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0
1
作者 罗林波 张刚刚 +3 位作者 李剑 邓云云 张思重 黄蓉 《中国高校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86,共4页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以论文为主的评价导向、有些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通过对成果转化的主体、内在动力、行为机制和执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高校成果转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将高校成果转化...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以论文为主的评价导向、有些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通过对成果转化的主体、内在动力、行为机制和执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高校成果转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将高校成果转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分为不愿为、不敢为、不好为、不会为和不作为五种类型,在对这五种类型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建议,有利于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成果转化管理改革 成果转化 技术转移
下载PDF
三权改革背景下土地权益与农民永久性迁移分析——来自浙江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实证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细簪 周家乐 储炜玮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112,共12页
既有研究论证了农民的非永久迁移是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造成的不正常现象。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旦这些制度被完善,这种非永久人口迁移就将被永久迁移取代?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家庭普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 既有研究论证了农民的非永久迁移是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造成的不正常现象。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旦这些制度被完善,这种非永久人口迁移就将被永久迁移取代?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家庭普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在户籍、土地“三权”改革制度背景下,农民永久性迁移意愿及土地权益对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于举家永久性迁移定居城镇的总体意愿并不强烈,进城落户后普遍选择继续保留“三权”。进一步探究具体的土地权益因素影响及机制发现:三权制度改革对农民的永久性迁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现阶段土地禀赋对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土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民的永久性迁移,但其可以通过部分禀赋因素的改变(如家庭非农业就业人口)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民永久性迁移的困境。控制因素中,家庭中成员外出就业情况、是否已在城镇购房或建房等指标对农民永久性迁移意愿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有序促进农民的永久性迁移,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加快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大政策改革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关注农民理性决策中预期的风险成本收益,如土地权益、流入地的居住成本等,要解决农民想进来、进得来的问题,更要关注农民住得下、留得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土地 永久性迁移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基于五权分享的科研成果转化创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琦 朱彤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1-140,共20页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三权改革模式中,科研人员没有处置权,科研成果处置权归科研单位所有,科研人员与转化中介被动接受科研单位主持的收益分配比例,没有平等参与分配方案制定的权利,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创造、处置、转化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 在科研成果转化的三权改革模式中,科研人员没有处置权,科研成果处置权归科研单位所有,科研人员与转化中介被动接受科研单位主持的收益分配比例,没有平等参与分配方案制定的权利,权益不能得到保障,创造、处置、转化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所有权也没有期限界定,导致科研单位处置积极性不足。本研究以产权明晰为分析框架,明晰科研成果的权益及科研成果处置权归属问题,提出五权分享模式和所有权动态归属制度,打破科研单位一方掌握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权,科研成果创造者权益受到不公待遇的格局,由科研人员与科研单位平等协商收益权分享比例,解决三权改革模式中得到改进而未完全得到解决的处置权、收益分配权进一步下移的问题。在三权改革基础上提出了转化权,强调转化权是整个五权分享结构的核心与关键,科研成果转化的核心是转化环节,对转化环节的开放,不能仅限于科研单位与科研人员,需要引入转化中介的积极参与,将转化中介、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共同作为转化权的拥有者。同时,在五权分享与平等协商收益分配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大包干的分配制度,建立科技人员、科研单位与社会主体三方参与的所有权动态归属机制,形成三方主体分步骤介入科技成果处置与转化的竞争格局,有利于激活科技人员、科研机构与社会团体转化科技成果的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成果转化 改革 分享 所有动态归属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策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平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第8期93-98,共6页
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调研、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武汉各区、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力图在分析武汉市既有科技成果转化成就的基础上,找出可提升的空间,提出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对策建议,助力武汉建... 以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调研、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武汉各区、部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力图在分析武汉市既有科技成果转化成就的基础上,找出可提升的空间,提出针对性强、可实际操作的对策建议,助力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 科技创新 武汉高校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法理解析及制度意义 被引量:43
5
作者 高富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8,共6页
"三权分置"改革表面上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但实际上是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其核心在于重构农民集体所有权,完成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深改目标。法理上,农地"三权体制"不仅不违反物权法,而且还... "三权分置"改革表面上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拆分为承包权与经营权,但实际上是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其核心在于重构农民集体所有权,完成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深改目标。法理上,农地"三权体制"不仅不违反物权法,而且还是实现上述改革目标的必然选择。这样的变革完成了农民集体土地产权的法律化改造,既解放了土地对农民个体的束缚,又使土地经营脱离了农民或集体的束缚,实现了"地"和"人"的双重解放,铺就了农村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只是实现这样的宏伟目的既需要系统化的顶层设计,也需要谨慎、有条件地实施各项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 农地产 分置”改革
下载PDF
论地权制度安排与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兼评“三权分置”改革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 被引量:20
6
作者 桂华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81,共10页
与私有制下土地作为纯粹财产对象不同,公有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弥合地权配置中公共原则与私人原则之间的冲突是设置我国农地制度的难点。片面强化个体农户承包经营权而虚化集体所有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与私有制下土地作为纯粹财产对象不同,公有土地不仅是农业生产要素,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弥合地权配置中公共原则与私人原则之间的冲突是设置我国农地制度的难点。片面强化个体农户承包经营权而虚化集体所有权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最终造成既不公平又无效率的地权配置结果。与之相比,国有农场在地权制度安排中凸显土地的公有属性,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平两个方面都存在优势。针对当前农村地权配置矛盾,中央提出"三权分置"的改革思路,落实该项改革的关键是尊重集体所有权,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合适的产权制度安排。与之相关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订,也需要从土地公有制出发,兼顾私权保护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公有制 配置 分置”改革
原文传递
三权分置改革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少武 张衔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1期35-43,共9页
在三权分置改革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兼顾效率和公平,兼有金融性和普惠性,是金融支农惠农和农村金融扶贫的新方式,是当前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有力补充。不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抵押物价值评估和确认、农村土地承... 在三权分置改革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兼顾效率和公平,兼有金融性和普惠性,是金融支农惠农和农村金融扶贫的新方式,是当前农村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有力补充。不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在抵押物价值评估和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再流转和变现、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抑制了其充分发挥金融性和普惠性功能。只有合理界定和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以精准识别和分类施策的方式评估和确认抵押物价值,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再流转体系,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立农民、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转移机制等,才能充分释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金融性和普惠性潜能,促进农村经济和金融快速普惠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抵押贷款 农村金融 普惠金融 分置改革
下载PDF
宅基地之新的权利体系构建研究--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视野 被引量:15
8
作者 丁关良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8-155,共8页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有效实现形式,已成为宅基地制度拓展完善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方向。现行政策之权利只有上升为法律之权利才具有真正活力和呈现旺盛生命力,且才能付诸实践并实现法律护航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本文在研... 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和有效实现形式,已成为宅基地制度拓展完善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方向。现行政策之权利只有上升为法律之权利才具有真正活力和呈现旺盛生命力,且才能付诸实践并实现法律护航达到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本文在研究宅基地权利制度的演变、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之权利表达众多观点剖析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重新界定基础上,依据权利生成创新思路或创新理论在特殊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使用权(无期限)上设立普通用益物权的宅基地次生使用权(有期限)这一创新命题,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的二元权利类型表达,即宅基地所有权(自物权)、宅基地使用权(特殊用益物权)、宅基地次生使用权(普通用益物权)和宅基地所有权(自物权)、宅基地使用权(特殊用益物权)、宅基地租赁权(债权),并显示出宅基地的新权利体系中的权利内容。为此,创建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之权利体系,必将为保障农村居民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基础,更为真正解决大量闲置的宅基地和农房问题,实现该双重资源优化配置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良好法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宅基地 分置”改革 利体系 法律构建
原文传递
政策认知、确权方式与土地确权的农户满意度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雷 高名姿 陈东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3-41,共9页
民众的政策评价是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维度,有必要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利用对苏、鲁、赣、皖四省农户的591份调研问卷,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考察农户的政策认知和地方政府的确权方式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 民众的政策评价是衡量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维度,有必要从农户满意度的视角分析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利用对苏、鲁、赣、皖四省农户的591份调研问卷,基于农户满意度视角,考察农户的政策认知和地方政府的确权方式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分析发现: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了解程度和工作参与程度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满意度,而确权方式由于本身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而与农户满意度无显著相关性;平原地区的农户和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的农户对土地确权政策实施的满意度较高,而家庭人口数较多的农户满意度较低。地方政府应通过加强政策宣传、积极引导农户参与等方式提高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效果;采用何种确权方式既要尊重农户真实意愿,又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确 政策认知 方式 农户满意度 确地 确股不确地 土地 分置改革
下载PDF
政策认同、非农化能力与农户“两地”退出意愿——兼析土地功能分异的影响及退地方式的认同序列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要龙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4,共10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退出是农民农村退出的关键。对云南省9个县(区)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的政策认同会显著增强其退地意愿;非农化能力对农户退地意愿具有门槛效应,非农化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与退地意愿显著正相关,但较低或较高时对...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退出是农民农村退出的关键。对云南省9个县(区)调研资料的分析表明:农户的政策认同会显著增强其退地意愿;非农化能力对农户退地意愿具有门槛效应,非农化能力处于中间水平时与退地意愿显著正相关,但较低或较高时对退地意愿无显著影响;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使农户"两地"退出意愿存在差异,宅基地退出意愿弱于承包地退出意愿;农户更愿意选择低风险和收益稳定持续的退地方式,承包地退出偏好"货币化补偿"方式,而宅基地退出偏好"实物置换"方式。应强化政策宣传,提高农户的政策认同度;要警惕非农化边界效应陷阱,厘清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要构建和完善一种分期、稳定、持续的退地补偿机制,并基于承包地与宅基地的功能分异因"地"施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包地 宅基地 政策认同 非农化能力 土地功能分异 农村土地退出 退地方式 分置”改革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县域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12
11
作者 甘天琦 李波 邓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57,198,199,共13页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 作为“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一项配套政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县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基于2013-2019年中国县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使试点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5.6%、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提高了4.2%,但其溢出效应使得这一政策的长期效果并不明显;(2)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与农业技术水平两种中介机制,作用于县域农业经济;(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较落后地区的县域农业经济在受到政策冲击后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据此提出针对“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建议:在引导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给予差异化的政策激励,以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置改革 土地经营抵押贷款 县域农业经济 双重差分
下载PDF
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立胜 张弛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9,共7页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在于协调"统"和"分"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我国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基础。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重点在于协调"统"和"分"的关系。应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保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让农民通过新的组织形式重新结合起来,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村社会基础的变化和传统文化因素相契合,应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具体来说,应积极鼓励引导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认识其多样化发展形式,充分重视农民的主体性作用,通过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动全方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 分置”改革 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下载PDF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制度——一个基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新视角 被引量:8
13
作者 韩振华 《政治经济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69,共26页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土地产权观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革分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税免除前的"... 本文在梳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土地产权观点、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国家土地调节权的概念,并构建了一个分析框架。从国家土地调节权的视角,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地制度变革分为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税免除前的"两权分离"时期、农业税免除后的"两权分离"时期以及农地"三权分置"时期,具体分析每一阶段国家土地调节权的优先目标和实现形式。本文认为,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化,为了防范农业补贴政策失效、"土地财政"难以持续、农地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等风险,必须从五个方面重构国家土地调节权的实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相关配套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分置”改革 国家土地调节 理论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兼论乡村振兴中的产权改革问题 被引量:8
14
作者 詹宏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束缚了农民的主体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村改革成功起步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对深化农村... 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体制束缚了农民的主体性,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农村改革成功起步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论,对深化农村改革乃至整个中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条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措施在于落实和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确立农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在于确立农民产权主体地位,农业生产资料产权清晰化的实质就是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要根据不同历史条件创造落实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的不同形式,“三权分置”改革可以实现产权清晰化、农民主体地位、公有制三者的统一,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历史唯物主义 农民主体地位 清晰化 分置”改革
下载PDF
宅基地资格权的权能定位与制度因应
15
作者 李长健 陈鹏飞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在实现全面脱贫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阶段后,乡村振兴战略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宅基地作为“三农”领域重要的集体所有资产,随着新时期的开启,其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但却面临着法律性质争议的难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宅基地资格权的实... 在实现全面脱贫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阶段后,乡村振兴战略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宅基地作为“三农”领域重要的集体所有资产,随着新时期的开启,其亦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但却面临着法律性质争议的难题。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宅基地资格权的实践引入,厘清其背后的法律性质,期冀解决宅基地资格权面临的现实困境与理论难题,以利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实施。乡村振兴背景下,虽然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工作稳步发展,但有关其资格权的法律性质仍存在较多争论。其争议主要围绕宅基地资格权的“用益物权论”“成员权论”及“剩余权论”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物 资格 乡村振兴战略 宅基地 成员 分置”改革 剩余 制度因应
原文传递
河南省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问题与对策分析
16
作者 马珂 《河南农业》 2024年第3期5-7,共3页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 农村土地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三权分置”是我国土地改革制度的又一重大创新。河南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有关精神,通过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不断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格局的形成,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 集体所有 农村土地改革 农村承包地 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土地“分置” 分置”改革 农户承包
下载PDF
基于三权分置架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映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81,共2页
研究阐述了'三权分置'架构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及矛盾指向;从乡土社会中制度变迁逻辑和非正式交易规则逻辑视角来剖析'三权分置'架构下实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逻辑;给出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 研究阐述了'三权分置'架构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义及矛盾指向;从乡土社会中制度变迁逻辑和非正式交易规则逻辑视角来剖析'三权分置'架构下实施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础逻辑;给出搭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土地农地规模化流转和标准化建设和探索多方参与的抵押融资式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等具体实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 农地流转 分置改革
下载PDF
立足“三权分置”改革 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机制
18
作者 余鸿斌 庞伟 金凌俊 《新农村》 2024年第3期12-14,共3页
近年来,浙江一些市、县(市)、区列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步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1.主要做法(1)稳慎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索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内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使用权的方法... 近年来,浙江一些市、县(市)、区列入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初步形成一批制度成果和实践经验。1.主要做法(1)稳慎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探索试点地区积极探索区域内跨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使用权的方法路径。一是坚持政策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经济组织 政策规范 宅基地使用流转 分置”改革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方法路径 县(市) 试点地区
原文传递
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变迁与农民主体地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刚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共8页
在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塑造经历了初始塑造、联合经营主体塑造、集体集权与经营一体化主体塑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塑造等阶段。历史证明,农地制度的良性变迁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在新中国70年的农地制度演变过程中,农民主体地位的塑造经历了初始塑造、联合经营主体塑造、集体集权与经营一体化主体塑造、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主体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塑造等阶段。历史证明,农地制度的良性变迁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党和国家主导与农民自主相统一,尊重农民意愿并发挥好农民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并保障农户土地权益、增加农民收入。新时代的农地制度改革,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进一步发挥好农民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探索更为包容的农地制度,满足不同农民主体对农地权益的诉求;发挥好农户家庭经营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增收和共同富裕;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党的领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农民主体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置”改革
下载PDF
保护农民财产权 推进宅基地改革——以湖南汨罗为例
20
作者 杨璐璐 赵卫卫 《民生周刊》 2023年第9期72-74,共3页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继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之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变革。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工作...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继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之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又一重大变革。当前,宅基地制度改革进入攻坚期,面对不断深化的农村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不动摇”“把保护农民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民主体地位 分置”改革 农民财产 宅基地制度改革 宅基地改革 保护农民利益 重大变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