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成语的经典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周荐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9-35,51,共8页
熟话下分两大类,一类叫作俗语,另一类可以称作雅言。成语即属于雅言。成语这种雅言,从意义内容上看,与俗语判然有别—成语的语素多是古朴、典雅的;从结构形式上看,也与俗语迥然有异—成语的形式多为四字格。成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 熟话下分两大类,一类叫作俗语,另一类可以称作雅言。成语即属于雅言。成语这种雅言,从意义内容上看,与俗语判然有别—成语的语素多是古朴、典雅的;从结构形式上看,也与俗语迥然有异—成语的形式多为四字格。成语的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构成了成语区别于俗语的特殊性质—经典性。成语的经典性是历史形成的。正因为成语具有经典性,所以比起语言词汇的其他单位,它更能承载起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尽管成语和俗语也存在着交混的情况,但语言使用者一般并不难将成语与俗语分别开,原因也正在于成语有经典性而俗语没有经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性 雅言 雅言范式 四字格语式 文化内涵
下载PDF
粤语与岭南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19
2
作者 罗康宁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粤语由我国最早的民族共同语雅言发展而成,形成于汉代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一带。粤语保存着雅言音系的大量因素,对于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其次方言可划分为西江—珠江、浔江—郁江... 粤语由我国最早的民族共同语雅言发展而成,形成于汉代交趾刺史部所在地广信一带。粤语保存着雅言音系的大量因素,对于岭南文化和我国古代文化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粤语具有沿江分布的特点,其次方言可划分为西江—珠江、浔江—郁江等六个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粤语 雅言 岭南文化
下载PDF
论初唐休沐宴赏诗以隐逸为雅言的现象 被引量:11
3
作者 查正贤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45,共10页
初唐文人在休沐游赏于山庄或侍从帝后游宴时所作的酬唱应制诗歌中 ,往往以“隐逸”来颂美人物 ,赞扬这些士人能兼吏隐于一身 ,形成了可以称之为以“隐逸”为雅言的写作程式。这些诗歌上承晋宋山水文化传统 ,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林的隐... 初唐文人在休沐游赏于山庄或侍从帝后游宴时所作的酬唱应制诗歌中 ,往往以“隐逸”来颂美人物 ,赞扬这些士人能兼吏隐于一身 ,形成了可以称之为以“隐逸”为雅言的写作程式。这些诗歌上承晋宋山水文化传统 ,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士林的隐逸意识与风尚 ,承担起为初唐士人建立“丘壑夔龙 ,衣冠巢许”这一理想人格的任务 ,是唐代隐逸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沐宴赏诗” 初唐时期 诗歌创作 文学研究 隐逸风尚 雅言 人格理想
原文传递
论《诗经》语言的性质 被引量:8
4
作者 向熹 《中国韵文学刊》 1998年第1期33-40,共8页
本文旨在通过考查《诗经》的用韵和它所使用的方言词汇来探讨其语言的性质。文章以翔实的材料证明《诗经》的用韵与上古三十韵部大体一致,少数合韵可用音近通押、传写致误或有意改动来解释,不能一慨委之以方言。文章还进一步证明,《... 本文旨在通过考查《诗经》的用韵和它所使用的方言词汇来探讨其语言的性质。文章以翔实的材料证明《诗经》的用韵与上古三十韵部大体一致,少数合韵可用音近通押、传写致误或有意改动来解释,不能一慨委之以方言。文章还进一步证明,《诗经》词汇中的“方言成分”多数不能确指为某地方言,故不能代表其语言的性质。《诗经》语言统一,其语言性质当属于雅言,即以洛邑方言为基础形式的周代共同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雅言 合韵 方面词汇
全文增补中
周代"雅言"--《关中方言古词论稿》节选 被引量:9
5
作者 朱正义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15-24,9,共11页
关中语言是汉语中一支很古老的方言。周代“雅言”即镐京话,是有典籍可考的第一个汉族通语,是关中方言的源头。
关键词 周代 雅言 《关中方言古词论编》 古代方言 汉语 镐京话 书评
全文增补中
郑声淫与春秋时代的语言革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方汉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3,共9页
孔子为什么指斥郑卫之声历来是千古疑案 ,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春秋之际社会语言的巨大变革。与雅言相对立的郑卫之音以其口语性、俗语性特征 ,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新兴力量。它是对于传统礼乐和雅言的精神叛逆 ,它构成了一... 孔子为什么指斥郑卫之声历来是千古疑案 ,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春秋之际社会语言的巨大变革。与雅言相对立的郑卫之音以其口语性、俗语性特征 ,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新兴力量。它是对于传统礼乐和雅言的精神叛逆 ,它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话语。孔子对于这种话语是持排斥态度的 ,他对郑卫之音的贬抑不仅仅是道德伦理意义的 ,而且是从文化相对论的立场出发的。是对“郁郁乎文哉”的商周雅言文化特别是其意识形态的尊崇 ,必然也是对郑卫之声的“狂欢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革命 比较文学 郑声 叛逆 话语 尊崇 春秋时代 雅言 口语性 俗语
下载PDF
金文中方言“嬭”与雅言“母”的相因生义 被引量:7
7
作者 曹兆兰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母”的字形是“女而乳子者”的侧面象形;“(?)”的字形是“女而乳子者”的正面象形。“母”、“娴”在“母亲”这一词义条件下,是有雅言、方言之别的一对同义词。“母”在殷周金文中有“成年女性美称通称”一义,主要用于“×姓... “母”的字形是“女而乳子者”的侧面象形;“(?)”的字形是“女而乳子者”的正面象形。“母”、“娴”在“母亲”这一词义条件下,是有雅言、方言之别的一对同义词。“母”在殷周金文中有“成年女性美称通称”一义,主要用于“×姓×母”的女子称谓结构模式中;“(?)”在春秋楚系金文中相因生义,也具有了“成年女性美称通称”一义。金文中(?)通女(母),是“古音娘日归泥说”金文一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金文 方言 字形 象形 “母亲” 古音 结构模式 称谓 春秋
原文传递
论雅言的形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进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用雅言这个语词来指称汉民族“共同语”大致是在周代,但雅言所指称的古代民族“共同语”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雅言作为古代“共同语”的代名词已进入辞典,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把雅言作为古代汉民族“共同语”代名词的背景下,雅言... 用雅言这个语词来指称汉民族“共同语”大致是在周代,但雅言所指称的古代民族“共同语”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雅言作为古代“共同语”的代名词已进入辞典,也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在把雅言作为古代汉民族“共同语”代名词的背景下,雅言当形成于夏朝,发展于商朝,成熟于周朝。从语言发展史的角度看,雅言是我们汉民族共同语的发端,它不仅为汉语言的统一、规范树立了标尺,使汉语言的发展有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而且对提高汉民族的凝聚力、推进汉民族文明的进程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民族“共同语” 发端
下载PDF
夏语探索 被引量:7
9
作者 郑张尚芳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2,共12页
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汉语的形成和早期历史,我们知道得很少。本文依据文献记载以及跟其他语言进行比较,对夏代的夏语进行探讨,认为夏语就是雅言,是我们现在所知最早的汉语。
关键词 夏语 雅言 早期汉语 文献记载 历史比较
原文传递
“雅言”传统的再发现与“新雅言”的建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小凤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9-76,共8页
学界对“雅言”的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学范畴,对其作为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的阐述尚付阙如。事实上,“雅言”不仅指涉语言学意义上的发音纯正,还涵括内容雅正、文辞典雅等丰赡的诗学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然而,“雅言”... 学界对“雅言”的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语言学范畴,对其作为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的阐述尚付阙如。事实上,“雅言”不仅指涉语言学意义上的发音纯正,还涵括内容雅正、文辞典雅等丰赡的诗学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一种古典诗学传统。然而,“雅言”传统在新诗中屡遭破坏,导致新诗因语言俗化和口语化趋向愈益严峻而陷入发展困境。21世纪以来的一批诗人和学者意识到“雅言”缺失的困境后重新发现了“雅言”传统,并倡导建构“新雅言”,从诗性、雅性、简约性、音乐性等方面重塑诗歌语言的独特汉语气质。这既是对古典诗传统中“雅言”传统的重启,亦是对“新雅言”进行建构的新尝试,已构成对新诗俗化倾向的一次纠偏,对当下及未来诗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传统 再发现 雅言 新诗
下载PDF
上古汉语的第一人称
11
作者 陈鹏 潘悟云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5,128,共12页
论汉语史的研究不只是用雅言作材料,而且要用许多通假字的古代方言。因为用了古方言的通假材料,第一人称的上古汉语可以拟作^(*)ηGa,到周代变作^(*)ηa,在古代方言中有^(*)Ga、^(*)q^(h)a、ga、ka等音变。藏缅语第一人称与上古汉语有... 论汉语史的研究不只是用雅言作材料,而且要用许多通假字的古代方言。因为用了古方言的通假材料,第一人称的上古汉语可以拟作^(*)ηGa,到周代变作^(*)ηa,在古代方言中有^(*)Ga、^(*)q^(h)a、ga、ka等音变。藏缅语第一人称与上古汉语有相同的音变链。上古汉语第一人称的强调式拟作^(*)-al,谦称拟作^(*)-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雅言 古方言 第一人称 音变链 强调式 谦称
原文传递
昆曲与中国的雅文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学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7-80,共4页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雅文化在戏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世世代代传承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雅文化悠久与深厚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是昆曲产生、成长以至于繁荣昌盛的基础和根源。今天振兴昆曲,发... 昆曲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是中国传统雅文化在戏曲领域里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传统士大夫、知识分子世世代代传承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雅文化悠久与深厚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是昆曲产生、成长以至于繁荣昌盛的基础和根源。今天振兴昆曲,发扬国粹,光大中华民族高雅文化时,也必须从重建民族雅文化的大环境,关注和修补民族雅文化大氛围的重要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昆曲真正地长盛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雅文化 雅言 雅乐
下载PDF
试论周秦之际“书同文、语同音”的发展轨迹 被引量:6
13
作者 任敬文 汤洪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3-121,共9页
周秦之际的政治社会发展,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余年的基本文化形态与文化品格;文字的统一也于此时基本完成,以“雅言”为代表的书面文言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赋诗言志”与“纵横捭阖”作为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之间的两个重要文化活动形式,... 周秦之际的政治社会发展,奠定了中国此后两千余年的基本文化形态与文化品格;文字的统一也于此时基本完成,以“雅言”为代表的书面文言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赋诗言志”与“纵横捭阖”作为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之间的两个重要文化活动形式,从侧面揭示出当时的文字及语言应具有一定共通性,且整体也朝着规范与统一的方向发展。战国争雄虽导致文字一度出现变乱,各地方言也多有差异,但文字语言及政治文化的统一则是发展的主线。秦始皇所定“书同文”政策因其顺应文字语言发展的自然趋势,故能成就“书同文、语同音”之盛举。先秦有关“重译”的记载仅见于同域外交流之际,亦可佐证华夏各国间文字语言具有共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同文 语同音 重译 雅言 通语
下载PDF
从“雅言”到《秦腔》:无望的回乡——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新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权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小说主要人物夏天智和夏天义表现了作为剧种的秦腔文化精魂和作为秦地文化的秦人性格。小说以疯子、阉割者作为叙述者,抛开了传统文化、父权文化桎梏,以这种“他者”视角的审视,使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获得了异质文化审视下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秦腔 回乡 传统农耕文化
下载PDF
报人张季鸾对欧战与中国的观察——以《雅言》杂志为线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宪阁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32,共8页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 既有研究对报人张季鸾1926年以前15年或者更早些的前传,基本不涉及;即便偶有谈到,也大多语焉不详。以《雅言》杂志时期他有关欧战与东亚特别是中日关系问题的言论纪事为例,对其略作勾勒和介绍可以发现,这段生涯对这位后来的名报人之成长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尤其是锻炼了他研判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和时局演变的能力。张季鸾后来力持稳健的言论主张,在此时期也有所呈现,并影响了他日后的社会交往和政治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季鸾 雅言 欧战 中国 日本
下载PDF
汉赋用《诗》“四言”之拟效与改造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思豪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8,共11页
"四言"是上古"雅言"中普遍共用的一种句式,而其文学形态则主要呈现于《诗经》之中。汉代四言赋拟效《诗》"四言",但却去除了《诗》四言的"雅正"风格,而出之以"游戏之言"。四言的&qu... "四言"是上古"雅言"中普遍共用的一种句式,而其文学形态则主要呈现于《诗经》之中。汉代四言赋拟效《诗》"四言",但却去除了《诗》四言的"雅正"风格,而出之以"游戏之言"。四言的"雅言"传统,被以赋为代表的"直言"传统赓续,由此带来了文本载体句式的变迁,突出征象是汉赋用《诗》将"四言"改造为"五言""七言"和"六言"骈化。赋"直言"情事,在"诵"的音节与"事"的敷陈上具有改造《诗》"言"的卓越能力,同时又必须遵从儒家经典的"直言条约",将"大义"敛藏于"微言"之中。"直言"的语序化与"雅言"的礼制化矛盾难以融合到"微言"的话语模式中,五言、六言、七言在逐渐"排偶化"的过程中便会"最坏赋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汉赋 雅言 直言 微言
原文传递
“三反语”和“正声”之谜
17
作者 杨瑞庆 《文史杂志》 2024年第4期71-75,共5页
安史之乱后,唐宫名伶黄幡绰移居江苏昆山信义(今正仪)传艺。待到邑人南宋龚明之在世时,便在《中吴纪闻》中留下了黄幡绰“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的记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今南昌移居昆山改良昆山腔后,则在《南词引正》里留下“... 安史之乱后,唐宫名伶黄幡绰移居江苏昆山信义(今正仪)传艺。待到邑人南宋龚明之在世时,便在《中吴纪闻》中留下了黄幡绰“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的记载;明嘉靖年间魏良辅从今南昌移居昆山改良昆山腔后,则在《南词引正》里留下“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的记载。以后据说在黄幡绰墓地所在的绰堆村,受其影响,“村人皆善滑稽,及能作三反语”。所谓“正声”.就是唐宫官话,其在打造高雅的昆山腔过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龚明之 魏良辅 雅言 信义 昆山腔
下载PDF
北朝士族音韻之學與南北交聘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睿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68,共16页
魏晉南北朝時期,語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標誌。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統性的使命,與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尋求文化認同的需求,爲此,講求雅正的語音十分必要。考察史書,不難發現擔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語音雅正之家。... 魏晉南北朝時期,語音是士族身份的重要標誌。北朝士大夫出使南朝,往往具有宣示本朝文化正統性的使命,與南方士族交往,亦有尋求文化認同的需求,爲此,講求雅正的語音十分必要。考察史書,不難發現擔任聘使的北朝士族,多出自語音雅正之家。顔之推遍歷南北,他所推崇的言詞切正家族恰是史傳所記東魏、北齊時代的聘使家族。與顔之推、蕭該等人共同撰定《切韻》的北朝士族,亦爲正音士族,多有出任聘使的經歷。這些士族家族之間建立起共享音韻之學的人際網絡,並表現出更强的士族文化認同感。本文討論的南北交聘中士族語音問題只是士族文化的一個側面,却是南北朝文化態勢的清晰映像,有助於進一步探求南北朝學術與社會之間的關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切韻 南北朝 交聘 文化史
下载PDF
“雅言”与《尔雅》 ——基于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角度的考察
19
作者 王启涛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156,共10页
“雅言”就是“雅正之言”,也就是“夏言”,是夏商周以来的通用语言,它以河洛方言为基础方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以“正名”论、“辩说”论等政治哲学观和语言哲学观为思想指引,以“雅言”为通用语言和读书音,以《尔雅》为推广雅言的教科... “雅言”就是“雅正之言”,也就是“夏言”,是夏商周以来的通用语言,它以河洛方言为基础方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以“正名”论、“辩说”论等政治哲学观和语言哲学观为思想指引,以“雅言”为通用语言和读书音,以《尔雅》为推广雅言的教科书,全面推进“书同文”,促进国家大一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尔雅》 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
下载PDF
《论语》“子所雅言”章辩义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中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清代学者刘宝楠以为《论语》“子所雅言”章的“雅言”一词指古代共通语,此说在现代几乎已成为定论。该文考察了历史上有关《沦语》此章的符种解释,否定了“雅言”为共通语的成说。
关键词 雅言 共通语 普通话 训访 考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