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达洛维太太》与《辛伯林》之间的互文性
1
作者 朱天龙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第7期37-40,共4页
互文性是后现代批评的关键术语,它从文际关系的角度审视文学性。从整体上考察,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两方面重复了莎士比亚的《辛伯林》。从细部考察,《达洛维太太》综合运用克诺西斯、异质性对话和戏仿的互文策... 互文性是后现代批评的关键术语,它从文际关系的角度审视文学性。从整体上考察,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在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两方面重复了莎士比亚的《辛伯林》。从细部考察,《达洛维太太》综合运用克诺西斯、异质性对话和戏仿的互文策略与《辛伯林》进行互文交流,建构了女性主体性,解构了英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达洛维太太》 辛伯林 误读
下载PDF
文学作品“历史解读”的机遇与陷阱:以莎士比亚《辛伯林》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星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0-237,共18页
在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领域,结合史实进行文本解读已是基本模式,但近年来此研究范式被认为抹杀了文本的文学特征,因而不断受到质疑。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历史解读"原则本身无可指摘,文学的"文学属性"与"历史... 在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研究领域,结合史实进行文本解读已是基本模式,但近年来此研究范式被认为抹杀了文本的文学特征,因而不断受到质疑。然而,需要明确的是,"历史解读"原则本身无可指摘,文学的"文学属性"与"历史属性"并非二元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应该纠正的是在错误的"历史解读"认识指导下进行的具体文学研究实践。本文以莎剧《辛伯林》的解读为例指出,在平衡文学的两种属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文本解读,可以表明剧本对创作时期历史事件的映射帮助构建了对莎士比亚戏剧主题的体验,体现了文学创作中历史关照和文学考量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解读 文学性 莎士比亚《辛伯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