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舟双楫笺注》读后
1
作者 马其伟 《荣宝斋》 2024年第10期260-263,共4页
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艺舟双楫笺注》,可谓金丹先生近年来研究包世臣的又一力作,《艺舟双楫》作为清代学者包世臣最为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书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包世臣 美术出版社 笺注 学术著作 书学思想
原文传递
破除迷信——和学习书法的青年朋友谈心 被引量:1
2
作者 启功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121,共18页
书法一向有论著,包括从古以来的,到了近代像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还有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这些看来都比较神秘,比较文雅,用的词都比较古奥。按照那些个词句来实际用笔,练习写字,就会感觉到有许多的问题,感到词不达意,表现不出真... 书法一向有论著,包括从古以来的,到了近代像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还有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这些看来都比较神秘,比较文雅,用的词都比较古奥。按照那些个词句来实际用笔,练习写字,就会感觉到有许多的问题,感到词不达意,表现不出真实情况来。我现在讲的,是我平常的一些理解,现在就分这十几个项目来谈一谈。我的总题目叫做'破除迷信'。书法书上有许多的词,有修养的人,读过许多古书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包世臣 颜真卿 柳公权 颜鲁公 张迁碑 篆体 书体 篆书 《广 大篆 石鼓文
原文传递
包世臣论文学艺术的内容和形式之美——读《艺舟双楫》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善庆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44-49,共6页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有《安吴四种》三十六卷。其中《艺舟双楫》,曾在丙辰(1916)季夏月由上海古今书室印单行本。后又收入《艺林名著丛刊》之一种(世界书局1936年版,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重版)... 包世臣(1775—1855),字慎伯,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官新喻知县。有《安吴四种》三十六卷。其中《艺舟双楫》,曾在丙辰(1916)季夏月由上海古今书室印单行本。后又收入《艺林名著丛刊》之一种(世界书局1936年版,中国书店1983年影印重版)。《艺舟双楫》是本论文、杂著集;书名用一舟双楫的比喻,极其形象地说明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的审美规律的把握,可以分别就文、书二方面作出研究和探讨。这是解剖麻雀、具体入微的分析研究方法。该书九十三篇,编为六辑;文论四辑、书论二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论 论文学 审美规律 内容和形式 中国书店 书室 气格 文学术创作
下载PDF
包世臣碑学思想之渊源授受考述——兼与“源自阮元”说商榷 被引量:2
4
作者 安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7-81,I0003,共6页
尽管《艺舟双楫》的成书时间较之阮元著作后出六载,然包世臣碑学思想的授受与酝酿,却是长期贯注在他自少时起便孜孜不倦的创作实践中,同时深深获益于其交游问学之诸师友的切磋相长。包世臣一生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皆与桐城派的渊系甚深,... 尽管《艺舟双楫》的成书时间较之阮元著作后出六载,然包世臣碑学思想的授受与酝酿,却是长期贯注在他自少时起便孜孜不倦的创作实践中,同时深深获益于其交游问学之诸师友的切磋相长。包世臣一生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皆与桐城派的渊系甚深,从而将文坛中与之对立的骈文派旗手阮元排斥在外。其碑学思想遂与其文学思想相观照,在桐城派古文大家之文论文法的沾溉下,融入书论,从而彰示出"文书观照,互为阐发"的综合形态,且一以贯之着对笔法、运锋、结体、分势等可操作性极强、示范意义极大的具体创作技巧的形而下实践品格。因此,包世臣与阮元不存在踵继、阐扬的谱系传承线索,二人有着各自不同的渊源授受。二人碑学理论应呈"一水中分,二流并进"的峥嵘态势,并在各自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传承后学的发展中互衍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阮元 碑学思想 桐城派
下载PDF
巧用“留白”艺术,以无声胜有声——谈历史课堂教学中“留白”艺术的具体形式 被引量:2
5
作者 戴建娅 《高考》 2016年第3期30-31,共2页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书法论著《艺舟双楫》中写道"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指的是下笔前,如果能估计好留白的地方,把留白看作是落笔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就能产生... 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书法论著《艺舟双楫》中写道"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当黑,奇趣乃出。""计白当黑,奇趣乃出"指的是下笔前,如果能估计好留白的地方,把留白看作是落笔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就能产生出一种奇妙的意趣。这就是著名的"留白"理论。课堂教学是门独特的艺术,也需要留白艺术,教师只要根据教学要求整理、或重组教学结构,设置一定的空白,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余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计白当黑 无声胜有声 教学情境 课后作业 课堂气氛 课堂组织 探究欲望 历史老师
原文传递
藝舟双楫——中国书法城全国首届博士书法邀请展暨博士论坛 被引量:1
6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64-75,共12页
2015年10月25日上午,"艺舟双楫——中国书法城全国首届博士书法邀请展暨博士论坛"在乌海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 2015年10月25日上午,"艺舟双楫——中国书法城全国首届博士书法邀请展暨博士论坛"在乌海市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隆重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包括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5位博士精心创作的250余幅书法作品。下午,举行了博士书法论坛。与会人员围绕"书法城建设对当代中国书法事业的促进作用""乌海市书法城建设发展走向""当代中国书法评价体系的建构"等主题进行研讨与交流,深刻地阐述了当代书法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并为当代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论坛 中央美院 中国美院 中国术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 促进作用 研究机构 中央美术学院 屋漏痕
原文传递
碑学的审美理想及历史价值——对《广艺舟双楫》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7
作者 姜勇 类延聪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2-197,共6页
晚清的碑学理论虽然发轫于阮元和包世臣二人,但最具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的,还要说是后来居上的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尽管令人耳目一新,却篇幅太短,以碑帖分南北的看法也与史实不尽相符,易招致... 晚清的碑学理论虽然发轫于阮元和包世臣二人,但最具学术价值和现实影响的,还要说是后来居上的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尽管令人耳目一新,却篇幅太短,以碑帖分南北的看法也与史实不尽相符,易招致诟病。包世臣的《艺舟双楫》虽受康有为的盛赞,(1)然而专论北碑的部分并不突显,且零散不成系统。可能正由于此,康氏才决意写成《广艺舟双楫》,其雄心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书派论 北碑南帖论 碑学 包世臣 康有为 阮元 碑帖
原文传递
书法品评与国展评审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乐志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57,共2页
书法展览的评审理念如何由传统书画品评理论发展而来?中国传统书画同源,书论与画论也浑然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书画品评理论堪为书画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书画品评理论得到不断地发展,并逐步完善... 书法展览的评审理念如何由传统书画品评理论发展而来?中国传统书画同源,书论与画论也浑然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书画艺术理论。书画品评理论堪为书画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书画品评理论得到不断地发展,并逐步完善、成熟。书画品评理论中的"品"和"评"两条主干线发展脉络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书论 画论 书画同源 庾肩吾 《二十四诗品》 南朝齐梁 书品 古今书评
原文传递
徐悲鸿书法形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向彬 李雯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引言 作为近代史上杰出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绘画创作的新风尚,所创作的诸多绘画作品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力作。他在绘画上和美术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纷纷问世。相比之下,关注和研究徐... 引言 作为近代史上杰出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开拓了中国近现代绘画创作的新风尚,所创作的诸多绘画作品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力作。他在绘画上和美术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纷纷问世。相比之下,关注和研究徐悲鸿书法的学者要少得多,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零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创作 美术教育家 绘画作品 北碑 结体 运动感 研究成果 方笔 碑学
原文传递
《郑文公碑》技法、风格特点简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元飞 《美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5-117,共3页
《郑文公碑》为北魏郑道昭所书(郑文公碑是否为郑道昭所书至今仍有争议,今且从旧论),共有上下两碑,内容大致相同。上碑在山东平度之天柱山,下碑在山东莱州之云峰山。因上碑地处险要,不易传拓,且石质粗劣,碑字较模糊,因而流传较少。故... 《郑文公碑》为北魏郑道昭所书(郑文公碑是否为郑道昭所书至今仍有争议,今且从旧论),共有上下两碑,内容大致相同。上碑在山东平度之天柱山,下碑在山东莱州之云峰山。因上碑地处险要,不易传拓,且石质粗劣,碑字较模糊,因而流传较少。故一般所说的《郑文公碑》,多指下碑而言。《郑文公碑》与其说是碑,倒不如称摩崖更准确些。此摩崖为横式,左右长三百四十五公分,高一百九十五公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文公碑 山东平度 郑道昭 云峰山 传拓 山东莱州 王蘧常 方笔 赵明诚
原文传递
煮墨论书微语煮语
11
作者 陈沫吾 《文史杂志》 2014年第5期58-59,共2页
自古之善书者多为长寿之人,何故?心态淡然之果也;人能把持其心态,世上又有何事不可为之;书家能具淡然之心态修炼书道,书艺不可不佳也。作书当有敬畏之心,畏先贤之品格,畏书之道法。书虽小道,亦须静定。故我持书法亦如佛法之观念,始之于... 自古之善书者多为长寿之人,何故?心态淡然之果也;人能把持其心态,世上又有何事不可为之;书家能具淡然之心态修炼书道,书艺不可不佳也。作书当有敬畏之心,畏先贤之品格,畏书之道法。书虽小道,亦须静定。故我持书法亦如佛法之观念,始之于戒律,精求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了悟,至于书之极也。书家若不明此理,心粗气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 心粗气浮 书道 书风 书论 续书谱 行草书 碑学
下载PDF
书艺答问
12
作者 梁德水 《青少年书法(少年版)》 2005年第7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疾涩 万毫齐力 书法约言 续书谱 沉劲 书概 提按 形如枯槁
原文传递
爱国藏山积千卷 存古情怀书与诗——章鸿钊的风雅情怀
13
作者 马翠凤 蔡秀华 +1 位作者 张孟伯 冯晔 《中国书画》 2016年第11期81-87,共7页
章鸿钊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既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又是爱国诗人。近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整理章鸿钊先生哲嗣的捐赠时,意外地发现,章鸿钊先生的成就绝不仅仅限于他所精专... 章鸿钊先生是一位渊博的学者,他既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地质科学史专家、中国现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又是爱国诗人。近来,中国地质图书馆在整理章鸿钊先生哲嗣的捐赠时,意外地发现,章鸿钊先生的成就绝不仅仅限于他所精专的领域,他的书法也是值得关注的,只是在以往的传记中,乃至章鸿钊先生自己书写的材料中,都极少涉及这位地质宗师的书艺世界。现根据中国地质图书馆所藏章鸿钊先生手书及章鸿钊先生旧藏书画作品,来窥测这位地质宗师的文艺修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章 书画作品 甲骨文书 碑学 罗振玉 书风 帖学 北碑南帖论
下载PDF
紫竹斋艺话(续七)
14
作者 林岫 《书法》 2015年第7期98-100,共3页
傅山的书法在清一代评价不低,包世臣《艺舟双楫》评其"草书能品上",《大瓢偶笔》称"(傅)山书法晋魏,正行草大小悉佳。曾见其卷幅册页,绝无毡裘气"。《芳坚馆题跋》推其"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又曰"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 傅山的书法在清一代评价不低,包世臣《艺舟双楫》评其"草书能品上",《大瓢偶笔》称"(傅)山书法晋魏,正行草大小悉佳。曾见其卷幅册页,绝无毡裘气"。《芳坚馆题跋》推其"学问志节,为国初第一流人物",又曰"世争重其分隶,然行草生气郁勃更为殊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其 论书 竹斋 能品 分隶 一帖 大瓢 气郁 刘炳森
原文传递
国图稿本《艺舟双楫》(论书)增删内容初探
15
作者 丁少帅 《大众书法》 2020年第5期23-26,共4页
国图藏稿本《安吴四种》是包世臣早年刊行学术著作的底本之一,由于是稿本(抄本),且目前此书刊本在市面上较为普遍,所以一直并未引起学者的关注,此稿本的抄写时间也一直不清楚。但正因为是包世臣著作的底本,一直保留了刊行本没有的内容,... 国图藏稿本《安吴四种》是包世臣早年刊行学术著作的底本之一,由于是稿本(抄本),且目前此书刊本在市面上较为普遍,所以一直并未引起学者的关注,此稿本的抄写时间也一直不清楚。但正因为是包世臣著作的底本,一直保留了刊行本没有的内容,且从此本中可以看到包世臣整个书籍具体更改的情况和最早《安吴四种》的样貌。《安吴四种》是包世臣四种书籍的合称,其中之一就是《艺舟双楫》。《艺舟双楫》中有两卷为论书,这两卷书虽篇幅不长,却在书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稿本《艺舟双楫》内的论书部分,可以看见许多现今通行本更改前的内容,更加容易还原包世臣书学思想变动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稿本 包世臣 《国朝书品》 《安吴四种》
原文传递
“刘墉学北碑”考辨
16
作者 张鑫 《大学书法》 2022年第2期138-143,共6页
刘墉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书法巨擘,对后世影响深远。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指出刘墉晚年曾学北碑,后世著述多引用此论,以证明刘氏为碑学权舆。包氏此论影响虽大,却无可靠旁证,且《艺舟双楫》中另有多处记载与此论有龃龉之处,故包氏记载的... 刘墉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书法巨擘,对后世影响深远。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指出刘墉晚年曾学北碑,后世著述多引用此论,以证明刘氏为碑学权舆。包氏此论影响虽大,却无可靠旁证,且《艺舟双楫》中另有多处记载与此论有龃龉之处,故包氏记载的“刘墉学北碑”一事与史实不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墉 碑学 包世臣
下载PDF
艺舟双楫:容庚的学术与收藏
17
《中国书法》 CSSCI 2020年第12期32-55,共24页
容庚作为一名古文字学家与考古学家,他“汇编金文,通考彝器”,回归学术传统为世代撰书立言:作为一名收藏家与书法家,他强调底蕴,心追手摹,了深厚的人文教养与人格精髓。他在收藏与中构筑了深邃的思想体系,以金石和书画诠释着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 古文字学家 容庚 彝器 人文教养 金文 学术传统 收藏家
原文传递
我在书法上的实践
18
作者 祝嘉 《中华书画家》 2015年第1期60-61,145-146,共4页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学、金石学书籍而又喜欢临碑的人,在旧社会里是常常借此来抵抗一些悲愤的。拙著《愚盦书话·小引》里有这样的几句话:余性嗜六朝碑刻,上至秦分汉分三代文字。端居之暇,展玩临摹,每忘漏尽。盛暑祁寒,不复措意。倦则... 我是一个喜欢读书学、金石学书籍而又喜欢临碑的人,在旧社会里是常常借此来抵抗一些悲愤的。拙著《愚盦书话·小引》里有这样的几句话:余性嗜六朝碑刻,上至秦分汉分三代文字。端居之暇,展玩临摹,每忘漏尽。盛暑祁寒,不复措意。倦则手披金石诸书,以分其勤。那时是在南京,有二三年(1934-1937),确是这样过日子的。那时虽然读了不少书学书,但所爱的则是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所信服的是汉末蔡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学 盛暑祁寒 秦分 汉分 祝嘉 疾涩 祭侄稿 古柏行 五言
原文传递
十五朵浪花:康有为《论书绝句》解读--兼论包、康二氐《论书绝句》之书学思想异同
19
作者 杨加深 《书法教育》 2020年第5期79-93,共15页
康有为(1858-1927)一生有诗作十五卷,而其中的论书诗却只有十五首,附于《广艺舟双楫》第二十七下,又编入《康南海先生诗集》第二卷之《汗漫舫诗集中》。虽数量不多,却以极为凝练的韵文形式反映了康氏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其论书体系中的... 康有为(1858-1927)一生有诗作十五卷,而其中的论书诗却只有十五首,附于《广艺舟双楫》第二十七下,又编入《康南海先生诗集》第二卷之《汗漫舫诗集中》。虽数量不多,却以极为凝练的韵文形式反映了康氏的书学思想与观点,是其论书体系中的十五朵浪花。学界论《广艺舟双楫》者多,但多从其正文第一至第二十六篇入手,专门关注其论书诗者却未见,笔者试将其还原到《广艺舟双楫》乃至包世臣《艺舟双楫》论书体系大背景下进行溯源性考察,探究《论书绝句》与《广艺舟双楫》之间的内在关联,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绝句 书学思想 溯源性 论书诗 包世臣 康有为 韵文形式
下载PDF
“书法家文化修养系列丛书”的编辑与出版
20
作者 刘洪彪 向世陵 +17 位作者 刘恒 罗安宪 陆明君 潘善助 洪厚甜 郑开 何学森 丁四新 陈胜凯 朱天曙 虞晓勇 邓宝剑 许家星 祝帅 张冰 樊碧博 刘照剑 梁超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84-197,共14页
本套丛书首批推出二十种图书,包括《明刻本法书要录》《宋刻本东观余论》《明刻本山谷题跋》《明刻本东坡题跋》《清抄本衍极》《清抄本重刻书法雅言》《民国铅印本寒山帚谈》《清刻本画禅室随笔》《清刻本艺舟双楫》《清刻本艺概》《... 本套丛书首批推出二十种图书,包括《明刻本法书要录》《宋刻本东观余论》《明刻本山谷题跋》《明刻本东坡题跋》《清抄本衍极》《清抄本重刻书法雅言》《民国铅印本寒山帚谈》《清刻本画禅室随笔》《清刻本艺舟双楫》《清刻本艺概》《清刻本孟子集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雅言 禅室 明刻本 铅印本 宋刻本 题跋 文化修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