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間的比賽:朝鮮赴日通信使文獻的意義 被引量:29
1
作者 葛兆光 《中华文史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62,共62页
從15世紀到19世紀,惟一與日本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朝鮮,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團赴日,這些使團中的文人留下了約四十種類似出使日記的有關文獻,以及相當數量的筆談、唱酬和繪畫。這一龐大的文獻資料是研究朝鮮與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經濟關係... 從15世紀到19世紀,惟一與日本有正式外交關係的朝鮮,曾有六十多次派遣使團赴日,這些使團中的文人留下了約四十種類似出使日記的有關文獻,以及相當數量的筆談、唱酬和繪畫。這一龐大的文獻資料是研究朝鮮與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經濟關係的重要史料,在日、韓學界很受關注。可是,這些文獻資料至今在中國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這些看上去只是記録日、朝之間往來的資料,對中國學界的意義究竟是什麽?本文指出,這些文獻資料的意義是雙重的,它既呈現了這幾個世紀日本與朝鮮的政治關係與文化比賽,也讓我們看到在近世東亞的政治與文化上中國的存在,日朝交往中,無論在政治領域的名分、禮儀、文書上,還是在文化領域的衣冠、風俗、學問、藝術上,現實上的"明清"雖然缺席,但歷史上的"中國"卻始終在發生影響。因此,在朝鮮通信使文獻中,儘管看到的主要是日本與朝鮮之間的複雜關係,但也可以看到中國在通信使文獻中,仿佛是一個不在場的在場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明清中国 日本 朝鲜 文化间的比赛 在场者
下载PDF
汉文学史上的1764年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伯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31,共18页
1764年朝鲜通信使在日本的唱酬笔谈活动是汉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表现在朝鲜方面,是使臣对日本文坛整体的全新认识和高度评价,在日本方面,则是对朝鲜诗文的贬抑。通信使将其对日本文坛的印象和评价带回朝鲜,从而在朝鲜文坛引起反响,... 1764年朝鲜通信使在日本的唱酬笔谈活动是汉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表现在朝鲜方面,是使臣对日本文坛整体的全新认识和高度评价,在日本方面,则是对朝鲜诗文的贬抑。通信使将其对日本文坛的印象和评价带回朝鲜,从而在朝鲜文坛引起反响,不仅改变了他们对日本文学和人物的态度,而且影响到对本国文学及中国文学关注点的转移。1764年朝日间的唱酬笔谈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促使朝鲜人从日本文明的进步中转变了其对清代文章学术的认识,并刺激他们形成了汉文学圈整体视野的雏形。而日本文人也从自身的不断进步中获得自信心和优越感,对朝鲜乃至中国的文学日渐轻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文学 朝鲜通信使 唱酬笔谈 1764年
原文传递
藏于日本的朝日医家笔谈(上) 被引量:5
3
作者 梁永宣 《医古文知识》 2004年第3期24-27,共4页
本文将藏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京都大学医学部富士川文库中与朝鲜通信使相关的 18部书籍为核心 ,着重分析其交流内容 ,进一步探讨与此相关的日本。
关键词 朝日医家 笔谈 交流 朝鲜通信使
下载PDF
繁华与奢华:朝鲜通信使笔下的日本市肆形象
4
作者 徐东日 宋健 《东疆学刊》 CSSCI 2024年第4期110-116,144,共8页
朝鲜通信使通过使日,亲眼看到日本城市市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由此逐渐转变了对日本的负面认知。他们还通过对朝日两国经济的比较研究,找到了日本之长与朝鲜朝之短,并致力于寻找日本经济繁荣的具体原因。与此同时,他们基于节俭与文明... 朝鲜通信使通过使日,亲眼看到日本城市市肆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由此逐渐转变了对日本的负面认知。他们还通过对朝日两国经济的比较研究,找到了日本之长与朝鲜朝之短,并致力于寻找日本经济繁荣的具体原因。与此同时,他们基于节俭与文明的观念,揭露和批判日本城市文明奢华背后存在的诸多社会问题,进而认为日本人没有文化、缺少修养,这多少反映了朝鲜古代文人对日本的文化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日本市肆 繁华与奢华
下载PDF
论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衣冠服饰礼俗——以《海行总载》记录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金禹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3,共7页
朝鲜通信使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衣冠服饰礼俗,他们认为:日本社会根据身份不同而有大体的衣冠等级规范,但同时又普遍穿着斑斓彩衣、不戴冠巾、无靴鞋履舄、跣足而行,且衣制"不秘"、俗尚染齿,全社会... 朝鲜通信使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衣冠服饰礼俗,他们认为:日本社会根据身份不同而有大体的衣冠等级规范,但同时又普遍穿着斑斓彩衣、不戴冠巾、无靴鞋履舄、跣足而行,且衣制"不秘"、俗尚染齿,全社会无丧服法度,这些都完全不合儒家"别上下、防男女、去夷狄"的衣冠伦理;更甚者,行外交接聘之时,日本也体现不出衣冠威仪及君臣之别。朝鲜通信使从儒家礼义的角度批判了日本的衣冠礼俗,并据此认为日本人是"诡怪"、"巧伪"、"蛮夷"之民。这种因文化差异导致的主观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自我价值体认、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以及因日本发动侵朝战争而产生的对日本根性文化的怀疑和不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日本衣冠服饰礼俗 “诡怪” “巧伪” “蛮夷” 《海行总载》
下载PDF
18世纪日朝外交中朝鲜通信使的药物馈赠考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敏 黄英华 梁永宣 《中医药文化》 2016年第1期43-50,共8页
18世纪,朝鲜通信使与日本学者进行了大量笔谈交流,后经日方整理成册。对其中4部日朝医学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原文除涵盖学术问答外,还涉及朝鲜使者有关药物馈赠的相关内容。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日朝使者交往互动的状况,也... 18世纪,朝鲜通信使与日本学者进行了大量笔谈交流,后经日方整理成册。对其中4部日朝医学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原文除涵盖学术问答外,还涉及朝鲜使者有关药物馈赠的相关内容。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日朝使者交往互动的状况,也为研究江户时期日朝药物交流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朝鲜通信使 药物馈赠 日本
下载PDF
江户时代日朝间的漂流、遣返及沟通交流 被引量:3
7
作者 池内敏 程永超 《日本研究》 2016年第3期8-12,共5页
从17世纪初延续到17世纪80年代的明清鼎革导致的剧烈动荡平息后,东亚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地区秩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清)、朝鲜、日本及琉球之间漂流民的互相无偿遣返制度才得以在东亚地区成立并推行。与此同时,漂流民遣返的制度... 从17世纪初延续到17世纪80年代的明清鼎革导致的剧烈动荡平息后,东亚地区形成了稳定的地区秩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清)、朝鲜、日本及琉球之间漂流民的互相无偿遣返制度才得以在东亚地区成立并推行。与此同时,漂流民遣返的制度化也有助于东亚地区的秩序稳定和沟通交流。但由于日朝两国存在语言障碍及配置翻译的地区有限,加之双方汉文水平的差异。因此,在到达配置外语翻译的地点之前,特别是在漂着地,双方要进行顺畅的交流也并非易事。因此漂流民和漂着地的人们的互相关系大多仅限于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而当双方都具备汉文运用能力时,可以进行笔谈及诗文赠答等"直接"的交流,这比观察与被观察的关系更深一步。此外,翻译不仅可以自己比较自由地进行交流,还充当着日朝双方相互交流的媒介。但由于其能力存在个人差异,且在具体场景的应对方面,交流的质量也会产生差异。特别是据朝鲜通信使使行录的记叙,笔谈比翻译更能详细沟通。由此可见笔谈不仅是在诗文赠答时,在政治谈判和事务联络的场合也发挥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流民 日朝交流 笔谈 朝鲜通信使
全文增补中
简论朝鲜通信使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永春 《当代韩国》 2009年第1期73-79,共7页
1607年朝鲜朝和德川幕府经过交涉恢复国交之后,曾因两次倭乱遭到严重破坏的两国关系逐渐得以制度化并稳定发展。朝鲜朝应邀在历代德川将军袭职时派遣被称为"朝鲜通信使"的使节团以示祝贺,而德川幕府则每次都答书赠物以示感谢... 1607年朝鲜朝和德川幕府经过交涉恢复国交之后,曾因两次倭乱遭到严重破坏的两国关系逐渐得以制度化并稳定发展。朝鲜朝应邀在历代德川将军袭职时派遣被称为"朝鲜通信使"的使节团以示祝贺,而德川幕府则每次都答书赠物以示感谢。朝鲜通信使不仅对近代韩日两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对两国长期维持睦邻友好关系作出了积极贡献,在近代韩日关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近世韩日关系 睦邻友好关系
原文传递
通信使与壬辰战争前的朝日交涉及信息传递——以《金鹤峰海槎录》的记载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朱莉丽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2,221,共9页
在壬辰战争前夜以朝鲜通信使为媒介的日朝外交接触中,存在着诸多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一方面,对马为了维护自己在对朝关系中的特殊利益刻意掩盖秀吉的侵略意图;另一方面,通信使团中处于不同立场的东、西党人关于秀吉会否发动战争的对立... 在壬辰战争前夜以朝鲜通信使为媒介的日朝外交接触中,存在着诸多影响信息传递的因素。一方面,对马为了维护自己在对朝关系中的特殊利益刻意掩盖秀吉的侵略意图;另一方面,通信使团中处于不同立场的东、西党人关于秀吉会否发动战争的对立观点,依托于朝鲜国内复杂的政治斗争持续发酵并影响到朝鲜的外交决策。这种因中间群体利益的左右而导致的信息的误传和误解是影响壬辰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辰战争 朝鲜通信使 信息传递 《金鹤峰海槎录》
原文传递
“友情”与“文战”——日韩学者在《燕行录》、通信使笔谈研究中的争论焦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普基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8,222,共8页
在新近出版的《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一书中,作者夫马进分析了1764年和1765年的《燕行录》和朝鲜通信使笔谈中"情"的问题,指出当时的日本人具有"情感"和"人品",这与同时期的中国人... 在新近出版的《朝鲜燕行使与朝鲜通信使:使节视野中的中国》一书中,作者夫马进分析了1764年和1765年的《燕行录》和朝鲜通信使笔谈中"情"的问题,指出当时的日本人具有"情感"和"人品",这与同时期的中国人存在共同性。与之相反,韩国人却缺乏"情感"或"情爱"。夫马进试图通过这种视角寻找中日士人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中日与韩国士人之间的差异性。此书出版后,陆续有韩国学者撰文反驳夫马进的观点。了解韩国学者和夫马进的分歧所在,也许会对中日韩三国学者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行录》 朝鲜通信使 笔谈 文战
原文传递
18世纪日朝医家关于朝鲜人参的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敏 梁永宣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32-237,共6页
18世纪时,朝鲜通信使者与日本医家围绕朝鲜人参进行了多次笔谈交流,其文字后经日方整理成册。通过对其中5部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其内容主要涉及探讨朝鲜人参名称及品种优劣、药物加工方法、栽培情况等3方面。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 18世纪时,朝鲜通信使者与日本医家围绕朝鲜人参进行了多次笔谈交流,其文字后经日方整理成册。通过对其中5部笔谈书籍的研究,发现其内容主要涉及探讨朝鲜人参名称及品种优劣、药物加工方法、栽培情况等3方面。这些记录不仅可以真实、生动地了解日本医家学习朝鲜人参知识的状况,也为研究江户时期日朝医学交流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朝鲜通信使 朝鲜人参 日本
原文传递
朝鲜通信使与日本文人的汉诗交流——以《海行总载》中的记载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朴成日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72-75,共4页
江户时代,朝鲜12次派遣通信使至日本,其中包括很多富于才学的文臣,他们与日本文人用汉诗唱和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有诸多相关史实的记载,从求诗到唱和,通过汉诗交流促进了汉诗在两国的发展,增进了两国文人对... 江户时代,朝鲜12次派遣通信使至日本,其中包括很多富于才学的文臣,他们与日本文人用汉诗唱和的形式进行文化交流。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有诸多相关史实的记载,从求诗到唱和,通过汉诗交流促进了汉诗在两国的发展,增进了两国文人对彼此国家文化的了解,体现出汉诗在两国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江户时代 汉诗 《海行总载》
下载PDF
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器物形象 被引量:1
13
作者 朴在玉 徐东日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7,共5页
朝日贸易使日本器物流入朝鲜,朝鲜文人通过日本器物又认识了日本,并形成了对日本的想象。在朝鲜通信使笔下,器物精良的日本形象主要是通过描绘日本的文化器物和工业器物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看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精于工艺、制品精良的... 朝日贸易使日本器物流入朝鲜,朝鲜文人通过日本器物又认识了日本,并形成了对日本的想象。在朝鲜通信使笔下,器物精良的日本形象主要是通过描绘日本的文化器物和工业器物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看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精于工艺、制品精良的民族。因而,他们十分羡慕日本的器物之制,并力主导入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艺手法,以提高朝鲜的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日本形象 器物精良
下载PDF
论德川时代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宾礼仪——以《海行总载》记录为中心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禹彤 张雨雪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7,112,共8页
在《海行总载》中,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接待宾礼仪基本分为日常接待礼、藩地接待礼和将军国宾礼三种。在古代东亚秩序下,这些礼仪活动既是敦睦邦交的体现,也是朝、日间国家关系的佐证。通过礼仪形式可见双方礼仪对等,但从具体礼仪之... 在《海行总载》中,日本对朝鲜通信使的接待宾礼仪基本分为日常接待礼、藩地接待礼和将军国宾礼三种。在古代东亚秩序下,这些礼仪活动既是敦睦邦交的体现,也是朝、日间国家关系的佐证。通过礼仪形式可见双方礼仪对等,但从具体礼仪之争和国宾礼形式中的不对等色彩来看,日本对朝鲜具有一种上位意识[1](107~108),体现出视朝鲜通信使为朝贡使的“日本型华夷意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川时代 朝鲜通信使 宾礼仪 《海行总载》 “日本型华夷意识”
下载PDF
江户时代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的中国诗学讨论——以丈山、林家、木门与通信使的笔谈交流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建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江户时代文士与朝鲜通信使交流时留下了很多笔谈集,这些笔谈集大多以写本或刊本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其内容大半是诗文的唱和应酬,其中也有涉及中国诗文论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是散见于各笔谈集中的片言只语,还没有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 江户时代文士与朝鲜通信使交流时留下了很多笔谈集,这些笔谈集大多以写本或刊本的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其内容大半是诗文的唱和应酬,其中也有涉及中国诗文论的讨论。这些讨论往往是散见于各笔谈集中的片言只语,还没有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虽然如此,但它们是江户文士与朝鲜通信使面对面交流的直接记录,是原始的、当事者的、第一手的珍贵资料。把这些一鳞半爪的诗文论钩沉出来,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相信无论是对于我们演绎日本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的交流史,描述日朝两国汉文学的发展史,还是对于我们研究汉文学之本源的中国诗文论对其周边国家汉文学发展的影响史,或者日朝汉文学对中国文学的接受史,都是有所补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代 朝鲜通信使 笔谈 中国诗学
下载PDF
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婚俗与性观念——以《海行总载》记录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禹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151,共7页
朝鲜通信使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婚俗和性观念。他们看到,日本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迎娶婚,同时实行族内婚;女性婚后守贞观念不强;社会盛行游女、宠男之风,僧人亦不持性戒律。朝鲜通信使秉持儒家礼仪视角,认为... 朝鲜通信使在纪行文集《海行总载》中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婚俗和性观念。他们看到,日本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迎娶婚,同时实行族内婚;女性婚后守贞观念不强;社会盛行游女、宠男之风,僧人亦不持性戒律。朝鲜通信使秉持儒家礼仪视角,认为日本的收继婚俗有悖人伦大道,借妻风俗不忍闻睹,更对日本婚姻无同姓婚禁忌以及开放的性观念等提出了批评,并据此认为日本人是"禽兽""好淫""鲜耻"之民。这种价值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自我镜观,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以及对日本民族性的怀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日本婚俗与性观念 《海行总载》
下载PDF
柳相弼《东槎录》所展现的朝日情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梦圆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17,共5页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 朝鲜通信使又称通信使、遣日韩使、遣日使,是1607年至1811年时李氏朝鲜派往日本江户幕府的使节。从1392年开始,朝鲜宫廷就派遣使者前往日本。从1607年至1811年间,朝鲜共派有12个通信使团前往日本。柳相弼的《东槎录》便是对1811年最后一次使行的记录。从中可以发见诸多朝日情状,如朝鲜方面吏治腐败,朝鲜通信使行路的艰险,日本的房屋建筑、山水景观、居民装束衣着、民风民俗、节日庆祝、饮食音乐等地物风俗。此记录也展现了朝日的交好,朝鲜通信使对日本文化的态度和自豪感等。对于深入了解当时朝日历史人文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柳相弼 东槎录 朝日情状
下载PDF
江户时代汉诗人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中的诗学讨论——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与通信使的交流为中心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建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日本江户时代诗坛上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为代表的日本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交流时所使用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唱酬时使用的文体是文言文和汉诗,谈论儒学时自然追溯到孔孟程朱之儒学源头,说诗论文时又往往搬出明清诗学或唐宋八大家,具有明确... 日本江户时代诗坛上以荻生徂徕古文辞派为代表的日本文士与朝鲜通信使笔谈交流时所使用的通用语言是汉语,唱酬时使用的文体是文言文和汉诗,谈论儒学时自然追溯到孔孟程朱之儒学源头,说诗论文时又往往搬出明清诗学或唐宋八大家,具有明确的思想宗旨和诗学倾向。检视徂徕弟子们与通信使的笔谈集《问槎畸赏》《韩馆唱和稿》《客馆璀璨集》《来庭集》《松庵笔语》等,可以发现徂徕古文辞学说的形成过程,可以具体了解中国诗学对朝鲜和日本汉文学发展的影响,还能看到随着日本汉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日本文士内心深处"华而变夷""夷而变华"的意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通信使 荻生徂徕 古文辞派 笔谈
下载PDF
“徐福逸书”与近世日朝交涉中的东亚文脉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晨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7-56,142,共11页
徐福传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止居日本”和“逸书百篇”等内容,并由此进入日本的历史叙事和东亚各国的日本观。名诗《日本刀歌》中提出“逸书百篇今尚存”之说,自此引发东亚文人阶层的广泛关注。17世纪以降访日的朝鲜使节多次追问... 徐福传说在流传过程中逐渐衍生出“止居日本”和“逸书百篇”等内容,并由此进入日本的历史叙事和东亚各国的日本观。名诗《日本刀歌》中提出“逸书百篇今尚存”之说,自此引发东亚文人阶层的广泛关注。17世纪以降访日的朝鲜使节多次追问“逸书”,引发日朝双方的讨论与思考,背后则是对“逸书”所代表之中华文化正统的争夺,以及壬辰战后日朝之间复杂的政治交涉与相互认知。由此传承、延伸的东亚文化脉络,于中国不在场的“东亚共同体”中依然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福逸书” 朝鲜通信使 德川幕府 新井白石 林罗山
下载PDF
林罗山与朝鲜通信使的笔谈研究--以《韩客笔语》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熊琤 《日本研究》 2016年第3期13-19,共7页
1607年至1811年间被派遣赴日的十二次朝鲜通信使是近世日朝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记录。而日本文人识士与朝鲜通信使间的接触和交流也是"锁国时代"下日本对外文化交流史上无比华丽的篇章。笔谈唱和作为日朝文人交流的重要形式,... 1607年至1811年间被派遣赴日的十二次朝鲜通信使是近世日朝关系史上重要的历史记录。而日本文人识士与朝鲜通信使间的接触和交流也是"锁国时代"下日本对外文化交流史上无比华丽的篇章。笔谈唱和作为日朝文人交流的重要形式,留下的众多记录和资料也越来越受学界重视。林罗山作为在"文禄庆长之役"后重建的日朝外交关系中担任通信使接待的幕府代表之一,与其中六次通信使都有接触,《林罗山文集》中记载的《韩客笔语》是研究林罗山与通信使交流的重要史料,在面对面直接的对话中更能体现双方观点和相互认知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罗山 朝鲜通信使 笔谈韩客笔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