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经典解读中的原创思想负载——从《孟子字义疏证》与《孟子微》看 |
任剑涛
|
《中国哲学史》
CSSCI
|
2002 |
12
|
|
2
|
《孟子微》与康有为对中西政治思想的调融 |
陈寒鸣
|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
2
|
|
3
|
论康有为《孟子微》之“微” |
孙建伟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23 |
0 |
|
4
|
论“西学”在康有为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维新派理论本源探析 |
宝成关
|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5
|
试析康有为《孟子微》的进化思想 |
杨华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7 |
2
|
|
6
|
论康有为对经学与西学的调融——以《孟子微》为中心的思考 |
张少恩
刘星
|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7
|
康有为对孟子性善论的阐释 |
王玉彬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8
|
康有为的“重仁而爱人”的博爱哲学 |
樊金娥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
1989 |
0 |
|
9
|
从《孟子微》看康有为社会道德观的得失 |
黄明同
|
《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
|
1998 |
0 |
|
10
|
《孟子微》在康有为进化思想中的地位 |
杨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1
|
康有为中西哲学比较观 |
魏义霞
|
《思想与文化》
CSSCI
|
2013 |
0 |
|
12
|
论康有为与孔孟的人格观 |
吴乃华
|
《中国哲学史》
|
1994 |
0 |
|
13
|
康有为与儒学的现代化转型——第二届康园论坛会议综述 |
刘星
|
《人文天下》
|
2017 |
0 |
|
14
|
康有为政治哲学的人性论基础:以《孟子微》为中心 |
干春松
|
《中国哲学年鉴》
|
2018 |
0 |
|
15
|
康有为教育目的论的哲学渊源 |
李建国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0 |
|
16
|
论康有为与孔孟的人格观 |
吴乃华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
0 |
|
17
|
康有为《孟子微》的缘起与旨趣 |
蒋明
|
《原道》
|
2021 |
0 |
|
18
|
康有为“性有善有不善”思想探究--以《孟子微》为中心 |
吕箐雯
|
《理论界》
|
2020 |
0 |
|
19
|
康有为前期的自然观简评 |
陈厚忠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0 |
|
20
|
“王好战”有怎样的魔力? |
刘海云
|
《语文月刊》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