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7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的频率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2
1
作者 孙跃 王智慧 +2 位作者 戴欣 苏玉刚 李良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56-59,共4页
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主电路的频率稳定性问题,提出了利用相控电感电路动态调谐以提高系统工作频率稳定性的方法,保证最大功率传输和系统正常工作,并对动态调谐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研究。
关键词 接触 动态调谐 并联谐振 串联谐振
下载PDF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结构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的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6
2
作者 马保全 周正干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87-1803,共17页
新型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有些甚至已代替金属成为某些核心部件的主要结构材料,此类材料及其构件在结构、材料特性、所需检测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更苛刻、更有针对性的检测需求,如不能使用耦合剂、高... 新型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广泛应用,有些甚至已代替金属成为某些核心部件的主要结构材料,此类材料及其构件在结构、材料特性、所需检测条件等方面的特殊性对无损检测技术提出更苛刻、更有针对性的检测需求,如不能使用耦合剂、高效率、高可靠性、实时、直观、绿色环保等,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被认为是满足上述检测需求的重要手段,已有多种非接触检测技术为航空航天制造及维护提供服务。本文结合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趋势及该领域对新型复合材料的检测需求,就目前国内外研究较热且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多种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技术、红外热像技术、激光超声检测技术、散斑干涉技术)进行综述,总结各方法所具有的技术特点、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最后,综合各技术研究现状展望非接触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此类技术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无损检测 激光超声 复合材料 红外热像 散斑干涉 空气耦合超声
原文传递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基础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7
3
作者 王玉明 刘伟 刘莹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11年第2期29-33,共5页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由于其低磨损、高可靠性而成为密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基础研究主要从密封工作机理、端面构型设计、密封环材料与表面改性技术三个方向进... 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由于其低磨损、高可靠性而成为密封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基础研究、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对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其中基础研究主要从密封工作机理、端面构型设计、密封环材料与表面改性技术三个方向进行讨论。并对非接触式机械密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机械密封 综述
下载PDF
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现状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登泉 杨明 +1 位作者 叶林 李凌 《电子测量技术》 2010年第6期8-12,共5页
新型扭矩传感器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装置的研究成为扭矩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介绍一般性扭矩测量入手,在分析了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应用需求之后,发现非接触扭矩测量技术的... 新型扭矩传感器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装置的研究成为扭矩测量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从介绍一般性扭矩测量入手,在分析了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应用需求之后,发现非接触扭矩测量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为实现不间断、高可靠性、高动态性扭矩测量提供了关键性的解决方案,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对被测装置控制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得出两种实现非接触扭矩测量的关键技术,分别是:无线信号传输和特殊扭矩敏感材料的使用,并通过最新扭矩测量工程实例予以证明和解释。最后,对非接触式旋转轴扭矩测量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矩测量 接触 旋转轴 无线信号传输 扭矩敏感材料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脆性岩石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44
5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2 位作者 杨典森 杨建平 龚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 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观测系统研究单轴压缩状态下带中心圆孔花岗岩岩板的破坏全过程,得到了含孔洞岩石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不仅能够直观地反映岩石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亦能够确定裂纹的位置、形态以及扩展方向等具体信息,还能重现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的压缩(平行荷载方向)、剥离(垂直荷载方向)、膨胀及剥落(垂直试样表面方向)。结果表明:3D-DIC技术在岩土力学试验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岩石材料破坏过程中应变场的演化能较好地反映其内部裂纹的产生和扩展规律。根据全场应变云图可以判断岩石裂纹扩展演化的情况;裂纹的演化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在试样接近破坏时形成的"X"型对称变形局部化带,最终只形成一条宏观破坏带,荷载方向、岩石结构及其内部的非均匀性都会对最终宏观破裂带的位置产生影响;利用3D-DIC观测系统进行岩石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是有效的,可为岩土介质宏细观变形破坏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带孔岩板 接触 全场应变测量 裂纹扩展 破坏
下载PDF
LED结温与光谱特性关系的测量 被引量:40
6
作者 刘立明 郑晓东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9-1073,共5页
采用恒定驱动电流改变环境温度和恒定环境温度改变驱动电流两种方法分别对直径5mm封装的AlGaInP型红光和黄光LED,InGaN型绿光和蓝光LED,以及InGaN蓝光+荧光粉的白光LED的结温与其光谱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不同条件下LED结温与光谱特性... 采用恒定驱动电流改变环境温度和恒定环境温度改变驱动电流两种方法分别对直径5mm封装的AlGaInP型红光和黄光LED,InGaN型绿光和蓝光LED,以及InGaN蓝光+荧光粉的白光LED的结温与其光谱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不同条件下LED结温与光谱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AlGaInP LED的峰值波长与结温有良好线性关系,InGaN LED的峰值波长则与结温没有明显对应关系;但白光LED发射光谱的白、蓝功率比与结温有良好线性关系;对AlGaInP LED及蓝光激发的白光LED,通过光谱特性测量可快速、准确地确定光源系统中各LED的结温继而预测光源系统的有效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结温 光谱特性 峰值波长 接触
下载PDF
用于非接触电能传输的自适应谐振技术原理 被引量:28
7
作者 赵彪 陈希有 于庆广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7,共5页
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耦合谐振电路的特性,着重探讨了谐振状态对提高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的自适应谐振控制策略。通过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检测和计算得到相位差,输入到PI调节器和振荡环... 分析了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耦合谐振电路的特性,着重探讨了谐振状态对提高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了基于锁相环的自适应谐振控制策略。通过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的检测和计算得到相位差,输入到PI调节器和振荡环节对逆变器的驱动频率进行调整,经过一段暂态过程后,逆变输出电压、电流的相位差为零,从而实现了电路的自适应谐振控制。系统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锁相环自适应谐振控制原理的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对原、副边所有元件参数的变化进行快速跟踪和调节,使整个系统工作在谐振状态,保证系统始终具有最大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自适应 串联谐振 锁相环
下载PDF
螺旋槽液体非接触机械密封的“零压差零泄漏”计算模型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鹏云 陈匡民 +1 位作者 董宗玉 吴旨玉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提出了液体非接触机械密封零压差零泄漏的密封观点,理论分析指出密封端面能存在气液分界面,并推导出了确定单端面外装同向双槽机械密封气液分界面半径的解析表达式。
关键词 机械密封 螺旋槽 接触 零泄漏 计算模型
下载PDF
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戴欣 孙跃 +2 位作者 苏玉刚 唐春森 王智慧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5-61,共7页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电能单向传输特性,系统存在电能回馈困难、系统开环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用于完成电能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双向直接转换。在此模式中,能量发射及接收端具有对称结构,既可工作于... 在非接触电能传输系统中,由于电能单向传输特性,系统存在电能回馈困难、系统开环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用于完成电能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双向直接转换。在此模式中,能量发射及接收端具有对称结构,既可工作于磁场激发模式也可工作于磁场接收模式,以满足能量双向传输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谐振软开关的双向电能高频变换拓扑,并建立能量注入与自治振荡双工作模式,实现传输功率的动态调节。提出了电能变换拓扑的谐振环节参数设计方法并构建状态空间模型。通过仿真及实验研究,证明了非接触电能双向推送模式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 接触 电能推送 谐振软开关
下载PDF
高精度双波长非接触光纤高温计的波长最优设计 被引量:22
10
作者 辛军 冯其波 +3 位作者 林铁生 王勇 姚敏言 廖延彪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对实用化的高精度非接触式双波长光纤高温计的工作波长及其带宽进行了最优化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测试范围600~1360℃内,测温灵敏度达到0.1℃,精度为0.5℃。
关键词 双波长 接触 光纤高温计 设计
原文传递
新冠肺炎疫情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琼芳 《财务管理研究》 2020年第4期40-45,共6页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企业的应对水平是其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体现。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应急反应和治理能力有效性的一次检验。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企业的应对水平是其财务管理综合能力的体现。2020年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是对企业财务管理应急反应和治理能力有效性的一次检验。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试图寻找有效的应对思路、措施和方法,并对财务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进程进行展望。研究发现,企业应做好财务预算、流动资产、企业投资和财务关系4个方面的应急管理工作,采用“非接触式”财务管理手段,积极、稳妥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积极运用政策红利,减少疫情的负面影响,避免造成生产和经营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新冠肺炎 公共卫生 接触 信息化
下载PDF
基于CCD的大型锻件尺寸测量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聂绍珉 唐景林 +3 位作者 郭宝锋 李群 吴生富 宋士丹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5-88,共4页
为解决大型锻件尺寸测量的难题,研制了一种基于CCD的大型锻件尺寸测量系统,该系统可实现热态、远程非接触测量,特大直径的测量误差小于2mm,一般尺寸小于1mm.操作简单、方便,可靠性强.
关键词 大型锻件 尺寸测量 热态 远程 接触
下载PDF
一种人体生命体征检测的新方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路国华 王健琪 +4 位作者 杨国胜 王海滨 荆西京 邱力军 杨波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EI 2001年第4期275-278,共4页
本文首先给出人体生命体征的基本定义及其呼吸、心跳的标准参考值 ,然后讨论目前最常见的接触式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方法的原理、优缺点 ,最后重点讨论一种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新方法—非接触检测的原理、理论推导、优缺点及实验室研究现状 ,... 本文首先给出人体生命体征的基本定义及其呼吸、心跳的标准参考值 ,然后讨论目前最常见的接触式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方法的原理、优缺点 ,最后重点讨论一种检测人体生命体征新方法—非接触检测的原理、理论推导、优缺点及实验室研究现状 ,并给出实验室中在自由空间和穿透模拟砖墙条件下检测到人体呼吸、心跳两路信号的时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体征 接触 接触 检测
下载PDF
基于雷达的斜拉索索力非接触遥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翔 潘中明 王波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针对目前常规的接触式斜拉索索力测试传感器效率较低,且存在一些信号较弱需要人工辅助综合推算基频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雷达的斜拉索索力非接触高精度遥测技术。该技术利用微波雷达所发射的无线电波遇到目标反射后的相位差变化,以较高... 针对目前常规的接触式斜拉索索力测试传感器效率较低,且存在一些信号较弱需要人工辅助综合推算基频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雷达的斜拉索索力非接触高精度遥测技术。该技术利用微波雷达所发射的无线电波遇到目标反射后的相位差变化,以较高频率和精度提取目标的位移值,单台雷达发射的扇面信号波可以远距离同时对多根斜拉索的中部振幅进行位移监测,位移数据经过傅里叶变换得到基频数据,结合斜拉索的长度和容重即可得到索力值。利用微波雷达对主跨232m的月湖桥在仅有环境激励条件下进行了索力测试,结果显示:索力测试过程时间短,频谱信号特征显著,验证了基于雷达的斜拉索索力测试技术的可靠性和先进性;雷达测试斜拉索索力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索力测量 雷达 接触 桥梁检测 健康监测
下载PDF
一种新的扭矩测量原理 被引量:14
15
作者 喻洪麟 何安国 +2 位作者 龙振宇 王世隆 何小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9期832-835,共4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用光空间调制与光空间滤波复合而成的,非接触扭矩测量原理.通过精密测量轴的扭转角,从而获得传动线路中的扭矩并对动态系统特性进行了整体描述.
关键词 接触 扭矩测量 光扭矩传感器
下载PDF
磁感应方式电导率测量基础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聪 秦明新 +2 位作者 董秀珍 尤富生 李世俊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82-185,181,共5页
本文提出了用于磁感应方式电导率测量的单通道硬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NaCl溶液和琼脂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初步评估了场域的敏感性分布,证明了补偿线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相对灵敏度,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比较证明了试... 本文提出了用于磁感应方式电导率测量的单通道硬件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在此基础上,以NaCl溶液和琼脂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初步评估了场域的敏感性分布,证明了补偿线圈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相对灵敏度,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的比较证明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磁感应 磁感应断层成像 电导率
下载PDF
非接触式心电测量的噪声抑制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周平 汪丰 +2 位作者 刘梦星 鲁豫杰 吕菲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6-2230,共5页
噪声抑制是基于容性耦合原理的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与心电测量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接地屏蔽与动态驱动屏蔽2种噪声屏蔽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证明了接地屏蔽方法的缺点;其次在传统噪声抑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采用优化滤波... 噪声抑制是基于容性耦合原理的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与心电测量研究中的关键问题。首先针对接地屏蔽与动态驱动屏蔽2种噪声屏蔽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证明了接地屏蔽方法的缺点;其次在传统噪声抑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采用优化滤波电路结构设计与可变增益容性耦合右腿驱动抑制共模干扰的方法,提高了系统信噪比;最后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实现了非接触式心电传感器与心电测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噪声的抑制效果明显,可稳定地实现非接触式心电信号测量,并对法向运动伪迹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 心电 容性耦合 噪声抑制
下载PDF
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海波 任秋实 李万荣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10期2-5,共4页
主动式光学三维成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精确等特点,其主要成像方法可分为三角形测量法(包括结构光法和 相位莫尔法)、基于被动式的主动式成像法和飞行时间测量法三种。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在最后进行 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三维成像技术 成像方法 主动式 测量法 成像法 基本原理 快速 被动式 接触 相位
原文传递
大尺寸直径非接触光电检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贲春雨 郑宇 +4 位作者 郭蕴纹 陈礼华 张国玉 方杨 宋鸿飞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4,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测头的大尺寸直径光电测量系统,可用于直径达Φ2200mm的大尺寸工件的非接触测量。文章详细论述了测量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同轴度测量方法,并对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测量精度达0.02mm。
关键词 大直径 光电检测 接触
下载PDF
基于非接触式的牛只身份识别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20
作者 许贝贝 王文生 +1 位作者 郭雷风 陈桂鹏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9-89,共11页
快速精准确定牛个体身份对疾病防控、品种遗传改良、奶制品和肉制品质量溯源以及改善农业假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牛个体识别使用诸如烙印、耳纹、耳标和无线射频识别等方法,易遭受设备损失/工作重复、标记欺诈、动物福利... 快速精准确定牛个体身份对疾病防控、品种遗传改良、奶制品和肉制品质量溯源以及改善农业假保险索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牛个体识别使用诸如烙印、耳纹、耳标和无线射频识别等方法,易遭受设备损失/工作重复、标记欺诈、动物福利安全以及监测成本和距离等方面的挑战;而基于生物特征的非接触识别由于其独特性、不变性、低成本易操作以及动物福利高,成为牛身份识别的新趋势。主要介绍了几种基于非接触式的牛身份识别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牛脸识别的最新成果,讨论当前牛脸识别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在牛脸身份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设计构思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身份 接触 生物特征 牛脸识别 深度学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