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
王青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6
|
|
2
|
谈史书的编撰——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 |
白寿彝
|
《史学史研究》
|
1981 |
12
|
|
3
|
《论语》文学价值初探 |
曹文星
|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
1987 |
5
|
|
4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考辨 |
宁登国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5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言发覆 |
金景芳
|
《史学集刊》
|
1981 |
6
|
|
6
|
试论“春秋笔法”对于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
敏泽
|
《社会科学战线》
|
1985 |
6
|
|
7
|
李鸿章与马建忠弟兄 |
贾熟村
|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8
|
《礼记》左、右史新考 |
张君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8 |
4
|
|
9
|
《左传》“记言”与人物塑造略谈——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
沈莉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24 |
0 |
|
10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考辨 |
吴淑玲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11
|
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 |
成运楼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2
|
从口头言辞到书面载录:甲骨卜辞的记言机制 |
王秋萍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13
|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
胡大雷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14
|
明《起居注》的若干问题 |
王鸿雁
|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5
|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言”、“事”关系的分合与流变 |
孙董霞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6
|
《国语》记言写人 |
汪耀明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17
|
叶适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从《习学记言》的出版谈起 |
包遵信
|
《社会科学战线》
|
1978 |
3
|
|
18
|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
周舸岷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19
|
释太史公自叙成一家之言 |
程金造
|
《人文杂志》
|
1983 |
2
|
|
20
|
谢逢源稿本《龙川弟子记》 |
方宝川
|
《文献》
|
2003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