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97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坚持文化先行 建设“一带一路” 被引量:110
1
作者 蔡武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44-46,共3页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最近,习主席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让亚...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最近,习主席在访欧时进一步指出,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让亚欧大陆上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文化 21世纪 亚欧大陆 东南亚 习近平 经济带 文明
原文传递
“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上) 被引量:105
2
作者 费孝通 《群言》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文明的话题探讨全球化和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也不是一个新现象。今天我们经常说的"全球化",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西方(主要是英国)主导的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
关键词 文明 学术界 “和而不同” 研究者 全球化 美美与共 人类学 世界局势 族群性
原文传递
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101
3
作者 孙代尧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24,共9页
习近平"七一讲话"提出的"两个创造"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所形成的精神传统的逻辑结果,赋予了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的结构功能和新的精神... 习近平"七一讲话"提出的"两个创造"重大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新概括。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所形成的精神传统的逻辑结果,赋予了现代化的新内涵、新的结构功能和新的精神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种总体性历史叙述,需要从总体上把握才能深刻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原文传递
“文明”与“文化” 被引量:85
4
作者 陈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8-73,共6页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凭借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不同文化系统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过程。而文...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凭借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文明是一元的,文化是多元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是不同文化系统间相互影响、彼此渗透的过程。而文化系统间要素与功能、结构与建构的复杂关系,又使得这种影响和渗透变得更为复杂。只有将共时的结构主义与历时的建构主义统一起来,才有可能既看到文化系统的自恰性和稳定性,又发现文化变革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一元 多元
原文传递
“碳政治”的生态帝国主义逻辑批判及其超越 被引量:93
5
作者 郇庆治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41,共18页
作为广义的生态主义话语与实践,"碳政治"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但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政治"却呈现为"生态帝国主义"的逻辑或本质,是少数西方国家在其国内... 作为广义的生态主义话语与实践,"碳政治"致力于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但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国际"碳政治"却呈现为"生态帝国主义"的逻辑或本质,是少数西方国家在其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基础上,延续与拓展历史形成的国际等级化优势或排斥性霸权的表现,也是创建更加公平、民主与有效的全球气候或环境治理体制的内在性障碍。对国际"碳政治"以及"生态帝国主义"逻辑的揭示和批判,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传统的"绿色左翼"理论资源,从而为寻求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替代性路径奠定了理论基础。后京都或巴黎时代(2020—2030)的国际"碳政治"参与进程,必须致力于"双重结合"意义上的话语和政治实践。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及其建设话语,已然构成了中国积极参与未来全球"碳政治"治理进程的中国理念和理论表达。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既是推动本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这决定了中国成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或环境治理体系中世界性领导者的必然性时代理据,就在于做出贡献,而不是争夺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碳政治 生态帝国主义 绿色左翼理论 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
原文传递
晚清民初现代“文明”和“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历史实践 被引量:75
6
作者 黄兴涛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4,共34页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 在晚清民初的历史语境里,中国传统的“文明”和“文化”概念先是大体经历了一个摆脱轻视物质、经济、军事方面的内容,形成内蕴进化理念的新的现代“文明”概念——广义的现代“文化”概念,再从另一维度部分地回归与“武化”、物质化相对的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关键内涵,进而获取新的思想资源、重建一种新的狭义“文化”概念的过程,最终复构成了一个广、狭义内涵并存的、带有矛盾性的现代“文化”概念结构。这两个重要的现代概念形成和演变的过程,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人运用它们进行社会改革的实践过程。戊戌时期,现代“文明”概念已经在趋新士大夫中逐渐流行开来,并携带一系列现代性主导价值观念,成为维新运动得以全方位展开不容忽视的思想依托;而狭义“文化”概念的出现及其与广义概念的合构,则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文化 概念 观念 实践
原文传递
漫谈数学的基本思想 被引量:76
7
作者 史宁中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11,共3页
一、应当把握数学思想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把握数学思想,有两个理由。首先,在现实的大学教育中,普遍开设了数学文化的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书中区别了文化和... 一、应当把握数学思想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把握数学思想,有两个理由。首先,在现实的大学教育中,普遍开设了数学文化的课程,这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学思想是数学文化的核心。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书中区别了文化和文明:文化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的样子,文明是那个时代人们创造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想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数学文化 教学工作 大学教育 梁漱溟 应当 文明
下载PDF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被引量:68
8
作者 习近平 《新华月报》 2019年第12期4-6,共3页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在这个草木生长的美好季节,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聚一堂,共襄盛举。
关键词 文明 亚洲 开幕式 共同体 国家元首 国际组织 负责人
原文传递
媒介即文化──麦克卢汉媒介理论批评 被引量:62
9
作者 何道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5-31,共7页
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 媒介即文化。文明史就是媒介史。西方文化经历了3次媒介革命:拼音文字、机器印刷和电子媒介。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两个阶段,正在进入重新部落化的第三个阶段。拼音文字是视觉的延伸,产生了线性、逻辑、“理性”、分析、专门化的西方文化。印刷术产生了残缺不全的“谷登堡人”。电子媒介是意识的延伸,人类正在进入一个地球村。这是一个多元化的重新部落化的全球一体的美好新世界。麦克卢汉奇怪的媒介说终于得到认可。他反常的研究方法终于受到承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媒介 传播 媒介革命 重新部落化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困境与反思:“欧洲中心论”的破除与世界史的创立 被引量:63
10
作者 马克垚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2,共20页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 二战后出现了众多的世界史编撰体系。由于对世界历史的较成熟的认知体系还未产生,这些世界史著述在开创之初都面临如何克服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许多学者批评欧洲中心论,致力于建立新的世界史,可是仍未获得显著成绩。因为我们的世界史体系是由西方学者建立的,是根据欧洲经验得出的,其中有客观的一面,也有欧洲中心论的一面。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史学,是学习西方史学后建立的,缺乏从自己的历史出发建立的理论。现在的世界史只是一种准世界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史 欧洲中心论 帝国 文明
原文传递
“对传统加以再创造,同时又不让它失真”──访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斯蒂芬·欧文教授 被引量:57
11
作者 张宏生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欧文 哈佛大学 再创造 传统 教授 文明 语言
原文传递
新时代共同富裕:内涵、价值和路径 被引量:62
12
作者 方世南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1期1-7,共7页
《求是》杂志2021年第20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文章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方法的... 《求是》杂志2021年第20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文章为新时代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是党领导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重要议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价值诉求和鲜明价值目标。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高度充分认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目标这一"国之大者"的维度深刻领悟新时代共同富裕的重大价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文明协调发展的广度自觉明确新时代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 价值 路径 文明
下载PDF
二里头青铜器的自然科学研究与夏文明探索 被引量:58
13
作者 金正耀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64,69,共10页
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重要的文化遗物。近年来,采用多学科联合协同方式,特别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开拓和深化青铜文明的有关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是现代科技进步的结... 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具代表性也是最为重要的文化遗物。近年来,采用多学科联合协同方式,特别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开拓和深化青铜文明的有关研究课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种认识上的提高,是现代科技进步的结果,也是有关研究成果不断积累,研究视野逐渐开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遗物 青铜时代 文明 研究视野 学术界 自然科学研究 开拓 手段 现代科技
全文增补中
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36
14
作者 陆邵明 《规划师》 2006年第10期13-15,共3页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与生态效益。对待已认定或尚未认定的工业遗产,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进行保护,挖掘工业遗产潜在的价值,正视民族发展进程中的...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与生态效益。对待已认定或尚未认定的工业遗产,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进行保护,挖掘工业遗产潜在的价值,正视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工业景观 保护 文明
下载PDF
关于夏商周文明形成时期农业经济特点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38
15
作者 赵志军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81,101,共8页
黄河流域地区是粟和黍的起源地, 也是夏商周文明的诞生地, 由此导致了夏商周文明的农业基础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传统认识, 但事实是否如此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结合甲骨文的记载, 并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农... 黄河流域地区是粟和黍的起源地, 也是夏商周文明的诞生地, 由此导致了夏商周文明的农业基础应该是以粟和黍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传统认识, 但事实是否如此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问题。结合甲骨文的记载, 并通过对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背景、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现有的考古资料的综合分析, 本文认为, 黄河流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夏商周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 粟和黍的主导地位开始受到冲击, 麦类作物已经传入, 稻谷在夏商周文明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考古资料 文明 甲骨文 传入 形成时期 自然生态环境 应该 诞生地 事实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迈向人与自然的和谐 被引量:31
16
作者 庄世坚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9-105,共7页
本文从审视人类文明进步中出现的困惑出发,运用科学方法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比人类社会系统更大的生态系统,发现人类文明史是对自然越来越不文明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级的文明形态。中国面临着严峻的... 本文从审视人类文明进步中出现的困惑出发,运用科学方法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来认识比人类社会系统更大的生态系统,发现人类文明史是对自然越来越不文明的历史。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级的文明形态。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厦门市近年来的实践经验可为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设计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 人与自然 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 厦门经验
原文传递
寻求中国武术发展的突破点 被引量:33
17
作者 李重申 谢谨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拳种 历史 门派 突破 修身养性 文明 发展 经历 智慧
下载PDF
论国家民族主义概念 被引量:31
18
作者 李兴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74-80,128,共8页
本文提出了国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并第一次运用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的手段来系统地论证该概念。本文指出,国家民族主义即与国家利益相吻合或一致的、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它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以... 本文提出了国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并第一次运用政治学、历史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等多学科的手段来系统地论证该概念。本文指出,国家民族主义即与国家利益相吻合或一致的、通过国家形式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它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内容,是一种在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恒常起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或因素。本文认为,国家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成立,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有其现实基础。该概念的提出有利于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因而该概念应进入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国家民族 国家利益 文明
原文传递
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 被引量:36
19
作者 孙振华 《雕塑》 2005年第3期22-23,49,共3页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卖瓜的说瓜甜".一个从事城市公共雕塑工作的人,就应该多说它的重要和好处.
关键词 公共雕塑 文明 雕塑家 美术家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内涵与意义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文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3,共9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为酝酿、提出、深化三个阶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关键是要从价值理念的层次或高度上来理解它,而不是从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等角度去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文化自信,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分为酝酿、提出、深化三个阶段。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关键是要从价值理念的层次或高度上来理解它,而不是从目标、特征、实现方式、实践要求等角度去理解。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建立文化自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凝聚社会力量的需要。对围绕核心价值观产生的一些困惑和片面理解,对如何深化核心价值观研究,要给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 自由 文化自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