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源近年出土的战国西汉文物 被引量:12
1
《四川文物》 1999年第4期23-32,共10页
关键词 盐源县 角形 圆柱形 石棺葬 左右对称 青藏高原东南缘 叉形 青铜文化 波浪纹 土坑墓
下载PDF
良渚治玉的社会性问题初探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斌 《东南文化》 CSSCI 199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历半个世纪之久。自七十年代草鞋山、张陵山、寺墩等以琮璧钺等玉礼器为主要随葬品的大型墓葬发现以来,玉器已成为良渚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福泉山、石山、瑶山等地大量玉器的出土,更大大丰富了良... 良渚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已历半个世纪之久。自七十年代草鞋山、张陵山、寺墩等以琮璧钺等玉礼器为主要随葬品的大型墓葬发现以来,玉器已成为良渚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福泉山、石山、瑶山等地大量玉器的出土,更大大丰富了良渚文化玉器的内容,成为国内外学者所注目的课题。 关于良渚玉器的研究,在功能、工艺、美学等方面,已有诸多探讨。但对于这些玉器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如治玉阶层、占有方式等问题,则尚无专门论著,只是在一些文章中略见有倾向性意见。面对这大量的连现代玉工也无技仿效的精美玉器,研究者们无不为之震撼,于是许多学者毫不犹豫地断言:良渚文化时代,已有一批掌握熟练技术的专门玉工。并把他们看作是玉器占有者的对立集团,认为大量玉器的集中占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 瑶山 良渚文化 墓地 社会性问题 福泉山 随葬品 玉礼器 墓葬 叉形
下载PDF
良渚文化玉锥形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正书 《南方文物》 1999年第4期29-41,共13页
There are hundreds of jadewares with cone-shaped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Liangzhu Culture and their size and shape are different and many jadewares also carved pictures with Beast-God. This special jadeware’s shap... There are hundreds of jadewares with cone-shaped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Liangzhu Culture and their size and shape are different and many jadewares also carved pictures with Beast-God. This special jadeware’s shape and decorative pattern should have their special use and meaning.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implemented deeply exploration for jadeware’s historical action in essence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dea for recovering their origin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祖先崇拜 山字形 生殖崇拜 少数民族宗教 民族学资料 祖先神 男性生殖器 叉形 萨满教
下载PDF
龙泉务窑窑具及装烧工艺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秀纯 《文物春秋》 1997年第S1期154-159,共6页
关键词 龙泉务窑 窑具 器物 叉形 排烟孔 耐火砂 耀州窑 装烧工艺 辽金时期 燃烧室
下载PDF
云南白、彝、纳西等民族的“衣尾”习俗探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安民 《民俗研究》 1995年第1期45-48,共4页
一 衣尾,是指在衣服后襟附着一块形状不一的后下摆,或者是在缝制动物皮衣时,特意保存动物尾巴,或者是在人体背后直接背挂一动物之尾。这种极富文化意义的习俗起源甚早,流传甚广,但今天已渐趋消失,仅保留在部分少数民族中。如大理白族... 一 衣尾,是指在衣服后襟附着一块形状不一的后下摆,或者是在缝制动物皮衣时,特意保存动物尾巴,或者是在人体背后直接背挂一动物之尾。这种极富文化意义的习俗起源甚早,流传甚广,但今天已渐趋消失,仅保留在部分少数民族中。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剑川、兰坪、云龙等地的白族,男人喜欢穿羊皮褂,加工羊皮褂时,一定不能将尾巴裁掉,要完整地保留下来;妇女披的羊皮也要完整的一张,羊头皮作领,四肢作为披带系结,尾巴完好地保留。如果谁披的羊皮没有尾巴,就会遭到人们的嘲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崇拜 文化意义 习俗 云南 哀牢夷 少数民族 大理白族自治州 叉形 《山海经》 原始宗教
原文传递
三叉形自力式高效排气风帽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6
作者 黄联众 田娜 田馨 《中国建设信息》 2002年第F02期30-31,共2页
文中重点介绍新型专利——自力式三叉型高效排气风帽的设计原理、结构特性以及空气动力性能检验结果。和旧式风帽相比,此产品的突出优点是不但能保障在任何风向和风力的情况下,都不发生风雨倒灌现象,而且还利用了室外风力,形成排风主管... 文中重点介绍新型专利——自力式三叉型高效排气风帽的设计原理、结构特性以及空气动力性能检验结果。和旧式风帽相比,此产品的突出优点是不但能保障在任何风向和风力的情况下,都不发生风雨倒灌现象,而且还利用了室外风力,形成排风主管的抽力(即产生静压),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另外此产品阻力系数较小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风帽 叉形 抽力 阻力系数 机械排风
下载PDF
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7
作者 陈剩勇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5期30-31,共2页
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陈剩勇陈剩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自1936年西湖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对良渚遗址进行初次发掘以来,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良渚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良渚文化的田野发掘... 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陈剩勇陈剩勇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所长、研究员自1936年西湖博物馆的考古学家对良渚遗址进行初次发掘以来,至今已经整整六十年。六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多年来良渚遗址及其周边地区良渚文化的田野发掘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中华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中华文明 文化遗址 礼制 考古学家 文化社会 田野发掘 叉形 文化密码 良渚遗址
下载PDF
三叉形髓内针治疗股骨干下1/3骨折
8
作者 姚一民 李焕影 衡代忠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5年第3期150-151,共2页
我院从1988年3月起使用自制三叉形梅花针治疗股骨干下1/3骨折16例,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4—56岁,平均30岁。左侧6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股骨干下1/3骨折。螺旋型7例,粉碎型5例,横断型4例。均行三叉... 我院从1988年3月起使用自制三叉形梅花针治疗股骨干下1/3骨折16例,随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24—56岁,平均30岁。左侧6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股骨干下1/3骨折。螺旋型7例,粉碎型5例,横断型4例。均行三叉形髓内针固定,术后石膏托外固定1—2周,3周后下床扶拐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髓内针固定 髓内针治疗 叉形 骨折愈合 骨折端 修复重建外科 膝关节僵硬 弹性作用 下肢活动
下载PDF
浅谈自力式三叉形高效排气帽的原理特性及应用
9
作者 彭荣 田娜 刘培英 《中国勘察设计》 2006年第5期53-55,共3页
本文重点介绍新型专利,自力式三叉形高效排气帽的设计原理,结构特性以及空气动力性能检测结果,和旧式风帽相比,此产品的突出优点,不但能保障在任何风向和风力的情况下,都不发生风雨倒灌现象,而且还利用了室外风力,形成排风主管的抽力(... 本文重点介绍新型专利,自力式三叉形高效排气帽的设计原理,结构特性以及空气动力性能检测结果,和旧式风帽相比,此产品的突出优点,不但能保障在任何风向和风力的情况下,都不发生风雨倒灌现象,而且还利用了室外风力,形成排风主管的抽力(即产生负静压),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另外此产品的阻力较小,阻力系数仅为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排气风帽 叉形 避风 诱导引风型 抽力 阻力系数
下载PDF
一个持续五千年的文化现象——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内涵及其衍变 被引量:15
10
作者 冯其庸 《中国文化》 1991年第2期105-110,225,共7页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表现,则是1986年6月的事,所以无论是对整个良渚文化体系的认识还是对余杭反山、瑶山出土的大批玉器以及玉器上的神人兽面图形的认识,都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 良渚文化遗址的发现,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良渚玉器上神人兽面图形的表现,则是1986年6月的事,所以无论是对整个良渚文化体系的认识还是对余杭反山、瑶山出土的大批玉器以及玉器上的神人兽面图形的认识,都还处在初期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家们的认识当然会日新月异,而文化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自然也将跟随考古家们的认识而得以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面 良渚文化 图形的 叉形 商周 大宗伯 黄金四目 王器 星堆 象物
下载PDF
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书敏 《四川文物》 2005年第2期39-43,共5页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 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 想、文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 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为独特的器物,其基本形制为下端圆 弧,上端为对称的方柱体平头三叉,有的还雕刻着神秘、繁缛的纹饰,蕴涵着深刻的思 想、文化内涵。迄今为止,仅在良渚文化分布中心地区的大型墓葬中有少量出土,因而越 发显得稀有而珍贵,是良渚社会上层权贵们所专有的礼器之一。本文从三叉形玉器的外在 形态、文化属性以及良渚社会的文化习俗、传统三个方面,初步论证了三叉形玉器渊源于 良渚先民们所崇拜的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叉形玉器
下载PDF
中国三叉形窑具的发现与海外传播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相喆 王云飞 秦大树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9,共9页
三叉形窑具是北方地区窑址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窑具之一。其在北朝时期的北方窑场中产生,并一直使用至宋金时期,晚唐以后,三叉形窑具逐渐被垫圈、垫饼及小支钉等所替代。三叉形窑具最早为间隔具或支垫具,配合支烧具用于器物的裸烧,后... 三叉形窑具是北方地区窑址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窑具之一。其在北朝时期的北方窑场中产生,并一直使用至宋金时期,晚唐以后,三叉形窑具逐渐被垫圈、垫饼及小支钉等所替代。三叉形窑具最早为间隔具或支垫具,配合支烧具用于器物的裸烧,后来用于烧制三彩器,成为烧制低温釉陶的主要间隔具。在韩国、日本和阿塞拜疆也发现了不同时期的同类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瓷业 叉形窑具 间隔具 海外传播
原文传递
论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艺术表现形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淑兰 《美术大观》 2008年第4期162-163,共2页
  良渚文化产生于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因1936年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包括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等在内的良渚遗址群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价值最高、最具有...   良渚文化产生于约公元前3300~前2200年,因1936年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而得名.良渚文化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以余杭莫角山为中心,包括反山,瑶山和汇观山等在内的良渚遗址群规模最大、类型最丰富、价值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目前对于良渚文化玉器的研究已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玉器纹饰 兽面纹 玉琮 人面纹 环太湖地区 浙江余杭 神人纹 叉形 阴线刻
下载PDF
试论良渚文化玉器纹饰的含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靖 《文博》 1990年第1期57-65,42,共10页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玉器上的纹饰也很丰富,有些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关于玉器上的纹饰含义,前辈学者已有论述,精到之处自不待言。我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纹饰以后,有些自己的看法,现提出来,求教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前辈和同志。一、始终以突出鸟纹、兽面及人脸的形象作为主题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的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器纹饰 良渚文化 兽面 反山墓地 考古界 叉形 螺旋纹 器形 鸟纹 良诸文化
下载PDF
良渚用玉的等级和身份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向明 《大众考古》 2015年第5期58-64,共7页
良渚时代是高度复杂化的等级社会,各聚落群之间存在着级差和等级,体现在聚落规模的大小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 比如作为良渚文化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大约有42平方公里,加上新近发现的位于古城西部的面积为8平方公... 良渚时代是高度复杂化的等级社会,各聚落群之间存在着级差和等级,体现在聚落规模的大小和聚落内部的社会结构上。 比如作为良渚文化中心址的良渚遗址群,以良渚古城为中心大约有42平方公里,加上新近发现的位于古城西部的面积为8平方公里的水利系统,总面积逾50平方公里,而水利系统所保护的良渚遗址分布的密集区域达100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水利系统 遗址群 用玉 锥形器 良渚遗址 端饰 等级社会 叉形 墓主
下载PDF
良渚古玉用途新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明华 《南方文物》 1993年第3期29-41,共13页
良渚文化玉器,过去一直被认作周、汉文物。自七十年代江苏草鞋山遗址获得科学地层,始拂去其千年尘埃;八十年代福泉山、反山、瑶山等良渚大墓的先后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湛的良渚玉器,引起了海内外文博界的轰动,一个“良渚热”已悄然掀起... 良渚文化玉器,过去一直被认作周、汉文物。自七十年代江苏草鞋山遗址获得科学地层,始拂去其千年尘埃;八十年代福泉山、反山、瑶山等良渚大墓的先后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精湛的良渚玉器,引起了海内外文博界的轰动,一个“良渚热”已悄然掀起。师友们已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许多玉器重现或接近了它们原来的历史面目,为人们正确认识良渚文化的社会形态作出了贡献。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古玉 良诸文化 锥形器 福泉山 鞋山 带钩 八十年代 叉形 人面纹
下载PDF
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的研制及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一然 陈歌 +2 位作者 鲁晓波 徐杨博 叶里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13-1617,共5页
背景:传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在骨-螺钉界面握持力不足或术后承载负荷过大时,可造成螺钉的松动或拔出,内固定失效率较高。目的:研制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特殊生物力学特... 背景:传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械在骨-螺钉界面握持力不足或术后承载负荷过大时,可造成螺钉的松动或拔出,内固定失效率较高。目的:研制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并分析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股骨颈骨折的特殊生物力学特性研制的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由中空主钉和可拧入主钉内孔道的内栓部分组成,通过内栓旋入后对主钉前部的挤压产生膨胀加压作用。以传统AO空心加压螺钉作为对照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分别进行轴向压缩实验、三点弯曲实验、最大轴向拔出力实验。结果与结论:在300N的轴向外力作用或弯曲外力下,实验组轴向压缩刚度、弯曲刚度高于对照组(P<0.05),纵向位移及桡度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最大轴向拔出力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三叉形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牢靠,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优于普通AO空心螺钉,具有较好的抗轴向压缩能力及抗弯曲、抗旋转能力,在抗拔出性方面更具有普通AO空心螺钉所不具备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形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 股骨颈骨折 普通AO空心螺钉 生物力学 骨科植入物
下载PDF
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抗旋出性能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一然 陈歌 鲁晓波 《西部医学》 2014年第8期978-980,共3页
目的测试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抗旋出性能,评价其内固定稳定性。方法选用新鲜猪股骨标本12个制成标准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给予自制膨胀式空... 目的测试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抗旋出性能,评价其内固定稳定性。方法选用新鲜猪股骨标本12个制成标准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AO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实验组给予自制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分别测试并记录各组最大旋扭力矩及旋出180°时的能量吸收值。结果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及AO空心加压螺钉的最大旋出力矩分别为(3.23±0.68)Nm和(1.98±0.32)Nm;能量吸收值分别为(7.63±1.58)J和(2.89±1.03)J。结论三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的最大旋出力矩及能量吸收值明显大于AO空心加压螺钉,具有更好地抗旋出性能和固定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叉形股骨膨胀式空心加压螺钉 抗旋出性能
下载PDF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探秘
19
作者 孙荣华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7期68-71,共4页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最为神秘的主题纹饰和图符之一,主要见于雕刻在以琮为主的玉重器表面。然而以这一完整图符为主题而繁衍的相似或简化纹饰,则广泛见于良渚文化分布区域内的墓葬中。以神人兽面纹为主体纹饰的现象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 神人兽面纹是良渚文化最为神秘的主题纹饰和图符之一,主要见于雕刻在以琮为主的玉重器表面。然而以这一完整图符为主题而繁衍的相似或简化纹饰,则广泛见于良渚文化分布区域内的墓葬中。以神人兽面纹为主体纹饰的现象在整个良渚文化时期不仅延续时间长,文化传统和特征明显,而且在中国诸史前文化中极为罕见。如何准确解读这一纹饰图符的创作主题和内涵,无疑对于良渚文化及其相关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鸟形图符和鸟形器,也是良渚文化考古出土玉器中较为常见的器物类型。这些鸟形器和鸟形图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兽面纹 叉形 出土玉器 史前文化 出光美术馆 玉琮 玉牌饰 图符 创作主题
原文传递
良渚文化玉器所反映的原始宗教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向明 《江西文物》 1991年第1期54-59,共6页
“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这一经典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原始宗教是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神灵崇拜图腾信仰和多神崇拜是它的基本特点。良渚文化,自... “宗教是在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这一经典的论断无疑是正确的。原始宗教是在万物有灵论观念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神灵崇拜图腾信仰和多神崇拜是它的基本特点。良渚文化,自从1936年发掘后,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张陵山、草鞋山、寺墩、福泉山等一批重要遗址的发掘,良渚文化愈来愈受到人们注目,其中特别是良渚文化的玉器,更是探讨的“热门”。本文主要根据反山、瑶山的资料对良渚玉器所谓的“神徽”、琮璧、钺杖、玉器纹饰演变及原始宗教与文明的关系作一尝试性的探讨,以求教于各位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文化玉器 琮璧 福泉山 万物有灵 鞋山 多神崇拜 玉琮 琮王 叉形 端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