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5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的移民文化特征——兼论山西移民在塞外地区文化建设中的贡献 被引量:17
1
作者 安介生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8-83,共6页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 清代长城内外的统一与和睦 ,为广大山西平民走出“西口”,参与塞外农业开发创造了条件。在归化土默特地区的汉族居民中 ,山西移民所占比例最高 ,数以万计的山西移民来到这一地区 ,为当地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使这一地区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特征 ,在风俗、戏剧、语言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从文化地理的角度上看 ,清代归化土默特地区可谓山西文化区向北延伸 ,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 山西移民 归化土默特地区 移民文化特征
下载PDF
《下四川》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乔建中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4-41,28,共9页
在我国汉族民间歌曲中,有两类现象曾长期引起民俗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广泛注意:由某一特定文学母题相维系、或由某一特定音乐主题相维系的民歌群。前者如“绣荷包”“走西口”“画扇面”“打秋千”“放风筝”“对花”“四季歌”“五更调”... 在我国汉族民间歌曲中,有两类现象曾长期引起民俗学家和音乐学家的广泛注意:由某一特定文学母题相维系、或由某一特定音乐主题相维系的民歌群。前者如“绣荷包”“走西口”“画扇面”“打秋千”“放风筝”“对花”“四季歌”“五更调”等,后者如《铺地景》《迭断桥》《湖广调》《春调》等明清俗曲。它们各自以其内部的多种亲缘关系体现出民歌的传承、传播、演变规律,以及蕴藏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特征。研究这类民歌群的形成原因、分布环境、体裁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民歌 明清俗曲 民间歌曲 曲体结构 民俗学 音乐主题 音乐学家 五更调 西口
原文传递
“二人台”《走西口》的艺术特色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晋俐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6,179,共5页
《走西口》是“二人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广为传唱。本文着重对唱腔《走西口》的唱词和音乐进行分析,由唱词的口语化、衬字和叠字的运用、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唱腔的板式变化、调式调性、... 《走西口》是“二人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广为传唱。本文着重对唱腔《走西口》的唱词和音乐进行分析,由唱词的口语化、衬字和叠字的运用、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唱腔的板式变化、调式调性、旋律发展手法等方面,深入剖析其艺术特色,详尽阐述其所蕴含的丰富的音乐语言及专业技法,以期进一步挖掘这一宝贵艺术遗产中的丰富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台” 西口 唱词 音乐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试析清代走西口的成因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春玲 《阴山学刊》 2004年第2期66-69,共4页
由于清代口内土地贫瘠、人口激增,土地压力增大,而口外地广人稀、农业又急需技术劳动力。所以,随着清政府对蒙地禁令的松驰与全面开放,内地农民凭借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代接一代来到内蒙古西部,形成了大规模的走西口活动。
关键词 西口 成因 封禁令 放垦政策
下载PDF
“走西口”与晋陕内蒙古毗连带民歌圈的生成 被引量:8
5
作者 闫天灵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7-174,共18页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体例相同,词曲相近,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 晋西北山曲、陕北信天游、内蒙古原绥远地区的爬山歌,体例相同,词曲相近,共同构成我国北方单独的一个民歌圈,其生成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移民运动密切相关。在“走西口”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形成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谷、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人口同源支持了民歌共性。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生活,不断刺激着民歌的创造与发达,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在发展中推动了三地民歌的同质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陕西 内蒙古 民歌圈 西口 山曲 信天游 爬山歌 “河府移民圈”
原文传递
河曲民歌《走西口》背后的艰辛与辉煌 被引量:8
6
作者 加俊 《晋中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6-19,共4页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山西河曲民歌《走西口》道出了一对新婚夫妇生离死别的悲苦与近代山西人出外谋生的艰辛,它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自然、地理原因。走西口是对命运的挑战,是对新环境的开拓。走西口固然艰辛,可是勤劳智慧的人们走出了一片新天地,正是他们开启了“海内最富”的辉煌时代。走西口这一自发行为深刻地改变了山西与蒙古地区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民歌 西口 艰辛 辉煌
下载PDF
从“走西口”、“闯关东”看清代内蒙古的农业、手工业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卢明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6期56-60,共5页
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地位,同内地的地主阶级武装配合,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残酷战争.使内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从北方到中原地区,到处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携男挈女,千百成... 清军入关后,为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地位,同内地的地主阶级武装配合,进行了长达八十年的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残酷战争.使内地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摧残,造成从北方到中原地区,到处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量破产农民背井离乡,“携男挈女,千百成群”,变成“竞无归所”的流民群.顺治四年(1647年)山陕、四川总督王来用呈述陕西情况说:省内“人民死亡过半,以致田园荒芜,粮悬纸上.……因则满目荒草,庄则徒有破壁,人烟几断”.①山西各地“饥民逃兵,啸聚为乱,不止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 西口 蒙汉 蒙古人 手工业者 汉民 内蒙古 清政府 牧民 游牧
下载PDF
清代“走西口”的路线及成因 被引量:7
8
作者 韩巍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3-46,共4页
"走西口"是清代长城以南的山西、陕西省北部民人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山西、陕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高寒少雨,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康乾以来,由于人口急增、土地兼并激烈,从而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 "走西口"是清代长城以南的山西、陕西省北部民人到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谋生的社会潮流。其根本原因在于山西、陕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高寒少雨,能承载的人口有限。康乾以来,由于人口急增、土地兼并激烈,从而引发严重的人地矛盾;而自然灾害的频发,更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化。清廷出于平定边疆叛乱、缓和阶级矛盾、解决财政危机等诸多政治需要,实行放垦及移民实边等政策,使走西口成为可能,并成为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 路线 成因
下载PDF
“走西口”移民与晋陕蒙毗连带文化圈的形成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淑利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64,共4页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大移民运动之一,以晋、陕为主流的内地农民浩浩荡荡地出"口外",或经商或务农。所到之处,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晋陕蒙毗连带,由于相近的地域、相似的社会环...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三大移民运动之一,以晋、陕为主流的内地农民浩浩荡荡地出"口外",或经商或务农。所到之处,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晋陕蒙毗连带,由于相近的地域、相似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使蒙汉各民族在长期的文化交融中,形成了具有共同方言、相同戏曲、相近生活习俗以及相似的信仰习惯的文化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 移民 晋陕蒙毗连带 文化圈
下载PDF
乡音:山曲与走西口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晋华 甄晓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8-191,202,共5页
山曲的歌词形式、曲调特征,以及方言的运用等均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有密切的关系,在"走西口"的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形成了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神木、榆林人为核... 山曲的歌词形式、曲调特征,以及方言的运用等均与清代、民国时期的"走西口"有密切的关系,在"走西口"的过程中,晋西北、陕北人口大批向河套及大青山前后地区移居,形成了以山西河曲、保德人和陕西府神木、榆林人为核心的"河府移民圈",长盛不衰的燕行式"走西口"生活,使三地民歌的交汇共生走向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曲 二人台 西口
原文传递
论西口文化与二人台艺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甄晓 王晋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2期39-45,共7页
清代末年,晋西北、雁北、陕北地区等地的居民大量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谋求生路,形成了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的生活,蒙、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因而发生融合。这一融合造就了一种文化现象,西口文化在晋蒙绥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大潮流下应运而... 清代末年,晋西北、雁北、陕北地区等地的居民大量到内蒙古西部地区谋求生路,形成了长盛不衰的雁行式走西口的生活,蒙、汉两种民族文化的因而发生融合。这一融合造就了一种文化现象,西口文化在晋蒙绥地区各民族不断融合的大潮流下应运而生,它与该地区二人台艺术有着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文化 西口 二人台
下载PDF
山西生态环境的变迁与晋商的兴起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心纯 林和生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34,共5页
晋商的兴起与明清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明代晋商和清代晋商并不一样。一般来说,明初山西生态环境未恶化之前,晋商多出于较富庶的南部地区,是靠手中资本,乘开中纳粮之机,大兴商屯而崛起的。清代的晋商则在山西北部、中部地区生态... 晋商的兴起与明清山西生态环境的变化有关,但是明代晋商和清代晋商并不一样。一般来说,明初山西生态环境未恶化之前,晋商多出于较富庶的南部地区,是靠手中资本,乘开中纳粮之机,大兴商屯而崛起的。清代的晋商则在山西北部、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济一蹶不振之后,兴之于“走西口”和“闯关东”的人流之中。他们是随着关外、口外经济的开发,在不可欠缺的商业发展的需求中,经受历练而走向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晋商 明清 西口
下载PDF
近代历史上的“走西口”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俊斌 《山西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近代 山西 西口
下载PDF
语境与文本:2009年国产电视剧热点述评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宗伟 齐峥峥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6,共6页
2008年国产电视剧经历了动荡且不平凡的一年,电视剧的生产播出受到地震、奥运等大事的影响,观众的眼球过多地聚焦于电视新闻而无瑕他顾,一定意义上说,2008年几乎是“没有电视剧,只有电视”的一年。而在2009年,电视剧市场终于回归... 2008年国产电视剧经历了动荡且不平凡的一年,电视剧的生产播出受到地震、奥运等大事的影响,观众的眼球过多地聚焦于电视新闻而无瑕他顾,一定意义上说,2008年几乎是“没有电视剧,只有电视”的一年。而在2009年,电视剧市场终于回归正常,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国产剧热点轮动,涌现了《走西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视剧 述评 文本 语境 电视剧市场 西口 电视新闻 国产剧
原文传递
"西口文化"与二人台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琳琳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S3期203-206,共4页
本文对"走西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属性、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这一时期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西口文化"以及二人台音乐的渊源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认为"西口文化&... 本文对"走西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从其形成的社会背景、文化属性、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这一时期蒙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西口文化"以及二人台音乐的渊源关系进行梳理和总结。进而认为"西口文化"本质上是蒙汉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在历史的发展中,探讨这一文化现象,对于进一步加深北方草原音乐文化与中原音乐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 西口文化 二人台
下载PDF
山西人走西口选择“归化城”的原因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继波 崔思朋 刘野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4年第9期61-62,共2页
山西人走西口来到包括归化城、鄂尔多斯、包头、察哈尔等诸多地区。归化城作为其中之一,当时人为何选择归化城,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其地理区位优势、前人奠定基础、归化城的优越区位和自然条件及归化城的历史影响力等诸方面。
关键词 西口 归化城 崔铁炉 区位优势 自然条件
下载PDF
“走西口”与颇具特色的包头方言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云晖 《阴山学刊》 2012年第3期97-100,共4页
包头方言的形成,与"走西口"移民活动密切相关,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山西方言的基础上,在吸收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后,融会贯通而形成的具有"西口"特色的新方言。
关键词 西口 包头方言 山西方言 古汉语 蒙古语词
下载PDF
《走西口》的民俗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8
作者 杜谆 《天中学刊》 2008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从《走西口》中所反映出来的众多习俗现象可以看出,任何艺术作品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其中民俗文化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能体现作品的时空特征。
关键词 西口 发式 行旅 习俗 社会陋俗
下载PDF
论清代走西口对内蒙古西部社会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春玲 《阴山学刊》 2006年第3期49-53,共5页
走西口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蒙古族人民对单一的游牧经济的依赖性;加快了蒙古草原与内地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重要城镇的形成;也沟通了草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联系,丰富和发... 走西口是一种大规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清代内蒙古西部地区农业的发展,减少了蒙古族人民对单一的游牧经济的依赖性;加快了蒙古草原与内地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重要城镇的形成;也沟通了草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联系,丰富和发展了内蒙古西部文化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口 清代 内蒙古西部 贡献
下载PDF
高原上的天籁之音山西民歌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明政 《民族音乐》 2006年第6期25-26,共2页
一、山西民歌溯源山西,历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山西民歌源远流长,在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击壤歌》);“立我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童谣》)相传都是... 一、山西民歌溯源山西,历来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山西民歌源远流长,在尧天舜日之时就有传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于我哉!”(《击壤歌》);“立我庶民,莫匪水尔,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康衢童谣》)相传都是尧时的民歌、童谣。“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南风歌》)相传是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所收集的《唐风》、《魏风》共十九篇,大部分采自山西。这些民歌,如《唐风》中的《椒聊》、《葛生》、《鸨羽》等;《魏风》中的《硕鼠》、《伐檀》、《十亩之间》、《葛屦》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非常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民歌 高原 山西人 劳动人民 开花 河曲 西口 人民生活 劳动生活 号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