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
张世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45
|
|
2
|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 |
王景英
梁红梅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4
|
|
3
|
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 |
黄耿志
薛德升
徐孔丹
杨燕珊
陈昆仑
|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3
|
|
4
|
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 |
林聚任
|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6
|
|
5
|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
管建华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1 |
45
|
|
6
|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
葛晨虹
|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9
|
|
7
|
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 |
王寅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2 |
37
|
|
8
|
浸润后现代精神的心理治疗模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述评 |
魏源
|
《医学与哲学》
|
2004 |
33
|
|
9
|
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 |
周思旭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10
|
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 |
周庆生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32
|
|
11
|
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 |
刘廷杰
|
《时代建筑》
|
2005 |
17
|
|
12
|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
陈晓彤
|
《规划师》
|
2002 |
20
|
|
13
|
后现代档案学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 |
徐拥军
李子林
李孟秋
|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7
|
|
14
|
论情报学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趋势 |
王知津
宋正凯
|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
15
|
生成性教学:教学当中会出现一种新的方法论吗? |
周序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7
|
|
16
|
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 |
魏源
|
《台州学院学报》
|
2004 |
25
|
|
17
|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 |
何林军
|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14
|
|
18
|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
周卫红
|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
2006 |
22
|
|
19
|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
方李莉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2
|
|
20
|
异化的“去中心”:审视电子乌托邦 |
徐翔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