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胡适的两部中国文学史著作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石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0-87,共8页
白话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环。新文学运动的功绩不能抹杀 ,白话运动的功绩也就不能抹杀。《国语文学史》和《白话文学史》的撰著目的在为作者胡适所倡导的白话运动张目 ,它们的写作是白话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话运动的功绩不能抹... 白话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环。新文学运动的功绩不能抹杀 ,白话运动的功绩也就不能抹杀。《国语文学史》和《白话文学史》的撰著目的在为作者胡适所倡导的白话运动张目 ,它们的写作是白话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白话运动的功绩不能抹杀 ,它们的功绩也就不能抹杀。但从学术著作的角度看 ,作者上述在白话运动背景下的撰著目的决定了它们的成就 ,也制约着它们的成就 ,值得我们深入细致地分析、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文学史 国语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白话运动 “五四”新文学运动 进化观念
原文传递
胡适两部文学史的缺失 被引量:1
2
作者 尹康庄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114,共5页
《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的基本观点与思路形成于胡适对文学革命的酝酿、倡导时期,实际上它们又是胡适为自己"文学工具革命"的主张在构建历史依据,在做合理性阐发;正因为出于这样的目的,两部文学史有着明显的"六... 《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的基本观点与思路形成于胡适对文学革命的酝酿、倡导时期,实际上它们又是胡适为自己"文学工具革命"的主张在构建历史依据,在做合理性阐发;正因为出于这样的目的,两部文学史有着明显的"六经注我"倾向,也就使得两部文学史在客观性、科学性上存在诸多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文学工具革命 简单化 主观化
下载PDF
中国文学史书写的“胡适时代”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晶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5-190,共6页
研究近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成长历程,胡适的《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是关键所在。胡适以新式的文学史编著理论、书写主体、线索结构以及独到的叙述言语,创建了民国间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经典模式。之后数十年的文学史编著均与胡适此二... 研究近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成长历程,胡适的《国语文学史》《白话文学史》是关键所在。胡适以新式的文学史编著理论、书写主体、线索结构以及独到的叙述言语,创建了民国间中国文学史书写的经典模式。之后数十年的文学史编著均与胡适此二著有着千丝万缕的牵连,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也由之进入一崭新的发展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国语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1920年代国语文学史的发生与退场
4
作者 方长安 邬非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06,共12页
1920年代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和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均以国语为述史准则,并试图从文学史写作和国民教育角度解决国语普及和新文学建设的双重难题。相较于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虽然被时人评为"... 1920年代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和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均以国语为述史准则,并试图从文学史写作和国民教育角度解决国语普及和新文学建设的双重难题。相较于胡适的《国语文学史》,凌独见的《新著国语文学史》虽然被时人评为"糟糕",但是其不仅在叙述起点和分期问题上弥补了胡适文学史著存留的遗憾,而且在如何兼顾国语标准和文学审美性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独见,反衬出胡适文学史著意图先行写作方式的弊端。当然,胡适《国语文学史》作为第一部从国语角度编纂的文学史著,首次把国家民族概念融入文学史构建及文学批评创作等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1928年,胡适著《白话文学史》的出现宣告了国语文学史的退场,体现了胡适对新文学发展和文学史写作的重新思考,并展示出20世纪初文学思潮转换的历史背景。而退场之后的国语文学史并未完全消失,仍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影响着新文学建设和文学史书写,也提供了从语言角度深入研究文学史书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凌独见 国语文学史 《新著国语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下载PDF
郑宾于与胡适——《胡适书信集》
5
作者 熊飞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78-82,共5页
重庆学者郑宾于,曾因北京文化学社出版的《国语文学史》致信胡适,并得其回复。两人的书信往还,既可进一步丰富郑宾于的行实,同时,也长期为胡适研究者忽略,可为《胡适书信集》补遗。
关键词 郑宾于 胡适 国语文学史 《胡适书信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