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LⅠ酶的粗提取及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6
1
作者 韩锁义 杨玛丽 +1 位作者 盖钧镒 喻德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2-1116,共5页
CELⅠ酶是第一个从真核生物中提取的用于高效特异切割DNA双链碱基错配和DNA扭曲的内切酶,因而也是TILLING技术中用到的一种关键酶。文章对CELⅠ酶的粗提取及其活性检测进行了研究。错配切割实验表明,CELⅠ酶在包含有G→A点突变的杂合双... CELⅠ酶是第一个从真核生物中提取的用于高效特异切割DNA双链碱基错配和DNA扭曲的内切酶,因而也是TILLING技术中用到的一种关键酶。文章对CELⅠ酶的粗提取及其活性检测进行了研究。错配切割实验表明,CELⅠ酶在包含有G→A点突变的杂合双链中,能有效地在错配位点进行切割,并可以通过ABI377测序仪获得直观的检测结果,从而可以用于TILLING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 TILLING 点突变 活性
下载PDF
根结线虫分类手段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洪海 刘维志 王东昌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50-254,共5页
关键词 根结线虫 分类手段 形态特征
下载PDF
3种常规消毒方法对磺胺类抗性基因削减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吉 周振超 +4 位作者 陈芳 陈涛 魏媛媛 韩玥 陈红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97-1505,共9页
近年来,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从1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分离出两株磺胺类抗性细菌,控制浓度投加到灭菌后的出水中,分别进行氯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处... 近年来,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从1家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中分离出两株磺胺类抗性细菌,控制浓度投加到灭菌后的出水中,分别进行氯消毒、紫外消毒、臭氧消毒处理,采用菌落计数法、q PCR法对消毒后目标细菌及磺胺类抗性基因(sulⅠ、sulⅡ)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消毒+DNase I酶"实验研究磺胺类抗性基因在各消毒过程中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3种消毒均有效削减细菌浓度,但对抗性基因削减程度不高.结合"消毒+DNase I酶"实验分析,氯消毒削减磺胺类抗性基因与微生物量的降低有关;紫外消毒能直接破坏抗性基因;而臭氧消毒在大量削减细菌量的同时,抗性基因进入到胞外环境中,其潜在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磺胺类 抗生素抗性基因 DNase 荧光定量PCR
原文传递
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合成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华祥 孟庆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7-262,共6页
美罗培南是首个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于1990年首次合成得到,其对β-内酰胺酶和肾脱氢肽-Ⅰ酶(DHP-Ⅰ)稳定,无需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联用,已用于临床抗重症感染的治疗。该类抗生素是目前研发难度大,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之一,主要是通过... 美罗培南是首个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于1990年首次合成得到,其对β-内酰胺酶和肾脱氢肽-Ⅰ酶(DHP-Ⅰ)稳定,无需与脱氢肽酶抑制剂联用,已用于临床抗重症感染的治疗。该类抗生素是目前研发难度大,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之一,主要是通过化学全合成来制备,工艺过程包括关键侧链合成和骨架母核的合成。本文综述了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美罗培南的全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β-甲基碳青霉烯 抗生素 美罗培南 Β-内酰胺 肾脱氢肽- 合成
下载PDF
CETP基因D442G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明明 帖彦青 +4 位作者 马倩 宋光耀 孙海娟 郝志华 王俊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621-2624,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D442G突变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46例高胆固醇血症、284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例正...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D442G突变对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446例高胆固醇血症、284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187例正常血脂人群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 G突变多态性。结果根据限制性内切酶M sp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DD、DG、GG三种基因型和D、G两种等位基因。①高胆固醇血症组、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LDL-C水平、CETP浓度升高,HDL-C水平降低(均P<0.05)。②高胆固醇血症组和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中均发现D442G突变的纯合子GG型;高胆固醇血症组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③高胆固醇血症组血清TC、LDL-C水平随GG、DG、DD基因型依次降低,CETP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和对照组DG基因型的TC、LDL-C均高于DD基因型,CETP浓度低于DD基因型(均P<0.05)。④Logistic回归发现CETP基因D442G突变GG基因型是高胆固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ETP基因第15外显子D442G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CETP基因D442G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有相关性,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边缘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基因多态性 Msp
下载PDF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I334V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明明 帖彦青 +1 位作者 霍丽静 宋光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突变,分析LDL-R基因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根据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Ⅱ、Ⅳ、VV3种基因型和I、V两种等位基因。共对620例... 目的通过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突变,分析LDL-R基因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根据限制性内切酶Cla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Ⅱ、Ⅳ、VV3种基因型和I、V两种等位基因。共对620例高胆固醇血症、420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及350例正常血脂人群(正常对照组)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突变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血症组、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2)高胆固醇血症组的VV基因型频率及V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3)Ⅱ、Ⅳ、VV基因型的受检者总胆固醇(TC)、LDL-C水平逐步升高,HDL-C水平逐步下降(P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R基因VV基因型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HDL-C是高胆固醇血症的保护性因素(P均<0.05)。结论 LDL-R基因第8外显子I334V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表达,该位点突变与高胆固醇血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受体 LDL 多态性 单核苷酸 Cla
下载PDF
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明明 孙海娟 +2 位作者 马倩 王俊明 宋光耀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汉族人群464例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组)、852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边缘高胆固醇血... 目的探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基因TaqⅠB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汉族人群464例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组)、852例边缘高胆固醇血症(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及1 309例正常血脂(正常对照组)人群CETP基因内含子1的TaqⅠB位点多态性。结果按TaqⅠ酶切位点存在与否分为B1B1、B1B2、B2B2 3种基因型和B1、B2 2种等位基因。高胆固醇血症组较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正常对照组LDL-C、CETP升高,HDL-C降低(P<0.05)。CETP基因TaqⅠB多态性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血症组和边缘高胆固醇血症组的B1B1基因型及B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ETP基因TaqⅠB多态性B1B1基因型者血清TC、LDL-C和CETP水平明显高于B1B2基因型和B2B2基因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ETP基因TaqⅠB B1B1基因型是高胆固醇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TaqIB位点存在基因多态性,B1B1基因型及B1等位基因与高胆固醇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能是汉族人群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边缘高胆固醇血症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基因多态性 Taq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血清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甲辰 喻茂杰 +2 位作者 刘晓华 鲍连勇 金哲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22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90例AMI患者的cTnⅠ含量,AMI患者中有32例行溶栓治疗。结果:cTnⅠ上升时间在... 目的:观察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与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技术检测90例AMI患者的cTnⅠ含量,AMI患者中有32例行溶栓治疗。结果:cTnⅠ上升时间在溶栓组与CK-MB平行,在未溶栓组则迟于CK-MB出现(P<0.01);溶栓再通组(22例)的cTnⅠ与CK-MB达到峰值时间均早于溶栓未通组(10例)和未溶栓组(58例)(P<0.01);cTnⅠ持续时间明显长于CK-MB(P<0.01);AMI发生12h内cTnⅠ敏感性低于CK-MB,12~24h内两者相当,24h后cTnⅠ敏感性明显高于CK-MB。结论:血清cTnI对诊断AMI、评价冠状动脉再灌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肌钙蛋白 肌酸激
下载PDF
基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棉花EcoTILLING技术体系创建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康胜 吕远大 +4 位作者 陶涛 田亮亮 郭旺珍 周宝良 张天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共7页
以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GhSUS1为目标基因,从EcoTILLING技术中常用的关键酶CELⅠ的提取、活性检测、目标基因引物设计及酶切等方面入手,开展了棉花EcoTILLING技术体系的创建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取的CELⅠ活性高,稳定性好。在42℃、酶切... 以棉花纤维发育相关基因GhSUS1为目标基因,从EcoTILLING技术中常用的关键酶CELⅠ的提取、活性检测、目标基因引物设计及酶切等方面入手,开展了棉花EcoTILLING技术体系的创建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取的CELⅠ活性高,稳定性好。在42℃、酶切体系为8μL PCR扩增产物中加入2μL粗酶液,与缓冲液等量混合,酶切45 min,能有效地对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所在的异源双链错配位点进行酶切。对棉花GhSUS1基因设计A和D染色体亚组特异性引物进行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EcoTILLING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说明建立的基于PAGE的Eco-TILLING技术体系稳定可靠,可用于棉花复等位基因发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EcoTILLING 单核苷酸多态性 CEL
下载PDF
体外λ—DNA形成新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2
10
作者 曹恩华 何裕建 +2 位作者 白春礼 方晔 张平城 《Zoological Research》 CSCD 1993年第S1期25-31,共2页
1990年白春礼等人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直接观察到λ-DNA/HindⅢ经热变性后在体外形成一种三链辫状结构。这一结果不同于目前提出的三螺旋模型,即第3条链缠绕于双链DNA的大沟之中。据文献报道,用同型嘌呤和同型嘧啶或以单链DNA... 1990年白春礼等人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直接观察到λ-DNA/HindⅢ经热变性后在体外形成一种三链辫状结构。这一结果不同于目前提出的三螺旋模型,即第3条链缠绕于双链DNA的大沟之中。据文献报道,用同型嘌呤和同型嘧啶或以单链DNA和双链DNA反应所得到的三链物比双链DNA有较低的熔解温度(Tm),在解旋过程中280nm光吸收值明显提高,对DNaseⅠ酶解有抗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Λ-DNA 熔解温度 DNase
下载PDF
CELⅠ酶对提高基因合成正确率的影响
11
作者 郝爱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562-5564,共3页
利用CEL Ⅰ核酸内切酶能切割掉异源双链DNA分子中错配的单核苷酸碱基对的特性,研究了CELⅠ核酸内切酶是否能提高基因合成的正确率。结果表明,CEL Ⅰ核酸内切酶不仅能切割掉双链DNA分子中错配的单核苷酸碱基对,同时也能引入外源碱基对,... 利用CEL Ⅰ核酸内切酶能切割掉异源双链DNA分子中错配的单核苷酸碱基对的特性,研究了CELⅠ核酸内切酶是否能提高基因合成的正确率。结果表明,CEL Ⅰ核酸内切酶不仅能切割掉双链DNA分子中错配的单核苷酸碱基对,同时也能引入外源碱基对,使合成的目的双链DNA分子中错误率增加,不能达到提高基因合成正确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 双链DNA分子 基因合成正确率
下载PDF
植物萜类生物合成相关酶类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2
作者 陈建 赵德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57-764,共8页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繁多,不仅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包括甲羟戊酸和丙酮酸两条途径,二者都是以异戊烯基焦磷酸为主要的代谢...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代谢物质,其种类繁多,不仅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而且还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方面。萜类化合物的合成包括甲羟戊酸和丙酮酸两条途径,二者都是以异戊烯基焦磷酸为主要的代谢中间产物。萜类化合物的合成较为复杂,其过程受多种酶协调控制,根据各种酶在萜类合成不同阶段的作用,可将其分为Ⅰ、Ⅱ、和Ⅲ类酶。当前人们对其研究主要是Ⅰ类和Ⅱ类酶,试图弄清其合成机理以生产更多有用的萜类化合物。本文综述了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萜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催化主要中间产物形成相关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作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编码基因 Ⅱ类
下载PDF
肾虚型DN与ACE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 被引量:32
13
作者 成玉斌 罗仁 +3 位作者 薛耀明 张小英 邹红 钟先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29-30,33,共3页
目的 :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 2 4 0例 2型糖尿病 (noninsu 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患者中医证型 ,并... 目的 :探讨肾虚型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thyDN)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转移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enzyme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 2 4 0例 2型糖尿病 (noninsu lin 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患者中医证型 ,并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型。结果 :肾虚患者ACEDD型的频率和D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明显增高 ,而ACEⅡ型基因的频率和Ⅰ等位基因的携带率显著降低 (P <0 0 1和P <0 0 5 ) ;且肾阳虚证DD型频率与D等位基因携带率明显高于肾阳虚证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不同基因型与DN肾虚关系密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 基因多态性 肾虚 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 相关性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改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3 位作者 王超 文艳 张淑文 王宝恩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 S)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方法9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80),模型组又分为注射脂多糖(LPS)后2、4、8、12、24、48、72 h及7 d 8个时间点... 目的研究大鼠内毒素血症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 S)的变化,探讨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方法90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80),模型组又分为注射脂多糖(LPS)后2、4、8、12、24、48、72 h及7 d 8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分别于腹腔注射LPS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心脏血,测定血浆内毒素、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 10)、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①模型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TNFα、IL 10水平均在腹腔注射LPS后2 h达高峰,分别在注射LPS后7 d、8 h和8 h降至正常水平。②模型组血浆PRA和血清AⅡ、ACE水平分别在腹腔注射LPS后2、8 h和8 h达高峰,分别于注射LPS后12、72和24 h降至正常水平。结论内毒素血症时,机体产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同时循环RA S激活,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微循环障碍,可进一步加重组织细胞缺血、缺氧。研究内毒素血症时RA S改变对阐明内毒素血症的病理机制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肾素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
下载PDF
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获得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姚成虎 王志耕 +2 位作者 梅林 董娟娟 马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4-288,共5页
以猪血中提取的珠蛋白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对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测定不同水解阶段产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影响,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ACE活性的生物功能活性肽。结果表明:在酶量为0.3%,初始pH值2... 以猪血中提取的珠蛋白为原料,水解度为指标,对胃蛋白酶水解珠蛋白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然后测定不同水解阶段产物对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抑制活性的影响,来筛选具有较高抑制ACE活性的生物功能活性肽。结果表明:在酶量为0.3%,初始pH值2.6,蛋白浓度0.7%,温度37℃条件下,时间为12 h时,水解度值最大,为11.85%;在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水解时间为4 h时,水解产物对ACE抑制率达到最大值,其ACE抑制率为93.2%,水解度为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蛋白 水解 活性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ACE)
下载PDF
糖尿病冠心病的中医证候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赛美 李小粤 +5 位作者 熊曼琪 杨艳红 蔡文就 戴莲仪 陈长青 朱艳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与缺失(I/D)多态位点与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琼脂凝胶电泳法,捡测了52名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人血ACE基因I/D多态性,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血瘀和肾阳...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插入与缺失(I/D)多态位点与糖尿病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2%琼脂凝胶电泳法,捡测了52名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人血ACE基因I/D多态性,根据中医辨证,将其分为血瘀和肾阳虚2个亚组,并与41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糖尿病冠心病组DD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正常组(分别P<0.01和P<0.05);在糖尿病冠心病中,血瘀组的ID型频率高于肾阳虚组(P<0.01),而DD型频率却低于肾阳虚组(P<0.05),2组 I、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未见显著性差异,并均以D等位基因占优势。【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与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和病情转归预后有关,D型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冠心病,尤其是肾阳虚衰型发生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中医证候 血管紧张素转换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肾阳虚衰型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琳 蔡挺 +1 位作者 张顺 许小敏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I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阳性23株(85.2%)、aac(6′)-Ⅰ阳性18株(66.7%)、ant(3")-Ⅰ阳性22株(81.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5.2%。I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23株(85.2%)。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氨基糖苷类修饰 类整合基因
下载PDF
小儿肾病综合征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党西强 易著文 +3 位作者 何小解 吴小川 刘建华 何庆南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激素效应和病理改变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患儿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 10 7例健康儿童和42例NS患儿的ACE基因 ,并同时用紫外法分别测定血清ACE的活...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激素效应和病理改变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NS)患儿中的分布及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分别检测 10 7例健康儿童和42例NS患儿的ACE基因 ,并同时用紫外法分别测定血清ACE的活性。结果  (1)NS患儿激素部分效应及无效应组的DD型基因频率为 6 0 % ,与激素完全效应组 (5 % )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2 )肾活检 15例中局灶节段性硬化 (FSGS)的病理改变者 6例 ,其中ID基因型 1例 ,DD基因型 5例 ,无II基因型 ;non FSGS病理改变者 9例 ,其中II基因 5例 ,ID基因 3例 ,DD基因 1例。两组各基因型分布比较显示 :FSGS组以DD型为主 (与non FSGS组比较P =0 .0 0 19) ,non FSGS组以II型为主 (与FSGS组比较P =0 .0 419)。 (3)正常儿童ACE的活性为 (2 5± 17)U/L ,NS患儿血清ACE的活性为 (2 8± 18)U/L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t=1.0 7,P >0 .0 5 ) ;但每组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ACE活性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正常组F =2 9.0 1,NS组F =6 5 .5 6 ;P均 <0 .0 1)。 (4)激素完全效应者的血清ACE活性为 (13± 3)U/L ,激素无效应及部分效应者血清ACE活性为 (18± 4)U/L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3.0 9,P <0 .0 1)。 (5 )FSGS患儿血清的ACE活性为 (38±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儿童 血管紧张素转换
原文传递
大豆低聚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雯晖 张健 +4 位作者 应欣 王勇 张连慧 李赫 刘新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2-158,共7页
目的:探究大豆低聚肽对于大鼠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制备大豆低聚肽,随后进行体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抑制实验及体内实验,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正常血压大鼠(WKY大鼠)饲喂... 目的:探究大豆低聚肽对于大鼠血压及血浆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法制备大豆低聚肽,随后进行体外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ngiotensin Ⅰ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抑制实验及体内实验,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正常血压大鼠(WKY大鼠)饲喂高剂量大豆低聚肽)、阴性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大鼠))、阳性对照组(SHR大鼠饲喂卡托普利)和低、中、高剂量组(SHR大鼠饲喂0.90、1.80、4.50 g/kg大豆低聚肽),喂养30d后,观察大鼠血压、心率、尿蛋白质量、血管紧张素Ⅱ质量浓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大豆蛋白最佳酶解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质量分数各0.1%、50℃酶解4 h,此条件下10 mg/mL大豆低聚肽ACE活性抑制率达到71.2%。经饲喂不同剂量大豆低聚肽30 d后,WKY大鼠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SHR大鼠血压有下降趋势;饲喂高剂量大豆低聚肽在第4周时可以显著降低SHR大鼠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质量浓度(P<0.05),但对于大鼠心率和尿蛋白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体外实验证明,与大豆蛋白相比,大豆低聚肽对于ACE活性的抑制效果更好;体内实验证明大豆低聚肽可以降低SHR大鼠的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质量浓度,且对正常大鼠血压无明显影响,推测大豆低聚肽通过抑制ACE活性的方式发挥降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大豆低聚肽 降血压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 血管紧张素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内的表达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乐 夏忠弟 +2 位作者 胡朝晖 周秩权 李洪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2-957,共6页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 目的:研究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普通液相培养状态下Ⅰ类整合酶基因(Class Ⅰ integrase gene,intI 1)mRNA的表达,并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并经过基因扩增筛选出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阳性菌株。提取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和液相培养2种生长状态下的总RNA,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2种生长状态下细菌的Ⅰ类整合酶表达情况。并用纸片扩散法对携带Ⅰ类整合子的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携带Ⅰ类整合子的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液相培养状态下均有intI 1基因mRNA表达。但生物被膜生长状态下的intI 1mRNA表达量高于液相培养状态下表达量约4倍。在收集的6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46株携带intI 1基因,而且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菌株的部分耐药率高于整合子基因阴性的菌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生物被膜状态intI 1mRNA的表达上调,Ⅰ类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提示整合子在生物被膜状态下可进行更活跃的基因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类整合基因 生物被膜 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