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溯及既往的法律 被引量:7
1
作者 伊卫风 《东方法学》 CSSCI 2015年第5期55-65,共11页
以溯及既往的法律为对象,主要分析其概念内涵,指出其存在两种形式:回溯性法律和追溯性法律。前者并非通常所说的改变既往权利,而是回溯性地施加法律责任。后者通过"拟制"变成行为发生时已经存在的法律,从而与"不知法者... 以溯及既往的法律为对象,主要分析其概念内涵,指出其存在两种形式:回溯性法律和追溯性法律。前者并非通常所说的改变既往权利,而是回溯性地施加法律责任。后者通过"拟制"变成行为发生时已经存在的法律,从而与"不知法者不免责"的原则达成和解。前者从法律颁布时向后施加责任,后者从行为发生时施加责任,所以两者有着明确的区分界限,并非以往研究所说的同义替换。溯及既往的法律因为转型正义而需要重新认识,更需要处理它与法治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及既往 回溯性 追溯性 转型正义
下载PDF
论台湾地区“转型正义”中的“台独”建构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喜 朱松岭 《海峡法学》 2018年第2期13-24,共12页
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通过"立法"、成立相关组织等方式全方位地推进所谓"转型正义",通过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所谓"转型正义"的本质是通过打击政敌巩固"台独"统治,实现永续执政。... 民进党重新上台执政后,通过"立法"、成立相关组织等方式全方位地推进所谓"转型正义",通过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行动可以看出,所谓"转型正义"的本质是通过打击政敌巩固"台独"统治,实现永续执政。立足于"转型正义"的缘起及演变,通过梳理从李登辉、陈水扁到蔡英文时期台湾"转型正义"的历史脉络并进行对比,有助于从历史、现实以及未来三个维度全面解析蔡英文当局推动的"转型正义",并厘清蔡英文当局在"转型正义"过程中对"台独"法理以及"台独"统治秩序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台独” 台湾政局
下载PDF
蔡英文主政后台湾地区“转型正义”问题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凌斌 《台湾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7,共12页
民进党始终将"转型正义"作为斗争国民党当局的工具。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蔡英文当局将"转型正义"作为打压国民党、夯实"台独"基础的利器,企图借"转型正义"之名,行政治清算之实。两年多来,&... 民进党始终将"转型正义"作为斗争国民党当局的工具。2016年民进党重新执政后,蔡英文当局将"转型正义"作为打压国民党、夯实"台独"基础的利器,企图借"转型正义"之名,行政治清算之实。两年多来,"完全执政"的民进党在推动"转型正义"相关"立法"、清查国民党党产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正式成立"促转会",计划在开放与清查政治档案、撰写"转型正义"调查报告以及推进"去蒋化"、"去孙中山化"和"去中国化"三个方面加速推动"转型正义"实践,这将对台湾政局和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政治 民进党 转型正义 两岸关系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转型正义话语批判 被引量:5
4
作者 亓光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51-158,共8页
转型正义是西方正义话语提出的新命题。以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理论内核,转型正义主张在转型国家中对西方正义话语的普遍接受与无差别实现。在转型正义语境中,通过"动机—制度"与"主体—层次"的出场性论证,主张并凸显了"人的正义... 转型正义是西方正义话语提出的新命题。以新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理论内核,转型正义主张在转型国家中对西方正义话语的普遍接受与无差别实现。在转型正义语境中,通过"动机—制度"与"主体—层次"的出场性论证,主张并凸显了"人的正义"和"全球正义"两大基本话语要义。然而,基于普世价值必然性判定之上的"人的正义"和"全球正义"只不过是自由主义正义话语借"转型"之际的当代表达或图像再塑而已。正是在转型正义话语的"表意与本意"的矛盾中,它的帝国化话语属性逐渐显露出来。在本质上,这种帝国化的正义话语是基于道德乌托邦理念的资本主义世界主义的对抗性话语方案,最终目的是让后发国家放弃对国家主权的政治保护,而皈依以西方国家的制度正义方案为蓝本的"转型正义话语"。因此,只有认真批判当代西方转型正义话语,才能发现它的持续性问题,后发国家才能独立自主地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转型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人的正义 全球正义 帝国化
原文传递
国外政府道歉研究述评 被引量:5
5
作者 汝绪华 汪怀君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9-96,共8页
作为社会交往的方式之一,道歉对于修复对立与冲突关系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90年代至今短短20年间,政府道歉在国外迅速发展,并获得了高度认可,政府道歉研究也随之迅速升温,成果丰硕,已经在指导政府道歉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 作为社会交往的方式之一,道歉对于修复对立与冲突关系的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20世纪90年代至今短短20年间,政府道歉在国外迅速发展,并获得了高度认可,政府道歉研究也随之迅速升温,成果丰硕,已经在指导政府道歉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国外政府道歉兴起的背景与实践、国外政府道歉研究的视角与领域、国外政府道歉研究的评价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评述了国外政府道歉及其研究的兴起背景、发展态势、研究视角、研究领域、主要特点、现实价值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道歉 溯源正义 转型正义 跨文化道歉
原文传递
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历史记忆与转型正义——基于开普敦大学“罗德斯必须倒下”事件的思考 被引量:5
6
作者 任国英 石腾飞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0,共10页
有争议的历史记忆是南非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推动社会顺利转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采取选择性遗忘的策略来处理殖民压迫与种族隔离的历史问题。1994年以来,南非社会转型局限于政治体制层面的转变,贫富差距与阶层冲突等转型... 有争议的历史记忆是南非社会转型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推动社会顺利转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采取选择性遗忘的策略来处理殖民压迫与种族隔离的历史问题。1994年以来,南非社会转型局限于政治体制层面的转变,贫富差距与阶层冲突等转型正义问题依然严峻,并影响到种族和解进程。"罗德斯必须倒下"事件反映的不仅是黑人族裔对种族隔离历史的记忆与反思,同时也蕴含其对南非社会转型正义的诉求。反思历史遗留问题,直面不公正的社会现实,通过政治、经济、社会层面的改革来推动转型正义,"彩虹之邦"或许有可能在一个并不漫长的未来得以真正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族隔离 历史记忆 种族和解 真相 转型正义
原文传递
从宽恕到宽容:后冲突时代南非社会和解与转型正义之反思——基于开普敦地区的田野调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青觉 朱鹏飞 《世界民族》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6,共12页
宽恕和宽容两个概念均来自早期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南非在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之后,运用了宗教概念的政治世俗化,充分发挥了"宽恕"这一概念在化解种族冲突,实现民族和解中的作用。然而真正的和解是一个长期的心路历程;在和平转... 宽恕和宽容两个概念均来自早期西方的基督教世界。南非在1994年废除种族隔离之后,运用了宗教概念的政治世俗化,充分发挥了"宽恕"这一概念在化解种族冲突,实现民族和解中的作用。然而真正的和解是一个长期的心路历程;在和平转型后的今天,面临民主化建设与社会转型的新南非,如何发掘并运用新的精神价值资源去完成后冲突社会的人心和解,追求社会的转型正义,成为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在"转型正义"的话语背景下重新探讨"宽恕"与"宽容"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其在实现民族和解与社会转型正义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种族和解 转型正义 宽恕 宽容
原文传递
新兴民主政体的转型正义难题 被引量:4
8
作者 郭艳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共5页
转型正义是指刚经历民主转型的政体如何处理转型前威权或独裁政府的不正义行为。转型正义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显而易见,在实践过程中的局限性亦相当明显。对新兴民主政体来说,能否在全社会培育出一种宽容精神,将转型正义限制在理性对待历... 转型正义是指刚经历民主转型的政体如何处理转型前威权或独裁政府的不正义行为。转型正义在理论上的正当性显而易见,在实践过程中的局限性亦相当明显。对新兴民主政体来说,能否在全社会培育出一种宽容精神,将转型正义限制在理性对待历史、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民主的方式来求得制度正义的层面,将深刻地影响其民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新兴民主政体 民主化 制度正义 宽容精神
下载PDF
台湾转型正义问题初探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志虎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7年第4期63-70,共8页
最近在台湾政坛和学术界,"转型正义"是一个热门词汇。作为一个新兴并不断扩展的领域,转型正义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不同社会,政治转型的过程不同,对转型正义问题的处理也各有特点。本文从探讨转型正义的概念及实践入手,介... 最近在台湾政坛和学术界,"转型正义"是一个热门词汇。作为一个新兴并不断扩展的领域,转型正义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不同社会,政治转型的过程不同,对转型正义问题的处理也各有特点。本文从探讨转型正义的概念及实践入手,介绍了李登辉时期台湾当局对转型正义问题的处理情况,并分析了陈水扁当局如今热衷于转型正义议题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政治转型 台湾政局
下载PDF
从“转型正义”到“记忆台独”:民进党当局推行“记忆民主化”的途径、目的及后果
10
作者 沈惠平 曾杨雪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24年第5期78-94,共17页
作为民进党当局推行“转型正义”的着力点,记忆问题是《“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任务总结报告》的重要议题。在记忆政治视角下,民进党当局使用政治权力深入记忆领域进行“记忆民主化”,通过限定记忆方式、扩大记忆主体、拓展记忆载体三... 作为民进党当局推行“转型正义”的着力点,记忆问题是《“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任务总结报告》的重要议题。在记忆政治视角下,民进党当局使用政治权力深入记忆领域进行“记忆民主化”,通过限定记忆方式、扩大记忆主体、拓展记忆载体三个途径,变更台湾地区社会集体记忆的内容、框架、性质,意图实现“深化民主体制”、促进“转型正义”、凝聚“共同体意识”等目的。就其实际后果而言,“记忆民主化”不仅造成台湾地区社会集体记忆混乱、导致社会撕裂,而且发展为民进党当局的“记忆霸权”,侵蚀台湾地区民主体制。尤其值得警惕的是民进党当局企图通过重新定位台湾地区历史、割裂两岸记忆联结等塑造“台独记忆”,最终服务于其“记忆台独”的图谋。简言之,民进党当局在“转型正义”名义下推行的“记忆民主化”空有正义与民主之名,实际成为其打压国民党等政治力量、谋求“台独”的政治工具,本质上是政治权力对台湾地区社会集体记忆的粗暴干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记忆民主化” “记忆台独” 记忆政治
下载PDF
过渡司法及其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实践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力宇 熊侃 《北方法学》 2011年第5期12-19,共8页
过渡司法(transitional justice)是指对系统性或者大规模人权侵犯的回应,包括起诉、赔偿、真相调查、机构改革和人事清查等多种机制。过渡司法并不存在"一刀切"的模式,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原苏联、东欧有关国家主要采取了清... 过渡司法(transitional justice)是指对系统性或者大规模人权侵犯的回应,包括起诉、赔偿、真相调查、机构改革和人事清查等多种机制。过渡司法并不存在"一刀切"的模式,由于特殊的历史经历,原苏联、东欧有关国家主要采取了清洗和开放档案等做法。这些国家过渡司法实践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可盲目追随某些人提出的正义口号,每一位公民都应当参与到过渡司法的思考和辩论中来,进而在其目标和手段方面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司法 转型正义 原苏联、东欧国家
下载PDF
匈牙利的转型正义:从妥协到决裂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鹤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3-80,共8页
卡达尔政权对1956年事件的回应无法解决转型正义问题。在匈牙利体制转型时期,社工党为1956年事件平反,国家实行多党制并对宪法作出重大修改,各党派协商设立宪法法院以审查转型期立法,新政府颁布充分而温和的清洗法。这些与旧政权划清界... 卡达尔政权对1956年事件的回应无法解决转型正义问题。在匈牙利体制转型时期,社工党为1956年事件平反,国家实行多党制并对宪法作出重大修改,各党派协商设立宪法法院以审查转型期立法,新政府颁布充分而温和的清洗法。这些与旧政权划清界限的转型正义举措是建立在与过去妥协基础上的。进入21世纪,转型正义范围扩张至二战时期法西斯政权,而实现方式也较为决绝,甚至矫枉过正:政府重新立宪,宣告与"共产主义专制"决裂,司法机关追究前社工党军官比斯库和纳粹警官乔塔里的刑事责任,政府以"恐怖博物馆"、"德国占领纪念碑"等纪念形式展示旧政权的恐怖并强调法西斯统治的他国责任。匈牙利从妥协到决裂的转型正义有着政治、社会和历史三方面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匈牙利 妥协 决裂
原文传递
“转型正义”为何艰难:以东帝汶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陆民 彭琳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8年第5期108-131,157-158,共24页
"转型正义"是奠定一个国家的转型政权的政治合法性的内在需要,也是其民主政治发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伸张正义、促进和解、弥合社会裂痕,是"转型正义"的应有之意。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型正义"的落实... "转型正义"是奠定一个国家的转型政权的政治合法性的内在需要,也是其民主政治发展成熟的重要里程碑。伸张正义、促进和解、弥合社会裂痕,是"转型正义"的应有之意。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转型正义"的落实往往并非一帆风顺,东帝汶亦如此。从1975年12月至1999年10月,印尼军事占领并统治东帝汶24年,对东帝汶人民犯下了屠杀、强奸等惨无人道的罪行,造成数十万东帝汶人丧生。为替受害的东帝汶人民伸张正义,促进和解,将在东帝汶境内犯有严重侵犯人权罪行的犯罪者绳之以法,联合国、东帝汶、印尼分别在东帝汶和印尼开启了东帝汶的"转型正义"实践,建立了相关机构。然而,这些机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和干预,"转型正义"的成效被"打折"。东帝汶"转型正义"进展缓慢,是其自身特性、东帝汶、印尼以及联合国等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帝汶 印度尼西亚 转型正义 人权侵害 和解
下载PDF
“转型正义”视域下国民党党产问题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克兵 《现代台湾研究》 2018年第2期48-55,共8页
国民党党产因其来源和获取途径充满争议,使用过程也多有腐败,成为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不正义行为的"历史罪证"。蔡英文上台之后,民进党当局通过其对立法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的控制,强行通过了"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 国民党党产因其来源和获取途径充满争议,使用过程也多有腐败,成为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不正义行为的"历史罪证"。蔡英文上台之后,民进党当局通过其对立法机构和行政管理机构的控制,强行通过了"政党及其附随组织不当取得财产处理条例",并在行政管理机构下设由深绿人士组成的"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全力追讨国民党党产。国民党在党产问题上缺乏有效应对之策,失去党产是大势所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国民党党产 “不当党产条例” “党产会”
原文传递
环境治理与回溯正义——以南台湾“安顺厂”个案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浩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34-140,共7页
通过以南台湾的"安顺厂"戴奥辛污染个案与褐地整治工作为例,讨论当前环境治理主流理论的默认以及缺失。借由将该个案与转型正义议题作对照,从而分析国民党政府以"加害者"不复存在作为拒绝国家赔偿的依据之正当性。... 通过以南台湾的"安顺厂"戴奥辛污染个案与褐地整治工作为例,讨论当前环境治理主流理论的默认以及缺失。借由将该个案与转型正义议题作对照,从而分析国民党政府以"加害者"不复存在作为拒绝国家赔偿的依据之正当性。一方面指出主流理论所默认的个人主义与公司产权保护,不仅忽略环境正义的考虑,甚至将造成实践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揭露主流环境治理理论所默认的"时间观"对于"现今"的过度重视,不仅本身反映对于"历史正义"的忽略,因此不足以处理类似的褐地整治案例,同时也可能导致未来的环境污染,将我们应负的历史责任转嫁给下一代人,直接造成代间不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地 环境治理 转型正义 历史正义 “安顺厂”个案
下载PDF
转型正义中的“二二八事件”——以“二二八事件”的两份研究报告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夏立安 孟磊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2,共7页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转型正义所要处理的重要历史案件之一。从1987年台湾解严至今,《"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和《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分别奠定了处理"二二八事件"两种转型正义方案的基础。综合... "二二八事件"是台湾转型正义所要处理的重要历史案件之一。从1987年台湾解严至今,《"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和《二二八事件责任归属研究报告》分别奠定了处理"二二八事件"两种转型正义方案的基础。综合对比看来,两份研究报告在下述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政治倾向不一,分别代表着国民党与民进党;民主化的阶段不同,即由威权向民主的转型时期和民主的巩固与深化时期;核心价值各异,存在着真相与责任两种不同的价值导向;事后举措有别,即由国民党所主导的赔偿、道歉、追思与纪念等活动和民进党开展的"去蒋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二二八事件” 研究报告
原文传递
台湾当局利用“转型正义”加速“台独”布局的伎俩及危害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传新 《统一论坛》 2022年第3期15-17,共3页
“转型正义”是民进党两次执政的核心概念,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拒统”的理论核心,是民进党当局打击国民党、彻底解构台湾岛内“一中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进党跟西方反华势力勾结的重要工具。深入挖掘“转型正义”的理论架构,对解... “转型正义”是民进党两次执政的核心概念,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拒统”的理论核心,是民进党当局打击国民党、彻底解构台湾岛内“一中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民进党跟西方反华势力勾结的重要工具。深入挖掘“转型正义”的理论架构,对解构岛内“台独”理论建构有着重要作用。一、“转型正义”是通过英文中译建构出的概念中文政治学理论中没有“转型正义”一词,该词是民进党台北市党部主委吴怡农的父亲吴乃德从英文“transitional justice”翻译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正义 政治学理论 台湾当局 民进党 西方反华势力 台独 理论架构 台北市
原文传递
台湾民主化时期李登辉的改革策略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京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6,共8页
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化初期弱势接班,利用制度规则进行人事调整,进而达到集权的目的。面对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李登辉精于策略安排,巧妙利用党内派系斗争、党外反对势力和社会力量,借力打力,顺水推舟,较快完成台湾民主改革。... 李登辉在台湾民主化初期弱势接班,利用制度规则进行人事调整,进而达到集权的目的。面对党内"非主流"派的挑战,李登辉精于策略安排,巧妙利用党内派系斗争、党外反对势力和社会力量,借力打力,顺水推舟,较快完成台湾民主改革。正是由于李登辉挑动并利用省籍隔阂的策略安排,在其任内族群矛盾空前扩大,分离主义思潮高涨,造成社会的分裂和动荡,给两岸关系埋下诸多不安定因素。出于对权力的贪恋,他与地方派系勾结,纵容"黑金政治"猖獗,致使政治乱象丛生。同时,李登辉也没有彻底解决台湾转型正义的问题,使国民党始终未能摆脱威权作风和思维方式,也导致台湾社会至今难以走出威权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登辉 民主化 转型正义 族群矛盾
下载PDF
一个司法保守的转型正义论说——以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磊 《中国人权评论》 2018年第1期34-41,180,共9页
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1月20日中国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中赢得多数席次,在新一届'立法会'启动之后,民进党党团迅速提出'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是'为促进转型正义,落实自由民主宪政秩序',要求设... 由于民进党在2016年1月20日中国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选举中赢得多数席次,在新一届'立法会'启动之后,民进党党团迅速提出'促进转型正义条例草案'。草案的主要内容是'为促进转型正义,落实自由民主宪政秩序',要求设立隶属于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独立机关'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具体负责规划处理'开放政治档案''清除威权象征、保存不义遗址''平复司法不公、还原历史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害者 转型正义 司法机关 加害者
原文传递
在“遗忘”与“审判”之间——论南非社会转型正义模式选择 被引量:1
20
作者 石海雄 王勃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3-37,共5页
当今世界民主国家转型正义有两种比较代表性的模式,分别是以"起诉和惩治"为主的"纽伦堡审判"模式与以"彻底遗忘"为主的"全民遗忘"模式。基于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和不足,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南... 当今世界民主国家转型正义有两种比较代表性的模式,分别是以"起诉和惩治"为主的"纽伦堡审判"模式与以"彻底遗忘"为主的"全民遗忘"模式。基于以上两种模式的弊端和不足,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南非选择了一条介于"惩治"与"遗忘"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即以"真相"换取"宽恕"的方式寻求社会和解与民主巩固。这种方式既避免了再次加深社会分裂,保证了民主过渡的和平与稳定,又实现了南非族群秩序重构和社会正义追求。南非转型正义模式选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民主进程与社会和解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 转型正义 模式选择 和解 启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