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简《恒先》首章释义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学勤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3期80-82,共3页
上海博物馆1994年入藏的楚简,中有道家著作<恒先>,自见诸报导以来,久为学术界所期待.现在该篇已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书内公布,无疑很快会得到众多学者的讨论.这篇简书共13支,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是非常难得的.内... 上海博物馆1994年入藏的楚简,中有道家著作<恒先>,自见诸报导以来,久为学术界所期待.现在该篇已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书内公布,无疑很快会得到众多学者的讨论.这篇简书共13支,保存完好,字迹清晰,是非常难得的.内容更非常重要,由于文字古奥,说理又相当玄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基本的认识.这里只就其开头一段略作讨论,希望引起大家的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 为学 学术界 开头 释义 说理 期待 首章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下载PDF
试释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学勤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0-96,共7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所收《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经重新编排,应为一篇,只是前后笔迹有所不同。篇中叙述二臣向齐桓公进谏的故事,但有与传世文献史实不合之处,所提到的日全食也非实际天象,说明属于托古性质。篇...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所收《竞建内之》、《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经重新编排,应为一篇,只是前后笔迹有所不同。篇中叙述二臣向齐桓公进谏的故事,但有与传世文献史实不合之处,所提到的日全食也非实际天象,说明属于托古性质。篇文引及商代武丁祭祀时有雉鸟鸣叫,祖己训王,所说与《尚书·高宗肜日》有异,有可能出自佚书《高宗之训》,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齐桓公 “易” 形制
原文传递
上博藏简《昭王毁室》试释 被引量:9
3
作者 黄人二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61-474,共14页
《昭王毁室》与《昭王与龚之雎》共存于竹简十枚之中,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所公布出土竹简之两篇,与春秋战国之楚国史事相关(亦可能为通性之真实耳,详下),极为珍贵。因第五简有墨钉,故离析之。先就前者试解,《昭... 《昭王毁室》与《昭王与龚之雎》共存于竹简十枚之中,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四册所公布出土竹简之两篇,与春秋战国之楚国史事相关(亦可能为通性之真实耳,详下),极为珍贵。因第五简有墨钉,故离析之。先就前者试解,《昭王毁室》存196字,原整理:普已有校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上博 春秋战国 第四册 竹简 出土
原文传递
试论楚简中的《说命》佚文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学勤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9-90,共2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竞建内之》之"傅鸢"实为"傅说",而郭店楚简所谓《成之闻之》里的一条《尚书》佚文"允师济德"为谁的命诰以前未有定论,经文字形体和音韵考证实为《说命》佚文,从有关传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竞建内之》之"傅鸢"实为"傅说",而郭店楚简所谓《成之闻之》里的一条《尚书》佚文"允师济德"为谁的命诰以前未有定论,经文字形体和音韵考证实为《说命》佚文,从有关传世文献的文意以及近年出土的青铜器也可以确认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傅说 《郭店墓竹简》 《说命》
下载PDF
上博简《鬼神之明》疑为《董子》佚文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华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9,共5页
在马承源先生主编、2005年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有5支简的文字、篇章相对独立并基本完整,经曹锦炎先生缀合、释读,兹录如下: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董子》 上博简 佚文 鬼神 相对独立 马承源 第五册
原文传递
谈楚简《慎子》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学勤 《中国文化》 2007年第2期43-45,共3页
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收有《慎子曰恭俭》,虽然只是断简残篇,还是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众所周知,战国楚简佚籍的出世,是近年最重要的一项考古发现,对于学术史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不过已发表和正陆续发表的郭店... 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收有《慎子曰恭俭》,虽然只是断简残篇,还是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众所周知,战国楚简佚籍的出世,是近年最重要的一项考古发现,对于学术史研究的影响至为深远。不过已发表和正陆续发表的郭店简、上博简,主要内容都是儒道两家著作,尽管重要,却没有如大家意想那样,体现出当时诸子百家群起争鸣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学术史研究 考古发现 诸子百家 郭店简 上博简
下载PDF
上博简《君子为礼》首章所体现的仁、礼、义之关系——以《论语》“颜渊问仁”章为参照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春华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君子为礼》,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的一篇,共16支简,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问答。其中第1、2支简文字连贯,无缺文,有完整的内容,我们权称之为首章。首章主要记述孔子教育颜回,为之讲授“为礼依... 《君子为礼》,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中的一篇,共16支简,前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孔子与其弟子颜回的问答。其中第1、2支简文字连贯,无缺文,有完整的内容,我们权称之为首章。首章主要记述孔子教育颜回,为之讲授“为礼依仁”的原则及方法,其所反映的思想,与《论语·颜渊》篇“颜渊问仁”章一致,体现了仁、礼、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早期儒家相关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首章 颜渊 君子 上博简 早期儒家
原文传递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新补字意义说略
8
作者 徐新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未见于《楚文字编》的新字达900余个,它们与《楚文字编》相配合,更完整地揭示了战国楚简的字符集。新补字提前了一些通用汉字的出现时间;它们的一些新见用法丰富了其字义系统;有的新补字形有助于纠正过去...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未见于《楚文字编》的新字达900余个,它们与《楚文字编》相配合,更完整地揭示了战国楚简的字符集。新补字提前了一些通用汉字的出现时间;它们的一些新见用法丰富了其字义系统;有的新补字形有助于纠正过去的某些楚文字误释;大量新补字形更充分地显示了战国楚方域内的一些特殊字词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文字编》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下载PDF
上博简《君子为礼》与颜氏之儒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立林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25,共6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收入《君子为礼》一篇,据整理者张光裕先生说,该篇与《弟子问》简文内容性质相类,多属孔门弟子与夫子之间答问,两篇合共四十一简,然残缺仍多,彼此之间实在难以依序编连。整理者根据竹简切口位...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收入《君子为礼》一篇,据整理者张光裕先生说,该篇与《弟子问》简文内容性质相类,多属孔门弟子与夫子之间答问,两篇合共四十一简,然残缺仍多,彼此之间实在难以依序编连。整理者根据竹简切口位置、文字书写风格及特征等方面审视,大致分为两类,故以次分为《君子为礼》和《弟子问》两篇。根据这种分类,《君子为礼》共有十六支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君子 上博简 孔门弟子 书写风格 第五册 整理
原文传递
清华简《保训》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海文 《云梦学刊》 2009年第4期34-38,共5页
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荆州博物馆编的《郭店楚墓竹简》。2001-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1-7册。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90年代至今十多年来,从郭店简到上博简,“传统性”的战国楚... 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了荆州博物馆编的《郭店楚墓竹简》。2001-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了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1-7册。毫不夸张地说,20世纪90年代至今十多年来,从郭店简到上博简,“传统性”的战国楚竹书一直持续不断地敞开并焕发着中国学术的“当代性”。这支研究队伍不是很大。却担纲着既是“第一线”、又是“第一流”的学术研究,倍受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学术价值 《郭店墓竹简》 20世纪90年代 文物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华 中国学术
下载PDF
上博藏简第五册姑城家父试释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人二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姑城家父》是《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五册之一篇,存十枚简(实九枚,有两小段可拼接),略有残佚,原编联经沈培调整后,已初步可通读。“父”者,甫也,为古时对男子之称;
关键词 第五册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上博 “父”
原文传递
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零札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炜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5-117,共3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五册出版以来,已经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但在字词考释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其它古文字材料与楚竹书进行对比,并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照,对《容成氏》中的"其...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五册出版以来,已经有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或出版,但在字词考释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利用其它古文字材料与楚竹书进行对比,并通过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的对照,对《容成氏》中的"其德酋清"、《内豊》中的"奂"字以及《弟子问》中的"登年"等字词进行重新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容成氏》 德猷 《内璺》 《弟子问》 登年
下载PDF
上博简《诗论》第十一、十二章解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怀信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关键词 《诗论》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汉语 语义
下载PDF
战国楚简《性情论》医学内容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毓秋 孙文钟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8-241,共4页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竹简 年代 先秦文献 学术界 医学 罕见 汇编
原文传递
上博楚简所见孔子为政思想及其与《论语》之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齐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4-59,共6页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论语》 为政思想 上博 孔子 先秦思想 学科交叉 德政思想
原文传递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一)虚词四则
16
作者 姜允玉 《古文字研究》 2018年第1期428-432,共5页
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公布以后,中国学术界掀起了楚简研究的热潮。自2001年起,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出版了九册,每册公布的材料都让学术界为之惊叹不已。其简文的数量和反映的古代文献文本情况的广度与深度均超过了郭... 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公布以后,中国学术界掀起了楚简研究的热潮。自2001年起,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陆续公布,截至目前出版了九册,每册公布的材料都让学术界为之惊叹不已。其简文的数量和反映的古代文献文本情况的广度与深度均超过了郭店楚简。本文针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若干虚词进行分析,如"其、者、乎、夫、也"字。这些字除了传世典籍中常见的用法外,也有个别问题在传世典籍中没有出现过,因此有些现象在古汉语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战国竹书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郭店墓竹简 郭店 传世典籍 古代文献 古汉语
下载PDF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鶹鷅》集释
17
作者 黄人二 赵思木 《古文字研究》 2014年第1期354-357,共4页
2011年7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出版。时公私之余,草成《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鶹鷅>书后》一文,发表于武汉大学简帛网①。群贤时彦,时亦有说。近日董理旧文,殊觉前文中若干观点须补正,而若干观点亦可... 2011年7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出版。时公私之余,草成《读<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鶹鷅>书后》一文,发表于武汉大学简帛网①。群贤时彦,时亦有说。近日董理旧文,殊觉前文中若干观点须补正,而若干观点亦可进一步申说,故作此文。大方君子,不吝赐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战国竹书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武汉大学
下载PDF
读《〈孔子诗论〉研究》
18
作者 王爱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128-128,F0003,共2页
关键词 《孔子诗论》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 《诗论》 《诗序》 学术问题 学术界 宏观把握
下载PDF
《诗论》通假字的语音现象分析
19
作者 刘冠才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96-99,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诗论》 通假字 声母 韵母 声调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文字考辨
20
作者 吴建伟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2,共4页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字考释也是研究的一部分。简文整理者对"文"、"唯"和"词"等字的隶定欠妥;对"攻"、""等字则未能作出考释...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字考释也是研究的一部分。简文整理者对"文"、"唯"和"词"等字的隶定欠妥;对"攻"、""等字则未能作出考释。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字共有19个。这些字的考辨要借助于字形分析和传世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文字考辨 字形分析 上海博物馆战国竹书 写法 注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