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文课程的图像转向:内涵、表征与进路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晓荷 董小玉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图像世界”的降临推动了语文课程“图像转向”的发生。从图文关系出发,对语文课程的图像转向进行内涵解析,以确证语文课程图像转向背后的历史动因,赋予语文课程图像转向命题以合理性依据。语文课程图像转向的表征即阅读习惯由沉浸品... “图像世界”的降临推动了语文课程“图像转向”的发生。从图文关系出发,对语文课程的图像转向进行内涵解析,以确证语文课程图像转向背后的历史动因,赋予语文课程图像转向命题以合理性依据。语文课程图像转向的表征即阅读习惯由沉浸品读到浏览视读,知识形式由隐形渗透到显化呈现,思维方式由线性聚合到非线性发散,审美体验由区隔感受到在场参与。据此反思,指出语文课程图像转向的进路在于合理把握图文的教育张力;积极养成师生的视觉素养;适当运用可视化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程 图像转向 读图时代 图文关系
下载PDF
米切尔与图画转向 被引量:3
2
作者 徐丽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5-93,共9页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 米切尔提出"图画转向"的本意是想为图画争取一个与语言平等的地位,最终却被广泛地推衍误读为"图像霸权"或"视觉时代"的来临。按照米切尔后期的澄清,图画转向在人类文化史中曾反复发生,而由视觉形象引起的焦虑不安也绝非首次。"图画转向"与哲学内部所发生的"语言转向"并不具有承递关系或衔接关系,二者并非同一层面上的"转向"。但如果将二者都看作是某种文化思潮,则它们之间是彼此关联甚至互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画 图像 形象 图画转向 语言转向
下载PDF
从文艺大众化到摄影武器论: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的影像转向 被引量:2
3
作者 曹培鑫 赵鹏 彭天笑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55-68,共14页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一个影像的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逐渐形成。影像化的通俗文艺也逐渐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大众化'的号召下,左翼电影运动将影像带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视野之中。然而局限于历史情...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下,一个影像的世界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逐渐形成。影像化的通俗文艺也逐渐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大众化'的号召下,左翼电影运动将影像带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视野之中。然而局限于历史情境和党对新影像技术与艺术的认知,影像对于宣传的优势并未被真正认识到,这导致延安电影团的影像实践流产。此状况直到沙飞带着相对成熟的'摄影武器论'来到晋察冀边区,并通过摄影展向中共领导人展示了摄影的极大优势,才获得改善。沙飞其后创办的《晋察冀画报》开启了中共宣传系统以影像为中心的传播实践。从此,影像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最重要的媒介形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晋察冀画报》 影像转向 画报
下载PDF
汉族吉祥文字图案发展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秦令康 王群山 《设计》 2019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为了研究汉族吉祥文字图案的发展,以及汉族吉祥文字图案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广泛互相渗透的今天所体现的本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所在,通过深入分析汉族吉祥文字的缘起、特性以及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表达,详细梳理了其发展源流。汉... 为了研究汉族吉祥文字图案的发展,以及汉族吉祥文字图案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广泛互相渗透的今天所体现的本土艺术的价值和魅力所在,通过深入分析汉族吉祥文字的缘起、特性以及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表达,详细梳理了其发展源流。汉族吉祥文字图案是建立在华夏文明古老的文化遗存上的,并且在长达几千年的文明成熟、完善中孕育出了独特的审美观念,而这种演化也成为了中国社会文明发展的缩影。因此,应将中国传统吉祥文字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保护、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祥文字 图案 装饰 图像转向 当代艺术
下载PDF
沈从文的图像转向:一项跨媒介的视觉文化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军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3期89-119,共31页
从跨媒介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穿越沈从文的文学、绘画和学术三方面的文化实践,可对沈从文的"转业"之谜提供一种基于图像阐释、文本细读和历史考证的新阐释和新论证。沈从文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比喻成是一次针对"工具重造&qu... 从跨媒介研究的角度出发,通过穿越沈从文的文学、绘画和学术三方面的文化实践,可对沈从文的"转业"之谜提供一种基于图像阐释、文本细读和历史考证的新阐释和新论证。沈从文把五四新文化运动比喻成是一次针对"工具重造"的运动,他本人在工具方面的变革具有同样的意义。这一变革以沈从文在1934年用彩色蜡笔作画为标志,伴随着人生中的婚外恋情、文学创作中的色彩实验、战后政治评论中的审美乌托邦,中间贯穿着一条"图像转向"的红线,并最终导致沈从文晚年向"形象历史学家"的转型。这一"图像转向"和一个堪称"艺术家"的沈从文,将成为理解前期"作家"沈从文和晚期"学人"沈从文的桥梁。而其中透露的内在逻辑历程,存在着超越一时一地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纷争的哲学深度和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工具重造 色彩实验 学术革命 色彩重现
下载PDF
设计视角下水墨“图像转向”艺术语言探索——以姜宝林新水墨语言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青 《湖南包装》 2019年第2期53-55,共3页
在多元文化交叉的读图时代,水墨"图像转向"转型再次引起关注。文章从"图像转向"理论切入,分析20世纪初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困境,并以姜宝林水墨画创作艺术语言为例,从设计学的视角,通过对水墨元素构成表现、水墨图... 在多元文化交叉的读图时代,水墨"图像转向"转型再次引起关注。文章从"图像转向"理论切入,分析20世纪初以来,中国绘画的发展困境,并以姜宝林水墨画创作艺术语言为例,从设计学的视角,通过对水墨元素构成表现、水墨图式构成语言等角度,分析其独创的新抽象水墨,注重形式感的创新,图示与符号注重装饰美、重复美,强化疏密变化和视觉的冲击力,继承古老的符号并转换成现代符号,体现当代精神,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 图像转向 艺术语言 现代性
下载PDF
科学图像叙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鹏 崔之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1年第3期33-37,共5页
基于米歇尔的批判图像学理论,以艺术符号阐释科学图像的“陌生化”叙事、“元图像”指涉,以及“视知觉”等特征。厘清图像视阈下艺术和科技之间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传统与科学的间离、神话与科学的互文;以及“元图像”的象征叙事、矛... 基于米歇尔的批判图像学理论,以艺术符号阐释科学图像的“陌生化”叙事、“元图像”指涉,以及“视知觉”等特征。厘清图像视阈下艺术和科技之间的“陌生化”叙事模式:传统与科学的间离、神话与科学的互文;以及“元图像”的象征叙事、矛盾空间的科学隐喻的叙事关系,突破文字叙述的局限,建构科学图像可视化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图像 图像转向 叙事关系 科学可视化
下载PDF
“图像转向”视域下数据新闻的叙事逻辑分析
8
作者 谢帅光 朱爱敏 《梧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69,共9页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的回应。数据新闻在语图关系上,体现在从图像对文字的依赖到图像不断独立并自我呈现的过程,在叙事方式上体现为文字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向。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本... 米歇尔的“图像转向”是对“读图时代”图像成为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的回应。数据新闻在语图关系上,体现在从图像对文字的依赖到图像不断独立并自我呈现的过程,在叙事方式上体现为文字叙事向图像叙事的转向。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本质上是一种图像叙事,传统新闻报道以文字叙事为主导的模式被数据新闻的图像叙事逐渐解构,逐步形成图像超越的叙事模式,并呈现出自身的逻辑与特征。分析“图像转向”视域下数据新闻的叙事机制,可以丰富新闻叙事的理论研究,调整受众信息接受的审美情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数据新闻 图像叙事 文字叙事
下载PDF
米歇尔图像转向理论对于产品设计的启示
9
作者 詹永杰 熊菁菁 《工业设计》 2023年第2期31-33,共3页
为优化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方法,提升产品设计价值。文章根据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对产品设计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该理论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具体性运用。米歇尔图像转向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新时代下产品设计中“人—... 为优化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方法,提升产品设计价值。文章根据米歇尔的图像转向理论对产品设计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并探究该理论在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具体性运用。米歇尔图像转向理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出新时代下产品设计中“人—物—环境”三者的整体性特点,其互动特性能更好地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对体验经济时代的产品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米歇尔 图像学 图像转向
下载PDF
视频加速对二语字幕影视使用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怿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24-130,共7页
字幕视频集动态效果、口语对话和书面文字为一体,在“图像转向”背景下及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当前字幕视频在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被广泛应用,已被公认为一种获取语言技能的时代性教学工具与宝贵资源。变速播放或变速处理是时下一种... 字幕视频集动态效果、口语对话和书面文字为一体,在“图像转向”背景下及多媒体学习理论的支撑下,当前字幕视频在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被广泛应用,已被公认为一种获取语言技能的时代性教学工具与宝贵资源。变速播放或变速处理是时下一种十分流行、广为使用的音视频处理技术,本研究在字幕视频教学中创新性引进视频加速手段,通过学习者学习成绩和满意度情况调查实证分析了字幕视频加速对字幕视频学习的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字幕视频1.2倍速播放时,对学习效果不存在任何负面影响,同时绝大多数受试者对视频加速这种方式较为满意、有兴趣,并意识到视频加速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加速 字幕影视 二语学习 图像转向 多媒体学习
下载PDF
历史表现的绘画性:安克斯密特与“图像的转向”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书焕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在语言学转向之外,怀特在其关于历史文本文学性的论述中,对视觉资料的自觉运用部分启发了历史写作绘画性的新思考,隐含地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头"看"历史的开始。安克斯密特在怀特的文学性进路之外,提倡一种"图像的转向&qu... 在语言学转向之外,怀特在其关于历史文本文学性的论述中,对视觉资料的自觉运用部分启发了历史写作绘画性的新思考,隐含地向我们提供了一种回头"看"历史的开始。安克斯密特在怀特的文学性进路之外,提倡一种"图像的转向"作为对文本的超越,并试图分析这种历史文本图像化相对于历史文本文学性的优势。这种"图像的转向"和对历史表现绘画性的关注有着侧重不同的差异。安克斯密特关于绘画表现和历史表现的"在场"和"框架"类比更多围绕作为名词和结果的表现,而非强调绘画性作为一种表达的过程。转向绘画,但却不因此表明一种作为新的研究范式的"图像的转向",而是着意绘画性表达对历史表现的隐喻性理解:一种表达性的历史表现之可能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表现 绘画性 安克斯密特 图像的转向
下载PDF
Apocalypse and Body Transgression: On Picasso’s Crucifixion (1930)
12
作者 Zarko Paic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18年第4期248-266,共19页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picture entitled Crucifixion, 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art paradigm shift in the 1930s when the master focuse...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question of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picture entitled Crucifixion, which was creat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art paradigm shift in the 1930s when the master focused his attention to the return to painting as a reference framework of myth and religion. But this return was only a turning point towards a modern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and art from other sources.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problem of pictorial turn nowadays has a strong impact on the postmodern theology, which encompasses various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also quite opposite philosophical attitudes. The article shows, thus, the inner relationship and connection between painting art and the search for transgression in the language that was the idea of Bataille.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author tries to show the consequences of Bataille’s thinking of transgression; the second part has attempted to articulate the problems of interpretation of Picasso’s canvas Crucifixion; and concluding remarks is an attempt to review the emphasis on relationship with pictorial turn and transformations in the notion of contemporary art concerning the body as a sovereign event of the freedom and sacrif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CALYPSE body transgression PICASSO BATAILLE crucifixion pictorial turn
下载PDF
消费社会语境下的网络文学新视点
13
作者 刘玲华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7期78-83,97,共7页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得不与"符号消费"彼此依附。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成分加以考察,对此双重语境加以审视,能够管窥网络文学的新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转向 符号消费 文学性
下载PDF
The "Pictorial Turn" as Crisis and the Necessity of a Critique of Visual Culture
14
作者 Michele Bertolin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5年第3期121-130,共10页
The "Pictorial" or "Iconic Turn" is a central issue in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mages and visual cultural studies. Should the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Iconic Turn" and formulated in the last 20 years by schol... The "Pictorial" or "Iconic Turn" is a central issue in 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images and visual cultural studies. Should the theories concerning the "Iconic Turn" and formulated in the last 20 years by scholars such as Gottfried Boehm, William Mitchell, Hans Belting be taken as critical theories of crisis? Is the currently experienced "turn towards images" (and their progressive rehabilitation after a long standing philosophical and theological rejection) a sign and symptom of some crisis of people's relation with images, language and, generally speaking,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forms of reality? The main hypothesis of this essay envisages two sets of problems: first,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ossible idea of turning point and the concept of crisis; secondly,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 connecting the iconic turn to the project of "critical iconology" or "critique of visual culture," as outlined by Hans Belting and William Mitchell. Fro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conic Turn" as situation of crisis and aesthetic, anthropological, and epistemological transformation follows the need for the sciences of image to provide a "critical iconolog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theoretically reformul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esuppositions of some dominant contemporary forms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ual cultural CRISIS critique pictorial/iconic turn iconophile/iconoclast doctrines visual and verbalmedia critical iconology.
下载PDF
近代画报研究的文化转向及其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沛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 当前人文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起源于对文本的重新认识。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近代画报出现并风行于清末民初社会转型中的中国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图像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记录,也是某种观看方式的载体。近代画报图像所承载的新的观看方式意味着新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转型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现代性在大众传媒中的表征。本文认为,从视觉文化角度关照近代画报,探索图像表征现代性的诸多可能,研究画报对普通读者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将有助于新闻传播学界在人文学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近代画报图像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理解当前各种层出不穷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画报 视觉性 文化转向 表征 现代性
原文传递
Sora时代:重审“形象”(image)问题
16
作者 姜文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4期53-61,156,157,共11页
海德格尔的“世界图像”是理解形象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哲学起点,而米歇尔和波姆提出的“图像转向”则是讨论这一问题的直接语境。从中涌现出三组核心关系:在真实与虚假的关系方面,关于形象真实性的争论早已有之,形象是通往真实的中介... 海德格尔的“世界图像”是理解形象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哲学起点,而米歇尔和波姆提出的“图像转向”则是讨论这一问题的直接语境。从中涌现出三组核心关系:在真实与虚假的关系方面,关于形象真实性的争论早已有之,形象是通往真实的中介还是阻碍?Sora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两种态度——偶像崇拜症和偶像恐惧症的转换和融合。在文字与形象的关系方面,Sora的文生视频特点一方面体现出文字对形象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两者的耦合。在技术与主体的关系方面,Sora延续并强化了麦克卢汉和斯蒂格勒意义上的体外器官学,它既是毒药也是解药,在图像行为理论的视野下,Sora可以被视为一种新的技术主体,从而进一步推动形象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RA IMAGE 形象理论 图像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