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空间与身份再现:《柏油孩子》中后殖民主义身份建构 被引量:5
1
作者 马艳 刘立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托妮·莫里森的《柏油孩子》把对非裔美国女性吉丁的身份建构放置在后殖民语境下各种文化混杂、交织的"第三空间"中。在这一空间里,各种民族性、社会利益、文化价值相互交叠、竞争、协商的过程所浮现的身份具有暂时性和... 托妮·莫里森的《柏油孩子》把对非裔美国女性吉丁的身份建构放置在后殖民语境下各种文化混杂、交织的"第三空间"中。在这一空间里,各种民族性、社会利益、文化价值相互交叠、竞争、协商的过程所浮现的身份具有暂时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本文认为,有着多元文化归属感和流动的社会身份认同的少数族裔对真实身份的追寻不能够通过向"本民族之过去"回溯,而是应该立足于不同文化的交叉点,在各种关系的碰撞、杂糅、重组中捕捉到自己的临时性身份,正是这种不稳定的身份建构解构了殖民文化"非此即彼"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空间 身份再现 莫里森 柏油孩子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精心打磨的一块美玉——评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敏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92-95,共4页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恢复了黑人语言原有的力量;作品结构巧妙,借鉴了戏剧特点,并具有循环性和开放性;作品中的人物超越了以往...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深刻反映了当代美国黑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恢复了黑人语言原有的力量;作品结构巧妙,借鉴了戏剧特点,并具有循环性和开放性;作品中的人物超越了以往的模式,性格丰富多彩、关系错综复杂。莫里森从种族、性别、阶级、人性融为一体的角度对黑人民族的现状和前途进行了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语言风格 循环结构 人物性格
下载PDF
莫里森小说中二元对立的消解与解构——兼论《柏油孩子》的人物塑造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勇智 《黑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44-147,共4页
《柏油孩子》是托妮·莫里森创作的第四部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表面看去体现植根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的类型化人物形象,但是小说的发展使得这种二元对立的疆界逐渐消解,莫里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自己超越二元对立... 《柏油孩子》是托妮·莫里森创作的第四部小说。这部小说塑造了表面看去体现植根于基督教和西方哲学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的类型化人物形象,但是小说的发展使得这种二元对立的疆界逐渐消解,莫里森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自己超越二元对立思维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柏油孩子 基督教 二元对立思维 人物塑造 救赎
下载PDF
析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 被引量:2
4
作者 谷峰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509-511,共3页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 从女权主义话语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进行关照,诠释小说中体现女权主义话语的"黑色"声音、黑人女性文化身份的认同与颠覆以及消解、重构黑人女权主义话语的路径——喻指。小说以人名、物名、地名喻指白人文化主导下黑人女性的生存境遇,折射出黑人妇女在追求自我解放的过程中从"迷失自我"到"彰显自我"的成长之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女权主义话语叙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柏油孩子 黑人女性 女权主义 女性文化身份 喻指
下载PDF
《柏油孩子》中的隐喻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潇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20-322,共3页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女性黑人小说家。她的小说《柏油孩子》以"柏油孩子"的民间故事和伊甸园神话为隐喻模式,揭示了美国黑人的双重身份和意识,并吸取黑人文学艺术精华,又掺以后现代小说的手法,使小说的隐喻含义有着... 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女性黑人小说家。她的小说《柏油孩子》以"柏油孩子"的民间故事和伊甸园神话为隐喻模式,揭示了美国黑人的双重身份和意识,并吸取黑人文学艺术精华,又掺以后现代小说的手法,使小说的隐喻含义有着极为丰富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隐喻模式 神话小说
下载PDF
同一性、多样性或不确定性?——美国黑人流散文化观视角下的《柏油孩子》 被引量:1
6
作者 曾利红 黎明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文章从美国黑人流散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角度重新评价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柏油孩子》同时采纳了民族主义和流散文化的理论框架,以神话模式和现实主义相混杂的写作风格建构了个人与文化身份的高度离散的叙事和充... 文章从美国黑人流散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角度重新评价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柏油孩子》同时采纳了民族主义和流散文化的理论框架,以神话模式和现实主义相混杂的写作风格建构了个人与文化身份的高度离散的叙事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意义体系,从而精确表征了美国黑人因面对种族、传统和现代性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的,矛盾的意识形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多样性 不确定性 流散 柏油孩子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史丽红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21-122,共2页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作为黑人杰出的代表文学家,她的文学作品彰显了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和对种族性别歧视等不公社会现象的鄙夷,很多文章中都可见生态女性主义的"身影"。研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时可以... 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书写作为黑人杰出的代表文学家,她的文学作品彰显了对自由主义的向往和对种族性别歧视等不公社会现象的鄙夷,很多文章中都可见生态女性主义的"身影"。研究托尼·莫里森的作品时可以发现,其独特的夸张写作手法和诗意的故事情节是生态女性主义表达的最佳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生态女性主义 《宠儿》 《仁慈》 柏油孩子
下载PDF
解读《柏油孩子》中的劝诫主题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杰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0-83,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柏油孩子》是以黑人民间传说为蓝本,演绎一个现代版的劝诫故事。在小说中莫里森不仅借用迈克尔、儿子、昂丁等人物之口,而且还通过黄衣女人、盲人骑士的妻子、夜幕中裸露乳房的女人等丰富意象告诫正在成长起来的新... 托尼·莫里森的《柏油孩子》是以黑人民间传说为蓝本,演绎一个现代版的劝诫故事。在小说中莫里森不仅借用迈克尔、儿子、昂丁等人物之口,而且还通过黄衣女人、盲人骑士的妻子、夜幕中裸露乳房的女人等丰富意象告诫正在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黑人女性,任何抛弃了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个人奋斗都是危险的,任何拒绝了母性文化传承的自我实现都是孤独和不自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劝诫 母性 自我实现
下载PDF
《柏油孩子》中的美国黑人身份问题探析
9
作者 孙金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08-109,共2页
从文化身份角度探讨莫瑞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认为小说中表现的美国黑人内部的分裂及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缺失或不完整,是居于强势地位的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对立与冲突造成的。既接受黑人身份,也接受美国人身份,是美国黑人解决内部... 从文化身份角度探讨莫瑞森的小说《柏油孩子》。认为小说中表现的美国黑人内部的分裂及美国黑人文化身份的缺失或不完整,是居于强势地位的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对立与冲突造成的。既接受黑人身份,也接受美国人身份,是美国黑人解决内部分裂及文化身份缺失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文化身份 黑人文化 白人文化
下载PDF
救赎:寻求民族文化的出路——解读莫里森的《柏油孩子》
10
作者 张莲妹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0-53,58,共5页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论述了莫里森的《柏油孩子》中黑人森和吉丁之间相互救赎的努力和尝试,以神话故事中"柏油孩子"和"野兔"之间的故事为原型,旨在揭示非裔美国... 美国作家托妮·莫里森是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论述了莫里森的《柏油孩子》中黑人森和吉丁之间相互救赎的努力和尝试,以神话故事中"柏油孩子"和"野兔"之间的故事为原型,旨在揭示非裔美国黑人在自身文化断裂的困境中为求生存而作的努力和挣扎,并且指明只有回归过去,以黑人文化精髓的宝库为基础,再积极学习吸收白人文化中先进的优秀的东西,从而丰富自身的文化,才是黑人护持和弘扬黑人文化的真正道路,黑人民族才能得以在这个世界上真正存活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莫里森 救赎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柏油孩子》中家的建构
11
作者 吴蕾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9-131,共3页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柏油孩子》中,通过迁徙叙事展开她对家的期望。她曾经声称"种族和家是她作品首要关注的主题",通过一个个运动的迁徙意象,莫里森勾勒出黑人在现代社会里家的失落与寻找的艰辛。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柏油孩子 迁徙叙事 寻家
下载PDF
《柏油孩子》中圣诞晚宴的狂欢化意蕴
12
作者 李靖雨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圣诞节的晚宴上,黑人侍从面对白人雇主的主导与压制勇敢反抗,吵架升级为打斗,晚宴成为一场闹剧。这场圣诞晚宴是《柏油孩子》中最具有颠覆性的一个场面,它所发生的一切带有狂欢化色彩,使常态生活"翻了个个",与西方筵席形象特... 圣诞节的晚宴上,黑人侍从面对白人雇主的主导与压制勇敢反抗,吵架升级为打斗,晚宴成为一场闹剧。这场圣诞晚宴是《柏油孩子》中最具有颠覆性的一个场面,它所发生的一切带有狂欢化色彩,使常态生活"翻了个个",与西方筵席形象特点极其相似,而这种反常态时表现出来的状态暗含了对种族平等的追求,带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狂欢化 筵席 种族 平等
下载PDF
现代黑人女性的成长之困--再读《柏油孩子》
13
作者 王竹英 《今古文创》 2022年第18期19-21,共3页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将自己的小说定位为黑人妇女写作,关注黑人女性在阶级、种族、性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种种遭遇和艰难成长。本文结合成长小说叙事结构原型模式分析莫里森第四部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丁遭遇的成长... 非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将自己的小说定位为黑人妇女写作,关注黑人女性在阶级、种族、性别三座大山压迫下的种种遭遇和艰难成长。本文结合成长小说叙事结构原型模式分析莫里森第四部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丁遭遇的成长困境及其原因,帮助读者理解小说创作技巧,揭示莫里森通过吉丁的成长为现代黑人女性成长指明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现代黑人女性 成长困境
下载PDF
《柏油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从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看莫里森的文化理想
14
作者 葛然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47-52,共6页
霍米·巴巴和托尼·莫里森在当代美国文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话语"神圣三位一体"的重要成员,以其混杂性理论和世界主义理想独树一帜,为全世界的"少数族"公民寻求叙述权;而莫里森,... 霍米·巴巴和托尼·莫里森在当代美国文坛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巴作为后殖民主义话语"神圣三位一体"的重要成员,以其混杂性理论和世界主义理想独树一帜,为全世界的"少数族"公民寻求叙述权;而莫里森,一个在美国社会夹缝中顽强生存的黑人女性,可谓是"少数族"的重要代表。她那富有诗意的文字书写出了异质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美好愿望,而这恰恰与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核心相呼应。以莫里森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柏油孩子》为蓝本,试求解读这两位文学大师的共同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族 混杂性 柏油孩子 世界主义
下载PDF
托妮·莫里森《柏油孩子》中的空间反抗叙事
15
作者 欧阳璐 左佳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4期224-225,共2页
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创作源于黑人民间故事,但它跳出了原本的角色设定,打破了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赋予人物反抗的意识。《柏油孩子》中骑士岛在平安夜冲突后,在空间的地理形态以及精神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新文化地理学建立起文化政治... 莫里森《柏油孩子》的创作源于黑人民间故事,但它跳出了原本的角色设定,打破了白人对黑人的刻板印象,赋予人物反抗的意识。《柏油孩子》中骑士岛在平安夜冲突后,在空间的地理形态以及精神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新文化地理学建立起文化政治与空间的关联,将空间形态的变化看成反抗的表现。通过对空间的反抗,黑人得以破除种族和阶级的壁垒,并且让传统文化得以展现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新文化地理学 反抗 地理 精神
下载PDF
解读《柏油孩子》中吉德的无意识欲望
16
作者 苏冬凉 《咸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0-32,共3页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提到:萦绕于每一个黑人女孩心中的梦想就是成为白人的新娘。而这也是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德的心声。嫁给白人是黑人女孩向"白"文化靠拢的一种快捷方式。虽然吉德与其黑...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在《黑皮肤,白面具》中提到:萦绕于每一个黑人女孩心中的梦想就是成为白人的新娘。而这也是小说《柏油孩子》中女主人公吉德的心声。嫁给白人是黑人女孩向"白"文化靠拢的一种快捷方式。虽然吉德与其黑人男友"儿子"真心相爱,但是她内心里对"白"的无意识欲望最终阻碍了他们的爱情。本论文运用拉康有关主体建构的理论,结合后殖民主义理论探讨吉德在美国象征界文化中的主体建构过程?与"儿子"爱情幻灭的深层原因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认同 “白” 欲望 对象a
下载PDF
《柏油孩子》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7
作者 赵莉 王欣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111-112,共2页
托妮.莫里森小说《柏油孩子》中从黑人女性的视角阐释了女性的身体同自然一样被视为男性统治的对象,从而表明了莫里森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立场: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构建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达到真正目的上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托妮·莫里森 柏油孩子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平衡
下载PDF
《柏油孩子》中吉德的困境分析
18
作者 徐娜 《新丝路(中旬)》 2021年第2期0197-0197,0199,共2页
《柏油孩子》一书中,莫里森没有用过激的言语指责白人或白人文化,也没有用冠冕堂皇之辞溢美黑人或黑人文化。她更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史学家,把现实冷静深刻,同时又形象生动的示之于人。而故事的深刻与形象之处就在于,莫里森注重描写人... 《柏油孩子》一书中,莫里森没有用过激的言语指责白人或白人文化,也没有用冠冕堂皇之辞溢美黑人或黑人文化。她更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史学家,把现实冷静深刻,同时又形象生动的示之于人。而故事的深刻与形象之处就在于,莫里森注重描写人物的内心,又善于运用贴切新奇的比喻,以及意味深长的暗示。尤其是她的暗示,看似无厘头,却深藏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使小说虚实相生,便于笔者更全面的理解人物处境。但是她把这一切交代清楚,把这面纱彻底吹开之后,却不做任何论断,至少没有武断的评述任何人的对错。这也正是莫里森的睿智之处:是非对错,且由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做到点到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柏油孩子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一个寓言 两种故事——解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柏油孩子》
19
作者 高黎 《作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49-50,共2页
在小说《柏油孩子》中,莫里森通过儿子与吉恩的爱情与分离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出路问题。两人的结合象征着黑白两种文化的相互吸引;两人的分离象征着两种文化的冲突。那么,处于夹缝中的黑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固守黑人传统还是迎合白人文... 在小说《柏油孩子》中,莫里森通过儿子与吉恩的爱情与分离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出路问题。两人的结合象征着黑白两种文化的相互吸引;两人的分离象征着两种文化的冲突。那么,处于夹缝中的黑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固守黑人传统还是迎合白人文明?莫里森的情感显然更加倾向于吉恩。她虽然离开了儿子,但经由他唤起的黑人文化的记忆却留在了她的意识深处。可以说,相对于回归荆棘丛的儿子来说,吉恩更有希望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莫里森又回到了她一贯的主张上来:坚守黑人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地融入现代美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黑人性 白化 文化选择
原文传递
从双重意识角度解读托尼·莫里森的《柏油孩子》
20
作者 赵琳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6-127,共2页
本文以杜波依丝的"双重意识"理论解读《柏油孩子》中主人公雅丹和森的人物形象。黑人为谋求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在处理黑白文化冲突时,应追求自我的"二重性",既不能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黑人性,也不能抛弃社会赋予他... 本文以杜波依丝的"双重意识"理论解读《柏油孩子》中主人公雅丹和森的人物形象。黑人为谋求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在处理黑白文化冲突时,应追求自我的"二重性",既不能摆脱自己与生俱来的黑人性,也不能抛弃社会赋予他的美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油孩子 托尼·莫里森 双重意识 雅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