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士雄温病学术观点探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洪涛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王士雄是善于继承创新的温病学家 ,学术观点散见于《温热经纬》雄案中 ,主要为 :肯定温病既有新感亦有伏气 ,反对非难伏气之说 ;首倡温病传变的顺、逆两种形式 ;论证暑、湿原为二气 ,暑邪未必一定兼湿。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温病学 学术观点
下载PDF
王孟英“鲜药观”简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易昊颖 陈儒骜 +5 位作者 南云鑫 陈琦双 韩雨欣 白梦薇 刘思雨 刘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126-1129,共4页
鲜药的应用是历代中医医家尤其是温病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温病的代表医家,王孟英临床尤擅鲜药应用,具有独到的鲜药用药观。以王孟英11部主要著作为据,归纳出王孟英运用的鲜药共计37味。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疾病等... 鲜药的应用是历代中医医家尤其是温病医家治疗疾病的重要特色之一。作为温病的代表医家,王孟英临床尤擅鲜药应用,具有独到的鲜药用药观。以王孟英11部主要著作为据,归纳出王孟英运用的鲜药共计37味。对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疾病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王孟英在鲜药的运用上既继承了温病医家养阴滋液、顾护肺胃的特点,又具有重视瓜果食疗、药物本性、善运枢机的个人特色。对于指导鲜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药 王孟英 本草 温热经纬
原文传递
清代医学大家王孟英论暑特点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耿学英 《中医研究》 2011年第9期6-8,共3页
本文对清代医学大家王孟英论暑的学术特点进行了探讨。王氏对暑有独到发挥,指出暑性纯阳无阴,反对阴暑阳暑之分;明确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对李氏清暑益气汤提出异议,创制王氏清暑益气汤,主治暑热伤津耗气之证。
关键词 王孟英 清代 温热经纬
下载PDF
王孟英承先贤,集大成;《温热经纬》采各家,融寒温 被引量:7
4
作者 赵进喜 张保春 +5 位作者 况时祥 贾海忠 朱立 刘宁 章亭 陈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706-710,共5页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经纬》作为温病学名著,系统论述温病包括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叶天士、薛生白等诸多温病大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集诸家之大成,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加以创... 王孟英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温热经纬》作为温病学名著,系统论述温病包括温热类和湿热类温病,在继承《内经》《伤寒论》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叶天士、薛生白等诸多温病大家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集诸家之大成,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加以创新,融合寒温理法于一炉,切合临床实用。全面学习、深刻领会王孟英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理念,不仅有利于理解温病学理法,更有利于提高临床各学科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孟英 温热经纬 温病学 寒温融合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的文献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8年第5期249-251,共3页
王士雄《温热经纬》"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于温病理论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梳理与集成的作用,基本上反映了清末以前温病学说发展的水平。文章对该书文献学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通过对该书各章节的内... 王士雄《温热经纬》"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于温病理论起到了一个重要的梳理与集成的作用,基本上反映了清末以前温病学说发展的水平。文章对该书文献学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研究,通过对该书各章节的内容、学术渊源等的整理,对该书版本的调研,以期对研究《温热经纬》者提供文献学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文献学 温病理论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浅析王孟英《温热经纬》中“暑邪”医学思想 被引量:6
6
作者 陈一飞 郝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74-875,936,共3页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 本文主要对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所著《温热经纬》中论暑邪的思想进行了探讨,梳理了'暑必兼湿'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历代医家对'阴暑'与'阳暑'的认识。王孟英论暑的角度独特,他从六气性质、汉字构成结合中医理论、类比推导以及灵活应用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4个角度阐述暑多兼湿而非暑必兼湿的观点,反对妄立阴暑、阳暑之名,指出阴暑实质乃夏月之伤于寒湿者,确立暑性纯阳的特点,诠释、区别、发展了李东垣清暑益气汤,以此为基础创立了王氏清暑益气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暑邪 王氏清暑益气汤 王孟英
下载PDF
《温热经纬》辨治疫病学术思想研究
7
作者 郑陆峰 陈广坤 +1 位作者 何畅 李鸿涛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69,共4页
本文系统梳理现代学者关于《温热经纬》的研究概况,分析王士雄研究疫病的历史背景和引证诸多医家的评注,总结王士雄辨治疫病的学术思想。王士雄在大框架下遵从张仲景对于疫病的认识,同时补充陈坤、余师愚等多位医家的观点。本文从其补... 本文系统梳理现代学者关于《温热经纬》的研究概况,分析王士雄研究疫病的历史背景和引证诸多医家的评注,总结王士雄辨治疫病的学术思想。王士雄在大框架下遵从张仲景对于疫病的认识,同时补充陈坤、余师愚等多位医家的观点。本文从其补充张仲景疫病辨证理论体系、创新认识、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预后防变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现代疫病理论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疫病 学术思想 王士雄
下载PDF
清代医家王孟英生平及医学贡献 被引量:5
8
作者 胡玲 武文筠 焦振廉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5,共2页
清代医家王孟英遭际坎坷,但矢志不移,潜心研究医学,学识过人,尤重医德,勤于临证,存世医案总数在600则以上;注重医学文献的整理,对多种医书或选录,或参订,或辑刊。一生著述较丰富,尤具代表的著作为《温热经纬》,其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 清代医家王孟英遭际坎坷,但矢志不移,潜心研究医学,学识过人,尤重医德,勤于临证,存世医案总数在600则以上;注重医学文献的整理,对多种医书或选录,或参订,或辑刊。一生著述较丰富,尤具代表的著作为《温热经纬》,其对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温病的传变有顺传与逆传之分;对易混淆的"阳暑"和"阴暑"概念进行辨析,明确指出暑无阴阳之分;强调温病中"新感"与"伏邪"不同的辨治原则及方法。据王孟英之所历所成,对今时中医选择成功之路当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孟英 医学贡献 温病学 温热经纬
下载PDF
读《温热经纬》感悟之——蜀地湿热带下 被引量:4
9
作者 耿静然 周航 +1 位作者 冯佳佳 曾倩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9期54-55,共2页
《温热经纬》为晚清集温病大成之作,对后世医家在"湿热"治疗思路上具有一定影响。以此经典角度出发,从"因地""因人""因病"三方面探讨川蜀女性带下病。
关键词 湿热带下 温热经纬 温病 川蜀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的学术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志斌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王士雄 温热经纬 温病学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王士雄论治“暑湿”探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兰 沈涛 周祖兵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3期47-48,共2页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对暑湿之为病有独到见解,其反对暑必挟湿之论,提出了暑多挟湿之说。在暑湿的治疗上,其提出在清解暑湿的同时重视顾护脾胃气机,扶正与祛邪并用。对王士雄论暑湿的学术观点进行总结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暑湿 暑必挟湿 暑多挟湿 温热经纬 王士雄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治学精微述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赛美 林培政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8,共3页
从《温热经纬》之编排体例、写作风格到对温病的辨证、立法、用药诸方面,阐述了王孟英治学 风格与特点。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学说 王士雄
下载PDF
甘露消毒丹治疗风湿病验案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颖伟 殷海波 +1 位作者 陈亚光 张磊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5期461-462,共2页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文中记载“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相传为叶天士所创,收于《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全方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 甘露消毒丹首见于《续名医类案·卷五·疫证篇》,文中记载“雍正癸丑,疫气流行,托吴使者嘱叶天士制方救人”。相传为叶天士所创,收于《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毒丹,全方由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豆蔻、薄荷、射干等组成,方名独特新颖,别具一格:“甘露”指甘美的雨露。老子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王晋三曰:消暑在于消湿去热??湿热既去,一若新秋甘露降而暑气潜消。“消毒”意为能消除毒疫之气[1]。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淡渗利湿之功,有如甘露降临而暑气潜消,故名“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叶天士强调,凡“湿邪犹在气分”者皆可用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消毒丹 风湿病 治疗 温热经纬 清热解毒 续名医类案 叶天士 雍正癸丑
原文传递
王孟英《温热经纬》对温病的学术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凤阁 《新疆中医药》 1993年第2期4-6,共3页
王孟英《温热经纬》成书于咸丰三年壬子(公元1852)年,撰著该书目的是:深感轩歧仲景以后之学者,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喝”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 王孟英《温热经纬》成书于咸丰三年壬子(公元1852)年,撰著该书目的是:深感轩歧仲景以后之学者,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喝”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乃以轩歧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
下载PDF
王孟英对“露”的认识与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洁 卓泽川 +3 位作者 张倩 王宇琦 包桐 刘果(指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总结王孟英关于“露”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主要论著(以《王孟英医学全书》为主)的系统研习,搜集、整理、分析王孟英关于“露”的论述和临床医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总结分析王孟英对“露”的认识和临床应... [目的]总结王孟英关于“露”的学术思想与临证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王氏主要论著(以《王孟英医学全书》为主)的系统研习,搜集、整理、分析王孟英关于“露”的论述和临床医案,结合历代医家论述,总结分析王孟英对“露”的认识和临床应用经验。[结果]王孟英认为“露水”甘凉润燥,清暑除烦,有升降之机,随所落生之植物不同而功效不同,既可直接入药,又可代水煎药;他认为“露剂”可保留药物本性,质轻而芳香,可治疗上焦肺病、中焦胃病,亦可治疗痰热内结、肠燥便秘、神昏抽搐等证。[结论]王孟英对“露”的认识独到,应用灵活,其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为现代发展和应用药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孟英 露水 露剂 随息居饮食谱 王氏医案 温热经纬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下载PDF
近四十年《温热经纬》研究纵览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锦晗 黄作阵 +3 位作者 刘果 闫敏敏 姚鑫 杨必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10期1071-1075,共5页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 《温热经纬》被称为温病的集大成之作,其作者王孟英医术精深,此文对近四十年来《温热经纬》研究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文章分《温热经纬》版本体例、《温热经纬》学术观点、《温热经纬》方药研究三个方面,在三个方面中按时间顺序对过往研究进行文献整理,质化归纳。展示了近四十年《温热经纬》各个方面的研究流变,梳理了近四十年的成果和研究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一些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文献学 学术思想 方药研究
下载PDF
王士雄《温热经纬》对温病学的贡献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超英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4-7,共4页
王士雄,字孟英,亦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公元1808~1868年)。王氏生活于兵荒马乱之世,疫疠流行之年,临证悉心研讨,以医活人甚众,故盛名于江南。其生平著述颇多。《温热经纬》成书于公元1852年,王氏撰著该书之目的是:深感轩岐仲景... 王士雄,字孟英,亦字梦隐,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公元1808~1868年)。王氏生活于兵荒马乱之世,疫疠流行之年,临证悉心研讨,以医活人甚众,故盛名于江南。其生平著述颇多。《温热经纬》成书于公元1852年,王氏撰著该书之目的是:深感轩岐仲景以后之学者,“咸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湿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温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良可感慨”。乃“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热经纬 温病学 王士雄
下载PDF
清暑益气汤 被引量:2
18
作者 尚炽昌 《家庭医学(上半月)》 1999年第7期30-31,共2页
[出处] 本方来源子《温热经纬》,作者是王士雄,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浙江钱塘人。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温热经纬》、《霍乱论》、《归砚录》等,并将自己的医案整理为《王氏医案》。对当时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 [出处] 本方来源子《温热经纬》,作者是王士雄,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浙江钱塘人。对温病的证治和理论有独到见解,主要著作有《温热经纬》、《霍乱论》、《归砚录》等,并将自己的医案整理为《王氏医案》。对当时传入的西方解剖生理学等持开明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 现代研究 温热经纬 清解暑热 益气 清暑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解剖生理学 补益正气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论王士雄对何梦瑶医学思想的继承和深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荀铁军 杨丽容 《中医文献杂志》 2015年第1期20-23,共4页
何梦瑶、王士雄同为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受曾祖父王学权的影响,对何梦瑶的著作情有独钟,在疾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机理等方面,对何梦瑶《医碥》中的学术观点,既有继承,更有深化。乾隆中期以降,何梦瑶仅有《医碥》受到医家的重视和传播。
关键词 何梦瑶 王士雄 医碥 温热经纬
下载PDF
新感温热病理论源流考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蓉 田永衍 《甘肃医药》 2022年第3期208-210,共3页
新感温热病作为中医常见疾病,其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也成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感温热病发端于《黄帝内经》时期,发展于两汉至晋唐时期,此时病名应用较为混乱,含义也各有不同,需要我们加以辨析。关于新感温热病的正式提出,传... 新感温热病作为中医常见疾病,其所形成的理论体系也成为中医外感热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感温热病发端于《黄帝内经》时期,发展于两汉至晋唐时期,此时病名应用较为混乱,含义也各有不同,需要我们加以辨析。关于新感温热病的正式提出,传统上认为可以追溯到宋代。明清时期,其理论体系正式形成。了解新感温热病的理论发展史,有利于深化我们对疾病的认识,以期更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感温热 黄帝内经 伤寒补亡论 温病条辨 温热经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