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25
1
作者 冯正斌 党争胜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9,共6页
贾平凹在小说《废都》中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在成就原作文学性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挑战。在翻译《废都》时,葛浩文为忠实原著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处理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效果。... 贾平凹在小说《废都》中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在成就原作文学性的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挑战。在翻译《废都》时,葛浩文为忠实原著采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处理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最大限度地再现了原文的文学性和艺术效果。分析葛浩文《废都》译本的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对译本质量评价有着重要价值,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学"走出去"亦具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葛浩文 前景化 英译研究
原文传递
从场景—框架理论看《废都》方言词汇翻译 被引量:5
2
作者 黎璐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5-19,共5页
方言是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手段,同时给文学翻译带来一定难度。Fillmore的场景——框架理论为方言词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本文建立了《废都》方言词汇语料库并运用场景——框架理论分析了《废都》方言词汇的翻译,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 方言是文学作品创作的重要手段,同时给文学翻译带来一定难度。Fillmore的场景——框架理论为方言词汇翻译提供了很好的视角。本文建立了《废都》方言词汇语料库并运用场景——框架理论分析了《废都》方言词汇的翻译,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可能选择与源语激活认知框架一致的目的语语言表达式,充分考虑到概念框架元素和意象框架元素的一致性,从而为读者提供更生动的小说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框架理论 《废都》 方言词汇翻译
下载PDF
社会翻译学视角下《废都》英译版的副文本分析
3
作者 焦育玲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 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领头羊,其在海外的传播效果和途径一直是相关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从社会翻译学角度出发,以《废都》葛浩文英译本的副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在海外传播的经历,分析社会要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和作用。研究发现,场域之间的差异、博弈和演变给《废都》英译版在海外的传播提供了适合的土壤,资本给其出版和传播提供了资金支持和出版渠道,各类型代理人促进了目标语读者对英译版的理解和接受。未来,中国本土文学的海外译介和传播不仅要注重作品题材的选择,改变翻译意识和习惯,重视资本的联合和转化,还要注重相关专门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拓宽出版渠道,重视译后评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本土文学翻译 翻译社会学 葛浩文
下载PDF
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研究
4
作者 古志鸿 唐杰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 贾平凹小说《废都》是一部以乡土文化为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葛译本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小说中独特的乡土语言风格,并尝试运用符合受众审美的表达方式来突出文本的文学内涵。文章重点从方言模因翻译、俗语模因翻译、称谓语模因翻译三大维度,分析贾平凹《废都》葛译本的乡土语言模因英译策略,进而为学术研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葛译本 翻译模因 乡土语言
下载PDF
南越国都番禺城毁于战火考实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宏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2,共6页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杨仆纵火烧城,曾将南越国都番禺城完全毁灭,这不仅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更有来自考古学方面的充分证据,而汉番禺城的改置、广州汉墓区的变化和东汉末年重建番禺城,不仅是这座古都毁于战火的旁证,同时也是因这...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杨仆纵火烧城,曾将南越国都番禺城完全毁灭,这不仅见于历史文献记载,更有来自考古学方面的充分证据,而汉番禺城的改置、广州汉墓区的变化和东汉末年重建番禺城,不仅是这座古都毁于战火的旁证,同时也是因这一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结果。历史事实向人们证明,古都广州的城市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是广州城市兴起与发展的基础条件,但长期保持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环境却是这一条件能否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越国都 番禺城 城市毁灭
下载PDF
“废都”的神幻象征及其知识分子之死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华 《商洛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5,共5页
鬼神文化、神幻物象弥漫在《废都》的字里行间,这样的魔幻想象与"废都"文化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庄之蝶形象生成的文化场域。埙乐和牛的象征,庄之蝶与四个女性的关系,指向的都是知识分子建设自我精神世界的问题。贾平凹溯本... 鬼神文化、神幻物象弥漫在《废都》的字里行间,这样的魔幻想象与"废都"文化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庄之蝶形象生成的文化场域。埙乐和牛的象征,庄之蝶与四个女性的关系,指向的都是知识分子建设自我精神世界的问题。贾平凹溯本追源,从传统和现代文化的矛盾冲突中,呼唤知识分子要突破重围,重返历史主体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废都》 神幻象征
下载PDF
《废都》话语分析
7
作者 李世武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7-33,共7页
《废都》的文本话语与两性话语、道德话语、文学审美话语、政治话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与冲突。以男权为中心的文人士大夫自恋心态导致对女性话语权力的践踏,对两性关系的主观病态扭曲;同时,作家艺术真实尺度把握不当,是对文学审美... 《废都》的文本话语与两性话语、道德话语、文学审美话语、政治话语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背离与冲突。以男权为中心的文人士大夫自恋心态导致对女性话语权力的践踏,对两性关系的主观病态扭曲;同时,作家艺术真实尺度把握不当,是对文学审美话语的挑战;"废都人"自私自利、见利忘义、虚伪做作的言行举止和两性关系的扭曲、变态,是对中国传统优质道德话语的颠覆;作品中以宣泄基调反映出来的社会各阶层间差距加大、利益分配不公等问题,是对主流政治话语的讽刺;作家历史理性的深度匮乏使《废都》难以承担指引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一使命;作家艺术技巧的牵强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作家"审丑"尺度不当,忘记了对丑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两性话语 道德话语 文学审美话语 政治话语 文本话语
下载PDF
沉沦·救赎·毁灭——《废都》:一曲二十世纪末的都市悲歌 被引量:1
8
作者 韩文霞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8-70,78,共4页
《废都》出版十几年来,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在文学观念发生诸多改变的今天,重读《废都》或许更能理解其内涵。本文试图从庄之蝶沉沦之原因,自我救赎之选择,以及作品的艺术风格等方面,来分析《废都》的深刻意蕴和独特魅力。
关键词 《废都》 庄之蝶 沉沦 救赎 毁灭
下载PDF
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浅析《废都》葛浩文英译本
9
作者 沈芸 李立平 《宜春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3-78,共6页
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废都》语言特色鲜明,富有创造力且颇具时代特征,其英译本在国外受到读者的热捧。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胡庚申先生提出了一项热门且具全新视角的宏观研究翻译的方法。笔者在整理归纳作品的历史背景及源语言的语... 贾平凹先生的小说《废都》语言特色鲜明,富有创造力且颇具时代特征,其英译本在国外受到读者的热捧。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胡庚申先生提出了一项热门且具全新视角的宏观研究翻译的方法。笔者在整理归纳作品的历史背景及源语言的语言特色后,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作为整体的理论框架,结合葛浩文先生《废都》的英译本,通过历时性分析及比较分析等手段,从"语言维"、"交际维"以及"文化维"三方面浅析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下所做出的适应性选择以及选择性适应,并基于此来探究社会环境、时代背景、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译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 翻译生态环境 葛浩文 《废都》
下载PDF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域中的人生困境书写——以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为例
10
作者 王俊虎 陈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76-81,共6页
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面对老婆牛月清产生的性无能,使他试图通过疯狂的婚外性恋活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以找回自己的男性自尊。当庄之蝶发现自己的各层次需求在唐宛儿、柳月、汪希眠老婆、阿灿这四个女人身上得到满足其实是自我麻... 贾平凹《废都》中的庄之蝶面对老婆牛月清产生的性无能,使他试图通过疯狂的婚外性恋活动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以找回自己的男性自尊。当庄之蝶发现自己的各层次需求在唐宛儿、柳月、汪希眠老婆、阿灿这四个女人身上得到满足其实是自我麻痹时,已经陷入人生困境的泥淖而无法逃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清晰地透视出庄之蝶的欲望缘起、各层次需求自我满足的臆想过程以及悲剧人生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废都》 庄之蝶 知识分子 人生困境
下载PDF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商代陶板瓦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乃胜 李清临 +1 位作者 曾晓敏 宋国定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2-564,569,共4页
分析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一批距今约3 500a,时代为商代早期的陶质板瓦,讨论了这些板瓦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对板瓦尺寸的测量表明,虽然板瓦的大小差异很大,其弦长和弧长却呈正相关.结合板瓦的外部特征,推断这些板瓦先由泥条盘筑法筑成泥圈... 分析了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一批距今约3 500a,时代为商代早期的陶质板瓦,讨论了这些板瓦的制作工艺和性能.对板瓦尺寸的测量表明,虽然板瓦的大小差异很大,其弦长和弧长却呈正相关.结合板瓦的外部特征,推断这些板瓦先由泥条盘筑法筑成泥圈,并经慢轮修整制成圆筒状坯体,然后经切割而成瓦坯,最后入窑焙烧而成.吸水率、抗折强度和烧成温度的分析表明,这些板瓦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完全符合一般意义上瓦的标准,表明我国在商代早期已经可以制作工艺性能较好的建筑用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商城 陶板瓦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无限人生话沧桑——《倾城之恋》的存在论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飞宇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3-106,共4页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 ,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详细地诉说了人生极端的生存境况下的种种变化与人生十字路口的选择 ,其核心思想是倾诉了人生作为“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沧桑感。这与存在哲学的人生观是很相近的。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对存在哲学来说是很好的注脚。作者所言说的是无限人生的沧桑 ,而且通过特定意象的塑造使得这种感觉具有无限的感染力。而且通过情节的构造表现出价值观的冲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 沧桑 存在论解读 倾城之恋
下载PDF
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以“《废都》现象”“《秦腔》视阈”与“《山本》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思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废都》现象""《秦腔》视阈""《山本》问题"是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中三个重要抓手,本文以之为中心,探讨其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废都》批评中,呈现出誉毁相参,查禁与再思重评的曲折过程,在这... "《废都》现象""《秦腔》视阈""《山本》问题"是贾平凹长篇小说研究中三个重要抓手,本文以之为中心,探讨其长篇小说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在《废都》批评中,呈现出誉毁相参,查禁与再思重评的曲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批评者前后迥异、判若两人的批评立场与批评姿态,令人不禁感慨批评者的风骨。在《秦腔》批评中,传统(乡土)文化与叙事艺术是最主要的两个既定视野,但作品的世界性因素却缺乏贯通性的追索,说明我们的研究视阈有待进一步打开。《山本》问题,暴露出贾平凹创作中早已存在的顽疾与读者的时代病。对于前者,迫使我们思索批评的意义;对于后者,告诫我们需要健康的批评生态,需要负责任的文学批评,需要实话实说,真诚坦言的文学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现象 《秦腔》视阈 《山本》问题 贾平凹 长篇小说研究
下载PDF
向布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隆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6-141,共6页
《中国历史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弧足空首布与战国平肩方足布各一种。其编号分别为366号、2280号,对于这两种布币面文的释读,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此两种货币的面文应释读为宜,宜邑在今宜阳县韩城乡东关村与城角村之间的战国宜... 《中国历史货币大系.先秦卷》中收录平肩弧足空首布与战国平肩方足布各一种。其编号分别为366号、2280号,对于这两种布币面文的释读,有不同看法。本文认为此两种货币的面文应释读为宜,宜邑在今宜阳县韩城乡东关村与城角村之间的战国宜阳故城,平肩弧足宜字布应为春秋中晚期周王畿的铸币。战国平肩方足宜字布应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铸币。而文献中的向地并不在今河南济源市境,而在今沁阳市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阳 宜阳故域
原文传递
“二里头商都说”的再检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民镇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3-75,共13页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 夏都 商都 斟鄩
原文传递
寻求者的声音——对张爱玲《倾城之恋》的一种解读
16
作者 贺玉庆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4-56,共3页
从女性视角解读《倾城之恋》,可以透过平凡婚恋故事的表层伪装看到张爱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抗争。白流苏的叛逆与孤立、传统意象的解构与重写、女性自然本相的异化,无不表现了作者对父系文化圈有意无意的抗拒和失望。
关键词 解读 声音 中国传统文化 女性
下载PDF
是虚构,亦或是现实——《倾城之恋》的接受阅读
17
作者 谢秀琼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24-27,共4页
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由读者的感性阅读 ,到叙事者声音的发现 ,再到读者的批判阅读 ,是一个不断深入阅读的过程 ,也是读者参与故事虚构 ,完成对现实批判的过程。
关键词 倾城之恋 虚构 现实批判
下载PDF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遗址新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并成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为我国现存规模较大、颇有影响的一座古城址。作者反复踏察了该城址及其周围的众多遗迹,摸清了其基本面貌,考得骆驼城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因地震水患搬迁重筑的酒泉郡表氏(表是)县城,前凉至北周该城为凉州建康... 高台县骆驼城遗址,为我国现存规模较大、颇有影响的一座古城址。作者反复踏察了该城址及其周围的众多遗迹,摸清了其基本面貌,考得骆驼城为东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因地震水患搬迁重筑的酒泉郡表氏(表是)县城,前凉至北周该城为凉州建康郡郡治及其所辖表氏(表是)县城,唐代为建康军城,公元766年废弃,该城延绵58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城 表氏县 建康郡 建康军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高速城镇化进程下的大遗址整体保护规划策略研究——以良渚古城遗址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同滨 王琳峰 +1 位作者 刘翔宇 袁守愚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7-13,共7页
良渚古城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重要的大型考古遗址,分布范围100多平方公里,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余杭区,在遗址保护方面的压力突出表现为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态势下土地资源特别紧缺与经济发展特别急速的矛盾... 良渚古城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重要的大型考古遗址,分布范围100多平方公里,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余杭区,在遗址保护方面的压力突出表现为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态势下土地资源特别紧缺与经济发展特别急速的矛盾,主要涉及城镇建设、土地利用、道路交通、社会居民调控4个方面。本文以良渚古城为例,探讨了在高速城镇化背景下面临上述发展压力与环境因素的大型考古遗址整体保护规划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良渚古城遗址 发展压力 整体保护 规划对策
下载PDF
从“国家遗址公园”到“国家文化公园”——关于良渚国家文化公园申报导则的思考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平 《城乡规划》 2020年第4期7-12,共6页
良渚遗址的“申遗”成功并不是对遗产保护的“一锤定音”,只是向实现良渚遗址保护目标迈出的一大步,这对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良渚遗址申报国家文化公园的条件,创建国家... 良渚遗址的“申遗”成功并不是对遗产保护的“一锤定音”,只是向实现良渚遗址保护目标迈出的一大步,这对良渚遗址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背景下,分析了良渚遗址申报国家文化公园的条件,创建国家文化公园的理念、思路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设良渚国家文化公园的举措。作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后“申遗”时代的良渚遗址,亟待按照国家文化公园的标准,进入更高层次的“国家性”保护、传承和利用阶段;要推动良渚遗址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增长级,进一步发挥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自觉的积极作用,进而使得良渚遗址真正实现从“国家遗址公园”向“国家文化公园”转变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渚 国家文化公园 积极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