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性情论到性善论--论孟子性善论的历史形成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法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7,159,160,共13页
在先秦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的性善论作为告子以生论性的对立面而出现,这使得人们易于强调其创新而忽略其历史继承性。郭店楚简的出土,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使我们认识到在先秦儒家人性论谱系中,除了以生论性和以心论性之外,还... 在先秦儒家思想史上,孟子的性善论作为告子以生论性的对立面而出现,这使得人们易于强调其创新而忽略其历史继承性。郭店楚简的出土,打开了先秦儒家人性论的历史维度,使我们认识到在先秦儒家人性论谱系中,除了以生论性和以心论性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人性论即以情论性的性情论。心性论正是在性情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孟子以心论性的前提是以情论性,他把性情论中的自然感情提升为道德感情,把性情论中无定向的认知心发展为道德本心,确立了本心的先验性和普遍性,使得其性善论成为儒家心性论的典型形态。就其义理形态而言,孟子的性善论并非朱熹以理气二分为基础的性理论,也不同于牟宗三基于康德实践理性观念所诠释的那种道德形而上学,而是心、性、情、才一本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情 心性 以情 以性 一本
原文传递
儒家一本论的形成与转进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法生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共8页
“一本”说语出孟子,后为历代儒家所发展,成为表述儒家天人观的重要概念。实际上,儒家一本论发源甚早,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已经有天、命、性、情、道相贯通的思想,在以情气论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本论思想,孟子的心性论其实... “一本”说语出孟子,后为历代儒家所发展,成为表述儒家天人观的重要概念。实际上,儒家一本论发源甚早,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已经有天、命、性、情、道相贯通的思想,在以情气论性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一本论思想,孟子的心性论其实是对孔孟之间性情论的发展。而牟宗三所诠释的明道一本论,在理学和康德哲学的双重影响下,否定了气与心性之间的联系,将心性诠释为纯粹的精神实体,是儒家一本论的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一本 性情 心性 天人
下载PDF
一本论对陈白沙建构心学体系的意义
3
作者 刘红卫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提出了人与物"一本"的理论,即人与物同根同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与物、心与理、人心与道心、心体与道体均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一本论是宋明时期新儒学体系的宇宙论生成论的核心内容。一本论对陈白沙心... 北宋时期,程颢、程颐提出了人与物"一本"的理论,即人与物同根同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人与物、心与理、人心与道心、心体与道体均为一体的理论体系。一本论是宋明时期新儒学体系的宇宙论生成论的核心内容。一本论对陈白沙心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是陈白沙心学及江门学派理论构架的基础。人与物的关系是陈白沙心学体系的核心关系,陈白沙通过致虚工夫达致了"惟仁与物同体",实现了人与物的贯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体自然、承体起用的以"自然之学"为特征的本体论、工夫论体系。既注重对主观性的心体的表述,又注重对客观的道体的表述,是陈白沙心学的显著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本 陈白沙 心学 宇宙生成 自然之学
下载PDF
回到“人伦日用”——戴震关于性情问题的思考之一
4
作者 马育良 《皖西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4-94,共11页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 戴震在提出他的思想学说时,将孟子的"一本说"扩大及于宇宙论与人性论的范围。他的心性、性情思想均建立在"一本论"的基础之上。在这一背景下,他对宋明理学中的"性""理"给出了人伦日用化的理解。宋明儒的所谓"性情"关系问题,被转换为"情理"或"理欲"关系问题。戴震反对舍情求理,实际上认为理应从情出。戴震的理欲之辨,既包括了辨理欲之别,又拓展为辨"私""欲"之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本 《孟子字义疏证》 理欲 “心知”
下载PDF
程伊川思想的“一本论”特色
5
作者 肖孟夏 《理论界》 2019年第11期22-29,共8页
理一本论是程伊川思想的最大特色,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说明。一是从时代精神来看,程伊川通过理学一本论,真正实现了对儒家思想天道性命、日用饮食相贯通的圆融意蕴和实践品格的揭示和接续;二是从易学思想来看,程伊川易学以&qu... 理一本论是程伊川思想的最大特色,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说明。一是从时代精神来看,程伊川通过理学一本论,真正实现了对儒家思想天道性命、日用饮食相贯通的圆融意蕴和实践品格的揭示和接续;二是从易学思想来看,程伊川易学以"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为核心,真正实现对《易传》义理精神的继承,构建了一个活泼泼的自然世界、精神世界、道德世界、政治世界、历史世界;最后,从理学思想来看,程伊川强调在理开展的现实机制中去理解和把握理,用"理"字来概括天道一体对待化生万物的吊诡特性,并将此一本观点贯穿到天道观和人性论当中,构成了其道德修养学说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本 体用 变易
原文传递
《孟子》仁政论新解 被引量:4
6
作者 戴兆国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8-59,共12页
仁政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主体之一。仁政论系统表达了儒家政治哲学追求善治的社会治理理论。通过对《孟子》本文的梳理和辨析,我们发现仁政论包含了层层递进的理论阐释。孟子从预设"五亩之宅"的仁政理想国出发,提出恒产恒心论... 仁政论是孟子思想体系的主体之一。仁政论系统表达了儒家政治哲学追求善治的社会治理理论。通过对《孟子》本文的梳理和辨析,我们发现仁政论包含了层层递进的理论阐释。孟子从预设"五亩之宅"的仁政理想国出发,提出恒产恒心论,为仁政论确立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根基。知言养气论则立足于君道和臣道,论述了仁政施行的主体要约。孟子采用驳论的方式,依据对农家、墨家以及杨朱学说的批驳,对分工论和一本论进行了详尽的解说,阐明了仁政论的社会和人性根源。最后,孟子对仁政的实现也作出了系统的论证,规矩方圆论就是对如何施行仁政的社会治理途径的具体探讨。孟子提出的仁政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人治,而是熔铸了德治、礼治、法治和仁治为一体的善良之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政 恒产恒心 知言养气 分工一本 规矩方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