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宪法》秩序——《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评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桂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8-124,共7页
集体土地能否入市是当下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分歧最大的一点。如何理解"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宪法》条款,对于正确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增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集体土地能否入市是当下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中分歧最大的一点。如何理解"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的《宪法》条款,对于正确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意义重大。《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增加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内容的目的在于,解决特殊时期形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这是对现行制度的补充而非突破,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在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下入市。修订《土地管理法》须秉承1998年《土地管理法》控制集体土地入市的制度精神,避免产生新增的集体经营性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法》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存量用地 宪法秩序
下载PDF
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与突变模式 被引量:9
2
作者 周冰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 本文在剖析了把转型与改革割裂对立起来与用激进和渐进表述两种转型方式的流行观点的基础上 ,提出区分以中俄为代表的两种转型方式的根本标志是宪法性秩序转变方式的不同 ,并以此为据 ,将两种转型方式分别概括为经济体制转型的平滑模式和突变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方式 宪法秩序 转型的平滑模式 转型的突变模式
下载PDF
“宪法体系化”再思考——限权宪法原理下的限权原则体系与宪法价值秩序 被引量:7
3
作者 黎敏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47,共17页
在宪法理论上,一个国家的宪法价值秩序体现着这个国家宪法的精神。因此,一个国家的宪法理论首先要解决宪法基本价值秩序的确立与论证。宪法价值秩序的论证在法学方法手段上需要通过建构宪法体系化来完成和凸显。应重返现代宪法政治基本... 在宪法理论上,一个国家的宪法价值秩序体现着这个国家宪法的精神。因此,一个国家的宪法理论首先要解决宪法基本价值秩序的确立与论证。宪法价值秩序的论证在法学方法手段上需要通过建构宪法体系化来完成和凸显。应重返现代宪法政治基本价值原理,运用现代法学方法论的内部体系思维,以我国宪法第一章第5条"依法治国条款"作为最高的"结构性条款"统领全部统治机构条款,形成具有现代宪法政治理论底蕴的"法治国原则",以之作为我国宪法限权体系的总原则。由此,以第一章的"法治国原则"与第二章的"人权原则"作为宪法上具有最根本支配力的最高法伦理原则,初步建构起我国宪法体系化二元结构,形成我国宪法价值秩序的理论框架。在我国宪法理论面临诸多价值迷思的情势下,"内部体系"思维及依托这种思维确立的"宪法根本原则体系"能为我们打开新的思路去解决我国在宪法方法论领域出现的"方法"之争,在宪法价值论领域出现的"方向"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体系化 限权宪法 内部体系 限权原则体系 宪法价值秩序
原文传递
实质法益概念的自由保障机能
4
作者 戴小强 《中外法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2-540,共19页
主张法益概念不具有自由保障机能的观点有失偏颇。实质法益概念在客观上能够有效限制刑罚权,其内核和本质都是自由主义。在学说发展史上,刑法对由法益概念推导出的部分对象进行保护,可能有违背自由主义的嫌疑,但这不表示实质法益概念与... 主张法益概念不具有自由保障机能的观点有失偏颇。实质法益概念在客观上能够有效限制刑罚权,其内核和本质都是自由主义。在学说发展史上,刑法对由法益概念推导出的部分对象进行保护,可能有违背自由主义的嫌疑,但这不表示实质法益概念与自由主义背道而驰,因为自由主义的法益概念是一个范导性理念,而不是对经验事实的描述。范导性理念的性质反映在它的应用上,而不是反映在既有经验事实上。自由是一个需要被解释的范畴,不存在清楚、不变的自由标准,在我国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下,刑法对集体法益的保护可以被自由主义所涵括。但是,依然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强化实质法益的自由保障机能,这既要坚持以宪法价值秩序为法益的根据,也需合理限缩刑法对宪法价值秩序的保护,同时应当以保护程度理论补充法益保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质法益 自由保障 范导性理念 宪法价值秩序 法益保护程度
原文传递
从权力走向权利:转型经济和谐发展的枢纽 被引量:4
5
作者 周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9-106,共8页
转型社会的风险主要来自转型本身,其要害是经济社会的宪法性秩序能否顺利平稳地实现转换。计划经济的宪法性秩序是行政秩序,市场经济的宪法性秩序是法律和信用。前者的制度基础是国家权力,后者是普遍而广泛的私有产权,转型经济社会和谐... 转型社会的风险主要来自转型本身,其要害是经济社会的宪法性秩序能否顺利平稳地实现转换。计划经济的宪法性秩序是行政秩序,市场经济的宪法性秩序是法律和信用。前者的制度基础是国家权力,后者是普遍而广泛的私有产权,转型经济社会和谐有序的关键,是整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主导力量从权力转变为权利。中国由于转型过程长期处于双轨状态,导致新旧两种体制的规则都发生了扭曲变形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因而造成混乱失序。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失序风险的主要根源是政府权力不断膨胀和不受约束与政府职能严重错位,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征税权没有受到立法制度的约束。另一个根源是权利失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产权不能受到严格有效的保护,差序所有制结构对市场平等性的破坏,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地位对市场结构的扭曲和对正常竞争秩序的干扰。从社会结构和制度层面实现转型经济和谐发展,改革措施主要包括约束和规范政府权力、健全和完善产权制度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风险 宪法秩序 政府权力 产权 经济和谐
原文传递
改革四十年的法治变迁:过程与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飞龙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15,共11页
改革四十年,中国在法政秩序上取得了重大的制度性进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主要原理与方法。这一制度范式的形成,是在改革法治的二元结构即宪治与部门法自治的独特张力中完成的。改革法治整体上推动国家从运动式治理转型为规范式治理。... 改革四十年,中国在法政秩序上取得了重大的制度性进步,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主要原理与方法。这一制度范式的形成,是在改革法治的二元结构即宪治与部门法自治的独特张力中完成的。改革法治整体上推动国家从运动式治理转型为规范式治理。在国家制度转型中,企业家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与权力秩序形成相互塑造的法治化效果。通过企业家与法的互动视角解析中国政商关系的规范变迁,也是观察四十年法治的重要线索。四十年法治在十八大以来出现了"改革的再秩序化",即以治理现代化和全面依法治国重新理解与规划中国法治现代化道路,而2018年修宪则标志着新法治道路的基本成型。改革四十年的法治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推动着中国法学的理论成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结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四十年 法治 治理现代化 全面依法治国 宪法秩序
下载PDF
“良性违宪”不宜肯定——对郝铁川同志有关主张的不同看法 被引量:101
7
作者 童之伟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9-22,共4页
郝铁川同志《论良性违宪》一文(以下简称郝文)在将违宪行为作良性与恶性区分的基础上,对“良性违宪”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读罢郝文,虽在不少问题上感到颇受教益,但对其肯定“良性违宪”的主张却实难苟同,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说出来,... 郝铁川同志《论良性违宪》一文(以下简称郝文)在将违宪行为作良性与恶性区分的基础上,对“良性违宪”给予了肯定的评价。读罢郝文,虽在不少问题上感到颇受教益,但对其肯定“良性违宪”的主张却实难苟同,现将自己的一些不同看法说出来,供铁川同志和学界同仁参考。 在我国,宪法是全体人民公意的表现,体现着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什么叫做违宪呢?学术界一般认为,违宪是指“与宪法的原则、精神及具体规定相抵触”。就本质而言,一切违宪行为都危害人民根本的、长远的和全局的利益,都是对法治的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违宪 违宪行为 宪法秩序 人大常委 法治 七八宪法 “一国两制” 人民的根本利益 规范性文件 恶性违宪
原文传递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因 被引量:50
8
作者 陈天祥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02-203,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地方政府 制度创新 宪法秩序 成本
原文传递
刑法法益:现代刑法的正当根基和规制边界 被引量:58
9
作者 田宏杰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8,共14页
刑法法益,既是对前置法和刑法承载的宪法价值秩序之社会经验事实(利益)进行价值发掘和规范承认的产物,又是对前置法和刑法按照宪法比例原则的要求对法益进行规范层级调整和比例分配保护的结果。刑事立法规制的正当根基和规范边界在于对... 刑法法益,既是对前置法和刑法承载的宪法价值秩序之社会经验事实(利益)进行价值发掘和规范承认的产物,又是对前置法和刑法按照宪法比例原则的要求对法益进行规范层级调整和比例分配保护的结果。刑事立法规制的正当根基和规范边界在于对刑法法益保护的形式正义、实质正义和分配正义规则的坚守,而刑事司法规制的教义学适用指引则在于对前置法定性与刑事法定量相统一原则的秉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法益 宪法秩序 比例原则 立法规制边界 司法适用规则
原文传递
论政府的制度创新职能——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玉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9-64,共6页
文章概述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 ,分析了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政府制度创新的基本内容、制约因素、实施方式等主要问题。
关键词 政府职能 制度 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 宪法秩序 先进文化 产权制度
原文传递
论政府制度创新——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王玉明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00年第6期90-94,共5页
政府制度创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制度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新制度能否增进创新集团的利益 ,同时也得到其它社会集团的支持。不同国家 ,不同发展时期政府制度创新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制度规划和方式选择上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制度与方式的... 政府制度创新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制度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新制度能否增进创新集团的利益 ,同时也得到其它社会集团的支持。不同国家 ,不同发展时期政府制度创新的侧重点也不同。在制度规划和方式选择上应注意处理好各种制度与方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制度创新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非正式制度 意识形态 制度安排 宪法秩序 实施机制 制度结构 产权制度
下载PDF
社会国与公民的社会基本权:基本权利在社会国下的拓展与限定 被引量:42
12
作者 赵宏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30,共14页
关键词 社会基本权 基本权利 《基本法》 公民 联邦国家 宪法秩序 第20条 治国原则
原文传递
城乡建设用地二元制度合法性辨析——兼论我国土地宪法秩序 被引量:35
13
作者 桂华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41,共11页
将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两种权属形态与城乡两类主体结合形成我国土地二元制度结构。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造成城镇建设必须通过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完成,显示城乡建设用地权利不同制度属性。按照物权平等原则批评城乡建设同地... 将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两种权属形态与城乡两类主体结合形成我国土地二元制度结构。法律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造成城镇建设必须通过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完成,显示城乡建设用地权利不同制度属性。按照物权平等原则批评城乡建设同地不同权,是忽视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属性。我国土地制度的最高宪法原则是消灭土地食利阶层并实现土地"涨价归公",其具体实现形式是国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获得城镇化带来的土地自然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中存在不同利益主体,现行制度将土地自然增值收益转化为公共财政收入并让大多数人分享,基本符合"地利共享"理念。作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两种代表形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和"小产权房"建设在实践中都是让少部分农民受益,不能实现土地增值收入在全社会中的公平分配。中央提出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统一市场的改革目标,是为更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和更公平分配土地增值收益,在探索出具体操作办法之前,现行制度不宜简单抛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值收益分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宪法秩序
原文传递
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 被引量:25
14
作者 任剑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18,32,共8页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 国家治理在当下中国的语境中,有着非常复杂的含义。周雪光的《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将中央与地方关系与国家与民众关系这两条主线放在一起加以考虑,从一个整体性视角审视了国家治理的不同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与作用。任剑涛通过《国家的均衡治理:超越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反省了举国体制下的超大型项目偏好所导致的国家治理失衡及顾此失彼的连锁反应,并提出了审慎思考。席伟健的《"建制议程"与请愿权:信访制度宪法化及其链接》试图从国家治理的实用角度刷新信访制度与宪法秩序的关联,并探索将其导入宪法之请愿权的可能。刘正强的《人民调解:国家治理语境下的政治重构》基于对中国独特的社会环境及中共传统执政理念的政治分析,倡导增进人民调解政治凝聚、道德净化、社会动员的功能,从而使其成为疏通国家政治与民间生活的优质执政和治理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大型项目 举国体制 偏好 中央与地方关系 宪法秩序 信访制度 连锁反应
原文传递
香港基本法第158条与立法解释 被引量:24
15
作者 朱国斌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6,共24页
有关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所有争议均源于基本法的混合特性。基本法第158条设计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区分"一国"之下大陆法和普通法之特质,且可以保留两种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基石。不过,由于基本法第158条"是两种法律制度妥协... 有关香港基本法解释权的所有争议均源于基本法的混合特性。基本法第158条设计的制度安排不仅能够区分"一国"之下大陆法和普通法之特质,且可以保留两种法律及司法制度的基石。不过,由于基本法第158条"是两种法律制度妥协的产物",它是导致基本法解释混乱和冲突的根源。总体上说,第158条蕴含着一种有待巩固确立的宪法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基本法 立法解释 宪法秩序
原文传递
“五四宪法”基本权利的国家建构功能 被引量:17
16
作者 于文豪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42,共19页
完成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是支配"五四宪法"的核心目标。在此目标的支配下,"五四宪法"的基本权利规范蕴含明确的政治指向和强制色彩,它不仅具有公民权利的属性,而且要配合政治现实的需要。"五四宪法"将革命... 完成社会主义国家建构是支配"五四宪法"的核心目标。在此目标的支配下,"五四宪法"的基本权利规范蕴含明确的政治指向和强制色彩,它不仅具有公民权利的属性,而且要配合政治现实的需要。"五四宪法"将革命建国的目标法律化,基本权利规范相应要服从以国家建构为核心的政治过程,发挥对不同群体的价值规训与统一功能。然而,片面强调革命建国的政治目标,则使宪法实践出现畸形。当我们走出革命的国家观,国家正当性的依据就要从革命胜利这一历史事实转化成宪法成立这一法律行为。为此要倡导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功能,构建个人与国家受宪法和法律支配的新型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五四宪法 基本权利 主观权利 宪法秩序
原文传递
宪法如何安顿家——以宪法第49条为中心 被引量:16
17
作者 唐冬平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6,共11页
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形态与功能正在悄然变化,但家庭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宪法应当如何定位家庭的地位和功能,如何在现代社会构建以家庭为根基的良性法秩序,是宪法理论应当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学理上,围绕我国宪法... 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形态与功能正在悄然变化,但家庭仍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宪法应当如何定位家庭的地位和功能,如何在现代社会构建以家庭为根基的良性法秩序,是宪法理论应当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在学理上,围绕我国宪法中'家庭受国家的保护'之基本规范,形成了宪法原则说、制度性保障说和宪法权利说等宪法解释学说,但相关学说存在规范内涵诠释不精确、家庭的宪法定位狭隘和理论分析框架过度简化等局限。借鉴'事物本质'或'哲学进路'的思考范式,宪法上'家庭受国家的保护'的规范目的应当是确认家庭的涉法性、保护家庭积极社会功能及抑制其消极社会功能;规范的价值基础是个体自由、家庭伦理和公共利益的协调;相关制度的展开应当在个体、家庭和国家之间合理配置权利和义务。家庭的三大制度包括基于个体自由选择权的家庭建构制度、基于家庭成员间权利义务的家庭维持制度、基于家庭与外部主体间权利义务的家庭主体性制度。同时,家庭在实现基层群众自治以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 宪法秩序 制度性保障 精神文明建设
原文传递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的双重属性——作为立法审查的合宪性审查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贤君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4期33-42,共10页
作为立法审查的合宪性审查不同于宪法监督意义上的合宪性审查,其性质属于立法程序,其理论依据是立法权受合宪秩序约束和国会自律,意在维护宪法秩序统一,提高立法质量,评估法律案的合宪性。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法律委员会 立法程序 宪法监督 全国人大 属性 宪法秩序 立法质量
原文传递
宪法秩序下的经济法法权结构探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冯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09-212,共4页
经济秩序、经济宪法是经济法法理构建的理论基础,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规制和调控并使之法律化,是其内在的逻辑基础。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国家调制权的滥用和私人经济权利的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危害,尽可能地建立更为充分、有... 经济秩序、经济宪法是经济法法理构建的理论基础,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规制和调控并使之法律化,是其内在的逻辑基础。经济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就是防止国家调制权的滥用和私人经济权利的过度膨胀所导致的危害,尽可能地建立更为充分、有效的竞争,保障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权,因此,经济自由权和国家经济调制权互为连接、相互制约和抗衡,紧密地组成了一组基本的权利(力)范畴,构成了经济法的基本法权模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秩序 经济法法权 经济自由权 政府经济权力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制度的宪法性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贺雪峰 《文化纵横》 2013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土地制度的宪法秩序 当前关于中国土地制度的学术讨论和政策讨论极多。中国正处在高速城镇化阶段,城镇化既是人口的城镇化,又是土地的城镇化,关于土地资源性质、土地产权安排、土地用途管制、土地非农使用增值收益分配、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宪法秩序 中国 性质 土地用途管制 城镇化 学术讨论 土地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