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首章新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崔永波 《铜仁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17,29,共5页
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老子》首章:第一个"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意指世界的本体和本源、根本规律和根本法则;第二个"道"不是言说之意,而是第一个"道"字的动词化,即体悟、发现和遵循;第三个&qu... 作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老子》首章:第一个"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意指世界的本体和本源、根本规律和根本法则;第二个"道"不是言说之意,而是第一个"道"字的动词化,即体悟、发现和遵循;第三个"道"和第一个"道"的意思一样,但不是老子所要阐述的核心概念;前两个"常"并非永恒之意,而是一般的、通常的;后两个"常"也是通常之意;"玄",一般都理解为"幽深",但这里更应该指"微妙"之意和"否定"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新探
下载PDF
“有欲”的困境及其理论内涵——对《老子》首章“欲”的哲学诠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老子》首章中"常无欲""常有欲"断句的争辩由来已久,不同的断句方式对于理解《老子》及其中的"欲"这一哲学范畴有着重大不同。《老子》首章是在"道—物"的逻辑框架下展开的,从"道—物&qu... 《老子》首章中"常无欲""常有欲"断句的争辩由来已久,不同的断句方式对于理解《老子》及其中的"欲"这一哲学范畴有着重大不同。《老子》首章是在"道—物"的逻辑框架下展开的,从"道—物"关系来看《老子》首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有欲"这一说法的理论困境。"有欲"在首章的语境中强调与"理性"相关,并非原初的生理欲望以及私欲。故"有欲"更多的是指通过名言、理性认知"物的世界"的一种方式。基于道不离物、即物显道的"道—物"关系,一方面人之"有欲"可以在"无欲"的解蔽下观道之边际,与物和谐;另一方面,若要体道之最高全体,则应超越"有欲",实现二者统一,以内在体验证知"道"。《老子》首章"欲"的理论揭示了体道工夫的内在心灵转向,开启了精神逍遥的可能,为庄子"心斋""坐忘"等强调转向内在心灵的工夫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物” 有欲 无欲
下载PDF
老子背上历史的烂账
3
作者 南怀瑾 《书摘》 2022年第12期52-57,共6页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特,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被错误解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关。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特,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被错误解读:《老子》首章既提出“道”与“名”的涵义,但同时又相同于“因明”的法则,能建能破,自说了一个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也如同正反合的“逻辑”辩证,不自立于不变的肯定与否定形态。如珠走盘,无有方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易相成 有无相生 老子 因明 老子 行不言之教 肯定与否定 正反合
原文传递
出土文献视野下《老子》“道可道”章研究的回顾、方法与瞻望
4
作者 杨杰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2-17,共6页
帛书本、北大汉简本与传世本《老子》中的"道可道"章有诸多不同之处,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对其文字、句读、含义等的参校对勘揭示本章的哲学议题,但是这些研究需要在方法上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悬置追求"善本""原... 帛书本、北大汉简本与传世本《老子》中的"道可道"章有诸多不同之处,近年来很多学者通过对其文字、句读、含义等的参校对勘揭示本章的哲学议题,但是这些研究需要在方法上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悬置追求"善本""原本"或"祖本""道可道"章的姿态与目标,注重分析每一种传世本和出土文本的异同所揭示的哲学问题;其次,需要从词语的语义、文本的精神旨趣及文本的时代意义这三个角度揭示"道可道"章的意义指向;第三,采用解析的方法拆解"道可道"章只是为了澄清问题,更需要开拓符合道家意味的解读。以这些方法审视刘笑敢的《老子古今》一书,会发现刘氏从基本义含(meaning)到可能意义(significance)的接转有需要进一步深化的地方,并且需要回到老学诠释史,探寻符合中国哲学特征的哲学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可道” 老子 出土文献 诠释 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