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6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息素养教育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被引量:130
1
作者 肖自力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共4页
分析了信息素养的本质,指出文献信息业务工作与信息素养的内在联系,认为应当通过文献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炼和升华适合个人知识信息库建设需要的信息素养,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着力点,同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在全面普及信息... 分析了信息素养的本质,指出文献信息业务工作与信息素养的内在联系,认为应当通过文献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炼和升华适合个人知识信息库建设需要的信息素养,作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一个着力点,同时讨论了高校图书馆在全面普及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高校图书馆 信息工作人员 信息库建设 内在联系 业务工作 文献信息 业务素质 个人知识 着力点
下载PDF
论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转向 被引量:61
2
作者 姜勇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60,共5页
近年,知识基础已成为当前教师发展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特别是由于个体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了个人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知识源起于对传统的教师公共知识的批评与诘难。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 近年,知识基础已成为当前教师发展研究中备受关注的前沿领域,特别是由于个体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了个人知识在教师知识构成中的重要作用。个人知识源起于对传统的教师公共知识的批评与诘难。个体性、境遇性、实践性、整体性以及对话性是教师个人知识的重要特征。个人知识的提出有助于教师深刻地认识教学实践在其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个人知识 专业发展
下载PDF
个人知识: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关键 被引量:61
3
作者 蔡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5,共6页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共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智慧的养成。个人知识是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操作概念。藉由个人知识,教育发现了通往智慧的可行路径个人知识的情境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取向,个人知识的介入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体... 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公共知识的掌握,更应该是智慧的养成。个人知识是教育实现“转识成智”的操作概念。藉由个人知识,教育发现了通往智慧的可行路径个人知识的情境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生活世界取向,个人知识的介入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体验取向,个人知识的意会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表达取向,个人知识的建构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理解取向,个人知识的实践性决定了教育实践的效用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智慧 意会性 建构性 转识成智
原文传递
解读教师个人教育知识 被引量:52
4
作者 陈振华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11,共6页
个人教育知识是一个与公共教育知识相对的概念。教师个人教育知识可以从不同的维度理解为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等。这种知识具有实践性、个体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双重性等特征。
关键词 个人知识 个人教育知识 教师
下载PDF
知识转化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戴俊 朱小梅 盛昭瀚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91,共7页
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转化的一般过程 ,进一步研究了知识转化中粘滞知识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知识转化的机理并构建... 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转化的一般过程 ,进一步研究了知识转化中粘滞知识的成因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知识转化的机理并构建了一种知识转化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组织知识 知识转化 粘滞知识
下载PDF
个人知识的生成与教育 被引量:27
6
作者 周志平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共4页
从广义知识观来看,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人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体与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化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表达并在与他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达到“客观性”,以此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成果;另一方面,... 从广义知识观来看,教育实质上就是个人知识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体与环境发生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化的经验,对这些经验进行表达并在与他人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达到“客观性”,以此不断丰富人类的认识成果;另一方面,个体也通过从人类知识成果中获取知识,从而纳入个人知识的结构之中。这样,个人知识处于动态生成之中,教育正是在个人与环境、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生成个人知识的过程,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经验,其价值也得以凸显。重视个人知识,对于当前学校中的课堂教学、班级组织建设以及学校组织的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显性知识 缄默知识 生成
下载PDF
隐性经验的习得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被引量:36
7
作者 肖凤翔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7-72,共6页
隐性经验是个体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习得的直接经验。隐性经验的学习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加强学生在实习与实践中学习隐性经验 ,是突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实践性与应用性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隐性经验 习得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个人知识
原文传递
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创造 被引量:21
8
作者 秦世亮 万威武 朱莉欣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 企业的知识创造分为个人、团队、企业和企业间环境四个层次,个人知识具有专用性、动态性、互补性和互动性等特点。企业员工是企业知识创造的主体,个人知识是企业知识创造的源泉。作为知识创造过程的三要素,SECI过程实现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换并形成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的基础,知识场的存在为知识创造活动提供了共享的场所,知识创造过程的投入、产出和中介因素构成了企业的知识资产,并为进一步的知识创造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另针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从个人知识角度来认识企业知识创造过程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企业 知识创造 知识管理
下载PDF
波兰尼的科学人性化途径 被引量:24
9
作者 黄瑞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2期30-37,,13,,共9页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和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 波兰尼以“意会认知”理论变革实证主义科学观,透过意会认知的三位体结构和内居运行机制,可知所有知识都无法摆脱主体性,都属于“个人知识”。因此,研究事实的科学和研究价值的人文学其意义都为人所赋予,其中并无谁优谁劣的问题,两种文化或说科学与价值由此得以融合。波兰尼似乎为萨顿科学人性化的主张寻到了一种具体途径,然而,他的理论虽说必要却不充分,要实现萨顿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人性化 个人知识 意会认知 波兰尼 英国
下载PDF
教师知识管理新趋向:从个人知识到团队知识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姜勇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16,共5页
知识管理是当前教师研究的前沿课题。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的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能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能帮助教师克服“惯习”。目前教师知识管理的新趋势是从关注个人知识到重视团队知识。团队知... 知识管理是当前教师研究的前沿课题。知识管理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教师的隐性知识上升为显性知识,能促进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能帮助教师克服“惯习”。目前教师知识管理的新趋势是从关注个人知识到重视团队知识。团队知识管理有多种方法,其中,生活史分享、教师博客叙事是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 团队知识
下载PDF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涵义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泠 《现代教育论丛》 2006年第6期37-42,21,共7页
  目前,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方面的研究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仅是经验的积累,更是表现为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表现为他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人文性、艺术性的特点.……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缄默知识 实践智慧 理论性知识 专业化成长 个人实践 个人知识 教学情境 学科专业知识 理论与实践
下载PDF
一种关于"个人发展"的隐性知识结构 被引量:15
12
作者 黄荣怀 郑兰琴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26-30,共5页
一个人成功与否,与机遇、智力、知识、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许多因素都相关。然而,有哪些自 身的因素与个人成功直接相关呢?研究表明,IQ只是影响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更为全面地描述影 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呢?该文从个人知识与&... 一个人成功与否,与机遇、智力、知识、性格、价值观、人生观等许多因素都相关。然而,有哪些自 身的因素与个人成功直接相关呢?研究表明,IQ只是影响个人发展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更为全面地描述影 响个人发展的因素呢?该文从个人知识与"经验"的视野分析认为:隐性知识是描述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的重 要途径。然后,结合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与波兰尼的隐性知识理论,作者提出了一种关于个人发展的隐性 知识结构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发展 知识结构 成功智力理论 隐性知识 重要途径 “经验” 个人知识 知识理论 斯腾伯格 结构框架 价值观 多因素 人生观 波兰尼 相关
下载PDF
波兰尼与他的《个人知识》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一兵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28,共4页
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5)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因创立意会认知(Tacit Knowing)理论享誉国际学界。波兰尼1891年3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曾在军队当过军医,1922年赴德国,在柏林卡伊泽·维... 1 波兰尼(Michael Polanyi 1891—1975)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因创立意会认知(Tacit Knowing)理论享誉国际学界。波兰尼1891年3月12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曾在军队当过军医,1922年赴德国,在柏林卡伊泽·维尔赫姆研究所从事物理化学研究,在吸收理论方面有一定成就。纳粹上台后,他碾转英国,任曼彻斯特大学社会研究系教授,此间,他发表大量有关经济、政治学方面的论著。1958年,波兰尼出版了《个人知识》并以此创立意会哲学,一跃为知名哲学家。实际上,早在40年代末,波兰尼就开始了他的哲学探索,在1946年的《科学、信仰与社会》一书中,他批判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提出以人性为基点的科学信念、科学直觉和内在创造作为科学研究之基础的观点。他发现,科学家的个人判断和寄托是科学进化的重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意会认知 个人知识 认知结构 认识论 化学研究 科学观 科学研究 科学直觉 科学信念
原文传递
谈学生数学知识的个人建构 被引量:8
14
作者 石循忠 《数学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48-49,共2页
学生总是通过建构个人知识来获得数学课程中的显性知识,而学生的个人知识又是在一定缄默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恰当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范例作为学生个人知识的有效载体,应... 学生总是通过建构个人知识来获得数学课程中的显性知识,而学生的个人知识又是在一定缄默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恰当地利用和开发教学范例作为学生个人知识的有效载体,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数学活动中建构个人知识,并进行变式练习,进一步强化个人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数学学习 学生 数学知识 个人知识 数学课程 教学活动
下载PDF
论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8-96,共9页
本文概述了旧的教育知识生产观的三方面内容,揭示了其片面性,尝试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普通教师也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这种教育知识的生产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与产品。
关键词 教育知识 教育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 教师 现场知识 教育研究 个人知识 隐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合作性课堂研究
下载PDF
个人知识、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知识生产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乾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 在历史的演进中,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不断发生变化。传统上,知识生产是一种个人性的活动,其产出则是一种个人知识,对这种个人知识,认知者负有完全责任。近代以来,知识生产变成了一种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活动,是由以大学为主体的专业机构进行的,认知者只有成为专业机构的一员才能获得知识生产的资格。他们的知识生产活动产出的是一种专业知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生产需要对专业团体负责。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大学知识生产过程干预的加深与社会化研究机构的兴起,知识生产正在变成一种社会活动,专业知识也开始朝向社会知识转型。社会知识的生成标志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知识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知识生产的机制与责任都变得空前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知识 专业知识 社会知识 知识生产
原文传递
大学课程:发展学生“个人知识”的必要与可能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一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75,共12页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并迈向普及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普通家庭、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高深学问"作为大学存在的哲学基石和课程目标已经或正在失去其几乎所有的支撑条件:垄断身份消解、合法地位转移、主体需求丧失...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并迈向普及化,随着信息高速公路进入普通家庭、学习型社会逐步形成,"高深学问"作为大学存在的哲学基石和课程目标已经或正在失去其几乎所有的支撑条件:垄断身份消解、合法地位转移、主体需求丧失、制度环境恶化、机构功能分离。这些变化决定了当代大学教育哲学应由"高深学问"转向"个人知识"。作为大众化条件下大学课程目标的"个人知识",包括专业知识的个性化建构、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行动中的独特思路和方法、对知识价值与自我需要的意知以及理智信念与情感寄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课程 高等教育大众化 高深学问 个人知识
原文传递
教育自传中的个人知识:关于“好教师”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刘良华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研究"好教师"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者既可以直接观察教师的行为,也可以阅读教师本人撰写的专业论文,但真正有效的路径是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自传或个人生活史,让有关"好教师"的个人知识在教师的个人生活... 研究"好教师"的特征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研究者既可以直接观察教师的行为,也可以阅读教师本人撰写的专业论文,但真正有效的路径是让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自传或个人生活史,让有关"好教师"的个人知识在教师的个人生活史的叙述中间接地显露出来。从大量的教育自传中,本研究得出基本结论认为:好教师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那个教师"对我好";二是那个教师"有激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个人知识 教育自传
下载PDF
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与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秦文 王永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44,69,共6页
在波兰尼看来,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都是默会的。波兰尼的知识理论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其教育观念却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传统。他推崇文化权威,尊重教师权威,主张言传身授。反观当今教育领域的"个人知识"和"默会知识",... 在波兰尼看来,所有知识都是个人的,都是默会的。波兰尼的知识理论虽然具有革命意义,但其教育观念却比我们想象得更为传统。他推崇文化权威,尊重教师权威,主张言传身授。反观当今教育领域的"个人知识"和"默会知识",其内涵已与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迥异。由此而阐发的一些教育主张与波兰尼的教育思想也相去甚远。以此为例,我们得到一个启示:有什么样知识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这个流行的判断比看起来要复杂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尼 知识理论 个人知识 默会知识
原文传递
从官僚知识到个人知识--国家治理转向的知识逻辑 被引量:16
20
作者 韩志明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93,共6页
国家治理需要相应的知识。根据知识的特性及其主体来划分,影响国家治理的知识主要可分为官僚知识和个人知识。官僚知识以国家机构及其职责权利为中心,是专业化、标准化和系统性的知识,集中体现为各种制度性知识。国家治理对官僚知识具... 国家治理需要相应的知识。根据知识的特性及其主体来划分,影响国家治理的知识主要可分为官僚知识和个人知识。官僚知识以国家机构及其职责权利为中心,是专业化、标准化和系统性的知识,集中体现为各种制度性知识。国家治理对官僚知识具有与生俱来的偏好,但也容易导致官僚知识的本位主义。个人知识是个人基于学习和实践而形成的价值、智慧和技能等。个人知识能够弥补官僚知识的不足,提供国家治理必不可少的知识资源,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国家治理也出现了从官僚知识迈向个人知识的转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当破除官僚知识自我中心主义的思维,建立健全利用个人知识的制度机制,全面提高国家治理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僚知识 个人知识 治理技术 知识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