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世同堂》英译和浦爱德文化身份建构的诉求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春发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8,共8页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对《四世同堂》英译和译者浦爱德展开研究:首先,结合一定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传记文学文本,从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子女群体和浦爱德个人经历背景分析她文化身份中的群体因素和个人因素;其次,把《四世同堂》的翻译... 本文从译者文化身份的角度对《四世同堂》英译和译者浦爱德展开研究:首先,结合一定的历史文献资料和传记文学文本,从近代美国来华传教士子女群体和浦爱德个人经历背景分析她文化身份中的群体因素和个人因素;其次,把《四世同堂》的翻译视作浦爱德建构其文化身份的文化实践,从文本内外来分析《四世同堂》的翻译如何体现她建构这种身份的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浦爱德 译者文化身份 建构
原文传递
老舍《四世同堂》中的国民政府抗战 被引量:6
2
作者 史承钧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7,共7页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 文章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老舍的爱国精神,分析了他的《四世同堂》以及其他有关作品对全民抗战尤其是当时国民政府抗战的表现,也揭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四世同堂》未能出版,以及老舍因此不愿出文集的原因,并指出了新时期出版的《四世同堂》鲜为人知的被删改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蒋介石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埃达·浦爱德(Ida Pruitt)与老舍《四世同堂》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 被引量:6
3
作者 魏韶华 刘洪涛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64-68,共5页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YellowStorm(《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即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逐句翻译完成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于1951年以theYellowStorm(《黄色风暴》)为名由美国哈科特和布雷斯公司出版。翻译过程极为独特,即它并不是由译者单独在原作基础上逐句翻译完成的,而是先由小说原作者进行删节,然后再口授给看不懂而能听得懂中文的浦爱德并由浦爱德用打字机录于纸面,在小说出版之前又由出版社再次进行了删节。英译的成功不仅是老舍本人艺术实力的见证,同时也暗含了浦爱德对"母国"的深深执念和独特感受,是译介史上的一个独特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爱德 老舍 《四世同堂》 《黄色风暴》 文化身份 语言风格
下载PDF
《四世同堂》的当代文化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孔庆东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4-28,41,共6页
老舍的巨著《四世同堂》,选择日常生活的视角来描写北京沦陷期间的平民百姓,从中表现出老舍对国民性问题和东亚问题的与众不同的思索。在老舍看来,"过日子"是中华文明的力量所在,堂堂正正地追求和平生活,才能避免民族精神和... 老舍的巨著《四世同堂》,选择日常生活的视角来描写北京沦陷期间的平民百姓,从中表现出老舍对国民性问题和东亚问题的与众不同的思索。在老舍看来,"过日子"是中华文明的力量所在,堂堂正正地追求和平生活,才能避免民族精神和个人心理的殖民化,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生活的常态和人情之美的肯定,使《四世同堂》这部经典拥有了重要的当代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过日子 殖民化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内部与外部多重力量的耦合——论《四世同堂》的经典化
5
作者 马小晴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8-73,共6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通过回顾《四世同堂》经典化的历程,可以看到其经典化是一个不断冲突、建构与调和的动态过程,其中涉及的文本经典特质、文学批评、跨媒介改编等多重因素,分别在不... 《四世同堂》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通过回顾《四世同堂》经典化的历程,可以看到其经典化是一个不断冲突、建构与调和的动态过程,其中涉及的文本经典特质、文学批评、跨媒介改编等多重因素,分别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可以说,《四世同堂》经典化的实质就是内部与外部多重力量的耦合。《四世同堂》经典化不是简单的个例,其昭示着文学经典化的普遍规律,对于当下文学经典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经典化 多重因素
下载PDF
《四世同堂》中知识分子的人性书写
6
作者 安静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9-102,共4页
在《四世同堂》作品中,老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那段危亡岁月的同时,也深刻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痛苦与内心纠结。如果说爱国情怀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么知识分子的士人情怀就是小说最重要且伴随始终的“和声”。文章以作品... 在《四世同堂》作品中,老舍以独特的方式描写了那段危亡岁月的同时,也深刻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现实痛苦与内心纠结。如果说爱国情怀是这部作品的主旋律,那么知识分子的士人情怀就是小说最重要且伴随始终的“和声”。文章以作品中知识分子的人性书写为研究对象,探讨老舍先生对士人精神的传承、弘扬与歌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知识分子 人性书写 士人精神
下载PDF
论老舍抗战文学中的重庆书写 被引量:3
7
作者 喻晓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32-35,共4页
在老舍主要形成于抗战时期的关于重庆书写的作品中,重庆具有抗战符码的意义。重庆书写代表了老舍创作中的一种功利型社会型艺术价值观,与代表老舍创作的第二次高峰、表现抗战的史诗性巨著《四世同堂》之间呈现出一种前后层递的关系。《... 在老舍主要形成于抗战时期的关于重庆书写的作品中,重庆具有抗战符码的意义。重庆书写代表了老舍创作中的一种功利型社会型艺术价值观,与代表老舍创作的第二次高峰、表现抗战的史诗性巨著《四世同堂》之间呈现出一种前后层递的关系。《四世同堂》的成功乃在于对重庆书写资源与北平书写资源的整合。重庆书写与北平书写所代表的风俗文化型创作倾向一起,构筑了老舍创作个性的丰富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抗战文学 重庆 《四世同堂》
下载PDF
文化身份视角下的《龙子》与《四世同堂》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桂玲 邱丽娟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27-30,共4页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 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赛珍珠的《龙子》和老舍的《四世同堂》同样都是以日军侵华战争为主题的小说,但由于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同,所以他们的抗战小说也呈现出诸多相异之处。以《龙子》和《四世同堂》主要人物为例,分析了作品中的几组同类型人物形象,探析了作家的文化身份对其人物形象书写的影响,归纳了他们塑造人物形象的特色,为研究异质文化身份下的文学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龙子》 老舍 《四世同堂》 文化身份
下载PDF
《四世同堂》的家族景观和胡同世情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敬 《泰山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27-31,共5页
 在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携带他浓郁的文化意识,通过解剖沦陷区的一个小胡同,并刻划以祁家为中心的一系列胡同居民,来展现八年抗战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小说中"家族"生活与"小胡同"的世情民生,是作...  在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携带他浓郁的文化意识,通过解剖沦陷区的一个小胡同,并刻划以祁家为中心的一系列胡同居民,来展现八年抗战时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小说中"家族"生活与"小胡同"的世情民生,是作家进行文化思考的窗口和载体。认真解析小说的文化讯息,从中可以窥见老舍对传统民族文化、国民性弱点进行反省批判,探索民族生存方式改造重建之路的深层文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家族景观 长篇小说 老舍 生存方式 家族伦理 家族制度 文学评论
下载PDF
比较文体学视域下的《四世同堂》与The Yellow Storm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璐璐 曹依民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2-146,共5页
从比较文体学角度出发,通过英汉平行文本,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世同堂》与其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中的凸显。可以发现,英汉平行文本中只存在质的凸显,不存在量的凸显。其中,质的凸显在平行文本中有三种形式:(1)源文本凸... 从比较文体学角度出发,通过英汉平行文本,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四世同堂》与其英译本The Yellow Storm中的凸显。可以发现,英汉平行文本中只存在质的凸显,不存在量的凸显。其中,质的凸显在平行文本中有三种形式:(1)源文本凸显,目标文本凸显;(2)源文本凸显,目标文本不凸显;(3)源文本不凸显,目标文本凸显。三种质的凸显在平行文本中分布异同的原因是:译者埃达!浦爱德在《四世同堂》的翻译中忠实于原著的翻译策略受到语用对等、文体功能对等、文体形式对等三个层级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体学 《四世同堂》 The YELLOW STORM 凸显
下载PDF
东边日出西边雨——《激流三部曲》和《四世同堂》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亚娟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7-49,72,共4页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流三部曲》 《四世同堂》 主题 人物
下载PDF
《四世同堂》版本流变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冰宾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本文对1979—2018年间出版的老舍小说《四世同堂》的四个主要版本做了回顾,特别以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足本"后十六章回译者的身份,对从浦爱德的英文本回译为中文的后十六章做了详尽的说明。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浦爱德 英译本 回译
下载PDF
论《四世同堂》中小文夫妇的艺术形象
13
作者 马凯凤 《肇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8-43,共6页
在《四世同堂》中,小文夫妇与此前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戏子”形象有很大差别。他们是超然淡泊、淳朴善良、慷慨仗义的满族旗人中的艺人,他们以死亡作为觉醒的代价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使命”。老舍借小文夫妇形象的塑造批判了抗战浪潮下... 在《四世同堂》中,小文夫妇与此前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戏子”形象有很大差别。他们是超然淡泊、淳朴善良、慷慨仗义的满族旗人中的艺人,他们以死亡作为觉醒的代价完成了自己的“生命使命”。老舍借小文夫妇形象的塑造批判了抗战浪潮下国人的敷衍、苟且偷生、寡廉鲜耻、不作为等国民劣根性,揭露了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杀戮罪行,彰显了柔弱艺人身上的刚硬风骨。小文夫妇形象不但意蕴丰厚,还折射了老舍艺人观的独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小文夫妇 “戏子”形象
下载PDF
《四世同堂》中“恶”的价值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芳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9,共10页
老舍受到基督教和佛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伦理视野,并且融合了儒家思想,40年代后形成了"灵的文学"观,《四世同堂》体现了此创作主张。对于过度追求现实利益,追求感官享受、无理想、求官运、无聊、肤浅和虚荣等等缺乏&qu... 老舍受到基督教和佛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伦理视野,并且融合了儒家思想,40年代后形成了"灵的文学"观,《四世同堂》体现了此创作主张。对于过度追求现实利益,追求感官享受、无理想、求官运、无聊、肤浅和虚荣等等缺乏"灵"的追求而导致的"小恶",产生的一系列损害民族国家利益的心理与行为,老舍提出了批评;进而对产生这种"恶"的文化土壤进行了反思。对有"灵"的良知,讲义气之"善",老舍进行了褒奖,对"善"的力量微弱的现象进行了揭示。《四世同堂》的答案是善的必胜,这意味着老舍先生对中国文化的未来方向充满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伦理 老舍 文化心理 善恶 《四世同堂》
原文传递
时空意识与老派市民家国观念的更生和嬗变——以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为中心
15
作者 黎荔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1期52-55,共4页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创作于1944年。作品采用市民的视角,从发生在北京小胡同中的事件反映了沦陷时期的北平众生相,在具体的琐事中表达了老舍对国民性问题的思考。《四世同堂》在特定的时空下,描述了各种各样具有独特性的老派市民,从人物的描写中展示了国民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意识 老派市民 家国观念 《四世同堂》
下载PDF
试析《四世同堂》的幽默语言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静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7-31,共5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老舍堪称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四世同堂》的幽默语言具有俏皮、辛辣、精警、含蓄的个性色彩,具有"含泪苦笑"的老舍式幽默风格。通过词语的...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老舍堪称语言艺术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四世同堂》的幽默语言具有俏皮、辛辣、精警、含蓄的个性色彩,具有"含泪苦笑"的老舍式幽默风格。通过词语的变异使用、寻常词语的艺术化运用,夸张、比喻、反复、反语、比拟、对比等修辞格的运用,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酿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喜剧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舍 幽默语言 幽默语言风格 幽默语言方式
下载PDF
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0-36,共27页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 一个语象在一个作者的作品中再三重复,即会渐渐累积起象征意义,不再是无情之物,而成为凝结着作者深度经验与情绪细节的主题语象,也成为打开作者精神世界大门的钥匙。《四世同堂》在塑造人物时用了十余处"地道北平人"、"地道的中国人"、"地道的中国读书人"、"地道中国式的‘辩证法’"以及"地道的汉奸胎子"等语象,既用于正面人物塑造,也用于汉奸走狗刻画,因而"地道的中国人"就有了复调多义。分析《四世同堂》"塑造了怎样的‘地道的中国人’"、"为何塑造这些人物"、"如何塑造这些人物"以及"这些人物形象的美学价值与局限"等问题,不仅能够更好地确立《四世同堂》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更能为20世纪中国新古典主义小说美学的建构提供经典的个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四世同堂》 地道的中国人 新古典主义小说
下载PDF
论老舍《四世同堂》的叙事视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谭杨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 《四世同堂》是老舍小说的力作之一,百万字的鸿篇巨制使老舍在选取全知视角的同时,通过对中国民间说书技艺和西方叙事技巧的吸收运用,完成了视角在人物外部和内心的双向流动。这种视角的跳跃实际上为语言的使用和人物的刻画提供了便利,老舍在视角流动切换中对叙述和人物语言的京味儿语言进行糅合处理,以人带事,从而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并从中显示出老舍在抗战时期对文化和社会人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视角流动 人物语言 文化思考
下载PDF
家与国:论老舍的国民性批判与建构——以《四世同堂》为例
19
作者 俞佳宜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64-68,共5页
老舍先生作为北京市民社会出色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独树一帜地从文化层面观察、描写市民家庭和社会,从而寻求更新民族文化、重塑国民性的道路。其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将传统家庭置于战争的社会背景中,来反思家族文化带给国人的影响。在... 老舍先生作为北京市民社会出色的表现者与批判者,独树一帜地从文化层面观察、描写市民家庭和社会,从而寻求更新民族文化、重塑国民性的道路。其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将传统家庭置于战争的社会背景中,来反思家族文化带给国人的影响。在表现对传统文化、家庭关系深沉眷恋的同时,更深刻地体现出对国民劣根性的理性批判。本文运用家族文化理论,通过老舍先生对传统伦理文化眷念与反叛的复杂情感从而探讨国民性改造的可能和路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文化 《四世同堂》 国民性 老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