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国宇宙的空间模式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世仁 《古建园林技术》 1991年第1期22-28,共7页
古印度的摩揭陀国,即今日印度比哈尔邦迦耶城(Gayā)的南郊,矗立着一座著名的佛塔,名佛陀迦耶(Budda Gayā)。在方形台座的中央是一座高达五十多米的方锥体砖塔,塔身布满佛龛雕刻,塔顶安装铜瓶;四隅是四座与它相似的小塔,东面凸出一个... 古印度的摩揭陀国,即今日印度比哈尔邦迦耶城(Gayā)的南郊,矗立着一座著名的佛塔,名佛陀迦耶(Budda Gayā)。在方形台座的中央是一座高达五十多米的方锥体砖塔,塔身布满佛龛雕刻,塔顶安装铜瓶;四隅是四座与它相似的小塔,东面凸出一个小殿堂。中国人把这种塔叫做金刚宝座塔。金刚之名源出印度佛经(《俱舍论》、《金刚仙论》等),是梵文 Vajra 和巴利文 Vajira 的意译,意思是坚硬无比,永远不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仙 曼茶罗 摩揭陀国 密宗 金刚宝座塔 释迦 印度佛教 金刚界 空间模式
下载PDF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振宇 《法音》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5,共10页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 《俱舍论》全称《阿毗达磨俱舍论》,为佛灭后九百年(约公元400年间),北印度犍陀罗国的世亲菩萨所造。世亲菩萨是部派佛教末期佛学思想的进步者.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创始人之一。其出家于萨婆多部,后由其兄无著菩萨引导而转入大乘,大弘瑜伽行派之教说。南于世亲菩萨一生著作丰富,后被尊为“干部论主”。此《俱舍论》即是世亲菩萨前期佛学思想的代表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毗达磨 世亲菩萨 价值 史略 大乘佛教 佛学思想 古印度
原文传递
《俱舍论》略史及纲要 被引量:2
3
作者 曲世宇 《法音》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佛教 《阿毗达磨 世亲菩萨 组织结构 纲要 《根品》 《界品》 《世间品》 《业品》 《贤圣品》 《智品》 《定品》 《破我品》
原文传递
从《俱舍论》看印度佛教由小乘向大乘的演进理路 被引量:2
4
作者 何石彬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111,共5页
关键词 小乘佛教 大乘佛学 印度佛教 思想演进 思想特征 心理 范畴
原文传递
说一切有部对佛教因果论之贡献 被引量:1
5
作者 法光 《宗教研究》 2016年第2期10-25,共16页
前言大约在公元前270年前后,说一切有部已从根本上座部分出,一向沿用传统的四缘说。到了公元前150年前后,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īputra)的《发智论》才创说六因论。对比四缘与六因论,可说两者在教理上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六因中的俱有因... 前言大约在公元前270年前后,说一切有部已从根本上座部分出,一向沿用传统的四缘说。到了公元前150年前后,迦旃延尼子(Kātyāyanīputra)的《发智论》才创说六因论。对比四缘与六因论,可说两者在教理上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六因中的俱有因。也可以说:迦旃延尼子在四缘论的基础上再提出六因,主要就在于成立俱有因。当然,在此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赖耶识 士用果 瑜伽行派 譬喻师 唯识 《大毗婆沙 相应因 《顺正理 有漏法 发智 因果关系 有为法
原文传递
唐窥基《瑜伽论劫章颂》述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孺童 《佛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71-287,共17页
《瑜伽论劫章颂》,简称《劫章颂》,为唐窥基就《瑜伽师地论》卷二所述世间成坏之部分,以七言颂文形式,而加以总结阐述.该《颂》中土久佚,只有部分文句,见于诸书所引;而全文幸得日本有存,被收于《续藏经》①中.该《颂》乃从劫之“名目、... 《瑜伽论劫章颂》,简称《劫章颂》,为唐窥基就《瑜伽师地论》卷二所述世间成坏之部分,以七言颂文形式,而加以总结阐述.该《颂》中土久佚,只有部分文句,见于诸书所引;而全文幸得日本有存,被收于《续藏经》①中.该《颂》乃从劫之“名目、次第、数量”三个方面,梳理了世界成、住、坏、空的整个过程.其中对诸多名相之解说,足以修正固有认知之谬差.该《颂》虽依《瑜伽师地论》而作,但又多援《俱舍论》而释.故今以《瑜伽师地论》为本,辅以《俱舍论》及窥基所撰《瑜伽师地论略纂》,科释《颂》文,以明“劫章”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 器世间 窥基 初禅天 二禅天 三千大千世界 大梵天 无间地狱 三禅天 欲界 四禅天 劫初 瑜伽
下载PDF
《俱舍论》色法心法观分析——一种心理哲学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颖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20,共7页
本文采用文献学、诠释学和跨学科比较的方法对《俱舍论》的色法、心法、心所法进行心理哲学的诠释,并将相关内容与现代心理学研究进行比较。通过对《俱舍论》色法观进行分析,总结了《俱舍论》中色法引生色法、色法引生心法、心法引生色... 本文采用文献学、诠释学和跨学科比较的方法对《俱舍论》的色法、心法、心所法进行心理哲学的诠释,并将相关内容与现代心理学研究进行比较。通过对《俱舍论》色法观进行分析,总结了《俱舍论》中色法引生色法、色法引生心法、心法引生色法、心法引生心法的四种心色相生关系。通过对《俱舍论》的心法观进行分析,发现意根的解释是《俱舍论》的理论困境,对此,藏传佛教提出了意根识作为理解意根的关键,进而对意根识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解释。现代心理学还未见对意识功能的整体性研究,《俱舍论》的心法观可填补这一缺憾。通过对心所法观的总结和分析,归纳出入的一个心聚中所包含的十八到二十七种法,并澄清了与现代心理学的结构主义学派进行对比时所需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法 心法 心理哲学
原文传递
靖居丛录 被引量:1
8
作者 苏晋仁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8-41,共4页
释氏六帖义楚,俗姓裴,相州安阳人(今河南省安阳县)。七岁时来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省伯父临坛大德修进,乃从之出家。又从香严院叔父省伦问学。侍奉二师,勤学不懈,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慧解益进。尤致力于《俱舍论》,深造幽微,住齐州(今山东... 释氏六帖义楚,俗姓裴,相州安阳人(今河南省安阳县)。七岁时来历下(今山东历城县)省伯父临坛大德修进,乃从之出家。又从香严院叔父省伦问学。侍奉二师,勤学不懈,二十一岁受具足戒,慧解益进。尤致力于《俱舍论》,深造幽微,住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一带)开元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足戒 释氏六帖 山东省济南 明教大师 普慧大藏经 历城县 历下 香严 小乘律
原文传递
关于《顺正理论》中的“■鲁波”与“阿鲁波”的梵语区别 被引量:1
9
作者 惟善 《佛学研究》 2004年第1期307-311,共5页
通过学习梵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去理解汉译经典,而且也能帮助我们找出那些模糊不清的音译字的梵文原形,校正《大正藏》里的一些错误。在《顺正理论·辩定品》中就出现了这样三个从梵语音译的字:“鲁波”、“■鲁波”和“阿鲁... 通过学习梵文不仅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去理解汉译经典,而且也能帮助我们找出那些模糊不清的音译字的梵文原形,校正《大正藏》里的一些错误。在《顺正理论·辩定品》中就出现了这样三个从梵语音译的字:“鲁波”、“■鲁波”和“阿鲁波”。这三个字在整部《大藏经》的其它经典里从未出现过,也没有被收入在现有的梵汉和汉梵字典里。本文依据梵文《俱舍论》,试图对“■鲁波”和“阿鲁波”等几个从梵语音译过来的字作分析和阐述,并推论出它们的梵文原形,同时也指出了《大正藏》中的注,“■”不应该读“壹”音,也不应是“裒”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正藏》 语区 《大藏经》 梵文 音译 经典 原形 梵语
下载PDF
《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关系辨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竞旻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年第1期67-74,共8页
本文考察了《俱舍论.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的关系,首先对日僧快道林常所提出、印顺法师所继承和主张的"《破执我品》是独立于《俱舍论》的论著"这一看法予以逐条批驳;继而提出:就《俱舍论》的主旨"人无我"而... 本文考察了《俱舍论.破执我品》与《俱舍论》全论的关系,首先对日僧快道林常所提出、印顺法师所继承和主张的"《破执我品》是独立于《俱舍论》的论著"这一看法予以逐条批驳;继而提出:就《俱舍论》的主旨"人无我"而论,前八品与《破执我品》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与阐释上的互补性,《破执我品》是《俱舍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前八品的提炼和理论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执我品
原文传递
敦煌出土回鹘文献介绍(续三) 被引量:1
11
作者 耿世民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3-45,共3页
七、回鹘文《俱舍论颂注》残卷 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058212(108),为册子形式,共38叶,其中叶34a(34b为空白)为此残卷,字体为回鹘文草体,文中夹写汉字,残卷内容为对世亲著玄奘译《阿昆达磨俱舍论本颂》第四业品之注释。文字与唐... 七、回鹘文《俱舍论颂注》残卷 现存伦敦大英图书馆,编号为or058212(108),为册子形式,共38叶,其中叶34a(34b为空白)为此残卷,字体为回鹘文草体,文中夹写汉字,残卷内容为对世亲著玄奘译《阿昆达磨俱舍论本颂》第四业品之注释。文字与唐代元晖《俱舍论颂疏》卷十三中有关部分最接近。图版首次发表在斯坦因氏serindia,Ⅱ,p、925。1980年为日本百济康义研究刊布在《印度学佛教学研究》卷二十八第二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百济康义 达磨 大英图书馆 教学研究 世亲 首次发表 文献介绍 元晖
下载PDF
说一切有部、譬喻部、经量部与瑜伽行派——对其关系的一些反思
12
作者 法光 谭凌峰 《宗教研究》 2014年第2期95-116,共22页
导言尽管在相对较晚的文献中,经量部(Sautrāntika,或简称为'经部')与瑜伽行派(Yogācāra)被当做不同的派别,常与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a)和中观派(Mādhyamika)一起并列为佛教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部派,~②但必须承认,我们... 导言尽管在相对较晚的文献中,经量部(Sautrāntika,或简称为'经部')与瑜伽行派(Yogācāra)被当做不同的派别,常与说一切有部(Sarvāstivāda)和中观派(Mādhyamika)一起并列为佛教中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部派,~②但必须承认,我们对经量部与瑜伽行派的关系知之甚少。这二者在历史上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量部 《大毗婆沙 譬喻师 说一切有部 阿毗达磨 瑜伽行派 《瑜伽师地
原文传递
论开悟 第四讲 略说小乘的开悟
13
作者 贾题韬 《法音》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0-33,共4页
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地研讨和辩论?加《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通称为论,... 我早年在学习《俱舍论》时,对阿罗汉的果位发生了怀疑。我们知道,佛教非但不怕别人怀疑,并且还提倡大胆地怀疑!每一部论著的成立,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地研讨和辩论?加《俱舍论》、《中观论》、《成唯识论》等,它们之所以被通称为论,就是因为它们不是某一个或几个人的卓识远见,而是经过大批学者善知识们在精心辨析和缜密地抉择之后确定下来的。经得起风吹浪打的论——就是智慧的汗水和血肉汇集起来的海洋。要学会佛法或真正弄懂佛学这门博大精深的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唯识 中观 四正勤 三十七道品 四神足 卓识远见 道谛 加行位 十二因缘
原文传递
《禅林意趣诗》序
14
作者 文怀沙 《文学自由谈》 CSSCI 1993年第1期95-98,共4页
辞书上说得很明白,“禅”者梵文Dh Yana音译“禅那”之略。意译则是“静虑”、“思维修”、“弃恶”等。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如《俱舍论》卷二:“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实了知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言... 辞书上说得很明白,“禅”者梵文Dh Yana音译“禅那”之略。意译则是“静虑”、“思维修”、“弃恶”等。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如《俱舍论》卷二:“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故,审虑即实了知义。”《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三:“言静虑者,于一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师地 静虑 义故 思维修 所缘 慧远 大品般若经 三千大千世界 净土宗
原文传递
《大毗婆沙论》之“心狂乱”考
15
作者 李薇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大毗婆沙论》记载律藏有三种不犯,即苦痛、心狂乱、最初犯罪者不犯。但是现存律藏中却为四种不犯,即狂者、乱心、苦痛者、最初犯罪者不犯,与《大毗婆沙论》引用的律藏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首先考察《大毗婆沙论》中与心狂乱相关的梵语,... 《大毗婆沙论》记载律藏有三种不犯,即苦痛、心狂乱、最初犯罪者不犯。但是现存律藏中却为四种不犯,即狂者、乱心、苦痛者、最初犯罪者不犯,与《大毗婆沙论》引用的律藏之间存在矛盾。本文首先考察《大毗婆沙论》中与心狂乱相关的梵语,并调查这些梵语词在《阿含经》、律藏、阿毗达摩论书中对应的译语,及在注释书中的解释,发现这一矛盾可能是由于ksiptacitta译语的变化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毗婆沙 律藏 心狂乱 不犯
原文传递
敦煌出土回鹘文献介绍(续四)
16
作者 耿世民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8,6,共3页
十五、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残卷 现存瑞典斯德歌尔摩民族学博物馆和日本京都有邻馆。共17叶(三十四面),贝叶形式,大小为13.5×47.2cm。纸质硬厚,呈褐色,用回鹘文楷书体写成。文中夹写汉字。译自玄奘的汉文译本。写本似出自敦... 十五、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残卷 现存瑞典斯德歌尔摩民族学博物馆和日本京都有邻馆。共17叶(三十四面),贝叶形式,大小为13.5×47.2cm。纸质硬厚,呈褐色,用回鹘文楷书体写成。文中夹写汉字。译自玄奘的汉文译本。写本似出自敦煌千佛洞,属元代。内十六叶为西北科学考察团瑞典成员别尔格曼在甘肃所得。一叶通过李盛铎购存有邻馆。有邻馆一叶1984年为日本百济康义刊布在《尤谷大学论集》第425号中,其余尚未刊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鹘文 阿毗达磨 百济康义 敦煌千佛洞 日本京都 西北科学考察团 文献介绍 入阿毗达磨 格曼
下载PDF
玄奘《大唐西域记》在国外
17
作者 杨廷福 《文史知识》 1981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一'唐僧取经'是我国和印度家喻户晓的故事。唐僧就是我国唐代高僧玄奘,是国际公认的杰出旅行家、翻译家和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大唐西域记》,更一向是世界学者所推崇的历史地理名著。佛教约在东汉传入我国,随后,由于经论的传... 一'唐僧取经'是我国和印度家喻户晓的故事。唐僧就是我国唐代高僧玄奘,是国际公认的杰出旅行家、翻译家和佛教哲学理论家。他的《大唐西域记》,更一向是世界学者所推崇的历史地理名著。佛教约在东汉传入我国,随后,由于经论的传译不同和理论研究的分歧,以致学派纷繁,新宗林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西域记》 唐僧取经 佛教哲学 历史地理 曲女城 瓦罕谷地 大乘起信 瑜伽师地
原文传递
印度部派佛教“中有”思想
18
作者 程明贞 《亚非研究》 2018年第1期177-205,共29页
'中有'是印度部派佛教各派别间辩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主张'有中有'的部派认为有情死后,为了寻找生处必须有一种自体当作媒介,因而提出细微五蕴身的'中有'。然而,主张有情死后其心刹那生起的部派,理所当然对'... '中有'是印度部派佛教各派别间辩论的重要问题之一。主张'有中有'的部派认为有情死后,为了寻找生处必须有一种自体当作媒介,因而提出细微五蕴身的'中有'。然而,主张有情死后其心刹那生起的部派,理所当然对'中有'持否定态度。在各部派辩论'中有'时,支持'中有'的部派从契经中找出各种证据,因而引申出'健达缚''求有''意成'等'中有'之'异名'。同时,在被反方批判的情况下,他们也必须对'中有'概念设法辩护。由此,在双方的辩论中,'中有'的种种特质就展现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有 部派佛教 《大毗婆沙 事》
下载PDF
《俱舍论》研究综述
19
作者 边贵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19年第1期69-82,共14页
文章主要探讨了《俱舍论》的内容以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情况及学术动态,同时简要地介绍了目前所保存的《俱舍论》梵文贝叶经的版本情况。
关键词 研究动态 梵文版本
原文传递
俱舍论之无我思想的两条路径
20
作者 稂荻 《理论界》 2010年第12期97-99,共3页
无我思想是佛教三法印之一,是原始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标志。《俱舍论》立足于缘起说,从五蕴说和法有我无两个角度破斥我执,同时用补特伽罗来指代假我,弥补说教系统的空缺。后期大乘佛教亦以两条路径,更深层次地破除法我的实在性,这点... 无我思想是佛教三法印之一,是原始佛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标志。《俱舍论》立足于缘起说,从五蕴说和法有我无两个角度破斥我执,同时用补特伽罗来指代假我,弥补说教系统的空缺。后期大乘佛教亦以两条路径,更深层次地破除法我的实在性,这点可以在《俱舍论》的无我思想中找出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我 五蕴 法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