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韩愈《画记》与画记文体源流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蔡德龙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7-119,共13页
-
基金
广西特聘专家专项经费项目(项目编号2011B030)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韩愈《画记》是对六朝画记的改造,其对画作"不遗毫发"的记录,源于对绘画著录的借鉴。在宋人的称誉与仿效中,《画记》由篇名滋演为体名。其源于绘画目录学的著录特色,使其符合"记"之本义,成为"记之正体",从而在宋代完成经典化进程。在文体的演变中,画记体于题材、写法上均形成了自身的特点。文体稳定之后,画记曾渗入他体,以"画记入诗"为典型。通过对历代相关作品的考察,可知"画记入诗"的关捩在于人物画、长篇七古、赋法铺叙三个要素。对"以何种文为何种诗"的讨论,可以深化对"以文为诗"论题的研究。
-
关键词
韩愈
《画记》
目录学
因文立体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郭熙的《林泉高致》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逊
-
出处
《美术》
1981年第5期48-50,47,共4页
-
文摘
郭熙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起过很大的作用,是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也可以说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的高峰。他的《林泉高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理论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从艺术史看,对了解郭熙的创作和当时的山水画情况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序言里说明了这部书是郭思根据他父亲郭熙平日的谈话整理、执笔写成的。今本已不全。据书目上说,原有政和七年许光凝序,可能清初尚存。据记载原为六篇,今存五篇。第六篇《画记》已佚。
-
关键词
郭熙
林泉高致
山水画创作
画记
光凝
表现空间
绘画理论
李思训
绘画领域
拟人化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徐悲鸿中国画收藏观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周积寅
-
机构
南京艺术学院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4年第4期144-157,共14页
-
文摘
徐悲鸿先生是一位写实主义的绘画大师,他不仅将写实主义作为创作方法运用到中国画、油画、素描写生创作中去,而且渗透到他的绘画评论和收藏中去,这里就其画论和收藏活动论述其写实主义的绘画收藏观。一、对"写实主义"的新界定辛亥革命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而兴起的新美术运动活跃起来,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7年康有为先生《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所提出的画学思想,成为改良中国画之先声:
-
关键词
中国画学
新美术运动
画论
画记
仇十洲
秋江图
院体
竹石图
任伯年
风雨归舟图
-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博物馆与艺格敷词:博物馆研究的新路径
- 4
-
-
作者
李骁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出处
《艺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
-
基金
2023年江苏省高校哲社重大项目“江苏地区博物馆跨媒介叙事研究”(2023JZD101)。
-
文摘
艺格敷词在意义与话语实践的历次演变中均与博物馆产生关联。早期的博物馆为艺格敷词诗歌创作提供了作品的标题及相关信息。现代博物馆使作为博物馆标签的艺格敷词愈发强化其实物性,描述和提供的作品信息也愈发详细。当下的艺格敷词研究进入跨媒介话语实践层面,与此同时,新博物馆学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以艺格敷词与博物馆的联系为基础,在博物馆场域中开展艺格敷词的跨媒介实践,可成为一条博物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径。
-
关键词
博物馆
艺格敷词
《画记》
跨媒介话语实践
-
Keywords
Museums
Ekphrasis
ARecordofFamousPaintings
Cross-Media discursive practice
-
分类号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论三家画史的延续性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崔莉萍
-
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4期7-13,共7页
-
-
关键词
画史
画家
画记
美术家
《画继》
画院
-
分类号
J120.9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记中有画——韩愈《画记》叙画方式探论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焦华丽
-
机构
周口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4-26,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晚唐古文家孙谯研究"(2010FWX021)
-
文摘
韩愈的《画记》是篇很少涉及品评鉴赏的书画杂记文,其不论技法不探画意,而是径以铺排直说的方式描摹画面,旨在通过文字想见画作之貌。这篇以"叙事识物"为主的记画文,既有被后代追奉为记之正体的肯定与模拟,亦有被斥为"甲乙帐(账)"的质疑与论争。文中最值得探寻的并不是通常书画记文中常见的论艺观点,而是其着意记画的铺叙方式及叙述成效。
-
关键词
韩愈
《画记》
叙画方式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轼的跨媒介创作与“诗画本一律”
- 7
-
-
作者
王佳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文史知识》
202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神’与中国文论的生命精神研究”(项目编号:20CZW0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苏轼序跋体批评研究”(项目编号:2019TS116)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苏轼是文体创变的大师,他曾经模仿韩愈以铺叙的手法作诗,如仿《画记》创作《韩幹马十四匹》诗,仿《山石》创作《游南溪》诗,我们称为记体诗。历来评价多赞其章法变化和铺叙手法之妙,并未深究苏轼为何批评韩愈《画记》为“甲乙账”,嫌其呆板并努力克服之;为何《游南溪》诗的章法布局几乎照搬《山石》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情调。诗歌该如何铺叙事物才能显得生机盎然、意味无穷?从两首诗的文本入手,按照苏轼以记为诗的手法,发现“诗画一律”的观念。
-
关键词
章法布局
苏轼
诗画本一律
生命情调
诗画一律
《画记》
铺叙
南溪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以线造型 以形写神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吴学峰
-
出处
《美术大观》
2005年第6期82-83,共2页
-
文摘
明·唐志契<绘画微言>说:"昔人谓画人物是传神,画花鸟是写生,画山水是留影.""传神"即为中国人物画的代称.在中国画论中,最早提出"传神"这一命题的是汉·<淮南子>:"画西施之面,美而不可悦,观孟贲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者亡焉."这里的"君形者"即"神"也.东晋·顾恺之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就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南齐·谢赫<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当时亦指人物的精神风貌.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到"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谓非妙也."清王绂提出"不似之似"的造型观.齐白石曰:"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见中国人物画是以"神似"作为最高的审美标准的.而"不似之似"恰是中国画人物画追求合理而得意的意象造型观.关于"似与不似"清代画家方薰有一确切的解释:"古人谓不尚形似,乃形之不足而肖其神明也."
-
关键词
以形写神
造型
画记
艺术
张彦远
中国人物画
人物画家
形体结构
物象
不似之似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
-
题名中国画题款探源
被引量:1
- 9
-
-
作者
王卉
-
机构
甘肃省陇南师专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6年第9期36-39,共4页
-
文摘
中国画发展到元代以后,逐渐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就是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的完美结合。本文只就中国画的题款渊源作些探讨。题款,又称落款、款题或款识。款识是古代钟鼎彝器铸刻的文字。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于宗庙"中的"款识"说:"款,刻也;识,记也。"张世南在《游宦记闻》中说:"款谓阴字,是凹入者;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博物图》说:"款在外,识在内。夏器有款无识,商器有识无款。"中国画上题款的称谓,就是从钟鼎彝器铸刻款识上移用来的。中国画的题款,包含"题"与"款"两方面的内容。在画上题写诗文叫"题";在画上记写年月、签署姓名别号和加盖印章称为"款"。题画的文字,从体裁分有题画赞、题画诗(词)、题画记、题画跋、画题等;款文有的还记写籍贯、年龄及作画处所等,赠人之作又须写上受赠者的姓名字号、称谓、应酬语等。其内容与格式变化纷繁。题款从起源到发展形成,由最初的绘画与假设文字的结合。
-
关键词
中国画题款
画记
画面
画家
画赞
美术家
绘画作品
图题诗
诗歌
题画诗
画题
墓室壁画
书法艺术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卖画记
- 10
-
-
作者
尔雅
-
出处
《江南》
2016年第1期128-208,共81页
-
文摘
第一章1我是许多多。洛镇的艺术家。洛镇在洛州的南面,洛水的北面,是一个荒凉偏远的小镇。我看过10本中国地图,其中9本地图上都没有标出洛镇的位置,只有1本地图上有洛镇的名字,但是这两个字看上去很小,小得像一只蚂蚁。在古代就不是这个样子了。那时候洛镇是整个洛州的中心,洛水就从洛镇穿城而过,商旅往来,水草茂盛,妓女们唱歌,男人们赋诗,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觉得琴棋书画比吃饭还要紧。只可惜爆发了战乱。
-
关键词
杜先生
一幅画
文举
画记
我自己
三元说
就这样
画中
给你
揭裱
-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成角儿
- 11
-
-
作者
王苗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小猕猴(学习画刊)》
2023年第20期38-41,共4页
-
文摘
楚画记(节选)。那天,父亲兴致勃勃地对瑾儿说:“瑾儿,常爷爷说你的生日快到了,他要送你一份生日礼物!”瑾儿喜出望外,心中一股暖流经过,还是常爷爷对她好,还记得她的生日。过完生日,瑾儿就八岁了,就是大姑娘了。父亲对瑾儿说:“明天我要去看望常爷爷,你要一起去吗?”
-
关键词
生日礼物
画记
爷爷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齐白石序跋选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齐良迟
-
出处
《中国书画》
2005年第5期186-187,共2页
-
文摘
《白石印草》自序余之刻印,始于二十岁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友人黎松庵借以丁、黄印谱原拓本,得其门径。后数年,得《二金蝶堂印谱》,方知老实为正,疏密自然,乃一变,再后喜《天发神谶碑》,刀法一变。再后喜《三公山碑》,篆法一变。最后喜秦权纵横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变。忆自甲辰前摹丁、黄时所刻之印,曾经拓存,湘绮师赐以序。至丁巳乡乱,余欲避难离家,因弃印草,仅取序文藏之破壁,得免劫灰。然序文虽存。
-
关键词
白石印草
秦权
三公山碑
天发神谶碑
篆法
画记
山翁
世界和平理事会
破壁
半聋楼
-
分类号
K825.7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弗兰德斯相互作用分析理论及其教学应用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王坦
鲍兆宁
-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1988年第1期64-68,共5页
-
文摘
弗兰德斯相互作用分析(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是现代最著名和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观察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弗兰德斯(Flanders,Ned A.)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创设的。它最初发明用作研究工具,后来大量用于评价和训练教师,记录和分析课堂教学的过程。这一方法的设计旨在对课堂对话的类型和数量进行分类,然后把所得信息图示在模型表上,从而对信息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通常可以告诉我们有关教学的一些实用性信息。经验表明,弗兰德斯的相互作用分析确能真正地揭示课堂活动的本质。
-
关键词
弗兰德
相互作用分析
教学观察
纵列
画记
课堂教学
五十年代
学习态度
信息图
语言行为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江城赏画记
- 14
-
-
作者
葛路
-
出处
《美术》
1958年第10期19-21,共3页
-
文摘
一幅潑辣的漫画在汉口申新纱厂看到一幅新奇的漫画,工人作者千方百计运用漫画为生产服务和群众创作的大胆潑辣气息在这幅画里表现得非常充分。已经是几年以前的事了:有一度感冒流行,不少工人染病。厂里向工人说服动员,要求大家戴口罩预防疾病,但是许多人仍然不在乎。行政领导的说服和保健人员的卫生知识的宣传,都不能收到好效果。这时党委让漫画作者画画教育大家。怎么画呢?感冒病菌是什么样子,不知道,
-
关键词
画记
感冒病
保健人员
戴口罩
生活感受
生产服务
东歪西倒
税服
子画
个人主义思想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清明上河图》
- 15
-
-
作者
杨新
-
出处
《瞭望》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0期39-38,共2页
-
文摘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它创作问世以来,其仿本和伪本之多,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里,是首屈一指的,而真本则是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这一卷。原卷绢本,淡着色,纵二十四点八厘米,横五百二十八厘米。卷后有金人张著题跋。全文是:‘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
-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中国古代绘画
卷绢
十四点
界画
张著
画记
本工
仿本
-
分类号
D5
[政治法律—政治学]
D6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
-
题名春节读画记——王式廓素描、速写欣赏
- 16
-
-
作者
冯湘一
-
出处
《美术》
1959年第4期33-23,共4页
-
文摘
春节期间,和几位同志拜访画家王式廓,看到了他从延安鲁艺以来的许多素描和速写。其中绝大多数是人物肖像,又以农民形象为最多;1958年秋冬之际访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写生,也不少。王式廓同志的素描或速写人物,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他(或她)的社会属性。
-
关键词
王式廓
人物肖像
画记
第一眼
现实主义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汉画
艺术技巧
可青
苏联人
-
分类号
J2
[艺术—美术]
-
-
题名《斧子的故事》导读设计
- 17
-
-
作者
虞剑平
-
出处
《湖南教育(上旬)(A)》
1994年第2期26-27,共2页
-
文摘
《斧子的故事》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赞美了一个穷孩子诚实的品质。内容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根据教材特点可采用分步导读法设计教学。 一、拼拼读读,了解内容 本课是阅读课文,因此每个汉字都注有拼音。揭示课题后。
-
关键词
教材特点
金斧子
自读课文
画记
填空题
文章结构
复述课文
人能
写作思路
文中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途画记
- 18
-
-
作者
杨峻
-
机构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
-
出处
《中国画画刊》
2015年第5期72-81,共10页
-
文摘
不断地有朋友,甚至是画圈里的朋友问,摄影、摄像技术已经那么发达,何必要画速写呢?但是,于我,只能说我自己,面对此情此景的那一刻的触动,必须要留下些心手合一的痕迹来记录。这痕迹更接近我的心,而不是自然。那份心灵上的触动,或者作画的欲望,不要说看照片或影像,可能下回重临此景物时,都难觅影踪。所以,我的裤兜里常揣本手掌大的小速写本,沿途画画,随手记记,成了习惯。
-
关键词
摄像技术
画记
我自己
圈里
正稿
一晃而过
天高云淡
六开
墨稿
不好看
-
分类号
J624.1
[艺术—音乐]
-
-
题名老关学画记
- 19
-
-
作者
金冈
-
出处
《天津社会保险》
2014年第6期57-58,共2页
-
文摘
老关退休已经快一年了,但还没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闲赋在家中,精神头一天比一天差。女儿心疼老爸,为他在老年大学国画班报了名,还细心备齐了相应的学习用具。头一次上课,老关觉得特别新鲜,毕竟四十多年没走进过教室上课了。可步入教室后感觉有点好笑,里面坐的全是大爷大妈,倒像是开家长会。第一课讲的是画兰。任课的苏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浅显易懂,把画兰的方法、要点说得清清楚楚,老关和大家拿着笔认真地记着。
-
关键词
学习用具
关学
风趣幽默
后感觉
画记
第一课
浅显易懂
不负有心人
摄影技术
羽毛球拍
-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
-
题名新书上架
- 20
-
-
作者
阿美
杨葵
言若
李拜天
-
出处
《明日风尚》
2008年第5期112-113,共2页
-
文摘
书名:《学画记》作者:邓伟出版:山东画报出版"我十七岁那年,年近古稀的李可染先生又成为了我艺术上的第一位老师。"那年是1976年,作者邓伟跟着表姐去见一位老画家,拜师学画,后来才知道那人就是著名的国画大师李可染,那年他69岁,正经受文革之苦。结果,这一老一少开始了十多年的师徒情谊。学师对现代人来说,已是一件非常陌生遥远的事,但这却是中国文化传统之一。作为一名学生,邓伟在书中回忆跟李可染学习的点点滴滴,当中学到的除了绘画的知识和技巧,还有做人的道理。虽然后来邓伟投身的是摄影,并成为著名摄影师,但此段学画的经历,却对他影响深远。书中吸引人的除了师徒之间的相处细节,还同时附有李可染和邓伟两人的作品,一边细读,一边欣赏相关画作,令人更加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敬意。
-
关键词
山东画报
李可染
中国文化传统
国画大师
画记
拜师学
漫画书
文汇出版社
超级畅销书
黄集伟
-
分类号
G236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