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辨思与施行路向 被引量:4
1
作者 江雪松 张昌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2期65-71,共7页
民众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民意是司法正当性的最终基础。运用系统论法学观察,《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功能意义在于陪审员代入民意,参与审判权行使,影响司法决策的形成。《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本质是法律系统主动回应社会生活需求... 民众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力量,民意是司法正当性的最终基础。运用系统论法学观察,《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功能意义在于陪审员代入民意,参与审判权行使,影响司法决策的形成。《陪审员法》回应民意的法理本质是法律系统主动回应社会生活需求,但也会遭遇民意吸纳能力不足、参审民意表达虚化、主体角色定位漂移等实践困境。贯彻落实《陪审员法》,应着重于提升陪审员选任质量、延展陪审员参审审级、明晰陪审员审判责任等民意回应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民意 教义学化 系统论 民主
下载PDF
面向司法改革的刑法学发展 被引量:3
2
作者 周光权 《师大法学》 2019年第1期169-186,共18页
随着当前中国司法改革的逐步推进,《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人民陪审员法》对陪审员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表明,目前的司法改革正朝着案件处理更迅捷、给予被告人更多优待以及让民众更多参与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传统... 随着当前中国司法改革的逐步推进,《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人民陪审员法》对陪审员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表明,目前的司法改革正朝着案件处理更迅捷、给予被告人更多优待以及让民众更多参与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传统刑法学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犯罪论、量刑理论以及刑事立法论都应有不同层面的回应。面对司法改革的大背景,应当始终坚持刑法的客观主义立场;刑事实体法特别是刑法解释学,应当回应社会一般民众的呼吁;《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被告人的优待措施,需要在实体法上予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 认罪认罚从宽 陪审员 客观主义
原文传递
通向司法民主: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及其优化路径 被引量:21
3
作者 卞建林 孙卫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53,共11页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司法民主,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司法民主的必由之路,陪审制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平民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参审制,... 我国人民陪审员法的功能定位是在司法领域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实现司法民主,公民有序、有效地参与司法是司法民主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司法民主的必由之路,陪审制的制度设计应体现"平民化"。人民陪审员制度属于参审制,陪审员和法官在审判权上无分工,都具有事实认定权和法律适用权。由于陪审员缺少法律知识和专业训练,难以实现有效参审,不能消除"陪而不审"的痼疾。为发挥陪审员参审实质作用,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着力提升陪审员法律素质,在选任上"精英化",都使得陪审员"法官化",偏离了司法民主的方向。人民陪审员法体现了陪审员"平民化"的倾向,有利于实现司法民主,但也存在适用范围过大、事实和法律区分不明等问题,应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逐步实现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认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制 陪审 民主 官化 平民化
下载PDF
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反思与建言 被引量:17
4
作者 左卫民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8-114,共7页
基于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和提升重要审判公众参与度的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审员法》确立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初衷值得肯定。但由于改革的设计理念不统一且操作模式混杂,致使陪审员的权力被割裂,重要规范、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之间相... 基于解决陪而不审的问题和提升重要审判公众参与度的立法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陪审员法》确立七人陪审合议制的初衷值得肯定。但由于改革的设计理念不统一且操作模式混杂,致使陪审员的权力被割裂,重要规范、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之间相互矛盾。应当在长期试点的基础上,协调立法思路,基本方向保持陪审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 《人民陪审员 七人陪审合议制 陪审一体化
原文传递
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对《人民陪审员法》中职能设定的反思与推进 被引量:15
5
作者 樊传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 《人民陪审员法》在新创设的大合议庭陪审模式中,将人民陪审员的职能限缩在事实认定上。该职能设定可溯及英美法系的陪审团制度传统,也与当代许多国家的陪审制移植模式呼应。这一改革能否为中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注入活力,取决于以下问题:陪审员是好的事实认定者吗?在个体参审的视角下,很难证成陪审员相对于法官的裁决优势。现代认知科学和法律实证研究,反而指向了陪审员的裁决缺陷。因此公众参与司法的理念与技术之间产生了悖论。但是司法程序中的陪审员从来不是一个自然意义上的身份,而是一个制度建构的角色。陪审团制度以及成功的陪审制移植实践,都通过一些技术性要素,塑造了集体评议和团体决策意义上的事实认定者,区别于法官的合议制模式。陪审员的裁决优势正是源于这种制度建构。中国的陪审制改革应当在现有立法框架下,重构评议程序和操作性规则,将人民陪审员塑造为优秀的事实认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审员 事实认定 《人民陪审员 公众参审 团体决策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9
6
作者 丁爱萍 《人大研究》 2003年第4期38-40,共3页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中国 人民 民事诉讼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应当制定《人民陪审员法》 被引量:7
7
作者 汤维建 《团结》 2005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陪审制度 中国 诉讼制度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立法评析——对《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的解读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方勇 孙露 周爱青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6,共9页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 《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二条以探索性或实验性立法的方式,规定了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明确在七人合议庭中实行法官与人民陪审员分职分权,有利于促进人民陪审员实质性参审。但在人民陪审员只参与事实审机制实践中,仍面临事实审与法律审如何准确区分、适用范围如何科学确定、法官如何有效指引人民陪审员等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区分规则和程序,严格限制适用案件范围,强化法官对人民陪审员的指引责任等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参审职权 事实审 律审
下载PDF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草案)》的说明——2017年12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 被引量:6
9
作者 周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18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草案)》的说明。一、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陪审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草案)》的说明。一、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司法领域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陪审员 草案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司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人民陪审员制度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与完善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海燕 陶文婷 《中国应用法学》 2018年第4期32-44,共13页
《人民陪审员法》有利于整合陪审制度的政治功能和司法功能,调和司法专业化和大众化间的矛盾,推进公民有序、理性参与司法。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选任机制的开放、参审范围的明确、参审职权的优化、固定任期制的调整、履... 《人民陪审员法》有利于整合陪审制度的政治功能和司法功能,调和司法专业化和大众化间的矛盾,推进公民有序、理性参与司法。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选任机制的开放、参审范围的明确、参审职权的优化、固定任期制的调整、履职保障的强化等若干方面。由于法律有些规定比较原则、抽象,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仍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人民陪审员制度欲实现立法初衷,有关机关需要制订相应解释性文件对其进一步细化和具体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大众化 实质参审 履职保障 解释
下载PDF
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研究——以《人民陪审员法》相关条文为中心 被引量:7
11
作者 余彦 《法治研究》 2018年第6期75-81,共7页
2018年新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第14、16、22条共同搭建起了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有序运行打下了基础,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新进展。但是,前述条文过于抽象、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缺漏,对环境... 2018年新制定《人民陪审员法》第14、16、22条共同搭建起了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基本框架,为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有序运行打下了基础,是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最新进展。但是,前述条文过于抽象、模糊,甚至存在一定的缺漏,对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特殊性回应不足。为形成适应环境公益诉讼需要的程序规则,对于环境公益诉讼陪审制度的陪审员选任方式、参审方式以及专家陪审员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司法解释和后续立法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事实审”的困境透视与司法选择——以《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为分析重点 被引量:5
12
作者 余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51,67,共6页
《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的规定标志着"事实审"在陪审领域的确立,但是根据法律文本的考察和既有陪审制度的实践来看,陪审员"事实审"还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困境:新法规定的"法律审"和"事实审"... 《人民陪审员法》第21、22条的规定标志着"事实审"在陪审领域的确立,但是根据法律文本的考察和既有陪审制度的实践来看,陪审员"事实审"还面临以下三方面的困境:新法规定的"法律审"和"事实审"难以做到泾渭分明;我国司法机关在多方压力之下形成的"规则依赖"惯性巨大,陪审员受其影响过分依赖证据而非内心确信进行审理与"事实审"的目标不符;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对建立陪审员制度的"知识比较优势"预设前提形成了挑战,进而影响到"事实审"的效果。通过借鉴域外的相关做法,可以着重从构建事实问题与法律问题的区分标准、创新庭审合议程序以及完善陪审员认定科学证据的相关规定等方面予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陪审员 “事实审”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价值指向与实践契合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峥 《人民司法》 2018年第22期4-8,共5页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这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陪审员法的制定重在解决人民陪审员制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民陪审...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这在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人民陪审员法的制定重在解决人民陪审员制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应有的价值、功能和作用,因而在制度设计上有多处重要创新。2018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通知》,就全国法院深入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更好地实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功能效果进行部署。基于此,本刊编辑部约请相关专家、学者和实务界人士围绕人民陪审员法的制定撰文,希望能对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民陪审员法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价值指向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人民陪审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 契合 实践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法施行:强化司法民主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宝山 《中国人大》 2018年第9期31-32,共2页
人民陪审员法的颁布施行,有利于扩大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司法专业化判断与群众对公平认知的有机统一,将进一步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民主 人民群众 专业化 人民民主 领域 审判工作 公正
原文传递
论境外陪审员制度及其中国实践
15
作者 江保国 《时代法学》 2021年第6期96-107,共12页
境外陪审员制度发源于历史上的混合陪审团,同侪审判理念和程序正义内核是支撑其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但其具有的政治功能与同侪代表性要求之间存有一定的矛盾关系,使其在开放和封闭两端摇摆不定。福建和广东两地实践的港澳台陪审员制度也... 境外陪审员制度发源于历史上的混合陪审团,同侪审判理念和程序正义内核是支撑其存在的正当性基础,但其具有的政治功能与同侪代表性要求之间存有一定的矛盾关系,使其在开放和封闭两端摇摆不定。福建和广东两地实践的港澳台陪审员制度也受到同侪审判、商事促进等理念激发,与其他国家的境外陪审员制度有相似甚至偶合之处,但其所具有政治参与和区际整合功能决定了其范围只宜是具有中国籍的港澳台地区居民,而其所具有的浓厚专家陪审色彩,决定了其在《人民陪审员法》施行后需要合理调适,实行一定程度的功能分化并采取措施提升其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外陪审员 港澳台陪审员 同侪审判 专家陪审 人民陪审员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的人大视角——以浙江省温岭市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晨 江晨 《人大研究》 2021年第7期34-41,共8页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以下简称"人民陪审员法"),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迈出了飞跃性的...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以下简称"人民陪审员法"),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顶层设计上迈出了飞跃性的一步。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是人民陪审员制度运行的基础,是推进司法民主这一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政治功能和司法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制度 民主 浙江省温岭市 顶层设计 飞跃性 改革试点 人民陪审员 选任工作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法》框架下“大合议”庭审的可行路径研究——以威海市环翠区法院试点探索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伟 刘炳杰 时芸芸 《中国应用法学》 2018年第4期61-77,共17页
人民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是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框架正式确立,其中"七人合议庭"作为"大合议庭审"形式,首次以法... 人民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是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的重要途径。随着《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框架正式确立,其中"七人合议庭"作为"大合议庭审"形式,首次以法律形式固定,为各地法院人民陪审实践提供了新的准则。本文从法条分析出发,比较《人民陪审员法》与试点时期规定关于"大合议庭审"规则中静态因素、动态因素及保障因素的发展变化,进而引入环翠区法院在"大合议制"启用程序、参审机制、培训考核等方面的试点做法,并将其嵌入新法框架内,明晰各要素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成熟经验及有待改进之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适用范围、法庭设置、庭审规则、案件评议、宏观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以构建符合"新法时代"要求的大合议庭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 大合议制 事实审
下载PDF
人民陪审员法的价值评析与实施展望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卫东 《人民司法》 2018年第22期9-11,共3页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经坎坷,在本世纪初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蓬勃发展时期,以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基础,构建了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在立法上又取得...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几经坎坷,在本世纪初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蓬勃发展时期,以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为基础,构建了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司法改革背景下在立法上又取得了新的可喜成果——在2015年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基础上于2018年4月28日出台了人民陪审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价值评析 人民陪审员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 展望 解释 制度体系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法》:新时代推进司法民主与公正的重大举措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学权 《紫光阁》 2018年第10期64-65,共2页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日公布实施的《人民陪审员法》,在全面总结和吸收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日公布实施的《人民陪审员法》,在全面总结和吸收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人民陪审员的选任、管理以及参审职权配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民主 全国人大常委会 人民陪审员制度 公正 试点经验 制度改革 审议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员司法监督职能的法理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付中一 江国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立法工作,但仍深受"同类人审判"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人民陪审员依旧无法摆脱"临时法官"与民意代表及司法监督者的角色冲突"。同类人接受"作为"同类人审判&... 人民陪审员制度虽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立法工作,但仍深受"同类人审判"理念的影响。在实践中,人民陪审员依旧无法摆脱"临时法官"与民意代表及司法监督者的角色冲突"。同类人接受"作为"同类人审判"与现代司法公正的终极目的,要求人民陪审员必须实现向"人民监审员"的转变,通过"临时法官"与司法监督者角色的更替,确保司法公正得以实现。虽然"人民监审员"嵌入现有人民陪审员制度仍存在规范与制度上的一些障碍,但人民陪审员通过逐步剥离审判职能、强化程序正义观的培训、减少参与审判活动的限制可进一步挖掘其司法监督职能的潜力,为"人民监审员"与人民陪审员的融合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员 《人民陪审员 监督 同类人接受 人民监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