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6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 被引量:214
1
作者 刘福森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53,共9页
本文认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完全抛开人类生存利益的尺度,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必然面临种种难以解决的理论难题。而造成这些理论难题的原因在于自然中... 本文认为,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完全抛开人类生存利益的尺度,把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稳定和美丽作为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和人对自然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尺度,必然面临种种难以解决的理论难题。而造成这些理论难题的原因在于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立论基础,是消除存在论之“是”与价值论之“应当”的区别,从“是”中直接推导出“应当”。作者指出,人类之所以应当保护生态自然,最终是出于对人类全局的、长远的生存利益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伦理观 自然中心主义 自然主义 “应当” 生态伦理学 存在论 生态系统 “是” 自然 生态价值
原文传递
民间的还原——文革后文学史某种走向的解释 被引量:112
2
作者 陈思和 《文艺争鸣》 CSSCI 1994年第1期53-61,共9页
一、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文革后文学,真正的勃起是在1978年夏天《伤痕》的发表。在这之前,从1976年底到1978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文学界忙于队伍的调整和更新,这期间在文艺领域的上空中,在那铅一样沉重... 一、文革后文学的两个源头 被文学史家称为“新时期文学”的文革后文学,真正的勃起是在1978年夏天《伤痕》的发表。在这之前,从1976年底到1978年初的一年多时间里,文学界忙于队伍的调整和更新,这期间在文艺领域的上空中,在那铅一样沉重的云层里出现过三只携带着春意的燕子:白桦会《曙光》,发出了控诉极左路线的第一声,这不仅在文艺创作中扭转了作为政治附庸的所谓批判“四人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文学史 新时期文学 价值取向 文学创作 文革后 精英意识 寻根文学 知识分子话语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物质代谢概念与环境保护思想 被引量:64
3
作者 韩立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13,共8页
现在,随着地球环境的破坏,近代以来的思想学说开始受到环境保护(ecology)这一新的理论尺度的检验和评判。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由于其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社会批判特征,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和环境思想两方面的关注。... 现在,随着地球环境的破坏,近代以来的思想学说开始受到环境保护(ecology)这一新的理论尺度的检验和评判。马克思的哲学和经济学由于其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寻求人类解放的社会批判特征,受到了来自马克思主义和环境思想两方面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代谢 环境保护思想 马克思 生理学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试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被引量:38
4
作者 肖锋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98-102,共5页
从历史以及教育自身的角度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揭示了“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为人们深入理解“教师与学生”这一对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 学生 主体性 教育理念 学校教育 自然主义 进步主义 人本主义 唯心主义
下载PDF
环境伦理学的类型 被引量:29
5
作者 H.罗尔斯顿 刘耳 《世界哲学》 1999年第4期17-22,共6页
关键词 环境伦理学 可持续 自然主义 生物中心论 生态女性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 生态系统 大地伦理 人本主义 世界观
原文传递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25
6
作者 江天骥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1-59,共9页
关键词 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主体哲学 海德格尔 现象学 现代西方哲学 反人本主义 克尔凯郭尔 “我思”
原文传递
“人本主义”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随想录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放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2-41,共10页
关键词 “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潮 马克思主义哲学 科学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 哲学流派 主体性原则 费尔巴哈 自然主义 哲学研究
原文传递
论先秦道家的自然主义教育观 被引量:30
8
作者 杨启亮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7,共8页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 ,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 ,这是与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同的传统 ,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 ,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 ,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 潜隐的道家教育思想 ,也负载着中国教育的一脉传统 ,这是与我们的主流文化不同的传统 ,是崇尚自然的、主张自然人本主义的传统。它以自然主义哲学引导的教育目的论 ,超越了以个人本位或社会本位界定的狭隘范畴 ,张扬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命精神。道家教育以自然养生的体育为根本 ,把完满性人格目标中的真善美一以贯之地融入自然生命之体的“生”的流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目的 体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先秦时期 道家 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
下载PDF
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 被引量:32
9
作者 陆贵山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3,共9页
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把握文学本质有四个向度,即广度、深度、矢度、圆度。探讨文学本质有六大学理系统,即自然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历史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人本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审美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文化主义的文论学理系... 文学的本质是系统本质。把握文学本质有四个向度,即广度、深度、矢度、圆度。探讨文学本质有六大学理系统,即自然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历史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人本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审美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文化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和文本主义的文论学理系统。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践、对话、综合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的本质 系统 文学理论 文学本质 自然主义 历史主义 人本主义 审美主义 文本主义 文化主义
原文传递
从自然生存到技术生存 被引量:23
10
作者 林德宏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在生存系统中有一种生存因素起决定作用 ,形成了一定的生存方式。自然生存是人类主要依赖自然物质资源 (特别是生物资源 )的生存。自然生存形成了自然主义价值观。自然生存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超越自身的手段 。
关键词 自然生存 自然主义 技术生存 生存系统 人类
下载PDF
国外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云杉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6,共6页
本文从两个角度透析国外教育社会学20年来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建构”(Make)取代“接受”(Take)——研究取向中解释主义取代了自然主义;在研究主体上,追问“研究者是谁”——立场理论的凸现。以此透析西方,准确地说是国外——包括崛... 本文从两个角度透析国外教育社会学20年来的发展:在研究对象上,“建构”(Make)取代“接受”(Take)——研究取向中解释主义取代了自然主义;在研究主体上,追问“研究者是谁”——立场理论的凸现。以此透析西方,准确地说是国外——包括崛起中的非西方,教育社会学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比较教育 立场理论 自然主义 解释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被引量:29
12
作者 邓晓芒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87-94,共8页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站在现象学方法的高度,对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进行现代解析,可以发现马克思人学的崭新实质。马克思通过对自然主义人学的批判,对人的本质的现象学还原,对人的本质的意向性结构和主体间性的分析,以及对人-自然存在的“本体论证明”,实现了哲学史上对人的本质探讨的一次革命。马克思在本体论上第一次把对人的存在的研究提升到了现象学的层次,而在方法论上又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等人阐发出来的一系列现象学思想。我们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社会性与“先验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马克思的人 国民经济学 自然主义 胡塞尔 人的本质 本体论证明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劳动者
下载PDF
论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 被引量:30
13
作者 周登富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148,共18页
关键词 表现功能 电影艺术 造型设计 电影作品 色彩心理效应 象征性 自然主义 表现价值 空间形体 色彩构成
下载PDF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现状及其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江怡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1,共5页
关键词 美国 实用主义哲学 哲学传统 自然主义 实在论 自由主义 相对主义 生活态度 认识方法
原文传递
自然主义视角下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张晓 刘明 白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51,共15页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出游中的精神满足越来越重视。幸福感是旅游者在旅行中所期望实现的终极目标。纵观现有的旅游者幸福感研究,多数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的诠释与测量会采用直接借用心理学理论成果的方式,而缺少追根溯源的深入探讨,这种做法局限了幸福感的解释力和视域。幸福感的概念分析缘起于哲学,幸福作为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自古希腊哲学起就得到充分诠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创了幸福研究的两大哲学范式,其中,亚里士多德开创的自然主义哲学范式成为当今人文社会科学中幸福研究的主导范式。因此,对旅游者幸福感内涵与构成要素的研究,需要重新挖掘自然主义哲学传统中的相关概念资源。文章借助哲学领域中幸福概念的诠释学研究,结合开放式问卷文本的质性分析,对旅游者幸福感的构成要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旅游者在非惯常环境中对其体验到的外在和内在对象经过内在认知反省后获得的积极的、稳定的、综合的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状态由主体满足要素和主体实现要素两部分组成。扎根分析发现旅游者幸福感是一个多维构念,具体由愉悦感、抽离感、临场感、获得感、满足感、能动感和仪式感7个维度构成。研究对旅游者幸福感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构成要素的深度分析弥补了原有直接借用心理学幸福感概念化旅游者幸福感的缺陷,使旅游者幸福感的概念定义和测量更为合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旅游者在旅游中所获得的积极效益,进而使旅游者幸福感的研究更为科学化、系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建构主义 自然主义 旅游者幸福感 主体满足 主体实现
下载PDF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被引量:28
16
作者 邓晓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1期57-62,共6页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 马克思实践哲学通过人的“感性活动”与胡塞尔现象学通过人的“意识现象”来直观人的本质的思想方法,都在批判继承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超越了古典自然主义哲学,因而有相近之处。把现象学方法批判引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当今人文学术更高层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胡塞尔 自然主义 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黑格尔 中国学术 心理学 《精神现象学》 人的本质
下载PDF
论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演变及历史贡献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黎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5期75-79,共5页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是西方近代大多数教育家所关注的理论 ,它不仅对近代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而且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和实践有过积极影响。
关键词 西方 教育思想 自然主义 卢梭 裴斯泰洛齐 儿童天性
下载PDF
两种市场观念与两种民法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之分析 被引量:24
18
作者 薛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4-108,共15页
民法学界存在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与非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以及与这两种观念相对应的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和非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其中,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立场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中立化"... 民法学界存在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与非自然主义的市场观念,以及与这两种观念相对应的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和非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其中,纯粹私法性定位的民法模式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立场和社会政策方面的"中立化"企图,及其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学理姿态,应当受到批判;作为法律体制有机组成部分之一的民法的立法和理论研究,必须具有更多的政策导向意识。中国民法的立法和理论,需要扬弃对市场体制和民法模式的本质主义和教条化的理解,更加积极主动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事立法政策内涵进行持续不断的解读,通过民事立法的理论和实践,参与到有关社会政策的探索和发展之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 私法 民法
原文传递
《小城畸人》艺术论 被引量:19
19
作者 王青松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3-,85+87+89+91+84+86,共7页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1919年,具有开创意义的《小城畸人》(直译为《俄亥俄州温士堡镇》)的出版在当时的文坛引起极大反响,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许多年轻人都...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作家。1919年,具有开创意义的《小城畸人》(直译为《俄亥俄州温士堡镇》)的出版在当时的文坛引起极大反响,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许多年轻人都请他帮助或指教,而安德森也确曾慷慨、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畸人》 安德森 福克纳 象征主义 海明威 《圣经》 舍伍德·安德森 表现主义 美国文学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在自然界实现人道主义——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芬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2-17,共6页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并且特别指出 :片面强调人的需要 ,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支配和征服 ,而忽视自然本身发展规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制约 ,忽略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最终会断送人自己。在全球环境... 本文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辩证法思想 ,并且特别指出 :片面强调人的需要 ,强调人对自然的控制、支配和征服 ,而忽视自然本身发展规律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制约 ,忽略人也是自然界的一员 ,最终会断送人自己。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是研究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的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生态自然 马克思 恩格斯 内在统一 人-自然关系 生产实践 共产主义 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