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俞平伯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
1
作者 陈星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81-84,共4页
中国现代散文,首先是以犀利、泼辣的议论文在新文化运动中初露锋芒的.此后,抒情性的散文小品也蓬勃发展起来,使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一开始就呈现姹紫嫣红的景象.在回顾现代散文的历史时,俞平伯当被推为早期代表作家之一.然而有意味的是... 中国现代散文,首先是以犀利、泼辣的议论文在新文化运动中初露锋芒的.此后,抒情性的散文小品也蓬勃发展起来,使现代散文的百花园里,一开始就呈现姹紫嫣红的景象.在回顾现代散文的历史时,俞平伯当被推为早期代表作家之一.然而有意味的是,在现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只有鲁迅、朱自清、冰心、周作人、叶圣陶等才是现代散文的早期代表,俞平伯是经常被忽略的,在某些文学史著中,甚至连俞平伯的名字也是不易找到的.其中原因,固然与俞平伯散文(这里指抒情散文)的数量欠多,内容狭窄有关,但更主要的还是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俞平伯散文缺乏研究,甚至存在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抒情散文 现代散文 艺术特色 花园里 李素伯 无翳 新诗人 泥土气息
下载PDF
论俞平伯的散文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勇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81-83,71,共4页
俞平伯,对我们这一代年青人来说,也许更多的人只知道他是一个“红学”权威人士和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有相当造诣的学者,但是,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他先是作为一名新诗人,稍后又以创作散文小品而闻名文坛。
关键词 俞平伯 新诗人 五四新文学运动 湖楼小撷 徐志摩 杂拌儿之二 古典文学研究 六朝金粉 这一代
下载PDF
周作人散文理论概观
3
作者 傅瑛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1期89-94,120,共7页
关键词 散文理论 现代散文 废名 散文史 新文学运动 散文艺术 中国新文学大系 说理文 中国散文
下载PDF
俞平伯作品研读札记
4
作者 钱大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64-70,共7页
诗人、学者俞平伯是我们湖州市德清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俞陛云,光绪24年探花,曾祖父俞樾(曲园)系清代经学大师.俞平伯于1900年生于苏州,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曾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不久游学英国,1922年下半再出洋游学美国.1... 诗人、学者俞平伯是我们湖州市德清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俞陛云,光绪24年探花,曾祖父俞樾(曲园)系清代经学大师.俞平伯于1900年生于苏州,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0年曾在杭州第一师范任教,不久游学英国,1922年下半再出洋游学美国.1923年秋冬曾在上海大学任教,1924年到北京,曾在一所外国语学校教中文,时间不长,后转入燕京大学任教.五十年代初期任中央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一直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中央文学研究所 俞陛云 五十年代 西还 外国语学校 冬夜 京大学 经学大师
下载PDF
寻梦·惊梦·追梦——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韵味
5
作者 董丽敏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3期27-28,共2页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确是俞平伯先生一以贯之的咏叹调,《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这位"逢人说梦"②诗人的一段亦幻亦真的梦。这是一个朦胧迷离的仲夏之夜。对于一个盈满了各种绮思的旅人来说,秦淮河的魅力在哪里呢?...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确是俞平伯先生一以贯之的咏叹调,《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就是这位"逢人说梦"②诗人的一段亦幻亦真的梦。这是一个朦胧迷离的仲夏之夜。对于一个盈满了各种绮思的旅人来说,秦淮河的魅力在哪里呢?在作品里,梦想的画卷一点点掀开,旅人的心绪也因此起伏不定。这时只有徜徉在梦中,"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寻梦 说梦 幻灭感 盈满 船上 黯淡无光 人我 月光下
下载PDF
陌上花开旧燕知——俞平伯《燕知草》创作主题论
6
作者 蔡斌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67-69,共3页
新旧诗文合集《燕知草》是中国现代作家俞平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风格上融新入旧,体裁上兼跨文白。从主题来看,以曾经的杭城生活为题材,字里行间充溢着对长辈亲友的深情追忆和对美满家庭的无限依恋。对作者而言,西湖既是他的... 新旧诗文合集《燕知草》是中国现代作家俞平伯创作生涯中的一部标志性作品,风格上融新入旧,体裁上兼跨文白。从主题来看,以曾经的杭城生活为题材,字里行间充溢着对长辈亲友的深情追忆和对美满家庭的无限依恋。对作者而言,西湖既是他的精神家园,也是他的情感归宿。而作者独特的纪梦方式又给文本增添了一份迷离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 家庭氛围 精神归宿 情感依恋 纪梦
下载PDF
西窗偶记
7
作者 潘军 《天涯》 1993年第Z1期80-81,共2页
西窗与典故无关。西窗乃本人书屋唯一之窗,相关的只有台子与书柜。我的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光阴是在西窗下度过的:读书、写字、与友人聊天,伴有烟茶,还有夕阳。有时,独坐于西窗下观云听雨,若有所思,就将这流云细雨般的思絮随手记下,谓之... 西窗与典故无关。西窗乃本人书屋唯一之窗,相关的只有台子与书柜。我的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光阴是在西窗下度过的:读书、写字、与友人聊天,伴有烟茶,还有夕阳。有时,独坐于西窗下观云听雨,若有所思,就将这流云细雨般的思絮随手记下,谓之西窗偶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下 听雨 小城无故事 初生牛犊 何立伟 就这样 我一 潘年 扬鞭集
原文传递
谊长逾半纪 情重若弟兄——谈俞平伯先生与王伯祥先生的友谊
8
作者 王湜华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23,6,共5页
俞平伯先生今已过九十高龄了,从事学术活动的年龄亦将近"古稀",他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涯中值得记载并垂之久远的事自然不胜其繁,今仅就我所知俞老与我父亲王伯祥先生五十余年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记述如下,或可为他日文苑备考之... 俞平伯先生今已过九十高龄了,从事学术活动的年龄亦将近"古稀",他在这将近一个世纪的生涯中值得记载并垂之久远的事自然不胜其繁,今仅就我所知俞老与我父亲王伯祥先生五十余年交往中的一些事情记述如下,或可为他日文苑备考之资。俞老与我父亲的交谊开始于何时已不能说出确切的年月日了,大约总不晚于二十年代初。一九二一年文学研究会成立,俞老和我父亲都是成员之一。可惜我父亲这一时期的日记没有能保存下来,遂致那段详情已知之甚少了。其时俞老年仅二十二,我父亲比他大九岁,那时已三十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感旧赋 时俞 学术活动 红楼梦学刊 杂拌儿之二 小赋 银锭桥 小雅
原文传递
语可诲人 光可鉴物——《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敍
9
作者 冯其庸 《中国文化》 1991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俞平老于去年十月逝世,噩耗传来,不胜痛悼,于时,我在天水,不能往弔。令年一月中,周颖南大兄自新加坡来,揣来平老与他通信的复印稿,沉鼓鼓的两大包,他告诉我说,平老与他的通信已结集,很快出版,要我赶写一叙。看样子已经事属紧迫,无可推委... 俞平老于去年十月逝世,噩耗传来,不胜痛悼,于时,我在天水,不能往弔。令年一月中,周颖南大兄自新加坡来,揣来平老与他通信的复印稿,沉鼓鼓的两大包,他告诉我说,平老与他的通信已结集,很快出版,要我赶写一叙。看样子已经事属紧迫,无可推委,只得惶恐应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颖 俞平伯 复印稿 周汝昌 雪芹 七月十四 索隐 醉翁操 吴恩裕
下载PDF
燕知草 组章
10
作者 赵目珍 《散文诗世界》 2020年第6期24-26,共3页
黄昏这小小的黄昏,灿烂异常。一定是有人重新想起它,否则它怎会如此灿烂如初。洪湖公园里的刺轴榈,以及未肯嫁春风的遭遇,黄昏时分落在左边的湖水上。昨日运斤成风。襁褓中的荷花,恰如我两个月大小的女儿。风吹草动,动起我有点隐秘的心... 黄昏这小小的黄昏,灿烂异常。一定是有人重新想起它,否则它怎会如此灿烂如初。洪湖公园里的刺轴榈,以及未肯嫁春风的遭遇,黄昏时分落在左边的湖水上。昨日运斤成风。襁褓中的荷花,恰如我两个月大小的女儿。风吹草动,动起我有点隐秘的心事。我想起菊花酒,上面浮动着天伦之乐。而葭莩之情,似乎从中年开始,就注定了不能纯粹如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昏时分 菊花酒 天伦之乐 隐秘
原文传递
俞平伯的另一面
11
作者 卞东流 《瞭望》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6期29-29,共1页
朱自清于一九二八年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作序,说了这样的话:“近来有人和我论起平伯,说他的性情行径,有些象明朝人。我知道所谓‘明朝人’,是指明末张岱、王思任等一派名士而言。……他们的文字,正如其人,有着‘洒脱’的气息。”... 朱自清于一九二八年为俞平伯散文集《燕知草》作序,说了这样的话:“近来有人和我论起平伯,说他的性情行径,有些象明朝人。我知道所谓‘明朝人’,是指明末张岱、王思任等一派名士而言。……他们的文字,正如其人,有着‘洒脱’的气息。”朱自清从俞平伯早年所写《梦游》等散文,有明末文士气息,又从俞平伯热心于点校、出版《陶庵梦忆》,认为可以从中知道人们议论的缘由。不过朱自清又指出:“平伯并不曾着意去模仿那些名士,只是习性有些相近,便尔暗合罢了。”关于俞平伯先生的为人澹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平伯 陶庵梦忆 王思任 另一面 热心于 点校 八年 九二 于奋
原文传递
《燕知草》入藏记
12
作者 王湜华 《书城》 1994年第6期32-32,共1页
俞平伯的《燕知草》,是他早年的散文集之一,1930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巾箱式线装本上下两册,铅字排印,在新文学的版本史上堪称佳制。卷首有朱自清序,自序则是作者手书制锌版印的。正文中《自从一别到今朝八解》、《偕游灵隐寺归鞭一... 俞平伯的《燕知草》,是他早年的散文集之一,1930年6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巾箱式线装本上下两册,铅字排印,在新文学的版本史上堪称佳制。卷首有朱自清序,自序则是作者手书制锌版印的。正文中《自从一别到今朝八解》、《偕游灵隐寺归鞭一套(刘凤叔君作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巾箱 俞平伯 开明书店 入藏 上海书店 丰子恺 耐圃 中国现代文学史 刘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