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屋子”或“家”的民族寓言——论中国电影的一个原型叙事结构及其变形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旭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4-132,共9页
一、走不出去的“家”或“铁屋子” 在《(呐喊)自序》中,鲁迅借助与金心异(实为钱玄同)的对话,表达了一种极为矛盾的心态:
关键词 “家” 叙事结构 中国电影 民族寓言 《(呐喊)自序 变形 原型
原文传递
“腊叶”的回眸——重读鲁迅《朝花夕拾》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彬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从写作时间和动机入手考察《朝花夕拾》,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鲁迅在《野草》之后,用另一种方式对自我生命、心灵的再审视与再体认。《朝花夕拾》前半部所凸显的"乐趣"问题和后半部所关注的"受辱"话题,共同揭示了鲁... 从写作时间和动机入手考察《朝花夕拾》,可以认为这部作品是鲁迅在《野草》之后,用另一种方式对自我生命、心灵的再审视与再体认。《朝花夕拾》前半部所凸显的"乐趣"问题和后半部所关注的"受辱"话题,共同揭示了鲁迅在回眸过往生命时,对身受的诸种精神之伤的凝视。由于发现已经写出的10篇环环相扣的文章与《〈呐喊〉自序》形成了潜在的接续关系,鲁迅放弃了《朝花夕拾》原计划中的第11篇。这反映出,既与《野草》相映又与《呐喊》相连是《朝花夕拾》的总体特征。在旧事中发现并建构意义来解释当下,是"旧事重提"的内在动力,因此,相较于所能承载的意义而言,旧事在细节上的真伪并不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花夕拾》 《野草》 呐喊 写作时间 腊叶 《〈呐喊自序 总体特征 建构意义
原文传递
旧“事”怎样重“提”——以《呐喊·自序》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本文借由对鲁迅《无题》一文和他所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时光老人》的发掘与考察,揭示《呐喊·自序》写作前鲁迅的运思过程及写作时的微妙心态。《时光老人》中的"梦"和"寂寞"点燃了《呐喊·自序》中的&qu... 本文借由对鲁迅《无题》一文和他所翻译的爱罗先珂童话《时光老人》的发掘与考察,揭示《呐喊·自序》写作前鲁迅的运思过程及写作时的微妙心态。《时光老人》中的"梦"和"寂寞"点燃了《呐喊·自序》中的"梦"和"寂寞",并可能影响了"铁屋子"意象的命名。鲁迅的"寂寞"源于好梦破灭后"看见自己"和"看见铁屋子"这两重看见下对"文学有用无用"执着的自我拷问。《呐喊·自序》体现了鲁迅重视"心理真实"甚于"事实真实"的写作观念和写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无题》 《时光老人》 寂寞 心理真实
原文传递
“忘却”的辩证法——鲁迅的启蒙之“梦”与中国新文学的兴起 被引量:10
4
作者 符杰祥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121,共11页
作为首篇创作谈,《呐喊·自序》几乎包含着鲁迅所有创作的密码。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铁屋子"寓言更是被反复挖掘,乃至过度阐释。也许正因为如此,鲁迅经由"回忆"与"忘却"所构建的辩证法... 作为首篇创作谈,《呐喊·自序》几乎包含着鲁迅所有创作的密码。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铁屋子"寓言更是被反复挖掘,乃至过度阐释。也许正因为如此,鲁迅经由"回忆"与"忘却"所构建的辩证法及其重塑鲁迅文学的启蒙意义反而不大为人注意。经历十年寂寞,不是时间改变了做梦的人,而是忘却的辩证法在时间之流中重塑了人的梦。"偏苦于不能全忘却"所建构的一种复杂而矛盾的辩证关系与思想空间,重塑了鲁迅的启蒙之梦,也重塑了鲁迅的文艺观与启蒙观。鲁迅对文艺的认知,由"摩罗诗力说"转变为一种"苦闷的象征";对启蒙的反思,则实现了一种精神优越性的超克。所谓"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的经典史论,就此可以获得更充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自序 回忆 忘却 启蒙
原文传递
鲁迅“家道中落”考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润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0-80,共11页
鲁迅最早对于家世与童年经验的记述,应属《(呐喊)自序》。其中那段有关“家道中落”的文字,早为后人耳熟能详,并成为理解和阐释鲁迅思想及“底层”经验的出发点——“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关键词 鲁迅思想 《(呐喊)自序 童年经验
下载PDF
从《呐喊·自序》看鲁迅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 被引量:3
6
作者 余忠淑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40-141,共2页
从《呐喊·自序》一文中,可以看到鲁迅创作《呐喊》的一些真实的心理历程和创作思想。鲁迅的心理历程是跳跃的,苦闷的,充满矛盾和艰辛的,其创作思想出于救国救民目的。
关键词 鲁迅 呐喊·自序 “梦” 呐喊 心理历程 创作思想
下载PDF
从《科学史教篇》中的“天竺造说”看鲁迅对“笃古”的批判
7
作者 张宇飞 《上海鲁迅研究》 2024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鲁迅于1902年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他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学习日语与医学,1906年3月他从仙台医专中途退学后回到东京,一边在独逸语专修学校学德语,一边筹划他所说的“文艺运动”。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明确说自己从事... 鲁迅于1902年至1909年在日本留学。他先后在东京弘文学院和仙台医专学习日语与医学,1906年3月他从仙台医专中途退学后回到东京,一边在独逸语专修学校学德语,一边筹划他所说的“文艺运动”。鲁迅后来在《〈呐喊〉自序》中明确说自己从事文艺运动的第一步就是筹划出版《新生》杂志,为此,他与周作人共同翻译了芬兰、法国、波兰、俄国等国的16篇小说,同时还撰写了若干长篇论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运动 专修学校 《新生》 《〈呐喊自序 弘文学院 周作人 长篇论文 《科学史教篇》
原文传递
《呐喊·自序》:灵魂四位与“受撄”的文学
8
作者 李哲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23,共26页
在清末民初尚未分化的知识状况中,《呐喊·自序》中的“灵魂”问题须在宗教和科学的彼此连带中予以把握。一方面,借助现代人体生理学提供的知识框架,鲁迅把“灵魂”理解为以神经系统为体、以精神过程为用的生理机能。另一方面,包括... 在清末民初尚未分化的知识状况中,《呐喊·自序》中的“灵魂”问题须在宗教和科学的彼此连带中予以把握。一方面,借助现代人体生理学提供的知识框架,鲁迅把“灵魂”理解为以神经系统为体、以精神过程为用的生理机能。另一方面,包括佛学在内的印度宗教为鲁迅文学的发生提供了有力的知识资源,而其灵魂四位说更直接参与了《呐喊·自序》的形式构造。面对“撄人心”诗学“易于失望,速于奋兴”的精神病状,鲁迅借助灵魂四位说把晚清时期彼此混一的“梦”和“睡眠”区分为两个不同的精神位阶,并揭示出后者令神经得以“休息”的摄卫功能。不过在鲁迅这里,内含精神冲突的“睡眠”又阻断了精神朝向“大觉”的出世间路,并催生出与灵魂四位原有次第全然颠倒的精神流向,由此,原本与“醒”相对的“梦”成为通向醒位“实生活”的媒介。然而,在“梦”与“醒”瓯脱处滋生的“无聊”将精神的反向流动再次阻断,鲁迅只能通过“寂寞”及其背后“观”的佛学法门把“无聊”集聚为在精神强度上可与“奋兴”匹敌的神经“痛苦”,进而以“受撄”的方式领纳作为外物的世间。由此,《呐喊·自序》中的“灵魂”可以被视为一个在锁闭精神区间中往复奔突、来回摆荡的过程,而在对“彼岸”和“此岸”的双重拒绝中,这个最终显影为神经纤维战栗的过程催生了鲁迅具身性的文学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呐喊·自序 灵魂四位 生理学
原文传递
“副文本”的倒错——《呐喊·自序》与新文学的现代性 被引量:4
9
作者 邢程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96,共11页
写于1922年底的《呐喊·自序》,在提供“鲁迅前史”的实证材料之外,也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文学性征用。“新生”这个意象作为“鲁迅前史”中唯一得到确切命名的对象,在形式上决定了《呐喊·自序》文本内部的两层“倒错”:在... 写于1922年底的《呐喊·自序》,在提供“鲁迅前史”的实证材料之外,也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文学性征用。“新生”这个意象作为“鲁迅前史”中唯一得到确切命名的对象,在形式上决定了《呐喊·自序》文本内部的两层“倒错”:在处理历史信息时“实写”与“虚化”的倒错,以及叙事形式与表情意图的倒错。而《呐喊·自序》作为小说集的“副文本”,在主旨层面规定了集内诸篇小说的阐释方向,同时也以自身的内部构造表征了叙事可以达到的文学高度,这也在外部构成了一层集与文之间的倒错。经由形式分析,《呐喊·自序》的文学性空间被重新打开,这种文学性所关联的,是鲁迅以叙事抵抗命名系统的异化的现代主体自觉,而这正是“现代文学”之“现代”的重要表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副文本 叙事形式 文本内部 实证材料 文学高度 内部构造 主体自觉
原文传递
《〈呐喊〉自序》与鲁迅的“五四”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本朝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64,共4页
《〈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12月3日北京,它是一个有着丰富意义的文本,要理解鲁迅的人生道路、精神思想和文学创作,新文学的发生以及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等等,都需要《〈呐喊〉自序》的支持,至少是无法完全绕开的... 《〈呐喊〉自序》写于1922年12月3日北京,它是一个有着丰富意义的文本,要理解鲁迅的人生道路、精神思想和文学创作,新文学的发生以及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等等,都需要《〈呐喊〉自序》的支持,至少是无法完全绕开的。文章用笔简朴,直抒胸臆,虽然叙述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但却抵达了社会时代和精神心理的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五四” 鲁迅 现代知识分子 思想启蒙运动 人生道路 文学创作 精神思想
原文传递
《呐喊·自序》与鲁迅小说的互文性——基于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
11
作者 李石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4-118,共5页
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是当前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理解作品主旨大意、把握作家思想脉络、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在精心营造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似的人物、场景、事件,以及一些意象与感觉,为读者阅读提供... 文学文本的细节印刻,是当前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理解作品主旨大意、把握作家思想脉络、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新的介入方式。在精心营造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似的人物、场景、事件,以及一些意象与感觉,为读者阅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期待视野。任何文学意义的存在与产生必须依赖共生的语境和文本,而文本也只有通过“元”文本才能获得对应的实际意义。鲁迅在《呐喊·自序》中对于文学精神的诠释、文学内容的解读、文学价值的营造与其之后创作的现代小说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学性对照,而这种互文性探究为我们进入鲁迅作品打开一种全新的视角,为中国传统文学注入了新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性 呐喊·自序 鲁迅小说 细节复刻
下载PDF
《〈呐喊〉自序》的人文魅力
12
作者 潘进福 《语文教学之友》 2008年第7期26-27,共2页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呐喊》里的许多篇章,都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也成为中学课文中的范文,孔乙己、闰土、杨二嫂等成了世界现代文学画廊里的典型人物。所以研究鲁迅,少不了《呐喊》,更少不了《(呐喊)自序》。读《自序》,不只让人感受到一个时代的变迁之痛,更让人领悟出一位伟大作家的崇高品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人文魅力 《(呐喊)自序 呐喊 中国现代小说 经典作品 中国文学 典型人物
下载PDF
从鲁迅译《一个青年的梦》看《呐喊·自序》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歌东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在《呐喊·自序》的写作过程中,鲁迅对钱玄同来S会馆约稿这一细节的戏剧化描写在叙事策略上对武者小路实笃的剧作《一个青年的梦》中的相关情节有所借鉴。鲁迅读《一个青年的梦》的“感动”是解读“《呐喊》的来由”的一个重要参照。
关键词 《一个青年的梦》 呐喊·自序 翻译 参照
下载PDF
重述记忆:从《呐喊·自序》到《朝花夕拾》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国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54-59,共6页
文学创作受作者情感因素影响很大,比较鲁迅2个时期创作心理的差异,有益于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创作转变。《呐喊·自序》和《朝花夕拾》都是鲁迅的人生记忆叙述,由于不同情绪的影响,故而凸显了截然不同的场景序列。从对记忆的不同叙述... 文学创作受作者情感因素影响很大,比较鲁迅2个时期创作心理的差异,有益于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创作转变。《呐喊·自序》和《朝花夕拾》都是鲁迅的人生记忆叙述,由于不同情绪的影响,故而凸显了截然不同的场景序列。从对记忆的不同叙述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社会的认知差别,这是由他不同时期的文化观决定的。《朝花夕拾》唤醒了他心底的民间记忆,促使他从启蒙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不仅使得他对中国社会的认知发生了转变,而且也使小说中"哲学家/汉子"的隐喻意义发生了变化,由此,鲁迅的小说创作也实现了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心理学 鲁迅 呐喊·自序 《朝花夕拾》 哲学家 汉子
下载PDF
反启蒙的性别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侃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共3页
一、铁屋子中的铁屋子众所周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出了著名的“铁屋子”喻象。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在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不久都将被闷死。鲁迅的问题是:是任其在昏睡中死灭,还是通过呐喊将他们叫醒了等死?“铁... 一、铁屋子中的铁屋子众所周知,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出了著名的“铁屋子”喻象。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许多在铁屋子里熟睡的人们,不久都将被闷死。鲁迅的问题是:是任其在昏睡中死灭,还是通过呐喊将他们叫醒了等死?“铁屋子”的喻象在后来的各种启蒙叙事中被无量征引,而鲁迅的质问中所内置的反启蒙的向度却一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喻象 铁屋子 启蒙叙事 反启蒙 《〈呐喊自序 呐喊 有意无意
原文传递
《〈呐喊〉自序》课堂实录及点评
16
作者 唐中云 范锦荣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3-26,共4页
实录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已经自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在大家自读的时候,我请大家在精彩的地方做一些批注。那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深入讨论这篇文章。请大家打开课本,首先我们来齐读课文第一段。这一... 实录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大家已经自读了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在大家自读的时候,我请大家在精彩的地方做一些批注。那么今天我们就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深入讨论这篇文章。请大家打开课本,首先我们来齐读课文第一段。这一段写得特别好,里面有几个关键词,可以涵盖整篇文章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课堂实录 《(呐喊)自序 关键词 自读 文章 同学 批注
下载PDF
鲁迅的中医观
17
作者 李效钦 《语文学习》 2008年第7期116-117,共2页
前不久听说有人写文章批评中医,且搬出了鲁迅,说鲁迅就反对中医。听说而已,并未见到文章。不过我想这也许是可能的,因为鲁迅反对中医说早在解放初期就有了,解放前有否不得而知,不敢妄说。鲁迅反对中医说,大半缘于《(呐喊)自序... 前不久听说有人写文章批评中医,且搬出了鲁迅,说鲁迅就反对中医。听说而已,并未见到文章。不过我想这也许是可能的,因为鲁迅反对中医说早在解放初期就有了,解放前有否不得而知,不敢妄说。鲁迅反对中医说,大半缘于《(呐喊)自序》里的一句话。其实《〈呐喊〉自序》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后,不少学生甚至个别教师对于鲁迅对中医的态度也不一定很清楚,因为课文对此并没有讲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鲁迅 《(呐喊)自序 《〈呐喊自序 解放初期 语文课本 解放前 文章
原文传递
《〈呐喊〉自序》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18
作者 刘强 《语文学习》 2008年第6期13-14,共2页
【教学思考】 1.关于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的很多内容天然就是生命教育的好材料.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不是要在教学中贴标签,而是要在固有的内容中“发现”生命。《(呐喊)自序》一文把鲁迅的精神世界展现给读者,这对青少年认识... 【教学思考】 1.关于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的很多内容天然就是生命教育的好材料.在语文课中渗透生命教育不是要在教学中贴标签,而是要在固有的内容中“发现”生命。《(呐喊)自序》一文把鲁迅的精神世界展现给读者,这对青少年认识、体验生命的厚重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呐喊自序 教学设计 《(呐喊)自序 生命教育 课时 教学思考 语文教学 精神世界
原文传递
思想的复调与复调的艺术——试析鲁迅小说复调性之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沁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从复调小说理论的视角考察《呐喊》与《彷徨》,可以发现面对不同描写对象时,鲁迅采用的艺术选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助于抑制作者声音以促生复调效果。通过对《呐喊.自序》的细读并以之反观作品,进一步发现鲁迅小说创作的素材来自于作... 从复调小说理论的视角考察《呐喊》与《彷徨》,可以发现面对不同描写对象时,鲁迅采用的艺术选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助于抑制作者声音以促生复调效果。通过对《呐喊.自序》的细读并以之反观作品,进一步发现鲁迅小说创作的素材来自于作家难以释怀的启蒙失败经历,写作的目的其实在向读者寻求答案而不是启蒙大众。正是这样的写作决定了小说思想上的复杂性和未完成性,也决定了作者对小说在价值判断上的后退,从而影响了创作中的艺术选择。思想的未完成性以及由此决定的鲁迅在小说创作中隐含的发问姿态推动了小说复调艺术效果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 作者声音 呐喊·自序 未完成性
下载PDF
弃医从文精神创痛的深情抚慰——《藤野先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学义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9-52,共4页
关键词 《藤野先生》 《(呐喊)自序 精神 文学道路 鲁迅 幻灯片 人生 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