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语”文体的起源与发展——上博简《曹沫之陈》篇题的启示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青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37,共8页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 "语"是先秦时期常见的一种文体,它出于实录,最早出自史官的"记言",是早于"六经"而出现的。长时期内,"语"文体发展并不成熟,一直到《国语》的结集成书,"语"作为一种文体才完备起来。《国语》主要记君臣之政治得失,这种取向对后代影响很大,形成正史中的"国语家"。"语"在发展分化中,实录性质有所减弱,多少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意志。诸子书最初多采用"语"体,被称为"百家语"。先秦时期,对文体的界定相当模糊,在"语"这个宽泛的文体里,可以说,"谚语"、"俗语"是其剪裁,"事语"是其流变。近年面世的上博简《曹沫之陈》竹书对于我们认识"语"文体很有启发意义。作为篇题的"陈"字,应该如本字读,不必假"陈"为"阵",以牵强于军阵之意。题为《曹沫之陈》,正是曹沫陈述之语的意思。《曹沫之陈》见证了古代"语"文体的发展演变,是早期"语"文体的一个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 文体 记言 上博简 曹沫之陈
下载PDF
谈史书的编撰——谈史学遗产答客问之三 被引量:12
2
作者 白寿彝 《史学史研究》 1981年第3期1-8,共8页
时间:一九八一年六月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来客:客甲、客乙客甲:三月间听您谈历史文献学,不觉有三个月了。现在想请您谈谈历史编纂学的问题。答:今月一月间曾谈到历史编纂学这个名词。现在好多人都用这个名词。这个名词是从histo... 时间:一九八一年六月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来客:客甲、客乙客甲:三月间听您谈历史文献学,不觉有三个月了。现在想请您谈谈历史编纂学的问题。答:今月一月间曾谈到历史编纂学这个名词。现在好多人都用这个名词。这个名词是从historiography这个词翻译过来的。这样的译法是否合适,我们还可以研究。我想,现在我们暂时不用这个名词,就谈谈史书的编撰吧。你们看,关于这个问题,谈些什么好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体史书 章学诚 史书体裁 圆而神 记言 纪传体 方以智 中国通史 历史编纂学 编撰
下载PDF
《论语》文学价值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文星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4期42-47,41,共7页
《论语》不仅是国之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由于它的深刻的哲理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培育了民族的情操和美德。早在汉唐时代,《论语》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思... 《论语》不仅是国之瑰宝,而且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财富。两千多年来,由于它的深刻的哲理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而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培育了民族的情操和美德。早在汉唐时代,《论语》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直接影响了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东、南亚文化圈”。在清代,《论语》渐次传入西洋各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价值 阳货 记言 精神财富 孺悲 国之瑰宝 文艺观 简洁生动 群居相 中国古代文论
下载PDF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考辨 被引量:6
4
作者 宁登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3,共6页
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大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 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大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一种对史官监察天子言行的修辞性说法,并非周代实有的史官建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言 记事 左史 右史
原文传递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言发覆 被引量:6
5
作者 金景芳 《史学集刊》 1981年第0期5-7,共3页
今日言中国史学史的,多视《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数语为不刊之论,从而总想于中国古史中寻找所谓“左史”、“右史”。其实,这是误信刘歆的讆言,在中国古时,并没有“左史记言,右史记... 今日言中国史学史的,多视《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数语为不刊之论,从而总想于中国古史中寻找所谓“左史”、“右史”。其实,这是误信刘歆的讆言,在中国古时,并没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这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左史 记言 右史 《尚书》 中国古史 中国史 《春秋》 刘歆 并没有
下载PDF
试论“春秋笔法”对于后世文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敏泽 《社会科学战线》 1985年第3期254-262,共9页
“春秋”本是古代史官记事之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班固《汉书·艺文志》“左”、“右”互误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以春秋代序为一年,从而以“春秋... “春秋”本是古代史官记事之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班固《汉书·艺文志》“左”、“右”互误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以春秋代序为一年,从而以“春秋”为纪年史的专用词语,先秦时期,已经十分普遍。当时各个侯国都有“春秋”,《楚语》申叔时论傅太子之法有“教之《春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笔法 文学理论批评 汉书·艺文志 左传 历史小说 诗与史 司马迁 记言 文艺学 先秦时期
原文传递
李鸿章与马建忠弟兄 被引量:6
7
作者 贾熟村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77-84,共8页
关键词 马建忠 李鸿章 马相伯 记言 盛宣怀 丁汝昌 福禄诺 总理衙门 曾纪泽 近代中国
原文传递
《礼记》左、右史新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君 《社会科学辑刊》 1988年第2期65-68,共4页
《札记·王藻》云:“(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此后,古今学者围绕着左史、右史分别是大史、内史,还是内史、大史,是左史记言、右史记动,还是左史记动、右史记言,左史、右史是先秦实有的官职,还是一种譬喻的说... 《札记·王藻》云:“(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此后,古今学者围绕着左史、右史分别是大史、内史,还是内史、大史,是左史记言、右史记动,还是左史记动、右史记言,左史、右史是先秦实有的官职,还是一种譬喻的说法等问题,聚讼了将近两千年,至今仍无定谳。左、右史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一是讨论范围太窄,争论双方均缺乏新的论据和新的论证角度;二是有些古代学者虽然已将左、右史的义谛点透了,但因古今文化上的距离和隔膜,后世学者仍感茫然或不以为是;三是有些学者虽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但由于论证方式不尽完善,仍未说出所以然,因而给持相反意见的学者以逞辩的机会。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还是应从前人已经点透的地方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史 左史倚相 右史 太史 左传 记言 礼记 周礼 史记 郭沫若
下载PDF
《左传》“记言”与人物塑造略谈——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
9
作者 沈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2期70-73,共4页
《左传》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与其精彩的语言描写密切相关。钱锺书所倡“史蕴诗心”说,即以《左传》为例,认为此类“记言”并非实录,而是左氏“代言”,是其人物塑造上的“诗笔”,故而产生了如此动人的艺术效果。窥一斑可见... 《左传》中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与其精彩的语言描写密切相关。钱锺书所倡“史蕴诗心”说,即以《左传》为例,认为此类“记言”并非实录,而是左氏“代言”,是其人物塑造上的“诗笔”,故而产生了如此动人的艺术效果。窥一斑可见全豹,由《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记言”分析,可以揭示其与人物塑造之关联,并有助于理解《左传》之类历史文本何以具有文学性,及其对后世文学示范垂则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烛之武退秦师》 记言 代言 史蕴诗心 人物塑造
下载PDF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考辨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淑玲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54-56,共3页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后人沿用不衰,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从东汉以前的文献记载、东汉前后的文献实证以及东汉以前人们的尚左心理几个方面来看,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右史记言,左史记事”。
关键词 左史 右史 记言 记事
下载PDF
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
11
作者 成运楼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则更加深入人心,冠名《礼记》而实取《汉书》的文化现象更为常见。不过伴随着经学反思意识的觉醒以及近代学术思潮的发展,以章学诚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左史、右史官制有无和记言、记事是否二分提出各种质疑和批评,严重冲击了这一学说的合理性。但这些批评与质疑并未引起近现代学者的充分注意与积极回应,坚持旧有经说并力证“左史右史”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一境遇主要是由于近现代史学史学科的兴起与其他相关人文研究的发展,需要借助“左史右史”说作为学科建设与理论阐发的起点,故而保守地承认甚至维护“左史右史”说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史 右史 记言 记事 学术史
下载PDF
从口头言辞到书面载录:甲骨卜辞的记言机制
12
作者 王秋萍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2-78,共7页
记言是先秦散文的主要书写方式,《国语》《左传》《战国策》均有精彩的记言部分。先秦散文记言的成功并非凭空而来,记言的源头在哪,以何种形式存在?它的动机是什么?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上问题值得厘清。甲骨卜辞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成体系文... 记言是先秦散文的主要书写方式,《国语》《左传》《战国策》均有精彩的记言部分。先秦散文记言的成功并非凭空而来,记言的源头在哪,以何种形式存在?它的动机是什么?从文学史的角度,以上问题值得厘清。甲骨卜辞是目前我国最早的成体系文献,具有典型的记言性质。为此,文中将从记言的类型、技巧、动机三方面梳理卜辞的记言机制,探寻散文记言的重要源头,揭示卜辞记言在中国散文书写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辞 记言 机制
下载PDF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与文体生成——关于叙事诸文体录入总集的讨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大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共9页
"左史记言"之"言",或以语言行为动作而被命名为独立文体,进入总集。"右史记事"之"事"以史书的"传"为单位,或庞杂多种文体,或因"互见"而不周全,故只有随赋、诗、辞、移等... "左史记言"之"言",或以语言行为动作而被命名为独立文体,进入总集。"右史记事"之"事"以史书的"传"为单位,或庞杂多种文体,或因"互见"而不周全,故只有随赋、诗、辞、移等文体一并,被从史书中"剪截"出来入《文选》,或"事居其前,文列于后"与文体并列入类书。宋时,"叙事"自成文体入总集:一是"传"、"记"以"篇翰"方式生成文体;二是《左传》、《史记》的文字被命名为文体"叙事"入总集。其原因亦有二:一是对古文的崇尚使总集录入《左传》、《史记》的"叙事"文字成为社会需要,于是,总集的功能,既是"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的读本,又是"作文之式";二是解决了《左传》、《史记》中的文字转化为"叙事"文体的技术性问题,即纪事本末体的出现、"剪截"等问题。《左传》、《史记》入总集,为经、子及其他史体文字入总集做出榜样,为中国古代更多的文章进入文学史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言 叙事 总集
下载PDF
明《起居注》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鸿雁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起居注 史官 张居正 最高统治者 翰林院 翰林官 张四维 重要性 洪武十四年 记言
下载PDF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言”、“事”关系的分合与流变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董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2-80,共9页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言"、"事"关系始终处于复杂的变化状态。《尚书》虽以记言为主,但记言的背后皆有本事,未尝离事而空言。《尚书》总结历史经验、宣讲道义以资经世致用的《书》教之旨奠定了书史的精神传统。《春... 先秦两汉史传文学的"言"、"事"关系始终处于复杂的变化状态。《尚书》虽以记言为主,但记言的背后皆有本事,未尝离事而空言。《尚书》总结历史经验、宣讲道义以资经世致用的《书》教之旨奠定了书史的精神传统。《春秋》创立编年史法,但有叙事而无记言。《尚书》中以记言形式表现的《书》教之旨在《春秋》中通过"春秋笔法"表现出来。针对《春秋》叙事的过于简略,《左传》对其进行了补充。《左传》叙事"言事结合"、"以事为主",史传文学中的三类"言"体基本定型,比例趋于合理。《国语》《战国策》又出现了以"记言"为主的倾向,表现了史家在"言"、"事"取舍中的徘徊。"言"、"事"关系在《史记》中又有新的变化。《史记》以人物纪传为叙事方式,记言文字分化为四种形态。而一以贯之的书史精神在《史记》中除了"寓褒贬论断于叙事",还由记言中的"太史公日"来承载。《史记》《汉书》以后,以叙事为主的纪传体成为书史正统,但"言"与"事"的比重权衡及其消长演变一直伴随着史传文学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两汉 史传文学 记言 “记事”
下载PDF
《国语》记言写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耀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9-50,共2页
《国语》能在记言中反映史实,在反映史实中写活人物形象。不少名篇佳作记言出色,叙事精彩,写人传神,其中骊姬陷害申生的篇章叙述事情发生变化的过程,记载所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刻画各种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复杂心态,融入作者的爱憎感情,写... 《国语》能在记言中反映史实,在反映史实中写活人物形象。不少名篇佳作记言出色,叙事精彩,写人传神,其中骊姬陷害申生的篇章叙述事情发生变化的过程,记载所写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刻画各种人物的鲜明个性和复杂心态,融入作者的爱憎感情,写得波澜起伏,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记言 写入 骊姬
下载PDF
叶适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从《习学记言》的出版谈起 被引量:3
17
作者 包遵信 《社会科学战线》 1978年第3期42-49,共8页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是南宋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和《习学记言》。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作了校点,合为一编,题为《叶适集》出版了。最近,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习学记言》的校点... 叶适(一一五○——一二二三),是南宋著名思想家。他的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和《习学记言》。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将《文集》、《别集》作了校点,合为一编,题为《叶适集》出版了。最近,中华书局又出版了《习学记言》的校点本。这样,研究叶适的资料就算是出齐了。《习学记言》主要是摘录一些古代典籍进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唯物主义 记言 唯心主义 哲学思想 功利主义 校点本 评价问题 经验论 认识论
原文传递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舸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87-92,共6页
一、《世说新语》一书的性质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古代小说的一种,属于“杂录”或“杂事”一类。全书约一千二百三十条,自《德行》至《仇隙》按内容性质分为三十六篇。各条文字都很短:长的两百左右。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语言特征 古代小说 言语特征 品评人物 叙述性语言 魏晋清谈 修饰 记言 性质
下载PDF
释太史公自叙成一家之言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金造 《人文杂志》 1983年第4期85-86,共2页
《史记·太史公自叙》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的《报任安书》,都述其著《史记》是“成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家于此无注。小颜注《汉书》,也空而不解。后世学者,中心习于史书记事的... 《史记·太史公自叙》和《汉书·司马迁传》所载的《报任安书》,都述其著《史记》是“成一家之言”。这“一家之言”,《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三家于此无注。小颜注《汉书》,也空而不解。后世学者,中心习于史书记事的道理,多不注意此语,而不知此“一家言”之语是太史公明其《史记》一书性质的关键语言。裴氏《史记集解》等三家,疏忽此“一家言”之真义,所以只看太史公“善叙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自叙 “成一家之言” 《春秋》 《史记》 左史 孔子 一家言 记言 右史
下载PDF
谢逢源稿本《龙川弟子记》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宝川 《文献》 2003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龙川弟子记>系太谷学派南宗创始人李龙川先生为教导弟子而口述的语录体著作,由其弟子谢逢源于清同治二年(1863)尊师命'载笔记言'编成的.
关键词 清同治 太谷 记言 群玉 语录体 南宗 外篇 内篇 心息相依 门弟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