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真事实”到“真情感”——曾朴创作观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晓冬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年第2期211-223,共13页
20世纪20年代末,曾以《孽海花》知名的曾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鲁男子》。本文以曾朴小说创作中的求"真"取向为核心考察了这两部作品:在历史小说《孽海花》中,曾朴力图以纪实性的史家笔法展现历史变迁,因而注意力不在对个体生...
20世纪20年代末,曾以《孽海花》知名的曾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鲁男子》。本文以曾朴小说创作中的求"真"取向为核心考察了这两部作品:在历史小说《孽海花》中,曾朴力图以纪实性的史家笔法展现历史变迁,因而注意力不在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表现;而在《鲁男子》中,作者则强调描写"个人史",以社会历史为背景着力刻画个体生命体验,进而真实地表达自我情感。两部作品间的内在转型,浓缩了曾朴接受异国文学及五四新文学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孽海花》
《
鲁男子
》
小说观
原文传递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2
作者
马晓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曾朴
《
鲁男子
》
《肉与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摩登上海”、沦陷区文学与新文艺改编——以新发现的《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中心
3
作者
许海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租界。尽管彼时日伪政府严控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然而在消费文化浪潮下,报刊出版业以及文化艺术公司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和市民大众对娱乐趣味的需求,共同造就了1940年代“摩登上海”之文学艺术改编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租界。尽管彼时日伪政府严控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然而在消费文化浪潮下,报刊出版业以及文化艺术公司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和市民大众对娱乐趣味的需求,共同造就了1940年代“摩登上海”之文学艺术改编热潮。本文以新发现1942—1943年连载于上海日报副刊的曹涵美绘曾朴原著《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依托,通过探讨曹绘《鲁男子:恋》连载之始末,分析其作风格特点,并结合1940年代上海报刊中《鲁男子:恋》被改编为舞台剧及电影相关材料,探究《鲁男子:恋》视觉化改编,以期丰富和深化对1940年代上海沦陷区新文学艺术改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鲁男子
:恋》
曾朴
曹涵美
连环画
消费文化
沦陷区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叛逆中纠结,在谴责中忏悔——浅析曾朴《鲁男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4
作者
姜涛
《才智》
2012年第32期179-179,共1页
《鲁男子》是曾朴的一部自传体白话小说,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基础,描写了封建宗法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小说笔法细腻、清新、优美,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和情感刻画巧妙结合。本文从西方小说的文艺思想及写作技巧对曾朴文学...
《鲁男子》是曾朴的一部自传体白话小说,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基础,描写了封建宗法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小说笔法细腻、清新、优美,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和情感刻画巧妙结合。本文从西方小说的文艺思想及写作技巧对曾朴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入手,分析《鲁男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
鲁男子
》
内心描写
情感刻画
原文传递
题名
从“真事实”到“真情感”——曾朴创作观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
1
1
作者
马晓冬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处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年第2期211-223,共13页
文摘
20世纪20年代末,曾以《孽海花》知名的曾朴出版了自传体小说《鲁男子》。本文以曾朴小说创作中的求"真"取向为核心考察了这两部作品:在历史小说《孽海花》中,曾朴力图以纪实性的史家笔法展现历史变迁,因而注意力不在对个体生命历程的表现;而在《鲁男子》中,作者则强调描写"个人史",以社会历史为背景着力刻画个体生命体验,进而真实地表达自我情感。两部作品间的内在转型,浓缩了曾朴接受异国文学及五四新文学的轨迹。
关键词
曾朴
《孽海花》
《
鲁男子
》
小说观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2
作者
马晓冬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文摘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曾朴
《
鲁男子
》
《肉与死》
Keywords
writer
translator
Man of Lu
Aphrodite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I10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摩登上海”、沦陷区文学与新文艺改编——以新发现的《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中心
3
作者
许海洋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1,共8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文学传播方式转型与市民读者接受研究(1927—1937年)”(22YJC751037)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占租界。尽管彼时日伪政府严控上海文化艺术事业,然而在消费文化浪潮下,报刊出版业以及文化艺术公司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和市民大众对娱乐趣味的需求,共同造就了1940年代“摩登上海”之文学艺术改编热潮。本文以新发现1942—1943年连载于上海日报副刊的曹涵美绘曾朴原著《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依托,通过探讨曹绘《鲁男子:恋》连载之始末,分析其作风格特点,并结合1940年代上海报刊中《鲁男子:恋》被改编为舞台剧及电影相关材料,探究《鲁男子:恋》视觉化改编,以期丰富和深化对1940年代上海沦陷区新文学艺术改编的研究。
关键词
《
鲁男子
:恋》
曾朴
曹涵美
连环画
消费文化
沦陷区文学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J218.4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叛逆中纠结,在谴责中忏悔——浅析曾朴《鲁男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4
作者
姜涛
机构
长春师范学院成人教育学院
出处
《才智》
2012年第32期179-179,共1页
文摘
《鲁男子》是曾朴的一部自传体白话小说,以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为基础,描写了封建宗法礼教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摧残。小说笔法细腻、清新、优美,将人物的内心描写和情感刻画巧妙结合。本文从西方小说的文艺思想及写作技巧对曾朴文学创作手法的影响入手,分析《鲁男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关键词
曾朴
《
鲁男子
》
内心描写
情感刻画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真事实”到“真情感”——曾朴创作观的现代转型
马晓冬
《文化与诗学》
CSSCI
2009
1
原文传递
2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马晓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摩登上海”、沦陷区文学与新文艺改编——以新发现的《鲁男子:恋》连环画为中心
许海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在叛逆中纠结,在谴责中忏悔——浅析曾朴《鲁男子》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刻画
姜涛
《才智》
201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