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兴于诗”章与乐感的培育、融通及升华
1
作者 李科毅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3-128,共6页
《论语》“兴于诗”章的诠释颇有争议,古今学者常理解为教(学)之序、政之序,后转向乐教、立德、成人、情感、人格培养的理解。如此便仅关注了“兴于诗”的方法义,实际应当还有境界义,即情志与经典的统一,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方法上,诗... 《论语》“兴于诗”章的诠释颇有争议,古今学者常理解为教(学)之序、政之序,后转向乐教、立德、成人、情感、人格培养的理解。如此便仅关注了“兴于诗”的方法义,实际应当还有境界义,即情志与经典的统一,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方法上,诗礼乐本质上在兴发、培育人的乐感,再融通美善悦朝人外部方向的社会层面发展,最后又回到人的心性层面升华为贯穿人的一种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兴于诗” 乐感 乐性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从“天人合一”到“知行合一”——王学所实现的哲学转型及其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牟永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2-17,共6页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 ,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理学的深处 ,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 ,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 ,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是依...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 ,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理学的深处 ,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 ,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 ,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 ?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 ?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 ?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 ?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 哲学转型 价值 王学 阳明心学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马克思早期自然观解读——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谈起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家传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9-83,共5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他早期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他早期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统一于社会。马克思的早期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下载PDF
儒家伦理思想与可持续发展
4
作者 宋德孝 尹勇超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68-70,共3页
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仁爱"、"忠恕之道",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天人合一"是儒家对生态观念的集中概括,"民胞物与"是儒家对天人关系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作为儒家伦理思想的"仁爱"、"忠恕之道",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天人合一"是儒家对生态观念的集中概括,"民胞物与"是儒家对天人关系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和合精神,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仁爱 中和位育 天人合一 民胞物与
下载PDF
论“天人相应”思想对日本传统饮食结构的影响
5
作者 万芳 杜鹃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0-13,共4页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须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形成了"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即日常饮食不仅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还要... "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类的行为须与天地自然保持一致,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人形成了"天人相应"的饮食观念,即日常饮食不仅要顺应四季的变化,还要顺应当地的物产。这种观念随着中国古代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的饮食思想和传统饮食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笔者认为,"大米+日式汤底+蔬菜"的饮食结构主要受岛国地理环境、江户时代历史环境、自然变化和四季更替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天人相应 日本 饮食结构 影响
下载PDF
《绿厦》:人与自然之恋——论哈德森的小说《绿厦》中的自然观
6
作者 龙娟 龙跃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3-97,共5页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德森的代表作《绿厦》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在小说中,哈德森通过展现阿贝尔和里玛的爱情悲剧,生动地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永恒依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与自然之间的永恒矛盾和冲突,无情地批评了人... 英国著名小说家哈德森的代表作《绿厦》中包含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在小说中,哈德森通过展现阿贝尔和里玛的爱情悲剧,生动地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永恒依恋,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及其与自然之间的永恒矛盾和冲突,无情地批评了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呼吁人类尊重、热爱和保护自然。在哈德森看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应该成为人类的道德理想或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厦》 英国 小说 哈德森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从沈从文的成才之路看“天人合一”对当代教育的意义
7
作者 苟国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沈从文“读大书”的教育经历,使他获得了学校教育无法养成的多种智慧、能力和品质。他“读大书”的教育观念蕴含着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沈从文 “读大书” “天人舍一”
下载PDF
孔子思想中的荒野范畴及其价值探究
8
作者 焦文倩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73-75,83,共4页
自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问世以来,荒野自然价值重现并以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维度予以诠释。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荒野哲学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先哲孔子通过与自然冥合,参契万物之道,踏上一条回归荒野的精神之... 自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的《哲学走向荒野》问世以来,荒野自然价值重现并以一种全新的生态伦理维度予以诠释。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荒野哲学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渊源。先哲孔子通过与自然冥合,参契万物之道,踏上一条回归荒野的精神之旅。这种探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野哲学 孔子 天人合一 整体主义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德基础——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生态伦理启示 被引量:8
9
作者 马永庆 《伦理学研究》 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 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道德基础。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为我们从道德的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建构现代生态伦理观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从道德的意义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人是道德主体,承担着全部道德责任,其行为是道德评价的对象。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改造、尊重与利用是辩证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 和谐 道德责任
下载PDF
以“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伦理精神建构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月兰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5-29,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 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价值框架下,展开了以"伦"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价值建构,这种建构通过由"天理"到"伦"再到"份"的层层展开与推进,实现了由社会统一价值到社会规范体系再到个体责任的具体转化过程,个体道德责任以社会价值为基础和根据,通过个体对道德责任的恪守,使得社会的统一价值要求逐步实现和落实,这样就形成社会价值向个体责任转换并最后复归于社会价值的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链环。社会统一的价值要求就是这样通过个体道德责任一步一步地向社会生活落实,形成一个由社会的人伦关系出发,最后又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辩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伦理精神 建构
下载PDF
试论孔子天命观中的对立统一性
11
作者 袁仁智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天命观的集中体现,它是对前人“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表达了孔子对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性的认同,也表达了对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以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的观点。孔子是自强不息...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和“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天命观的集中体现,它是对前人“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表达了孔子对客观规律的不可抗拒性的认同,也表达了对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以及人类认识的有限性的观点。孔子是自强不息的宿命论者,这是孔子天命观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天命观 天人合一 可认识性 对立统一
下载PDF
构建和谐社会的传统智慧——从儒学的视域来看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成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85-88,共4页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的智慧资源。从儒学的传统来看,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和为贵"——和谐社会的人道原则、"性向善"——和...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之一,我们应充分挖掘传统的智慧资源。从儒学的传统来看,值得借鉴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和为贵"——和谐社会的人道原则、"性向善"——和谐社会的人性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天人合一 和为贵 性向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