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4.0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141
1
作者 李立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5,38,共11页
在人类社会的四次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中,大学扮演着不同角色、地位,其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亦有差异。在工业1.0的"蒸汽时代",大学仍是象牙塔,人才培养仍然是固守传统的理智训练。在工业2.0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由古典大学... 在人类社会的四次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中,大学扮演着不同角色、地位,其办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亦有差异。在工业1.0的"蒸汽时代",大学仍是象牙塔,人才培养仍然是固守传统的理智训练。在工业2.0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由古典大学的培养通才转向培养专才,高度专业化成为主要特点。工业3.0时代,人才培养开始走出过度专业化的误区,形成了半开放式的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并重的人才培养特点。工业4.0时代,人才培养更加强调基础化、综合化、个性化、实践化,形成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工业4.0时代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高等教育既要向外部开放,更要实现高校内部系科专业的开放、综合与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革命 工业化 工业4.0时代 人才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学习工厂:迈向工业4.0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被引量:19
2
作者 吕建强 许艳丽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6-113,共8页
学习工厂是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在对学习工厂的源起、内涵、形态与功能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工厂遵循“顺应时代之需,强调复杂思维”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结构设计强调“纵向贯通、横向交叉、行动导向”... 学习工厂是工业4.0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研究在对学习工厂的源起、内涵、形态与功能演进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认为学习工厂遵循“顺应时代之需,强调复杂思维”的人才培养理念,课程结构设计强调“纵向贯通、横向交叉、行动导向”,学习方式具有“过程学习、项目学习、问题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的特点,增进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广度与深度。借鉴学习工厂模式,研究提出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议:一是面向实践、育人为本,培养创新和应对复杂工作情境的能力;二是系统设计、强化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新机制;三是学科交叉、转变角色,创新课程结构设计与教学方式;四是需求导向、智能评价,实现能力评价的可视化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学习工厂 工业4.0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郭英英 刘洋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 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将取代传统的人工制造模式。当前,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经转变成技术和创新的竞争,这些都离不开人才质量的提升。面对以智能化生产、管理和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变化,我国职业教育必须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以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徐兰 徐婷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4-38,共5页
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高度灵活化、弹性化、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应对工业4.0的挑战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主动适应... 工业4.0意味着智能化生产模式的到来,高度灵活化、弹性化、模块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制造业的主导模式。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应对工业4.0的挑战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内容陈旧、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教育应通过制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结构、促进多方主体共同参与育人过程,逐步建立多层次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工业4.0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3+4”中职—本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娜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2期94-97,112,共5页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 本文通过阐述"3+4"中职—本科贯通培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背景及对目前试点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中职—本科贯通培养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正在被普遍接受;同时研究了贯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确立、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考核等内容,提出贯通人才培养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4”办学 中职—本科 贯通培养模式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振锋 《河北职业教育》 2017年第5期31-34,共4页
"工业4.0"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文章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企业主体参与薄弱、缺乏创新的职业教育制度等困境出发,通过对目前中德职业标准建设的比较分析研... "工业4.0"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是一种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文章从分析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企业主体参与薄弱、缺乏创新的职业教育制度等困境出发,通过对目前中德职业标准建设的比较分析研究,提出工业4.0背景下我国应从生产模式的革新、技术体系的重构和组织形式的更新建设完善的职业标准,进而提出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建立新型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突出企业参与主体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职业教育 职业标准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面向“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袁媛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17年第8期127-129,共3页
在以德国为领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业4.0"背景下,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发展国内的智能化制造业。高等院校在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 在以德国为领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工业4.0"背景下,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发展国内的智能化制造业。高等院校在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发挥人才培养、知识传播、科学研究等作用,是重要的创新源。以培育满足"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人才为导向,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育应建立高校分类和协同教育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加强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间合作,依托信息化丰富高等教育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5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4+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培红 王忠 袁健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81-83,共3页
高职本科联合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4+0"轮机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挥了高职和本科两类高校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该模式从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三导师制"... 高职本科联合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4+0"轮机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发挥了高职和本科两类高校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该模式从理论课程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三导师制"的实施、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等方面着手,突破了实用型人才在理论基础方面的匮乏,适应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拓宽了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项目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工业4.0视阈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兰 徐婷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67,共4页
工业4.0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理念滞后、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缺乏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反馈等问题。基于此,应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设置、课程划分... 工业4.0背景下对高职教育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理念滞后、教师社会实践经验不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缺乏以企业为主导的第三方评价反馈等问题。基于此,应逐步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从专业设置、课程划分以及授课方式等维度逐步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符合工业4.0要求的高技能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智能生产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世纪师范教育的新形式——关于“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建会 马晓芸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7-31,共5页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又称“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办学目标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又称“4+2”学士后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办学目标战略转型,即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转型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师范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本文对这种新的师范教育形式提出的背景、培养方法、社会反响、基本经验和待加强的工作做了一些分析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教育 4+2” 教育学硕士 培养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基于服务设计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砚钢 《高教学刊》 2019年第11期164-166,共3页
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不仅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也为其自身内涵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目标,也为专业自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和专业人才未来去向指明方向。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 工业4.0时代的到来,不仅给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也为其自身内涵建设提供了更为明确的办学思路和目标,也为专业自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立和专业人才未来去向指明方向。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找出国内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和师资自身能力、素质薄弱两个主要因素。进而结合工业4.0时代发展需要,将服务设计的理念接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中,通过建立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圆融型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社会、学校、教师各利益相关者的各自需求和各自相关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服务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维——产业链与专业链的对接与融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培 耿冬茹 刘志军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可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 大力增强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高职教育与现代产业链要素具有内在关联性,实现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的紧密对接和深度融合可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机制。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工业4.0人才能力要求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产业链、专业链与人才链内在关联性,探讨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的策略和途径,提出双链融合背景下信息技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链 专业链 人才链
下载PDF
“工业4.0”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春青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9期250-252,共3页
"工业4.0"时代,社会对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呈现新特点。为满足社会新的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办学经验,因地制宜构建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工业4.0 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 智能化
下载PDF
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被引量:5
14
作者 谭维奇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52-55,共4页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依托智力资源,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全新经济形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 在"工业4.0"时代背景下,依托智力资源,以高科技、信息化为特征的全新经济形态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探索多元化评价模式,完善评价机制,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隐性能力
下载PDF
以“C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学昌 张雷 +2 位作者 吴红兵 贾志欣 张旭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13年第1期121-125,共5页
针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文章通过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程素养为本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训练平台,知识拓展平台及新型... 针对独立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文章通过探索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工程素养为本位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制图能力不断线、计算机能力不断线、设计能力不断线和制造能力不断线的C4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践训练平台,知识拓展平台及新型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员。培养模式通过四年的示范应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率及企业反馈度得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4 实践能力 工程素养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3+4”模式与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小璜 杨燕 柳铭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103,共3页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q... "3+4"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本科层次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对于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比较"3+4"模式与传统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方面的差异,认为必须完善"3+4"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制定"3+4"课程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确定"3+4"考核机制,科学评价方式;建立"3+4"教师培训制度,优化师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3+4 培养模式 对比
下载PDF
山东省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层次学生模式研究
17
作者 宁玉富 张凤杰 +2 位作者 许文宪 刘学 李保田 《大学教育》 2024年第9期114-117,共4页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层次学生的多种模式(如“2+2”“1+3”“3+1”“4+0”)的优缺点,提出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层次学生模式的建议和保障措施,明晰了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层次学生的多种模式(如“2+2”“1+3”“3+1”“4+0”)的优缺点,提出了山东省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招收培养本科层次学生模式的建议和保障措施,明晰了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生培养全过程中各自的职责及衔接协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4+0” 人才培养模式 融通培养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18
作者 骆忠强 熊兴中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7期167-170,共4页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着互促互进、互动互融、调适调整的深层次关系。在现今工业4.0浪潮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未来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是当下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 工业革命的发展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有着互促互进、互动互融、调适调整的深层次关系。在现今工业4.0浪潮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未来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是当下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该文分析当前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结合工业4.0时代背景人才需求,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4.0 电子信息 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变革 人才需求
下载PDF
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俊晨 赵彤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9期3-5,共3页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分析产教协同创新机制等,阐述引入市场机制,出台政策,校企共建实体基地、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从而实现高职... 工业4.0下的智能制造需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中有与现代化的职业教育相匹配的产教融合模式。通过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模式、分析产教协同创新机制等,阐述引入市场机制,出台政策,校企共建实体基地、调整专业结构等措施,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工业4.0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4S”培养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冬利 《现代教育科学》 2018年第6期44-50,共7页
党的十九大不仅开启了中国伟大事业的新时代,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载体等发生变化,建设一支人性化、服务型、专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成为必然。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实... 党的十九大不仅开启了中国伟大事业的新时代,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高校学生工作的对象、内容、载体等发生变化,建设一支人性化、服务型、专业化的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成为必然。从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实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从辅导员职业发展瓶颈入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困扰。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层次性,成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通过队伍成员关系的和谐化、队伍组织形式的丰富化、队伍管理模式的扁平化等有效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 辅导员队伍 4S”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