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地理学视野中的乡愁 被引量:6
1
作者 曾大兴 《文史知识》 2017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新华社北京2013年12月14日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新华社北京2013年12月14日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从此,“乡愁”就成为一个热词。在哲学、文学、心理学、地理学和规划学界,都有学者撰文讨论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光中 现代元素 周邦彦 首词 城市历史文脉 诗所 十五从军 李商隐 西阁 蒋捷
原文传递
《十五从军征》的悲剧表现艺术
2
作者 黄晶燕 《学语文》 2025年第1期58-60,共3页
文本解读素来是阅读教学能有成效的基石。突破传统拆分式解读文本的样态,运用渲染和对比思维细读《十五从军征》,从中发现作者通过写作胚胎的留白渲染,野生意象的白描渲染,动作描写的反常渲染,“家”与“冢”的鲜明对比,“幸”与“不幸... 文本解读素来是阅读教学能有成效的基石。突破传统拆分式解读文本的样态,运用渲染和对比思维细读《十五从军征》,从中发现作者通过写作胚胎的留白渲染,野生意象的白描渲染,动作描写的反常渲染,“家”与“冢”的鲜明对比,“幸”与“不幸”的三重对比,有人与无名的矛盾对比,不仅反映个体的不幸,更是反映整个时代、社会的不幸,营造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十五从军 渲染 对比 悲剧
八处矛盾哀老兵——用矛盾法细读《十五从军征》
3
作者 王良英 石景芳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0期79-80,共2页
运用“矛盾法”细读《十五从军征》,可以发现作者将一位稚嫩少年被征军,直至风烛残年才得以回家的故事,置于国家利益与个人权益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来展现。具体而言,设置了“年龄反常”“汹涌平静”“答非所问”“昔盛今败”“... 运用“矛盾法”细读《十五从军征》,可以发现作者将一位稚嫩少年被征军,直至风烛残年才得以回家的故事,置于国家利益与个人权益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来展现。具体而言,设置了“年龄反常”“汹涌平静”“答非所问”“昔盛今败”“绝望希望”“希望绝望”“有人无名”“刻意省略”等八处矛盾来揭露战争的残酷。读懂这些矛盾,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歌 矛盾法 文本细读 十五从军
下载PDF
疤痕——《十五从军征》改写
4
作者 高笙语 《作文(初中年级)》 2024年第6期25-26,共2页
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这里有位说书人,八十岁方从业,七八年来,他只说一段故事。当初,战乱刚过去,他那故事还算有吸引力。现在,除了一些孩子,再没人听了。我见过那位老人,在没了篱笆的院门前。老人有模有样地甩甩胳膊,袖口垂下,他张口开讲,... 听村里老人说,我们这里有位说书人,八十岁方从业,七八年来,他只说一段故事。当初,战乱刚过去,他那故事还算有吸引力。现在,除了一些孩子,再没人听了。我见过那位老人,在没了篱笆的院门前。老人有模有样地甩甩胳膊,袖口垂下,他张口开讲,那段故事便又随着沙哑的嗓音在村里飘荡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模有样 说书人 十五从军 故事 吸引力
下载PDF
古代诗文中的“葵”字解——兼谈“葵菽”即“葵藿”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增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48-52,101,共6页
宁夏日报1980年5月11日的《六盘山》副刊上发表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代民歌〈长歌行〉浅谈》一文。其中解释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说:“诗一开始,就用向日葵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晒就干掉的比喻,来说明时间稍纵即逝... 宁夏日报1980年5月11日的《六盘山》副刊上发表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古代民歌〈长歌行〉浅谈》一文。其中解释第一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说:“诗一开始,就用向日葵上的露珠等到太阳一晒就干掉的比喻,来说明时间稍纵即逝的道理”。其后又云:“作者用了向日葵叶上的露水……等比喻点缀和加强了全诗的寓意”。这种分析是可取的,然而将“葵”字解为“向日葵”却是需要商榷的。 细检今人有关解释古诗文中“葵”字的著述,绝大多数解为“向日葵”、“葵花”。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所选注的《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文 中国文学史 选注 长歌行 杜甫诗 古诗文 中国历代诗歌选 诗毛氏传疏 十五从军 行经范仆射故宅
下载PDF
绝望和无穷无尽--读《十五从军征》
6
作者 涂薇 《读写月报》 2021年第28期22-23,共2页
叙事诗本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比较稀缺的品种,但也并不缺少精品。或写于汉魏时期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肌理细密、沉郁顿挫的佳作。+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 叙事诗本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比较稀缺的品种,但也并不缺少精品。或写于汉魏时期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肌理细密、沉郁顿挫的佳作。+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从军 中国古典诗歌 沉郁顿挫 汉魏时期 乐府诗 叙事诗 十五从军 从军
原文传递
十五从军征
7
作者 张龙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 2018年第7期46-48,共3页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朗读《十五从军征》,学生能读好诗句的停顿,读出五言诗的节奏。能够背诵。(二)通过'词语——景物——情感'的学习,深刻理解由哀景写哀情,表达征人的悲苦之情,理解战争带来的苦难,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或写作的...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朗读《十五从军征》,学生能读好诗句的停顿,读出五言诗的节奏。能够背诵。(二)通过'词语——景物——情感'的学习,深刻理解由哀景写哀情,表达征人的悲苦之情,理解战争带来的苦难,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或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从军 战争诗 十五从军 教学课件
原文传递
少来征战老始归,最怯物是人非--《十五从军征》文本解读
8
作者 席维 《读写月报》 2022年第14期25-26,共2页
《十五从军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乐府诗歌,诗歌讲述一位从军的少年,经历漫长的兵役岁月,八十岁归乡的故事。诗歌抓住老兵从军前后自己、家乡的种种变化,将其一一呈现,并将人物情感隐匿其中,做到叙事、写景、抒情相... 《十五从军征》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乐府诗歌,诗歌讲述一位从军的少年,经历漫长的兵役岁月,八十岁归乡的故事。诗歌抓住老兵从军前后自己、家乡的种种变化,将其一一呈现,并将人物情感隐匿其中,做到叙事、写景、抒情相谐。本文通过梳理诗句描写的各种变化,层层剖析,展现老兵隐含的丰富的情感内涵。诗歌首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门见山展开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从军 物是人非 文本解读 人物情感 归乡 乐府诗歌 十五从军 层层剖析
原文传递
诗体价值:古体诗“学的活动”基本要义——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教学及思考
9
作者 刘竹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14期65-68,共4页
诗体的演变是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重视诗体特征和价值是古体诗教学的重要途径。开发恰当的“学的活动”,体会汉乐府的语言特征和形式价值,在诗歌体式特征中把握汉乐府叙事性特征,关涉统编教材中古体诗的价值及探索古体诗的学习路径。
关键词 汉乐府 十五从军 诗体价值 学的活动
下载PDF
边塞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10
作者 李绍敏 《语文知识》 2016年第16期31-32,共2页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句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时刻提醒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唐朝边塞诗是整个唐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支,准确地说,是唐诗中写作跨度时间最长,参与人数相对较多的一种诗体,也是最能体现盛唐之音,反映中国精神的一种诗体。于是我挑选了王昌龄的《出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从军 斩楼兰 诗家夫子 十五从军 塞下曲 古代诗词 传统文化教育 卢纶 祖国语言文字
下载PDF
十五从军征:无处安放的哀伤
11
作者 毕伟玉 TP(图) 《当代学生》 2020年第22期44-45,共2页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左膠殖兮右刃伤”“霾两轮兮藝四马”(《国疡》),战争场面血腥残忍。“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戍边生涯单调艰辛,非常人所堪。那么,设想你是一个古代的戍卒,战场上九死一生,终于结束漫长艰苦...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左膠殖兮右刃伤”“霾两轮兮藝四马”(《国疡》),战争场面血腥残忍。“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戍边生涯单调艰辛,非常人所堪。那么,设想你是一个古代的戍卒,战场上九死一生,终于结束漫长艰苦的军旅生涯,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你是怎样的心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场面 十五从军 人怨 刃伤 玉关 旅生涯 无处安放
原文传递
《木兰诗》词句辨释
12
作者 梁杞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66-67,共2页
《木兰诗》是我国民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典文学府库中的瑰宝。由于这首诗歌流传于民间很久,又经过不少文人的加工润饰,因此诗中的名物、词句的诠释,一向众说纷纭。现结合中学语文课的教学,对诗中的词语作简单的考释。
关键词 《木兰诗》 骑都尉 汉乐府 十五从军 谢惠连 杜预注 魏本纪 七兵郎 饮至策勋 注家
下载PDF
说课技巧浅论——以《十五从军征》为例
13
作者 王淑玲 《科教文汇》 2012年第4期43-43,65,共2页
"说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本文以汉乐府《十五从军征》为例,浅论教师说课技巧。
关键词 说课技巧 十五从军
下载PDF
“家中有阿谁”中“阿”应怎么读
14
作者 路德奎 《语文月刊》 2018年第2期92-93,共2页
风靡全国的历史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22集中呈现了这样一个情节:自知时日无多的曹操,在厚葬关羽之后,对司马懿说:"先别回宫,从东门出城,四处看看。"他们来到了洛阳城东郊的一处旷野,一个小女孩哼唱起无伴奏洛阳民歌——... 风靡全国的历史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第22集中呈现了这样一个情节:自知时日无多的曹操,在厚葬关羽之后,对司马懿说:"先别回宫,从东门出城,四处看看。"他们来到了洛阳城东郊的一处旷野,一个小女孩哼唱起无伴奏洛阳民歌——《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完美地诠释了战争年代人民的无奈与悲哀,让这位南征北战、豪气干云的魏王,不禁潸然泪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气干云 十五从军 洛阳城 司马 旷野 回宫 关羽 曹操 横吹曲
原文传递
语法虚词通典
15
作者 黎锦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28-31,共4页
<正>[a(r)] 阿 a名词头(前缀,二563~#):(a)成特名,如「阿多」(粘在名前),「阿三」(排行前)、「阿李」(姓前),都带亲昵意。(中古语就这样,如三国吴志。吕蒙传『(鲁)肃扶蒙背曰……非复吴下「阿蒙」』当时人的小名常冠以‘阿’,如世... <正>[a(r)] 阿 a名词头(前缀,二563~#):(a)成特名,如「阿多」(粘在名前),「阿三」(排行前)、「阿李」(姓前),都带亲昵意。(中古语就这样,如三国吴志。吕蒙传『(鲁)肃扶蒙背曰……非复吴下「阿蒙」』当时人的小名常冠以‘阿’,如世说·豪爽「卿语‘阿’黑(王敦的小字)何敢不逊」南朝宋书·谢弘徽传「‘阿’客(谢灵运的小名)情而无检,……‘阿’多(谢曜的小字)标独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这样 南朝宋 通典 领位 三国魏 十五从军 重叠式 指目 不好看 比较文法
下载PDF
漫议“园中葵”与向日葵
16
作者 李耕拓 《云梦学刊》 1993年第4期56-57,27,共3页
汉代乐府《长歌行》,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这里的园中青“葵”为何物?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为“向日葵”(上编第一册第406页,1979年第一版),汪济民、段德森... 汉代乐府《长歌行》,是我国古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诗的开头两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这里的园中青“葵”为何物?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解释为“向日葵”(上编第一册第406页,1979年第一版),汪济民、段德森等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新编》持同样的看法(下册第133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东润 汪济 长歌行 古代汉语 葵菜 十五从军 乐府诗 中国历代诗歌选 诗作者 西番
下载PDF
春风不度玉门关
17
作者 宋羽 《明日风尚》 2015年第9期34-39,共6页
一玉门关,本是中原世界的终点,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了走向西方更广阔天地的起点。相逢与离别,故土与异域,汉风与胡夷,农耕与游牧,征伐与贸易,杀戮与和平,对峙与融合,繁荣与没落……无数条历史演变的轨迹源于此,汇于此,亦终结于此。220... 一玉门关,本是中原世界的终点,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了走向西方更广阔天地的起点。相逢与离别,故土与异域,汉风与胡夷,农耕与游牧,征伐与贸易,杀戮与和平,对峙与融合,繁荣与没落……无数条历史演变的轨迹源于此,汇于此,亦终结于此。2200年后,当我乘坐汽车沿着干涸的疏勒河谷穿行的时候,我想象着当年张骞的马队看到这片丰饶的绿洲时是怎样的兴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关 汉长城 汉王朝 汉风 疏勒 芳草鲜美 事重镇 溯流而上 十五从军 关城
原文传递
省考背景下古诗阅读教学策略及复习建议
18
作者 谢贵荣 《福建教育》 2018年第2期41-43,共3页
2017年福建省中考恢复全省统一考试,新增的古诗阅读试题引起一线教学广泛关注。2018年古诗阅读如何教、如何复习、如何考?一、考查范围2016年之前的分市中考命题,各设区市均未将古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2017年省统一中考,根据《初... 2017年福建省中考恢复全省统一考试,新增的古诗阅读试题引起一线教学广泛关注。2018年古诗阅读如何教、如何复习、如何考?一、考查范围2016年之前的分市中考命题,各设区市均未将古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2017年省统一中考,根据《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教学与评价实施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默写语文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61篇(7~9年级)"的相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 中考命题 学科课程教学 阅读教学 年省 十五从军 边塞诗 咏史怀古诗 游山西村
下载PDF
读写结合 妙笔生花
19
作者 余致俊 张子英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2年第9期22-23,共2页
连续两年我们以区域连片研修活动为载体,通过教研员引领、课例研究、小专题讲座、观课教师现场互动的形式,对如何依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读写结合训练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有体会。一、例谈读写结... 连续两年我们以区域连片研修活动为载体,通过教研员引领、课例研究、小专题讲座、观课教师现场互动的形式,对如何依托教材,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就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增强读写结合训练有效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深有体会。一、例谈读写结合的误区误区一:读写脱节,泛泛而写[课例]教师在执教古诗《十五从军征》一课的过程中,紧扣老兵的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引发学生想象:六十五年征战中老兵会经历些什么?支撑老兵九死一生的是什么?学生理答得出是老兵思念家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写结合 十五从军 课例研究 现场互动 阅读教学 教研员 凡卡 情感变化 晏子使楚 解读文本
原文传递
此处无声亦汹涌——《十五从军征》赏析
20
作者 高锐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0年第3期7-8,共2页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下沾我衣。
关键词 中学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 十五从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