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诉讼社会与无讼社会的辨析和启示——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国家与社会 被引量:50
1
作者 范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76,共14页
中国法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代中国尽管确实存在着相对"无讼"的现象和"息讼"的努力,但实际上有不少区域呈现出"诉讼社会"的景象,诉讼滥用、欺诈诉讼、恶意诉讼等甚至成为一些地方严重的社会问题。... 中国法律史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古代中国尽管确实存在着相对"无讼"的现象和"息讼"的努力,但实际上有不少区域呈现出"诉讼社会"的景象,诉讼滥用、欺诈诉讼、恶意诉讼等甚至成为一些地方严重的社会问题。除了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原因外,中央集权下发达的司法体制与民间社会自治的相对弱势,是形成诉讼社会的关键要因。当诉讼超出社会和司法的承受力之时,官府对诉讼的限制乃至打压,就成为不可避免的潜规则。滥讼与讼难交织的恶性循环,既破坏了司法的公信力,也必然导致社会治理的混乱和道德失范。历史经验表明,"诉讼社会"和"无讼社会"这两种理想类型,都不能独立成为社会治理的合理模式,现实的选择只能是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应对各种社会需求和危机,从而形成国家法律机制与社会自治的协调,逐步接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解决 诉讼社会 无讼 司法 社会自治
原文传递
“厌讼”幻象之下的“健讼”实相? 重思明清中国的诉讼与社会 被引量:40
2
作者 尤陈俊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5-834,共20页
利用多种类型的不同史料所作的综合分析显示,明清以来的很多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词讼数量激增而非民众普遍"厌讼"的社会景象。而在诸种史料之中,那些关于地方衙门所收词状数量的记载,既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诉讼实况有所帮... 利用多种类型的不同史料所作的综合分析显示,明清以来的很多区域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出词讼数量激增而非民众普遍"厌讼"的社会景象。而在诸种史料之中,那些关于地方衙门所收词状数量的记载,既对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诉讼实况有所帮助,也容易产生一些误导性的影响。其关键在于,衙门所收词状的总数,并不能被直接等同于讼案的实数,因为这些词状之中,有大量是属于针对某一相同案件的催呈或投词。重思明清时期的诉讼文化,不仅需要对明清衙门所实际面临的词讼压力谨慎估量,还应该对明清官方所常用的"细故"、"鼠雀细事"等称谓的微妙意涵,以及健讼之风的区域性差异加以关注。片面坚持"厌讼"旧论固然会使我们错失对问题的全面认识,但如果对一些相关史料不加仔细辨析便转而径自强调"健讼"新说,也容易堕入矫枉过正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讼 健讼 词状 积案 诉讼社会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中国司法——诉讼社会的中国法院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文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 诉讼社会是社会转型和法治现代化的必经阶段,随着经济市场化和快速融入全球化,中国已经进入诉讼社会。诉讼社会具有彰显公民理性和社会文明,彰显现代司法价值和公信,彰显法律与司法的公正性与确定性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表征。在当下中国,诉讼社会在表征法律与社会现代性的同时,也存在司法机制扭曲、司法尊严和权威严重削弱、司法地方化倾向加剧、司法行政化日益严重、司法公信力缺失等现代性问题。随着中国司法现代化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推进,这些问题必将在司法现代化历史进程中得到消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司法 诉讼社会 现代性 后现代性
下载PDF
诉讼社会视野下中国刑法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6
4
作者 姜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9-108,共10页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其中,重视积极的一般预防、重新定位犯罪本质和强化限制性刑法解释就是诉讼社会下刑法理论的基本样态,这又带来了严格控制犯罪圈大小、强化犯罪级别划分和重视二元化犯罪模式之刑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刑法谦抑 法益侵害说 积极的一般预防 二元化犯罪模式
下载PDF
诉讼社会视野下中国刑事司法模式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5
5
作者 姜涛 《政法论丛》 2010年第6期77-81,共5页
如何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应对日益增多的犯罪,这是诉讼社会视野下国人必须直面思考的重大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司法信任危机,而且也会带来更高的犯罪浪潮。因为在诉讼社会之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原有司法模式的弊端日益... 如何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应对日益增多的犯罪,这是诉讼社会视野下国人必须直面思考的重大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严重的司法信任危机,而且也会带来更高的犯罪浪潮。因为在诉讼社会之下,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原有司法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因此,强化案件分类、实行多元模式,重视社会资本、重塑司法权威,改进司法模式、实行集中审理,应该成为诉讼社会视野下刑事司法模式现代转型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刑事司法 司法权威 刑事和解 集中审理
下载PDF
必也使有讼乎——巴县档案所见清末四川州县司法环境的一个侧面 被引量:3
6
作者 伍跃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 2013年第2期380-410,共31页
“必也使无讼乎”,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一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常常毫无作为.官员一方面宣传“无讼”与“息讼”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苦口婆心地劝谕民众不要轻易打官司,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几乎是永无休止的缠讼渎... “必也使无讼乎”,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这一思想在现实社会中常常毫无作为.官员一方面宣传“无讼”与“息讼”的重要性,有时甚至苦口婆心地劝谕民众不要轻易打官司,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几乎是永无休止的缠讼渎诉和堆积如山的案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给人们这样一幅充满矛盾的图景,即高唱着“无讼”理念的“诉讼社会”.通过分析清代末年发生在四川省重庆府巴县的一个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统治方式却秉着“必也使有讼乎”的原则,“制造”出“诉讼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县档案 诉讼社会 清末 司法环境 州县行政
下载PDF
东汉地方百姓的“用法”能动性——以“雷旦自言张董受钱行赇案”为例
7
作者 马力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 2022年第1期43-75,共33页
近年来,日本学者倾向于认为东汉地方社会已经包含有宋元以后“诉讼社会”的某些因素。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展开论证,对地方民众的诉讼能动性问题几乎没有讨论。本文通过复原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雷旦自言张董受钱行赇... 近年来,日本学者倾向于认为东汉地方社会已经包含有宋元以后“诉讼社会”的某些因素。然而,这些研究主要从客观因素的角度展开论证,对地方民众的诉讼能动性问题几乎没有讨论。本文通过复原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雷旦自言张董受钱行赇案”的文书,提出雷旦在丈夫死亡以后,企图利用刑事诉讼解决财产纠纷,进而达到争夺亡夫遗产的目的。这一案件显示当时作为个体的地方民众在与官府司法、行政的日常互动中,具备了积极“用法”的能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 诉讼社会 个体能动性
原文传递
论大数据与WJP语境下诉讼社会监察机制
8
作者 刘贤明 《西部法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4-27,共14页
互联网时代让大数据法律应运而生,法律国际接轨需直面WJP;正视当今步入诉讼社会之客观现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与担当,营造高效合力的国家纪检监察运行机制,着力其法律法规体系配套完善;以案例实证考察依法治国重大命题,明... 互联网时代让大数据法律应运而生,法律国际接轨需直面WJP;正视当今步入诉讼社会之客观现实,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与担当,营造高效合力的国家纪检监察运行机制,着力其法律法规体系配套完善;以案例实证考察依法治国重大命题,明确回归辩证逻辑是其题中应有之意,有益于法治中国价值目标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法律 WJP 诉讼社会 监察机制 法治中国
下载PDF
我国提前进入“诉讼社会”后人民法院如何应对
9
作者 张忠斌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4期78-83,共6页
"诉讼社会"的到来,使人民法院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法院和法官不堪重负;处理案件的难度和平衡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社会矛盾汇聚于法院,使人民法院积蓄了越来越多的矛盾... "诉讼社会"的到来,使人民法院面临着一系列深刻而严峻的挑战。突出表现为: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加剧,法院和法官不堪重负;处理案件的难度和平衡利益关系的难度越来越大;大量社会矛盾汇聚于法院,使人民法院积蓄了越来越多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司法需求与人民法院司法供给之间的基本矛盾更加突出。面对严峻的挑战,人民法官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树立能动司法、联动司法等理念,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法律智慧,不断创新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努力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人民法院 面临挑战 应对措施
下载PDF
民事诉讼的社会化 被引量:47
10
作者 王福华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8-52,共25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化民事诉讼通过"以当事人为中心"及"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制度构建能够落实上述理念。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民事诉讼向社会提供连续、平等的纠...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化民事诉讼通过"以当事人为中心"及"以当事人为主体"的制度构建能够落实上述理念。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公共物品属性,要求民事诉讼向社会提供连续、平等的纠纷解决服务,满足人民在新时代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社会化民事诉讼制度所强调的程序的公共性,则要求法官对诉讼过程进行积极干预,消除当事人间的诉讼势差,保障民事司法的社会共享。在国家与市场关系角度,通过社会化改革,民事诉讼制度可弥合市场经济对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以及社会管理对于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差异性诉求,发挥民事司法在市场经济与社会管理、权利本位与社会本位之间的沟通媒介功能。制度构建中应以诉讼合作原则及实体真实观念为重心,合理安排法院与当事人的诉讼分工,调和个人自由与社会正义的关系,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纠纷解决新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诉讼模式 职权主义 当事人主义
原文传递
浅析诉讼社会视野下的公诉裁量权
11
作者 朱艳 《技术与市场》 2011年第9期258-258,共1页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诉讼案件剧增,我国已然进入了诉讼社会。诉讼社会下如何提高司法效率是当下难以回避的问题,诉讼经济原则也应成为当前司法运行的准则之一。在刑事司法领域,公诉裁量权在提高诉讼效率方面...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层出不穷,诉讼案件剧增,我国已然进入了诉讼社会。诉讼社会下如何提高司法效率是当下难以回避的问题,诉讼经济原则也应成为当前司法运行的准则之一。在刑事司法领域,公诉裁量权在提高诉讼效率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现有的公诉裁量权的设置与运行状况表明,我国的该项制度还有更大的改善空间和更进一步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诉讼经济 公诉裁量权
下载PDF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根据、原则与限度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加良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1-159,共9页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理论根据是"司法权的社会性",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为司法权的社会性在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妥当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正当诉求,可为法院参与创新社会管...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的理论根据是"司法权的社会性",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为司法权的社会性在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妥当回归提供了可行途径。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有效地回应了社会力量参与司法的正当诉求,可为法院参与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宽大的现实舞台。现行《宪法》第123条和第126条能够为民事审判权行使方式的二元化提供合理的解释空间,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在宪法框架内具有正当性根据。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不能坐等司法权的强大,其在相势展开的同时应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和有效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调解社会 司法权的社会 合宪性 限度
原文传递
论诉讼运行视角下的集团诉讼
13
作者 郑旭 《法学(汉斯)》 2022年第1期98-105,共8页
面对当今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群体性纠纷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法律制度,并认为该舶来品作为专门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手段,可以为我国带来良好的诉讼功能和社会效益。但因为该舶来品的... 面对当今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群体性纠纷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法律制度,并认为该舶来品作为专门解决群体性纠纷的诉讼手段,可以为我国带来良好的诉讼功能和社会效益。但因为该舶来品的生长和滋养环境与我国具体的诉讼模式和诉讼观念不相符,导致在诉讼运行过程中,国外解决群体性纠纷的法律制度移植到中国后面临着很多困境,还需通过诉讼体制的转变和协调性规定等途经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纠纷 舶来品 诉讼功能和社会效益 诉讼运行 困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