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7篇文章
< 1 2 2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记得当年毁路遥 被引量:35
1
作者 周昌义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53,共7页
关键词 路遥 中篇小说 《人生》 著名作家 《延河》 高加林 副主席 知青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知青时代”的终结 被引量:26
2
作者 项飙 《文化纵横》 2015年第6期70-79,共10页
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群体,塑造了中国学界1980年代之后的精神特征,它深刻影响了改革时期中国学人对社会历史理解的思维模式。不仅如此,知青一代的特殊生命经历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官僚阶层以及当权执政精英的行动逻辑。项... 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青群体,塑造了中国学界1980年代之后的精神特征,它深刻影响了改革时期中国学人对社会历史理解的思维模式。不仅如此,知青一代的特殊生命经历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官僚阶层以及当权执政精英的行动逻辑。项飙的观察具有穿透力,它揭示了晚近以来中国思想学术陷入规范化与体制化循环悖论的困境根源,展示了知青一代挣脱与突破的努力及其面临的内在局限。当代中国历史实践蕴含了中国思想学术创发的巨大能量,以知青一代为精神样本去深刻反思当代中国学术的根本症结,无疑是这一仍在持续动荡的时代所提出的重要使命。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反思中国学术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知青 精神特征 中国学界 思想学术 当代中国 中国学术 上山下乡
原文传递
“文革”中“知青”对农村体育的影响及其原因 被引量:20
3
作者 傅砚农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2-73,共2页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镇)青年学生以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的身份下乡到农村落户,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中,知青下乡成为了"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镇)青年学生以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的身份下乡到农村落户,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以下简称"文革")中,知青下乡成为了"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性质和意义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大革命 知青 农村体育 社会环境 娱乐活动 “学大寨”运动 集体劳作方式
下载PDF
知青经历和下乡运动——个体经验与集体意识的对话 被引量:14
4
作者 徐友渔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1998年第6期28-32,共5页
30年前,随着毛泽东一声号令,全国城乡数百万中学生一夜之间变成了农民——这是一群身份极为特殊的农民,他们像斩断了须根的幼苗被移植到荒漠之地,他们除了干农民活,吃农民口粮,还头顶“知识青年”的帽子,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中最小者... 30年前,随着毛泽东一声号令,全国城乡数百万中学生一夜之间变成了农民——这是一群身份极为特殊的农民,他们像斩断了须根的幼苗被移植到荒漠之地,他们除了干农民活,吃农民口粮,还头顶“知识青年”的帽子,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中最小者只念过六、七年的书,是稚气未脱的少年。对比现在不少大学生入校时还需家长护送,真不知该佩服那个革命年代把人锤炼得不怕摔打,还是该谴责它以摧残嫩芽娇花为能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集体意识 知识青年 个体经验 上山下乡运动 中学生 农民 毛泽东思想 刘少奇 经历
原文传递
知青怀旧旅游情感与行为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高璟 李梦姣 吴必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7,共7页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怀旧旅游热潮背景下,以知青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知青怀旧旅游的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到怀旧情感、地方依恋和活动偏好3个变量的构成... 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怀旧旅游热潮背景下,以知青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利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出知青怀旧旅游的基本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得到怀旧情感、地方依恋和活动偏好3个变量的构成因素,探讨了知青的怀旧情感、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知青在下乡地的怀旧旅游具有组团特征明显、重游率高、住宿方式较为特殊且与当地居民联系紧密等特征。知青对下乡地的怀旧情感显著且正向影响地方依恋、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而地方依恋对活动偏好和旅游意愿仅有微弱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怀旧旅游 怀旧情感 旅游行为 地方依恋
下载PDF
张承志论 被引量:13
6
作者 薛毅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5-74,共10页
张承志曾在一本小说集的后记中写道:“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纯洁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①在这里,... 张承志曾在一本小说集的后记中写道:“我的小说是我的憧憬和理想,我的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是我盼望成为的形象,我感动地发现我用笔开拓了一个纯洁世界;当我感觉到,自己在这里被净化,被丰富的时候,我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文学。”①在这里,文学与理想、可仿效的主体形象呈现出一种共生关系。文学创造了理想和主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主体形象 文学创造 红卫兵 理想主义者 小说 知青 世界 信仰 草原
原文传递
知青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龙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6-29,共4页
"知青"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创造了丰富的知青文化。知青文化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因而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知青文化的旅游开发应坚持适度发展、整合开发、真实客观、规模效益原则,... "知青"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创造了丰富的知青文化。知青文化有极大的历史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市场价值,因而是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资源。知青文化的旅游开发应坚持适度发展、整合开发、真实客观、规模效益原则,在开发战略上应合理定位、加大宣传、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知青文化 旅游价值
下载PDF
作为社会记忆结构的关系型记忆与义务型记忆——知青集体记忆的文化维度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亚秋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0-194,M0006,共26页
本文通过对知青群体回忆内容的梳理,归纳出知青集体记忆中的一些结构性特征,进而提出关系型记忆和义务型记忆的概念。具体而言,关系型记忆是指知青的回忆内容多受到“关系”的规制;“关系”往往是触发其历史回忆的关键节点,促成了知青... 本文通过对知青群体回忆内容的梳理,归纳出知青集体记忆中的一些结构性特征,进而提出关系型记忆和义务型记忆的概念。具体而言,关系型记忆是指知青的回忆内容多受到“关系”的规制;“关系”往往是触发其历史回忆的关键节点,促成了知青回忆的主流特征。义务型记忆是通过特定类型知青的“忏悔”记忆归纳出来的;一些知青对过失的讲述并不是出于某种兴致,而是来自文化的压力,即来自社会中善必然受到鼓励、恶必然受到惩罚的观念。而关系和义务这两种记忆的结构性特征也是依赖于特定文化结构的,例如关系型记忆背后的文化结构包含着“以和为贵”“推己及人”的思想,义务型记忆背后的文化结构在本文中则主要指向“报”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记忆 关系型记忆义务型记忆 记忆结构 知青
原文传递
乌托邦里的哀歌——“文革”期间知青歌曲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嘉枋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26,共22页
本文从音乐史学和社会学视角 ,对“知青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 ,流布情况 ,形态特色(包括歌词和音乐)及钳禁等方面作了全面考察 ,进而指出 ,作为“文革”时期新民歌的“知青歌” ,是对当时乌托邦式主流音乐的反叛。
关键词 歌曲 新民歌 音乐史学 歌词 “文革”时期 主流 时代背景 知青 反叛 乌托邦
原文传递
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从雷锋日记到知青日记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艳红 J.David Knottnerus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8-119,共22页
本文关注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以知青日记写作为例,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日常仪式化行为形成的过程。因其日常性和表达实践中的个人性,日常仪式化行为的社会性是容易被忽略的。本文主要利用结构仪式化理论,证明日常仪式化行为包含了丰... 本文关注日常仪式化行为的形成。以知青日记写作为例,本文深入探讨了这一日常仪式化行为形成的过程。因其日常性和表达实践中的个人性,日常仪式化行为的社会性是容易被忽略的。本文主要利用结构仪式化理论,证明日常仪式化行为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群体存在特征,社会、群体存在特征和个人在日常仪式化行为形成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社会领域的公共行为是群体和个人日常仪式化行为的真正来源,群体的存在特征则为群体成员复制、选择、调整甚至改变这些公共行为提供了条件,而对社会公共行为和群体特征的估量则是由个人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仪式化行为 日记 知青 仪式化
下载PDF
知青苦难与乡村城市间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亚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5-148,共14页
乡村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并不仅仅表现为已经形成的二元对立关系或者简单的城市化农村的问题。知青当年遭遇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城乡间的不平等格局以及乡村社会的劣势地位。一方面,知青诉说农村生活之苦,而... 乡村与城市的关系问题,并不仅仅表现为已经形成的二元对立关系或者简单的城市化农村的问题。知青当年遭遇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城乡间的不平等格局以及乡村社会的劣势地位。一方面,知青诉说农村生活之苦,而这恰是农村内在苦难的一个镜像;但是,另一方面,知青又进行着似乎与此对立的话题,如"回乡"。对"遥远清平湾"的乡愁式的追溯,同样构成了知青关于农村话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样乡愁式的乡村城市关系在今天依然是一股不可忽略的暗流,并往往被忽视。知青对当年农村生活经历的情结特征,某种程度上恰恰展示了城乡关系的复杂纠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苦难 乡村 城市
原文传递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秋兰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年第4期43-46,共4页
开始于 5 0年代中期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导致了新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人口倒流 ,这可以说是个“倒城市化”过程 ,它使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 70年代末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 ,但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 开始于 5 0年代中期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 ,导致了新中国历史上两次大规模的人口倒流 ,这可以说是个“倒城市化”过程 ,它使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到 70年代末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 ,但与经济发展基本上是同步的。当然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 ,又有一些重要的、特殊的因素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 ,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上山下乡 城市化 工业化
下载PDF
从地方志资料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被引量:10
13
作者 金光耀 金大陆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22,128,共11页
新编地方志包含了大量有关知青上山下乡的资料,对安置经费、动员政策、知青婚姻和与知青有关的案件等方面的讨论体现出地方志中知青史料的重要价值。知青安置经费的实际支出、人均经费及具体使用在各省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在一个省... 新编地方志包含了大量有关知青上山下乡的资料,对安置经费、动员政策、知青婚姻和与知青有关的案件等方面的讨论体现出地方志中知青史料的重要价值。知青安置经费的实际支出、人均经费及具体使用在各省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使在一个省区内,各县间的经费使用情况也不尽相同。在动员政策方面,个别地方率先进行调整,中央政策则受到地方政策的影响。地方志资料提供了从区域史角度切入来深化知青史研究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知青 上山下乡《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
原文传递
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娟 李实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63,共14页
本文借助文献及计量统计工具并回顾知青下乡政策,客观地估计了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1995年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显示,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非知青的收入,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会提高预期收入的观点相悖。本文... 本文借助文献及计量统计工具并回顾知青下乡政策,客观地估计了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影响。1995年和2002年的城镇住户收入调查数据显示,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非知青的收入,这与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会提高预期收入的观点相悖。本文通过回归法和匹配法剥离家庭背景和政策等影响因素后,仍发现下乡经历对知青收入的负作用不明显。国家对知青从下乡年份开始计算工龄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知青群体的收入,使知青的平均收入高于同年龄组的非知青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乡 知青 收入差距
下载PDF
知青作家的创作与寻根文学的发生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瑞英 《山东社会科学》 2003年第5期71-73,共3页
知青作家的生活经验直接制约着寻根文学的创作选择 ,并最终决定了寻根文学的创作取向。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意义上对自我的超越有可能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历史空间 ,但是 ,他们的某种既成的创作经验也可能构成他们超越自我的... 知青作家的生活经验直接制约着寻根文学的创作选择 ,并最终决定了寻根文学的创作取向。知青作家在文化寻根意义上对自我的超越有可能使他们的创作进入一个广阔的文化历史空间 ,但是 ,他们的某种既成的创作经验也可能构成他们超越自我的审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知青作家 寻根 寻根文学 创作转型
下载PDF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心态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巧宁 《求索》 CSSCI 2004年第1期236-238,共3页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 在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研究中 ,对知青心态的研究应该受到重视 ,因为知青上山下乡时的心态直接影响着整个上山下乡活动。知青下乡的心态比较复杂 ,但基本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者的心态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被动者的心态中含着迷茫和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上山下乡 心态
下载PDF
知青文化热出现原因探析——以黑河上海知青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臧静敏 宁万新 《黑河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12,共4页
知青文化的热潮表现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意义和影响极其深远。对知青时代的历史和知青精神的研究,对知青一代人努力奋斗的成功和失败,部分当代人精神文化的缺失与知青精神的互补性,边疆地区对知青文化的开发等的关注引发了当代知青文... 知青文化的热潮表现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意义和影响极其深远。对知青时代的历史和知青精神的研究,对知青一代人努力奋斗的成功和失败,部分当代人精神文化的缺失与知青精神的互补性,边疆地区对知青文化的开发等的关注引发了当代知青文化的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知青精神 知青文化热
下载PDF
后知青时代的知青历史书写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光耀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末戛然而止,而对这一段牵涉到1700多万人乃至更多人的历史书写也几乎同时开始。
关键词 历史书写 “文化大革命”时期 20世纪70年代 知青 上山下乡运动 知识青年 中国历史
下载PDF
张承志的自由长旅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园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58,共11页
一代知青作者中,张承志是将他个人的知青姿态坚持最久的一位。他在《金牧场》里宣称将为自己“寻找一种方式”,寻找自己“今后存在的形式”。由《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金牧场》,其间同代人已几经调整,他却将初作中已显露的面目顽强... 一代知青作者中,张承志是将他个人的知青姿态坚持最久的一位。他在《金牧场》里宣称将为自己“寻找一种方式”,寻找自己“今后存在的形式”。由《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到《金牧场》,其间同代人已几经调整,他却将初作中已显露的面目顽强地保持到了这时候。我对这顽强怀着敬意。这孤独骑手的姿态使他的作品引出争议,激起极端反应(偏嗜与偏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小说 孤独 母亲 作品 牧场 西海固 知青 作者 自我 大草原
下载PDF
资料·内容·理论方法:中国知青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易海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16,共18页
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代人的代名词。目前,关于知青身份的认定没有太大分歧,大抵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尤其指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最高指示"发出后,到农村、国营农场(含兵团)参加劳动的城市... 知识青年(以下简称"知青"),已成为一个专有名词,是一代人的代名词。目前,关于知青身份的认定没有太大分歧,大抵认为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尤其指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最高指示"发出后,到农村、国营农场(含兵团)参加劳动的城市中小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青 中国 内容 文化大革命 1968年 知识青年 专有名词 最高指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