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译本的选择与阐释:译者对本土文学的参与——以《肉与死》为中心
1
作者
马晓冬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5,共10页
本文以小说家曾朴及其子曾虚白合作的一部翻译作品《肉与死》(原作为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Aphrodite)为中心,讨论译者如何通过译本选择与阐释参与本土文学建设。除以该作品矫正文坛性文学泛滥的翻译动机外,曾朴在序言中...
本文以小说家曾朴及其子曾虚白合作的一部翻译作品《肉与死》(原作为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Aphrodite)为中心,讨论译者如何通过译本选择与阐释参与本土文学建设。除以该作品矫正文坛性文学泛滥的翻译动机外,曾朴在序言中还竭力强调原作色情内容的“丑”和艺术表现的“美”两方面的反差,突出了对作家的艺术加工以及文学审美特质的重视,从而使肉欲和色情本身不再具备在原作者那里所拥有的天然价值。经过这番阐释,译者同时与当时国内泛滥的性文学及包括“革命文学”在内的功利主义文学展开了对话;而译本作为一个跨文化产品,也就被赋予了原作所并不具备的目的语文化场的诸种信息与话语痕迹,成为目的语文化生产内在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译者
《
肉
与
死
》
文化参
与
原文传递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2
作者
马晓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曾朴
《鲁男子》
《
肉
与
死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译本的选择与阐释:译者对本土文学的参与——以《肉与死》为中心
1
作者
马晓冬
机构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
出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5,共10页
文摘
本文以小说家曾朴及其子曾虚白合作的一部翻译作品《肉与死》(原作为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Aphrodite)为中心,讨论译者如何通过译本选择与阐释参与本土文学建设。除以该作品矫正文坛性文学泛滥的翻译动机外,曾朴在序言中还竭力强调原作色情内容的“丑”和艺术表现的“美”两方面的反差,突出了对作家的艺术加工以及文学审美特质的重视,从而使肉欲和色情本身不再具备在原作者那里所拥有的天然价值。经过这番阐释,译者同时与当时国内泛滥的性文学及包括“革命文学”在内的功利主义文学展开了对话;而译本作为一个跨文化产品,也就被赋予了原作所并不具备的目的语文化场的诸种信息与话语痕迹,成为目的语文化生产内在的一部分。
关键词
曾朴
译者
《
肉
与
死
》
文化参
与
Keywords
Zeng Pu
translator
Aphrodite: moeurs antiques
cultural participation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2
作者
马晓冬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
出处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文摘
《孽海花》的作者曾朴虽然在文学史上以晚清小说家知名,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他重登新文坛,创办真美善书店与《真美善》杂志,并通过自己的创作、翻译和出版活动参与到新文学建设之中。在真美善时期,曾朴自觉融会自身的中西文学修养,创作了小说《鲁男子·恋》,与此同时,他还翻译了法国作家皮埃尔.路易的小说《肉与死》。在《鲁男子》的作品主题、言语方式和艺术手法上,曾朴既受到《肉与死》的启发,又进行了个性化的处理,从中可以看出曾朴创作与翻译活动的自觉对话。
关键词
作者
译者
曾朴
《鲁男子》
《
肉
与
死
》
Keywords
writer
translator
Man of Lu
Aphrodite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I10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译本的选择与阐释:译者对本土文学的参与——以《肉与死》为中心
马晓冬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2
作者与译者的对话:曾朴的《鲁男子》与法国小说《肉与死》
马晓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