽不影响下蹲跳及着地反弹跳的地面反作用力,但却在负荷率及着地反弹跳第1次及第2次着地时地面反作用力方面存在下降趋势.认为穿戴髌腱加压带对于股四头肌肌力输出与肌肉活化程度没有负面效益,不会影响股四头肌在运动过程中的伸张-收缩循环机制,能降低着地时的冲击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腱加压带 着地反弹 表面肌电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优秀跳水运动员腰背及下肢力量素质比较研究
14
作者 张援 宋爱晶 +1 位作者 邓京捷 李吉如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第36期1-9,共9页
目的:通过采集广东优秀跳水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及腰背部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及半蹲跳(SJ)和下蹲跳(CMJ)力学指标,比较各跳水专项力量素质共异性特征,为制订不同专项力量训练计划和伤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 目的:通过采集广东优秀跳水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及腰背部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及半蹲跳(SJ)和下蹲跳(CMJ)力学指标,比较各跳水专项力量素质共异性特征,为制订不同专项力量训练计划和伤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定膝、踝关节和腰背部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运用三维测力台测试半蹲跳(SJ)和下蹲跳(CMJ)下肢最大力、冲量和爆发力。结果与结论:(1)不同专项跳水运动员膝关节和踝关节屈肌力量均较弱,以右膝和左踝最为突出;(2)跳板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伸肌力量和腰背部屈肌力量均较为突出,以男板运动员尤为突出;(3)不同专项优秀跳水运动员下肢爆发能力均较佳,以男板最为突出,提示良好的下肢爆发能力是优秀跳水运动员的必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速肌力 力量测试与评价
下载PDF
相同g值强度时不同振幅与频率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帆 王竹影 +3 位作者 蒋琴华 林榕 吴志建 宋彦李青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9-66,73,共9页
目的:探讨相同g值条件下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组合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急性与长期效益。方法:28名受试者,年龄20.3±2.1岁,身高168.2±3.7 cm,体质量63.5±4.1 kg。自变量为高频率低振幅(HF+LA,32Hz/1mm)、中频率中振幅... 目的:探讨相同g值条件下不同振动频率与振幅组合模式,对下肢神经肌肉表现的急性与长期效益。方法:28名受试者,年龄20.3±2.1岁,身高168.2±3.7 cm,体质量63.5±4.1 kg。自变量为高频率低振幅(HF+LA,32Hz/1mm)、中频率中振幅(MF+MA,18Hz/3mm)、低频率高振幅(LF+HA,3 Hz/114 mm)与控制组(CON)4种训练模式,因变量包括下蹲跳高度(CMJ)、峰值力矩(PT)、T反射、H反射及M波、触觉敏感度、肌力控制等。急性影响(acute effects,AE)实验部分,受试者分别实施4种训练,并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因变量测试;长期影响(chronic effects,CE)实验时,受试者随机分配至上述4组,实施为期8周、每周3次的振动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因变量测试。结果:AE部分,各组的PT、T/M_(max)、H_(max)/M_(max)及肌力控制在组内与组间比较皆无显著差异,而MF+MA组的CMJ高度达显著进步,LF+HA组的外踝触觉有显著进步,CON组在外踝及腓肠肌肌腹的触觉有显著进步。CE部分,各组CMJ高度皆有显著进步;HF+LA组的股四头肌力量输出显著进步,T/M_(max)与H_(max)/M_(max)显著下降,除了中足触觉其他部位皆有显著进步;LF+HA组的T/M_(max)显著上升且大于其他组别;CON组的下肢力量输出显著进步;MF+MA组的H_(max)/M_(max)显著上升;而CON组除了外踝触觉其他皆有显著进步。结论:经过HF+LA与MF+MA振动刺激后,可降低α运动神经元终池的兴奋性,增加力量输出表现,且对小腿的触觉敏感度有显著进步,而LF+HA对肌梭刺激较大,可增加γ反射弧的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值 振动刺激 神经肌肉适应 触觉敏感度
下载PDF
外加束缚在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对下肢肌肉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阿明 戴晓群 +1 位作者 陈金鳌 王国栋 《体育科研》 201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外加紧身束缚在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对下肢主要发力肌肉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12名,利用梯度压缩式紧身运动长裤使下肢分别在4种不同紧身束缚压下完成全力连续下...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探讨外加紧身束缚在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对下肢主要发力肌肉活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内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12名,利用梯度压缩式紧身运动长裤使下肢分别在4种不同紧身束缚压下完成全力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运动测试;对一侧下肢肌群均方根肌电图(RMS)和中心品频率(CF)肌电指标作信号处理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实验数据的统计和比较。结果:(1)无外加紧身束缚时,下肢肌RMS整体随蹲跳次数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CF仅在疲劳后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2)外加轻度紧身束缚对下肢肌RMS及CF的整体变化特征无显著影响;(3)外加中度紧身束缚在疲劳末期使下肢肌RMS减小幅度降低,CF的降低趋势及程度减弱;(4)外加高度紧身束缚在疲劳末期使下肢肌RMS减小幅度上升,CF的降低程度增加。结论:连续下蹲跳至力竭过程中,外加轻度紧身束缚对下肢肌肉活动无明显影响;外加中度紧身束缚有利于维持力竭前肌力的输出功率和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对下肢肌肉疲劳后期的活动有积极影响;而外加高度紧身束缚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下肢肌肉疲劳后期的力竭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压 紧身裤 表面肌电 力竭
下载PDF
不同水平跳跃运动员在不同地面下蹲跳的运动学特征研究
17
作者 华贺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14-415,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跳跃专项运动员在不同地面下蹲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差异,揭示不同地面下蹲跳对训练效果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跳跃专项一级及以上运动员11名(优秀组)和二级运动员11名[普通组;通过SONY DCRHC52E高速摄像机采集受试... 目的比较不同水平跳跃专项运动员在不同地面下蹲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差异,揭示不同地面下蹲跳对训练效果影响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跳跃专项一级及以上运动员11名(优秀组)和二级运动员11名[普通组;通过SONY DCRHC52E高速摄像机采集受试者在4种地面(力台、平衡垫、体操垫和沙地)]的运动学数据,再用SIMI-Motion三维运动解析系统对数据进行解析。结果在组内分析中发现不同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地面下蹲跳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运动员 体操垫 运动学特征 解析系统 高速摄像机 生物力学机制 三维运动
下载PDF
膝关节屈伸肌力矩、关节角度对下蹲跳高度影响程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站领 张庆来 《浙江体育科学》 200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通过美国产 Biodex Ⅱ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 16名业体校运动员和 15名中学生(对照组)进行膝关节的慢速(60度/秒)和快速(120度/秒)肌力测试,同时使用清华大学力学系电测应力分析室制造的三维测力台和测角器对他们进行下蹲跳高度、膝关节... 通过美国产 Biodex Ⅱ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 16名业体校运动员和 15名中学生(对照组)进行膝关节的慢速(60度/秒)和快速(120度/秒)肌力测试,同时使用清华大学力学系电测应力分析室制造的三维测力台和测角器对他们进行下蹲跳高度、膝关节角度的测试,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和 SPSS统计处理,发现影响业体校运动员下蹲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膝关节最大速度角度,影响中学生(对照组)下蹲跳高度的主要因素是膝关节最大缓冲角度和膝关节慢伸肌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屈伸肌力矩 最大速度角度 最大缓冲角度 高度
下载PDF
“牵拉-缩短周期”活动中肌肉的弹性特征及训练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耀荣 贾亮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39,35,共5页
牵拉-缩短周期(SSC)作为一种重要的快速力量表现形式,在大部分运动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不同运动速度及负荷下SSC活动的力学特性,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太清楚。以19位快速力量项目运动员为试验对象,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研究在不... 牵拉-缩短周期(SSC)作为一种重要的快速力量表现形式,在大部分运动项目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对不同运动速度及负荷下SSC活动的力学特性,目前的研究还不是太清楚。以19位快速力量项目运动员为试验对象,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系统,研究在不同速度和不同负荷SSC练习中下肢肌肉活动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慢速牵拉-缩短周期和快速牵拉缩短周期在最大反作用力值、蹬地时间、腾空时间等方面表现出很大不同(P<0.05);而且不同负荷快速牵拉-缩短周期活动时下肢肌肉力学特性之间又有着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不同强度的SSC活动中神经肌肉系统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应按照其不同的力学特性选择适宜的牵拉-缩短周期练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拉-缩短周期(SSC) (CM) 深(DJ) 力学机制 训练方法
下载PDF
负荷后恢复时间对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影响
20
作者 鲁方 张宇阳 +1 位作者 侯世伦 张新 《青少年体育》 2021年第8期58-59,64,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选取某校男性大学生排球运动员作为实验对象,探究负荷后恢复时间对其激活后增强效应的影响,从而在一定条件下确定赛前热身的最佳时间范围。
关键词 激活后增强效应 恢复时间 高度 峰值功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