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 被引量:145
1
作者 张世英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8,共6页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彻底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内。“后现代主义”的特... “现代性”的基本特征是批判和自由创造的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在其发展过程中却走向了它自身的反面。“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性”为要彻底实现自身而进行的自我批判、自我超越,“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性”之内。“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对传统的“主体性”概念、理性至上主义、旧形而上学的批判,而最终归结为人的自由生活一一审美生活的彻底实现。因此,美学问题和文艺评论成了“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话题。文章专门以著名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里达对语音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后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为例,具体说明了“后现代主义”的彻底批判精神和自由创造精神。作者认为,“后现代主义”尽管有些过激之谈和片面性,但其彻底批判和不断自我超越的精神,却是值得赞赏和吸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现代性 主体性 理性至上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 自我超越
原文传递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54
2
作者 王景英 梁红梅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2-118,共7页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和提倡对以及淡化价值判断是其显著特征。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许多教育学者开始借助... 后现代主义是 2 0世纪末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 ,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强调反思和批判精神、反中心和提升非理性、倡导多元化的方法论和提倡对以及淡化价值判断是其显著特征。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许多教育学者开始借助后现代主义的有关思想来审视教育 ,笔者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有关思想的观照 ,展开由后现代主义引发的对当前教育评价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反思 对话 定性研究 多元化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非正规公共空间治理——对城市流动摊贩空间疏导模式的后现代反思 被引量:63
3
作者 黄耿志 薛德升 +2 位作者 徐孔丹 杨燕珊 陈昆仑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7-55,共9页
如何协调现代性/正规性与非正规性的矛盾是21世纪城市规划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摊贩疏导区治理的性质和矛盾,提出"合理正规化"的问题。研究认为,疏导区是一种基于空间操作的正规化机制,它以空间固定为基础,... 如何协调现代性/正规性与非正规性的矛盾是21世纪城市规划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广州流动摊贩疏导区治理的性质和矛盾,提出"合理正规化"的问题。研究认为,疏导区是一种基于空间操作的正规化机制,它以空间固定为基础,通过施加一套源于正规经济的管理措施来改造和管控非正规性。然而,疏导区的"正规本位主义"忽视了非正规经济嵌入现实实践的自然特性和优势,使其面临潜在的可持续性危机。这个危机隐含于疏导区四个正规化要素与流动摊贩特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在区位固定与流动性、租金缴纳与低成本、合同约束与灵活性、产品管制与自主性等方面的紧张关系。广州案例表明了协调既定的现代空间秩序与非正规的公共空间使用之关系的复杂性,带来的启示是对非正规的规划响应不应只是简单地将源于正规经济的既定规范施加于非正规,而应充分考虑非正规自身特性、需求和规律。这或许需要规划师突破现代规划框架,发展应对流动性、灵活性等表征后现代性特征的规划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非正规性 公共空间 流动摊贩 正规化 后现代主义
原文传递
论空间的社会性——一个理论议题的探讨 被引量:46
4
作者 林聚任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44,8,共10页
空间是一个早已存在且似乎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范畴。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兴起,空间的社会性意义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关于社会生活空间性的讨论已成为当今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出现了各种理论"空间化"的观... 空间是一个早已存在且似乎为人们习以为常的基本范畴。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兴起,空间的社会性意义这一问题被提了出来。关于社会生活空间性的讨论已成为当今社会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并出现了各种理论"空间化"的观点。本文结合某些后现代主义者的观点,试图通过对社会空间概念的辨析,从社会理论上提出深入探讨空间的社会性问题的一些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空间性 社会性 后现代主义 理论议题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音乐教育 被引量:45
5
作者 管建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11年第3期84-94,170,共11页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 本文根据当今多元文化教育学来阐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及其课程与教学。首先,多元文化教育是与同化主义教育相对的概念,各自都有其哲学基础;其二,多元文化教育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都是当今全球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三,多元文化教育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课程及教学提供了教育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化与多元 现代性 后现代性 音乐人类学 重新定位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葛晨虹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103,共8页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解构"理论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解构"在后现代思想尤其是"消极的"后现代那... 后现代主义是产生并流行于西方世界的一种理论范式和社会思潮。其"解构"理论在强调解放思想、张扬个性和主体思考、重构人际关系方面,提供了积极的思维方式。但"解构"在后现代思想尤其是"消极的"后现代那里,表现为一种注重"破旧"解构、疏于"立新"建构的否定性思维方式,在"解构"及"价值祛魅"思维中,传统的真善美的意义深度、价值的普遍性和相对确定性也被消解了,而在一味强调多元性、个性自由、不确定性等社会及其价值的"碎片化"过程中,也易走向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因此,对后现代理论范式及价值思潮的辩证把握和反思,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对坚守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对文化生态和共同价值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与国家精神培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思潮 价值观 影响
原文传递
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37
7
作者 王寅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5,共7页
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后现代哲学思潮,可拟将其称为哲学的第四转向,且可分为三个时期:(1)人本性与批判性;(2)破坏性与解构性;(3)建设性与体认性。认知语言学便是这一转向的产物,它的若干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都体现了后现代... 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后现代哲学思潮,可拟将其称为哲学的第四转向,且可分为三个时期:(1)人本性与批判性;(2)破坏性与解构性;(3)建设性与体认性。认知语言学便是这一转向的产物,它的若干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都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只有从哲学的"第三转向:语言哲学"和"第四转向:后现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功绩,掌握其学术真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转向 后现代哲学 认知语言学
下载PDF
浸润后现代精神的心理治疗模式——焦点解决短期疗法述评 被引量:33
8
作者 魏源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4期34-35,共2页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近 2 0年逐步发展成熟的心理治疗模式 ,在西方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从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的产生背景、基本理念、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这三个方面对这种新兴的心理治疗模式作出简单的述评。
关键词 浸润 后现代精神 心理治疗模式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述评
下载PDF
从后现代视角论师生关系重构 被引量:29
9
作者 周思旭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现代师生关系奉行的是师生主客二元对立、教师中心和权威、培养规格的统一性等理念,师生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不平等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以批判现代理性教育观和认识论为... 现代师生关系奉行的是师生主客二元对立、教师中心和权威、培养规格的统一性等理念,师生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种不平等不仅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也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后现代师生关系则以批判现代理性教育观和认识论为哲学基础,主张建立非理性的、情感约定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具有同等的话语权,在民主平等、合作对话的过程中共同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师生之间建立起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彼此之间既有充分的自由又有对对方的负责,是自由、责任和权利的统一。师生之间在教育和学习中经历共同生命发展的过程,最终形成健康的情感和人格,达到生命的完整。后现代主义的师生关系向人们展现了一种开放的、多元的、新颖的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 现代 师生关系
下载PDF
语言规划发展及微观语言规划 被引量:32
10
作者 周庆生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20-27,共8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规划随着新兴国家的独立而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新兴国家早期语言规划的目标跟国家总目标相关联,效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言规划随着新兴国家的独立而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新兴国家早期语言规划的目标跟国家总目标相关联,效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语言、一种文化"的理念。上世纪90年代以来,奉行后现代主义,把语言作为资源,关注语言濒危、语言消亡和语言人权问题,强调语言规划的生态环境。非国家层面如销售服务、制造业、行政管理、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语言规划是微观语言规划,中介在微观语言规划中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规划 语言规划简史 微观语言规划 中介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后现代的商业空间——体验一种非"短暂"的时尚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廷杰 《时代建筑》 2005年第2期98-101,共4页
后现代时期的商业空间有着与商品等同的意义:被消费,被愉悦和追逐时尚。所以当一个混杂、多变、迷人、时尚的超空间被当作商品占有时,消费的行为也自然演变为因商品和空间引发的双重旅途。
关键词 后现代 超建筑 浅薄和献媚 消费 价值 复合步行空间系统 折型空间
下载PDF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晓彤 《规划师》 2002年第6期29-33,共5页
通过对美国当代景观建筑师作品的分析、介绍,探讨了美国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后现代主义表现,同时对比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进而归纳总结了后现代主义语汇在美国景观设计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美国 景观设计 后现代主义 建筑风格
下载PDF
后现代档案学的理论贡献与实践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徐拥军 李子林 李孟秋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40,共10页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质疑与反思,倡导多样性与异质性,极大地推动了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与发展。以档案记忆观、档案与信任、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多元论、档案情感价值、档案第五维度、社群档案等为代表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观点对传统档... 后现代主义思潮主张质疑与反思,倡导多样性与异质性,极大地推动了档案理论与实践的演进与发展。以档案记忆观、档案与信任、档案与身份认同、档案多元论、档案情感价值、档案第五维度、社群档案等为代表的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观点对传统档案学的发展作出理论贡献,促使人们对档案自身价值重新认识,对档案工作属性重新定位,对档案学理论重新思考。在实践维度,后现代档案学理论推动传统档案工作变革,促使档案工作对象范畴不断拓展,档案工作业务模式不断创新,档案机构职能优势不断凸显,档案工作者角色定位趋向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档案学理论 档案工作
原文传递
论情报学发展的后现代主义趋势 被引量:27
14
作者 王知津 宋正凯 《情报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5-148,共4页
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梳理了情报学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对情报学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分析,认为情报学的发展具有非表达特质、不确定性、多元性和去中心化等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点,后现代主义趋势已经是情报学发展的既成事实。
关键词 情报学 理论研究 发展趋势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生成性教学:教学当中会出现一种新的方法论吗? 被引量:27
15
作者 周序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50,共7页
脱生于后现代主义的"生成性教学",表面上批判的是教学中的程序化、机械化现象,实际上是要批判崇尚科学、强调理性的现代教学。但"生成性教学"在理论上还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其逻辑前提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在实践中"... 脱生于后现代主义的"生成性教学",表面上批判的是教学中的程序化、机械化现象,实际上是要批判崇尚科学、强调理性的现代教学。但"生成性教学"在理论上还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其逻辑前提也显得过于理想化;在实践中"生成性教学"也频频搁浅,其原因不在于"技术主义倾向",而在于很多教师并未掌握最基本的生成技术、技巧。从追求有效教学的目的出发,强调预设既是国际趋势,也符合教学规律,就连生成本身也是预设的一部分。因此,"生成性教学"不宜作为指导教学工作的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预设
下载PDF
解构并重述生命的故事——叙事疗法述评 被引量:25
16
作者 魏源 《台州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8-82,共5页
叙事疗法是一种新颖独到的心理治疗模式。它浸润了后现代主义精神 ,又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 ,真正体现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助人自助”与“以人为本”
关键词 叙事疗法 心理治疗 后现代主义精神 中国人 心理咨询
下载PDF
消费文化视野下的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4
17
作者 何林军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36-39,共4页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 经验主义后现代研究者认为 ,后现代消费社会的消费行为是符号消费的象征行为 ,艺术、美学、文化与民间社会、商业活动互渗、交融于一体。后现代主义是这一社会经验的现象 ,是文化变迁的过程和结果。由此经验研究出发 ,后现代主义的关键特征则是 :艺术的消解即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随之而来的是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差异的抹平 ,消费和文化的平面化 ,人们沉湎于“能指”的狂欢而放逐“所指”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后现代主义 符号消费 大众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变迁
下载PDF
论网络语言的后现代文化内涵 被引量:22
18
作者 周卫红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79,共4页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 网络语言的许多特点暗合了后现代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自由解构语言规范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去中心”、“去权威”的文化精神;网络语言充斥大量数字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数字化”、“计算机化”的知识特征;网络语言倾向于简单直观表达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平面化”、“表层化”的思维模式;网络语言盛行“大话”式言语的特点体现了后现代“游戏化”、“娱乐化”的文化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言 后现代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方李莉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3,共9页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人类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 艺术人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术研究视野,一种认识人类文化和人类艺术的视角。人类学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打开了新的缺口,开启了许多新的方法论和新的研究视角,以及与不同学科的新的互动方式,由此而产生出一种对人类世界的新的认知方式。而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对理解中国的本土艺术,建构中国的本土经验,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社会结构 后现代主义 本土化意义
原文传递
异化的“去中心”:审视电子乌托邦 被引量:22
20
作者 徐翔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对网络时代文化权力的反思,不能缺乏对网络文化的去中心性在本体论层次上的内部质疑,尤其不能忽视其去中心性朝集中性的自我异化。需要强调,话语表达上的去中心不等于话语传播和话语影响力的去中心,物理拓扑结构和信息渠道上的去中心不... 对网络时代文化权力的反思,不能缺乏对网络文化的去中心性在本体论层次上的内部质疑,尤其不能忽视其去中心性朝集中性的自我异化。需要强调,话语表达上的去中心不等于话语传播和话语影响力的去中心,物理拓扑结构和信息渠道上的去中心不等于信息传播上的去中心,传统威权中心的弱化不等于网络权力中心的弱化而只是意味着它的型变。我们要清除对电子乌托邦的乐观遐想,重审在网络语境下话语宰制的可能方式,意识到网络文化表层的碎片化和"狂欢化"在其深层次上所隐蕴的话语和文化霸权的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化 后现代主义 去中心 电子乌托邦 话语 霸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