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漂浮的能指与语言的困惑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少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6,共6页
威廉·戈尔丁在他的晚期小说《黑暗昭昭》中阐释了对语言所产生的困惑 ,甚至是绝望。在他看来 ,人类语言的无效性主要源自于“词”无法“达意” ,用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家拉康的理论表述 ,便是能指的优越性和本源性 ,即自由漂浮的...
威廉·戈尔丁在他的晚期小说《黑暗昭昭》中阐释了对语言所产生的困惑 ,甚至是绝望。在他看来 ,人类语言的无效性主要源自于“词”无法“达意” ,用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家拉康的理论表述 ,便是能指的优越性和本源性 ,即自由漂浮的能指造成了语言的无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能指
所指
原文传递
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少文
《昌潍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借助拉康能指的优越性理论阐释了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的副主题──能指的优越性导致了人类语言的无效性。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能指
所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想象的渴求”:《黑暗昭昭》中麦蒂的向善之旅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霞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4,共8页
以麦蒂作为理解《黑暗昭昭》中人类生活状态的切入点,需要首先拂去麦蒂身上的基督教迷彩,厘清麦蒂之善的内涵,探讨他的向善之旅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寓意,并以此观照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找到作者设置麦蒂之善的用心。在麦蒂纠结于"我是...
以麦蒂作为理解《黑暗昭昭》中人类生活状态的切入点,需要首先拂去麦蒂身上的基督教迷彩,厘清麦蒂之善的内涵,探讨他的向善之旅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寓意,并以此观照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找到作者设置麦蒂之善的用心。在麦蒂纠结于"我是谁""我是什么",试图从他人眼中观看自我的时候,始终无法在内心找到安宁;当麦蒂抛弃《圣经》言说,全心全意用自己的生活来回答"我有什么用"时,他通过践行境遇中的使命获得了实践的"内在利益",担负起对他人的责任,进入了列维纳斯所定义的一种超越境地,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向善之旅。麦蒂负载了作者乌托邦式圣徒幻想,成为一种约翰逊所说的"想象的渴求"中的创造,其中蕴含着人类在相互隔阂状态下,在后现代漂浮的能指荒原中艰难建构自我所需要的慰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善
“想象的渴求”
原文传递
镜子前的麦蒂——小说《黑暗昭昭》评析
4
作者
张少文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1-83,110,共4页
“镜像阶段”理论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中 ,男女主人公经历了类似结构的人生转折 :同样“重演”了“镜像阶段”主体人格的构成 ;同样面对镜像的完满与无情的...
“镜像阶段”理论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中 ,男女主人公经历了类似结构的人生转折 :同样“重演”了“镜像阶段”主体人格的构成 ;同样面对镜像的完满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鸿沟 ;同样亲历“异化” ,而他们的选择却有天堂和地狱之分。前者尽力与镜像抑或理想的形象求同 ,自此走上了通往光明与极善的正道 ,后者竭力否定甚至攻击镜像的完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玻璃球
“镜像阶段”
麦蒂
索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们以为我们知道”:《黑暗昭昭》中的“说”与“说不出”
5
作者
肖霞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70-77,共8页
在《黑暗昭昭》中,威廉·戈尔丁借众人的"说"与麦蒂的"说不出"多维度切入世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隔阂。在以主要人物麦蒂为代表的人们苦苦寻找生存意义和自我价值,定义自我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想...
在《黑暗昭昭》中,威廉·戈尔丁借众人的"说"与麦蒂的"说不出"多维度切入世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隔阂。在以主要人物麦蒂为代表的人们苦苦寻找生存意义和自我价值,定义自我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想象他人时被形貌符码的指示误导,构建自我时虚置道德准则制造的自我假象,沟通中言语信息流动的徒劳无效,都为阻隔意义,模糊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贡献了力量。从"说"的后果看,麦蒂的"说不出"与许多人的"说得出"并无分别,后者不过是"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当人们自以为自己认定的道理一定切近真实之时,极可能正处于最是"不知"的那一刻,就在谬之千里的开端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说不出”
道德规范
形貌
言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暗昭昭》中的善恶二元与图形——背景转换
6
作者
李晓青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通过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似真似幻关系的书写,对善恶二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宗教—伦理探索,延续着他对人性和社会的道德思考。但戈尔丁似乎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并非黑白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
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通过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似真似幻关系的书写,对善恶二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宗教—伦理探索,延续着他对人性和社会的道德思考。但戈尔丁似乎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并非黑白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黑白相间、善恶共生。小说中由光、火、黑、白等大量视觉意象构成的环境和环境要素,在为故事提供背景的同时,又不时生发出象征涵义,从而转换成图形,引导叙事由具象的物理空间滑向抽象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故事表层与意蕴的巨大张力,也造成了小说伦理主题的模糊性。从读者认知角度看,图形与背景的对应与转换是作者意向性投射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善恶二元
图形—背景转换
原文传递
《黑暗昭昭》的存在主义之思
7
作者
章宇琴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黑暗昭昭》作为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长达10年休眠期之后发表的重要作品,揭示了二战之后英国小镇的人们,在罪恶与恐怖的余波之中荒诞异化的图景。小说中的两大主人公麦蒂与苏菲通过不同的选择,走向了全然不同的归宿。借鉴海德...
《黑暗昭昭》作为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长达10年休眠期之后发表的重要作品,揭示了二战之后英国小镇的人们,在罪恶与恐怖的余波之中荒诞异化的图景。小说中的两大主人公麦蒂与苏菲通过不同的选择,走向了全然不同的归宿。借鉴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读,探讨了小说的主题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
昭昭
威廉·戈尔丁
存在主义
原文传递
《黑暗昭昭》的《圣经》戏仿
8
作者
沈雁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黑暗昭昭》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在长逾10年的休眠期后发表的重要作品。小说虽然以20世纪后半叶的世俗社会为背景,却在文本中织入大量的圣经典故,被看做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圣经故事在当代社会的重演。然而《黑暗昭昭...
《黑暗昭昭》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在长逾10年的休眠期后发表的重要作品。小说虽然以20世纪后半叶的世俗社会为背景,却在文本中织入大量的圣经典故,被看做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圣经故事在当代社会的重演。然而《黑暗昭昭》与《圣经》的互文关系却若即若离,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因素,如神学命题和喜剧形式的对立、男主人公麦蒂亦圣亦愚的形象等,呈现出完全相悖的诠释方向,因而显得扑朔迷离、晦涩难解。本文将这种互文关系解读为戏仿,并试图探讨小说《圣经》戏仿的主题意义,以期提炼出小说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圣经》
戏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漂浮的能指与语言的困惑
被引量:
5
1
作者
张少文
机构
潍坊学院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1-76,共6页
文摘
威廉·戈尔丁在他的晚期小说《黑暗昭昭》中阐释了对语言所产生的困惑 ,甚至是绝望。在他看来 ,人类语言的无效性主要源自于“词”无法“达意” ,用法国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家拉康的理论表述 ,便是能指的优越性和本源性 ,即自由漂浮的能指造成了语言的无效性。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能指
所指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
被引量:
1
2
作者
张少文
机构
潍坊学院
出处
《昌潍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61-64,共4页
文摘
本文借助拉康能指的优越性理论阐释了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的副主题──能指的优越性导致了人类语言的无效性。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能指
所指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想象的渴求”:《黑暗昭昭》中麦蒂的向善之旅
被引量:
2
3
作者
肖霞
机构
南开大学文学院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7-13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威廉.戈尔丁小说的伦理批评研究"(项目批号:15BWW04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以麦蒂作为理解《黑暗昭昭》中人类生活状态的切入点,需要首先拂去麦蒂身上的基督教迷彩,厘清麦蒂之善的内涵,探讨他的向善之旅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寓意,并以此观照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找到作者设置麦蒂之善的用心。在麦蒂纠结于"我是谁""我是什么",试图从他人眼中观看自我的时候,始终无法在内心找到安宁;当麦蒂抛弃《圣经》言说,全心全意用自己的生活来回答"我有什么用"时,他通过践行境遇中的使命获得了实践的"内在利益",担负起对他人的责任,进入了列维纳斯所定义的一种超越境地,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向善之旅。麦蒂负载了作者乌托邦式圣徒幻想,成为一种约翰逊所说的"想象的渴求"中的创造,其中蕴含着人类在相互隔阂状态下,在后现代漂浮的能指荒原中艰难建构自我所需要的慰藉。
关键词
威廉·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善
“想象的渴求”
Keywords
William Golding, Darkness Visible, the good, "the hunger of imagination"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镜子前的麦蒂——小说《黑暗昭昭》评析
4
作者
张少文
机构
潍坊学院英语系
出处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81-83,110,共4页
文摘
“镜像阶段”理论在法国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威廉·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中 ,男女主人公经历了类似结构的人生转折 :同样“重演”了“镜像阶段”主体人格的构成 ;同样面对镜像的完满与无情的现实之间的鸿沟 ;同样亲历“异化” ,而他们的选择却有天堂和地狱之分。前者尽力与镜像抑或理想的形象求同 ,自此走上了通往光明与极善的正道 ,后者竭力否定甚至攻击镜像的完满 。
关键词
戈尔丁
《
黑暗
昭昭
》
拉康
玻璃球
“镜像阶段”
麦蒂
索菲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们以为我们知道”:《黑暗昭昭》中的“说”与“说不出”
5
作者
肖霞
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70-77,共8页
基金
201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威廉.戈尔丁小说的伦理批评研究"(项目编号:15BWW042)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在《黑暗昭昭》中,威廉·戈尔丁借众人的"说"与麦蒂的"说不出"多维度切入世事,表达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我之间的隔阂。在以主要人物麦蒂为代表的人们苦苦寻找生存意义和自我价值,定义自我的过程中,阻力重重:想象他人时被形貌符码的指示误导,构建自我时虚置道德准则制造的自我假象,沟通中言语信息流动的徒劳无效,都为阻隔意义,模糊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贡献了力量。从"说"的后果看,麦蒂的"说不出"与许多人的"说得出"并无分别,后者不过是"我们以为我们知道"。当人们自以为自己认定的道理一定切近真实之时,极可能正处于最是"不知"的那一刻,就在谬之千里的开端处。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说不出”
道德规范
形貌
言语
Keywords
Darkness Visible
“cannot say”
moral rules
manners
language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暗昭昭》中的善恶二元与图形——背景转换
6
作者
李晓青
机构
惠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9-123,共5页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主体性与文明秩序:戈尔丁小说的西方文明反思研究”(项目编号:GD17XWW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戈尔丁的小说《黑暗昭昭》通过人物之间和人物与环境之间似真似幻关系的书写,对善恶二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宗教—伦理探索,延续着他对人性和社会的道德思考。但戈尔丁似乎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因而小说中的人物并非黑白分明的善恶二元对立,而是黑白相间、善恶共生。小说中由光、火、黑、白等大量视觉意象构成的环境和环境要素,在为故事提供背景的同时,又不时生发出象征涵义,从而转换成图形,引导叙事由具象的物理空间滑向抽象的精神世界,形成了故事表层与意蕴的巨大张力,也造成了小说伦理主题的模糊性。从读者认知角度看,图形与背景的对应与转换是作者意向性投射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善恶二元
图形—背景转换
Keywords
Darkness Visible
good/evil duality
figure-ground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黑暗昭昭》的存在主义之思
7
作者
章宇琴
机构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64-68,共5页
文摘
《黑暗昭昭》作为英国小说家威廉·戈尔丁长达10年休眠期之后发表的重要作品,揭示了二战之后英国小镇的人们,在罪恶与恐怖的余波之中荒诞异化的图景。小说中的两大主人公麦蒂与苏菲通过不同的选择,走向了全然不同的归宿。借鉴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对小说中主人公的存在状态进行了解读,探讨了小说的主题意涵。
关键词
黑暗
昭昭
威廉·戈尔丁
存在主义
Keywords
Darkness Visible
William Golding
Existentialism
分类号
I561.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黑暗昭昭》的《圣经》戏仿
8
作者
沈雁
机构
上海电力学院外语系
出处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基金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戈尔丁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资助编号为09YS351
文摘
《黑暗昭昭》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在长逾10年的休眠期后发表的重要作品。小说虽然以20世纪后半叶的世俗社会为背景,却在文本中织入大量的圣经典故,被看做是从《创世记》到《启示录》的圣经故事在当代社会的重演。然而《黑暗昭昭》与《圣经》的互文关系却若即若离,充斥着各种互相矛盾的因素,如神学命题和喜剧形式的对立、男主人公麦蒂亦圣亦愚的形象等,呈现出完全相悖的诠释方向,因而显得扑朔迷离、晦涩难解。本文将这种互文关系解读为戏仿,并试图探讨小说《圣经》戏仿的主题意义,以期提炼出小说的内涵。
关键词
《
黑暗
昭昭
》
《圣经》
戏仿
Keywords
Darkness Visible
Bible
parody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漂浮的能指与语言的困惑
张少文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
5
原文传递
2
图解拉康能指的优越性
张少文
《昌潍师专学报》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想象的渴求”:《黑暗昭昭》中麦蒂的向善之旅
肖霞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2
原文传递
4
镜子前的麦蒂——小说《黑暗昭昭》评析
张少文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我们以为我们知道”:《黑暗昭昭》中的“说”与“说不出”
肖霞
《外国语文研究》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黑暗昭昭》中的善恶二元与图形——背景转换
李晓青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原文传递
7
《黑暗昭昭》的存在主义之思
章宇琴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
0
原文传递
8
《黑暗昭昭》的《圣经》戏仿
沈雁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