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艺术列传》的“原型”:《方术列传》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倍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3年第2期8-17,共10页
在“二十六史”《艺术列传》中,《后汉书》的《方术列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集前史《史记》的《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内容,将其概念演变为“方术”,是为《后汉书·方术列传》。其内容在“日者”“龟策”基础之上有较大的... 在“二十六史”《艺术列传》中,《后汉书》的《方术列传》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它集前史《史记》的《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内容,将其概念演变为“方术”,是为《后汉书·方术列传》。其内容在“日者”“龟策”基础之上有较大的增加,扩充了《汉书·艺文志》里的《数术略》《方技略》的内容,奠定了后史《艺术列传》的基本路径与脉络。《魏书》在此基础上演变为“术艺”是为《术艺列传》,此后《晋书》《周书》《隋书》和《北史》再次演变为《艺术列传》,尽管新旧《唐书》以后又变迁为《方技(伎)列传》,但依然是这个路径,故才有《清史稿·艺术列传》的复出。追溯《艺术列传》的“原型”实为《方术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术列传 艺术列传 原型
下载PDF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是建构中国艺术理论学术话语的基础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倍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8年第6期19-23,101,共6页
"艺术"虽然是"详观众术,抑惟小道",但是"伎能可纪者,以为艺术传"。《二十四史》为"艺术"作传,从而使"艺术列传"成为中国正史中的列传之一,使"艺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 "艺术"虽然是"详观众术,抑惟小道",但是"伎能可纪者,以为艺术传"。《二十四史》为"艺术"作传,从而使"艺术列传"成为中国正史中的列传之一,使"艺术"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体系,同时也最早在正史中框定了"艺术"的内涵与概念,因此《二十四史》"艺术列传"乃是中国艺术理论的基础,也是建构当今中国艺术理论学术话语的源头。"艺术"的概念与内涵也应该回归到"艺术列传"中探讨并重新创构使其获得当代价值与意义,中国的"艺术"与西方的"Art"汇流后,"艺术"是源,"Art"则是流,分清源流也是建构中国艺术理论的先决条件和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列传 源流 学术话语 艺术理论
下载PDF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的概念及其内涵变迁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倍雷 《艺术探索》 2019年第2期6-13,共8页
在二十四史中首先提出"艺术"概念的是《后汉书》,首先为"艺术"立传的是《晋书》,当然"艺术"的概念以及"艺术列传"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艺术"经历"方术"或"方技"... 在二十四史中首先提出"艺术"概念的是《后汉书》,首先为"艺术"立传的是《晋书》,当然"艺术"的概念以及"艺术列传"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艺术"经历"方术"或"方技"这样一个概念的变迁,因而"艺术列传"也是经历了"方术列传""术艺列传"这样一个变迁的过程。"艺"与"术"都有关于技术、技巧、能力的涵义,它们的"原型"可追溯到方术、方技,因而"术艺""艺术"皆可成立,其涵义不变,所以我们看到了"艺术列传"的内容与"方术列传"的内容基本一致,《魏书》用"术艺"立传也是正常的现象,《晋书》以后用"艺术"立传终成定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艺术列传 艺术 方技 术艺
下载PDF
中国艺术理论之源:《二十四史》“艺术列传”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倍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76-82,共7页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是中国艺术理论之"源"而不是"流",是立本之源;西方的"Art"是"流"而不是"源"。同时,艺术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也存在着源流的问题。在不少艺术理论...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是中国艺术理论之"源"而不是"流",是立本之源;西方的"Art"是"流"而不是"源"。同时,艺术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也存在着源流的问题。在不少艺术理论的研究中,源流不分,乃至把流当作源,如此一来便偏离了艺术理论的研究方向。倘若艺术学理论不以艺术本身为基础和逻辑起点,不是建立在音乐学、美术学、舞蹈学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整体的和宏观的艺术理论研究,而是把艺术外围学科或理论作为基础或作为"源",从概念到概念的推论便会形成所谓的"概念游戏",表面上看理论性很强,实则早已偏离了艺术本身,成为无源之流。不仅如此,还使"艺术学理论"这个一级学科本身受到不应有的质疑,诸如解决不了艺术问题,回答不了艺术现象,深入不到艺术规律中去探讨艺术的共性问题和艺术原理问题。因而,弄清"源""流"问题是中国艺术理论建设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 艺术列传 学术话语 艺术理论 源流
下载PDF
基于“艺术列传”窥探《天工开物》造物艺术的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倍雷 《湖南包装》 2019年第1期63-68,共6页
"艺术列传"规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与范畴,《晋书·艺术列传》是正史中最早为"艺术"立传的史书,与占卜、百工等有关"技术"皆在"艺术列传"里,并也以"艺术"范畴而立传,从技术的... "艺术列传"规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概念与范畴,《晋书·艺术列传》是正史中最早为"艺术"立传的史书,与占卜、百工等有关"技术"皆在"艺术列传"里,并也以"艺术"范畴而立传,从技术的观念上阐释艺术列传的内涵。《天工开物》所包含食、衣、住、行、用等有关的"技术"与造物的"形制"的主要内容,皆属于"艺术列传"中"百工"技术方面的内容,"艺术列传"强调"技术"范式与路径,为《天工开物》提供了"书写"的依据和理论支撑,也为《天工开物》造物艺术以"技术"为体系中心确立了方法与方向。同样,《天工开物》所列入的"火炮"等内容,又被它之后的《清史稿·艺术列传》纳入了"艺术列传"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考工记》 艺术列传 造物艺术
下载PDF
《艺术列传》与中国艺术史学“三大体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倍雷 《美育学刊》 2022年第4期63-73,共11页
“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史书文献形态的艺术类传,其中有关“艺术”概念的变迁本身就是艺术史学的脉络路径。从“方术”至“术艺”到“艺术”再到“方技(伎)”,最后又复回“艺术”,这不仅是“艺术”概念的变迁,也是... “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史书文献形态的艺术类传,其中有关“艺术”概念的变迁本身就是艺术史学的脉络路径。从“方术”至“术艺”到“艺术”再到“方技(伎)”,最后又复回“艺术”,这不仅是“艺术”概念的变迁,也是“艺术”内容的积累性延伸与发展,实现了《艺术列传》自身历史性地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概念、观念、思想、内涵及其范畴的整体性的和系统性的确立,这一积累性的延伸与发展过程隐含了我们今天说的学科、学术和话语的内涵与内容,正是《艺术列传》所隐含的学科、学术和话语的内涵与内容成为建设“三大体系”的基础。故此,可立足于中国艺术谱系建设学科体系,立足于时代精神建设学术体系,立足于时代主题建设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学 艺术列传 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 “三大体系”
下载PDF
立艺之道,曰经与史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倍雷 《美育学刊》 2020年第1期30-38,共9页
《汉书·律历志》引《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给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和"立人之道",如果接着讲,那么"立艺之道"为何?按照... 《汉书·律历志》引《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给出了"立天之道""立地之道"和"立人之道",如果接着讲,那么"立艺之道"为何?按照"二十六史·艺术列传"的脉络路径与文化逻辑,"艺术"是人类最高技术的展示与运用,是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直接相连的技术。所以"艺术列传"中那些掌握最高技术的人几乎是通《易》之人,甚至有的是通"五经"之人,而"艺术列传"本身就被纳入"二十六史"正史中,"艺术"交织于经与史之中。故此,我们认为"立艺之道"必然就是"曰经与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艺之道 经与史 艺术列传
下载PDF
论古代“艺术列传”的艺术文献学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谢九生 《艺术学界》 CSSCI 2018年第1期38-47,共10页
本文通过分析《晋书》《北史》《周书》和《隋书》等正史'艺术列传'的内涵与流变以及与方术、方技(伎)的关系,以及古代'艺术'的概念与范围,从而论述古代'艺术列传'在艺术文献学中的地位,强调'艺术列传'... 本文通过分析《晋书》《北史》《周书》和《隋书》等正史'艺术列传'的内涵与流变以及与方术、方技(伎)的关系,以及古代'艺术'的概念与范围,从而论述古代'艺术列传'在艺术文献学中的地位,强调'艺术列传'在艺术文献学的研究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列传 艺术 艺术文献学
原文传递
《艺术列传》范畴的主题叙事
9
作者 李倍雷 《书画艺术》 2022年第3期30-37,共8页
“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是中国古代正史对“艺术”的立传,属于正史“纪传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艺术的范畴、类型、观念以及思想等,同时以具体人物和事项为例,生动地阐述其具体的艺术内容,充分展示了《艺术列传》围绕艺术主题进行... “二十六史”《艺术列传》是中国古代正史对“艺术”的立传,属于正史“纪传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艺术的范畴、类型、观念以及思想等,同时以具体人物和事项为例,生动地阐述其具体的艺术内容,充分展示了《艺术列传》围绕艺术主题进行叙事的体例与范式。《艺术列传》是世界上唯一在正史中为“艺术”立传的纪传并自成艺术体系,表明了中国历史有自己的“艺术”范畴、内在规定性以及在正史中有较高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列传 主题叙述 艺术范畴
下载PDF
基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对《四库全书总目·艺术类》与《清史稿·艺术列传》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倍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于《史记》"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形成了《后汉书·方术列传》,而《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又是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基础上形成的,即"方术列传"是"艺术列传"的原型。《二十四... 基于《史记》"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形成了《后汉书·方术列传》,而《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又是在《后汉书·方术列传》基础上形成的,即"方术列传"是"艺术列传"的原型。《二十四史·艺术列传》从《魏书·术艺列传》到《晋书·艺术列传》《周书·艺术列传》《隋书·艺术列传》再到《北史·艺术列传》之后,从此便无"艺术列传",直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有了"艺术类",到了《清史稿》"艺术列传"才复现。《四库全书总目·子部·艺术类》包含了雅音、绘画、书法、印章等具有"鉴赏一途"类的内容,也有博弈、投壶、投射、打马球、樗蒲等"娱乐"类的内容。《清史稿·艺术列传》包含了医术、绘画、书法、形家、技击、投射、营造、制器乃至火炮等在内的技术,其中把一些并非具有"鉴赏"和"娱乐"的内容也纳入了"艺术列传"范畴,体现了把科技融入艺术中的完整概念,这隐秘地延续了"方技""术艺"以及《二十四史·艺术列传》的路径。从而正史中的"艺术列传"这个路径,使我们看到中国固有"艺术"概念与内涵不同于西方"Art"的概念与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 《清史稿·艺术列传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 艺术变迁 路径分析
下载PDF
《历代名画记》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观念的关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倍雷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42,共9页
《历代名画记》开篇提出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古圣先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实则来源于《二十四史&... 《历代名画记》开篇提出的"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古圣先王受命应箓,则有龟字效灵、龙图呈宝。自巢燧以来,皆有此瑞,迹映乎瑶牒,事传乎金册",实则来源于《二十四史·艺术列传》"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曰神与智,藏往知来;幽赞冥符,弼成人事;既兴利而除害,亦威众以立权,所谓神道设教,率由于此"。也就是说,《二十四史·艺术列传》规范着中国艺术或绘画的基本路径与演变脉络,因而《历代名画记》是在《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框架中建构的我国第一部完备的、体系性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美术通史"。由此也证实了《二十四史·艺术列传》是中国艺术史学与艺术理论的源头与基础,《清史稿·艺术列传》的"复出"也是这个路径的演进与扩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史·艺术列传 《历代名画记》 观念关联 功能指向 路径延续
原文传递
《清史稿·艺术列传》的“技术”谱系研究
12
作者 李倍雷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年第2期11-16,106,共7页
《清史稿·艺术列传》是继《北史·艺术列传》"消失"以来延续的"香火",其间并不意味着"艺术"概念及其内容的消失。"艺术"自《晋书·艺术列传》以降,以一条"暗线"的方式... 《清史稿·艺术列传》是继《北史·艺术列传》"消失"以来延续的"香火",其间并不意味着"艺术"概念及其内容的消失。"艺术"自《晋书·艺术列传》以降,以一条"暗线"的方式贯穿至《清史稿·艺术列传》,保持着"艺术列传"的原型"方术列传"的基本内涵即"技术"的内容,只是《清史稿·艺术列传》吸收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及其理念并纳入"艺术"的范畴而立传,这种做法在逻辑上与前史"艺术列传"中的"方术""方技""术数"等是相通的,构成了一个"方技"谱系。因此,戴梓、丁守存、徐寿等中国近代启蒙科学家都被列入《清史稿·艺术列传》,他们的科技成果诸如"火炮""船舶"等机械制作都被作为"艺术"看待,体现了《清史稿·艺术列传》包容科学的整体艺术观,同时"工业设计"的观念也早已在《清史稿·艺术列传》中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稿·艺术列传 “技术”谱系 格致书院 蒙养斋
下载PDF
中国古代“艺术”列传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九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33-139,共7页
通过二十四史之《晋书》《北史》《周书》《隋书》的"艺术"列传的内涵、流变与消失的研究,以及在中国古代"艺术"概念与范围影响下的"艺"与"六艺"的文化教育和"术"与"五术"... 通过二十四史之《晋书》《北史》《周书》《隋书》的"艺术"列传的内涵、流变与消失的研究,以及在中国古代"艺术"概念与范围影响下的"艺"与"六艺"的文化教育和"术"与"五术"的理论渊源的分析可知,古代"艺术"列传对于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史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在公元五、六世纪就有了艺术史相关知识,而这些艺术史的新材料在艺术学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列传 艺术 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