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世的悲哀: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哲学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宏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8-194,共7页
本文从对张爱玲作品的细读入手,分析了她笔下人物在俗世中欲望的运作方式,藉此详尽阐发了她的日常生活哲学。它体现出与现实认同的保守主义倾向,并拒斥理想主义和超验价值。那些人物也曾有过逸出日常生活常规的震惊体验,但这只是生活中... 本文从对张爱玲作品的细读入手,分析了她笔下人物在俗世中欲望的运作方式,藉此详尽阐发了她的日常生活哲学。它体现出与现实认同的保守主义倾向,并拒斥理想主义和超验价值。那些人物也曾有过逸出日常生活常规的震惊体验,但这只是生活中短暂的插曲,他们最终都回归到惯性十足的日常生活的轨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 日常生活 俗人 保守主义 震惊体验
下载PDF
巴黎、波德莱尔与现代性——论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诗歌的日常生活内涵之阐释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有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9,共6页
本雅明作为空间批评的先驱,关于巴黎与波德莱尔诗歌互文性关系的阐释对其后的城市研究影响巨大。他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获得了某种世俗启迪,认为对其解读必须与巴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他发现了城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进程的物质化... 本雅明作为空间批评的先驱,关于巴黎与波德莱尔诗歌互文性关系的阐释对其后的城市研究影响巨大。他通过对超现实主义的研究获得了某种世俗启迪,认为对其解读必须与巴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他发现了城市化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进程的物质化向度的历史意义,将已经被取代的拱廊、工业建筑及广告等物质性历史"垃圾"与现代主义文学开创者波德莱尔的诗歌联系起来,研究城市日常生活与文学文本的辨证关系及蕴涵着现代性震惊体验的互文表述。波德莱尔的诗歌被他视做一种现代城市的辩证意象,通过解读其作为诗性事物的商品意象来探究19世纪城市生活各种体验,并发展出一种建立在由资本主义过时商品构成的废墟之上的乌托邦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波德莱尔 巴黎 日常生活 震惊体验 现代性
下载PDF
论本雅明对大众“震惊体验”的观察与现代性反思
3
作者 何利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92-98,共7页
以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歌作为观察视角,本雅明把他关于大众“震惊体验”的描写当作19世纪的史实来看待,换言之,本雅明用这种体验方式来把握巴黎拱廊街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雅明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观点,... 以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歌作为观察视角,本雅明把他关于大众“震惊体验”的描写当作19世纪的史实来看待,换言之,本雅明用这种体验方式来把握巴黎拱廊街的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本雅明吸收了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和马克思的“劳动”观点,认为它是一种重复的创伤体验,具有非连续性的特点,对“震惊体验”作出深刻的现代性批判。在本雅明看来,“震惊体验”无法给予个体丰富的审美意义,要从“震惊体验”中真正获得解放,必然要以大众“经验”作为启示,回归到具有连续性的大众“经验”之中。本雅明之所以采取“震惊体验”的方式来理解大众的现代都市生活特点,与他本人敏感细腻的批评风格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惊体验 本雅明 波德莱尔 大众 现代性
下载PDF
论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超 《中国文学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7-83,190,191,共9页
科幻现实主义成为国内科幻界颇有影响力的提法和创作趋向。讨论科幻现实主义需要关注科技维度,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科幻现实主义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震惊体验,展示科技惊异之美,将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相结合... 科幻现实主义成为国内科幻界颇有影响力的提法和创作趋向。讨论科幻现实主义需要关注科技维度,将其置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中。科幻现实主义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震惊体验,展示科技惊异之美,将对宇宙的探索和对人性的思考相结合;二是用隐喻洞见科技带来的社会变化,深度介入现实,发出文明预警;三是关注科技与人的关系,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从后人类角度思考“人”的终极意义。科幻现实主义为科幻文学提供了一条观察和介入现实的独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现实主义 震惊体验 隐喻 后人类
原文传递
听觉性“震惊体验”:早期电影的声音风景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涛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6,共10页
作为一项现代性的都市实践,声音的制作和传播带给早期的观众和听众有趣而深远的"震惊体验",它同空间设计、技术革命、跨媒实践、观众反应等因素息息相关,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早期电影在城市形态、知觉范式、社会关系等方面... 作为一项现代性的都市实践,声音的制作和传播带给早期的观众和听众有趣而深远的"震惊体验",它同空间设计、技术革命、跨媒实践、观众反应等因素息息相关,也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早期电影在城市形态、知觉范式、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本文从城市现代性的声音风景、早期电影的声音构成、声音技术的发明、影院空间的影响等四个角度入手,梳理与综述同早期电影声音相关的学理性内容,强调对于早期电影来说,1906年(前后)这一在视觉上所强调的转折点(从"吸引力"到"叙事性"电影)在声音方面并不能完全成立,而1909年(前后)才是更重要的时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电影 城市 声音风景 震惊体验
原文传递
“幽灵之旅”:一个早期电影形态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黄兆杰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5,共8页
"幽灵之旅"作为一种曾经流行的早期电影类型,其独特的影片形态和观看体验,不仅使它成为"海尔之旅"这样特殊放映形式的主要内容来源,也使它在叙事电影成为主流之后,仍然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叙事电影及实验电影实践之中... "幽灵之旅"作为一种曾经流行的早期电影类型,其独特的影片形态和观看体验,不仅使它成为"海尔之旅"这样特殊放映形式的主要内容来源,也使它在叙事电影成为主流之后,仍然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叙事电影及实验电影实践之中。"幽灵之旅"的出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视觉文化在电影发明之后的明显转变,通过对其的深入探究,有助于理解新媒介对人类感官和理念的冲击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之旅 早期电影 海尔之旅 实验电影 奇观 震惊体验
原文传递
作为“游荡者”的后媒体时代撰稿人——一种文化研究的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文慧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48,共3页
以文字为依托的撰稿人正在经历从行业生态到个体身份的不断解构与重建。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后媒体时代撰稿人普遍在社会、行业和受众层面具有本雅明笔下“游荡者”的震惊(shock)体... 以文字为依托的撰稿人正在经历从行业生态到个体身份的不断解构与重建。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后媒体时代撰稿人普遍在社会、行业和受众层面具有本雅明笔下“游荡者”的震惊(shock)体验;他们将日常生活实践作为抵抗方式,包括逃离社交网络、回归具体现实、捍卫语言纯洁性等,并试图重新确立新闻理想的守望者、平庸异化的打工人、介入社会的行动者等身份认同新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荡者 震惊体验 日常生活实践理论 身份认同
下载PDF
“震惊”的政治潜能:论本雅明的艺术政治化理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149-157,共9页
本雅明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潜入现代艺术的'震惊'效应之中,开启了现代'震惊'艺术所潜藏的以异样的世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以颠覆大众的角色地位培植其成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以... 本雅明立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潜入现代艺术的'震惊'效应之中,开启了现代'震惊'艺术所潜藏的以异样的世界揭露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以颠覆大众的角色地位培植其成为新生的革命力量、以艺术的政治化突破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重围之政治功能,从而以'震惊'为中介将艺术与政治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他独特的艺术政治化理论。它既是本雅明在艺术实践领域直面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应答时代问题的产物,也是他一生孜孜以求的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实的审美救赎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现代艺术 震惊体验 艺术政治化 无产阶级革命
下载PDF
晚清使臣域外纪游文学现代性借鉴的文化间性
9
作者 傅建安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49,58,共6页
晚清域外使臣在国家使命的感召下,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越过千山万水,亲历感受西方耳目一新的异域文明,其域外纪游文学叙述了与西方现代文明初次相遇所带来的震惊体验并进行文化想象。保·利科在《论阐释学》一书中认为,社会想象实... 晚清域外使臣在国家使命的感召下,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越过千山万水,亲历感受西方耳目一新的异域文明,其域外纪游文学叙述了与西方现代文明初次相遇所带来的震惊体验并进行文化想象。保·利科在《论阐释学》一书中认为,社会想象实践的多样性可在意识形态和乌托邦这两极间来理解,这些社会总体想象物呈现敌对和半反对的面孔,其共同准则与历史社会现实不一致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文明 纪游文学 文化间性 社会总体想象 共同准则 时代大潮 震惊体验 阐释学
原文传递
“吸引力电影”:概念溯源与语义流变
10
作者 王杰泓 姚冰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352-364,共13页
追溯电影何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汤姆·甘宁用来命名1895—1906年早期电影的“吸引力电影”的概念需要首先厘清。通过对奇观与叙事的关系探讨,吸引力电影的语义流变充满了二者间平衡与对抗的复杂性。吸引力电影标示着早期电影的“震... 追溯电影何以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汤姆·甘宁用来命名1895—1906年早期电影的“吸引力电影”的概念需要首先厘清。通过对奇观与叙事的关系探讨,吸引力电影的语义流变充满了二者间平衡与对抗的复杂性。吸引力电影标示着早期电影的“震惊美学”,深入掘发其在现代性震惊体验上的新形态、新特质以及在“后电影”时代的数字化新趋向,或可为探索贯穿百年影史始终的影像吸引力问题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引力电影 汤姆·甘宁 奇观 叙事 震惊体验
下载PDF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历史的性格决定命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小丽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是一个历史的特定的概念,是中国当下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的发展走向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由南而北的区域历程相一致的。当城市电影的创作由南粤而进入北京、西安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内陆城市... 中国当代城市电影是一个历史的特定的概念,是中国当下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它的发展走向是与中国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所呈现的由南而北的区域历程相一致的。当城市电影的创作由南粤而进入北京、西安等具有深厚传统文化积淀的内陆城市时,文本表现出人对现代都市的强烈的"震惊"体验,呈现出鲜明的"反城市化"创作特征。它无疑具有很大的社会认知价值,即便是在历史评判的尺度上,也是具有实质理性的。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具有自己特定历史内涵的中国当代城市电影,也就日益显示出其局限和落寞而逐渐走向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电影 城市化进程 震惊体验 “反城市化” 华语电影
下载PDF
震惊的体验:迪庆藏族民众手机交往中的社会文化心理探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陆双梅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6,共7页
本文基于对迪庆藏区手机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以手机交往为切入点,分析藏族民众在手机交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震惊的体验"的文化现象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日常生活中,手机跨越时空距离的交往带来的震惊的... 本文基于对迪庆藏区手机使用情况的田野调查,以手机交往为切入点,分析藏族民众在手机交往过程中呈现出来的"震惊的体验"的文化现象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日常生活中,手机跨越时空距离的交往带来的震惊的体验;宗教活动中,手机交往打破并重构了宗教和世俗的界限而产生的震惊的体验;手机使用行为中凸现的震惊的体验,具体为:手机品牌表现的象征意义,手机交往激发的情感想象和手机铃声体现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交往 震惊体验 跨越时空距离 象征意义 情感想象 民族认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