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4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6
1
作者 温儒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0年第2期223-246,共24页
一九二一年十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沉沦》出版,“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象吹了一股春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的作者郁达夫成为独树一帜的小说家,同诗集《女神》的作者郭沫若一样蜚声文坛,赢得了当时广大青年读者很高的称誉... 一九二一年十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沉沦》出版,“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好象吹了一股春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的作者郁达夫成为独树一帜的小说家,同诗集《女神》的作者郭沫若一样蜚声文坛,赢得了当时广大青年读者很高的称誉。此后,在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郁达夫写下了四十多篇短篇小说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不少篇章都产生过很大影响。郁达夫是新文学发展初期拥有最多读者的优秀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那么受欢迎,是由于那“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他敢于真实地揭示五四运动后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出路的苦闷,反映了这种“时代病”;他塑造了徘徊于历史岔路口的“零余者”形象,暴露了黑暗现实给青年的精神磨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他在艺术上敢于创新,探索并扩大了浪漫主义小说艺术表现的疆域,具有独特的风格。郁达夫的小说尽管内容复杂,有许多消极成份,形式上也不尽完善,但对于“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是起过重要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形式 《沉沦》 零余者 蜚声文坛 自叙 《女神》 浪漫主义小说 学史 象征主义 黄仲则
下载PDF
苏青论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凌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66,共15页
女作家苏青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上,曾与张爱玲一起,引起人们的种种评论和非议;事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阵“张爱玲热”时,苏青却依然无人问津。但如果我们要对沦陷区文学这一实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具体的、深入的认... 女作家苏青在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坛上,曾与张爱玲一起,引起人们的种种评论和非议;事隔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海内外掀起了一阵阵“张爱玲热”时,苏青却依然无人问津。但如果我们要对沦陷区文学这一实体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具体的、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是不应该忘记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青 结婚十年 沦陷区文学 沦陷时期 海派文学 苏怀 自叙 四十年代 凤仪园 施济美
下载PDF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初探(上) 被引量:9
3
作者 董易 《文学评论》 1980年第5期2-15,共14页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说流派,也拥有过比较广泛的读者,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人们对他一生的文学活...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说流派,也拥有过比较广泛的读者,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但人们对他一生的文学活动和他的刨作实践。却始终毁誉不一。他的第一篇小说刚一问世,便受到旧势力的攻击,骂他“诲淫”,指为不道德的文学;新派也有人一直把他说成是“颓废派”作家,虽然了解他的人认为他其实是“摩拟的颓唐派,本质的清教徒”,但也无法否认浪漫主义的感伤颓废是他大部分作品中的一个主调。直到解放后,从事观代文学研究的人尽管肯定他的作品在“五四”时代起过反帝反封建的作用,但也仍然同时指出,他那些作品中“不健康的倾向”,对读者只能起一种“消极的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不平常的人物及其思想、作品,究竟应当怎样分析和评价?本文仅就他的小说创作试图做一初步的探讨。一作家的创作个性和他个人的风格,反映了马克思所说的“精神个体性的形式”,因此,马克思很自然地引用了法国古典作家布封的名言:“风格就是人”。我们古来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 作品 写实主义 浪漫主义倾向 创作个性 自然主义 自叙 创作方法
原文传递
谈《荷塘月色》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周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2期319-329,共11页
一五四以后的散文发展,除带有社会评论性质的杂文和稍后产生的报告文学而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白话美文”的繁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则是堪称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作品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为广大读者所传诵,其审美... 一五四以后的散文发展,除带有社会评论性质的杂文和稍后产生的报告文学而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白话美文”的繁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则是堪称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作品之一。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一直为广大读者所传诵,其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历久不衰。郁达夫说过:“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古人说,小说都带些自叙传的色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塘月色》 自叙 审美意义 文眼 作品语言 社会评论 艺术价值 采莲女 香草美人 荷塘月色
下载PDF
女性的愤懑和挣扎——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解读 被引量:8
5
作者 蓝棣之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64-72,共9页
丁玲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和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未在延安发表,胡风在重庆编入丁玲创作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6年新知书店出版),以及中篇小说《在医院中》(... 丁玲的中篇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写于1927年,发表于1928年2月《小说月报》)和短篇《我在霞村的时候》(写于1940年,未在延安发表,胡风在重庆编入丁玲创作集《我在霞村的时候》,1946年新知书店出版),以及中篇小说《在医院中》(写作日期不详,最初发表于延安出版的《谷雨》,后刊载于重庆出版的《文艺阵地》,1942年8月25日),还有杂文《三八节有感》(写于1942年3月8日三八节清晨,发表于3月9日的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都是举世周知的作品.之所以举世周知,是因为在50年代的反右派政治运动中,“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受到彻底清算,《人民日报》、《文艺报》发表了批判丁玲作品的文章,《文艺报》又出了个“再批判”特辑,把“十五六年前放出来的一批毒草重新发表出来”,当时国家最高领袖还为此写了“重要按语”.当我们今天重新阅读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丁玲在其中触及了很重要的问题,然而,重要的是,丁玲所写的并不是什么反党的“八股文”,而是女性的体验和思考,是女性的情欲、理性、拒绝与超越,是深沉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是女性苦苦挣扎的艺术记录.这些作品敢于直面女性自身的冲突和挑战危难的处境,写出了女性意识最初然而也是最根本的觉醒,可谓女性文学早开的奇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在霞村的时候》 《莎菲女士的日记》 丁玲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日记体小说 50年代 自叙 作品 女大学生
下载PDF
探寻文学行为的意义——基于文献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10
6
作者 解志熙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4-78,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献研究,似可分为常规性的文献整理和基于文献的校读批评两个层面。这两个层面当然是相关的: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文献基础,后者则是对前者的批评性推进。第一个层面乃是古典文献学的常规方法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古典文献学 校读 爱欲 批评性 烛虚 现代作家 自叙 自剖 意义阐释 叙述形式
下载PDF
当代红学革命的“典范”问题和“路向”问题——与余英时先生、杨光汉同志讨论 被引量:8
7
作者 吴颖 吴二持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Z1期49-59,共11页
一九五四年的“批俞运动”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这在当代红学史上仍然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方面,“批俞运动”和尔后七十年代的“评红热”,客观上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实质至今仍未得到阐明,也未... 一九五四年的“批俞运动”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这在当代红学史上仍然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问题。因为,一方面,“批俞运动”和尔后七十年代的“评红热”,客观上存在着继承发展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实质至今仍未得到阐明,也未被红学理论工作者所承认。另一方面,从“批俞运动”到“评红热”,究竟是作为学术的、以《红楼梦》本体研究为重点的红学本身的革命发展呢,还是一种并非红学本身发展的外来政治干预性的“革命的红学”(借用余英时先生提法,详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光汉 自叙 余英时先生 新红学 何其芳 俞平伯 《红楼梦》研究 红学研究 索隐派 学史
下载PDF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和叙事资源” 被引量:7
8
作者 徐则臣 姜广平 《西湖》 2012年第12期96-105,共10页
导语:有论者认为,徐则臣的小说最多的是出走的主题或者意象,始终以一些出走的人或事为主线展开叙事。这种出走的背景是中国广阔的乡民在乡村或城市奔跑,难以停息下来。徐则臣是以离开本土的身份来进入写作的。论者进一步认为,1980年初... 导语:有论者认为,徐则臣的小说最多的是出走的主题或者意象,始终以一些出走的人或事为主线展开叙事。这种出走的背景是中国广阔的乡民在乡村或城市奔跑,难以停息下来。徐则臣是以离开本土的身份来进入写作的。论者进一步认为,1980年初《陈奂生上城》就开始了一种出走,这应该是新时期最早的离乡进城,这种出走具有某种探索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资源 小说 作家 自叙 写作 文学母题 故事 精神问题 作品 身份
原文传递
《小团圆》:张爱玲的“忏悔录”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联芬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58,共16页
《小团圆》直面创伤、大胆揭露自我的内省式叙述,体现出西方虚构性自传文学的忏悔/自白特质,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系谱中,它则属于郁达夫开启的自叙传小说传统,却因人性的真实展示和对自我的无情剖析,超越了中国现代任何形式的自叙传或"... 《小团圆》直面创伤、大胆揭露自我的内省式叙述,体现出西方虚构性自传文学的忏悔/自白特质,而在中国现代文学系谱中,它则属于郁达夫开启的自叙传小说传统,却因人性的真实展示和对自我的无情剖析,超越了中国现代任何形式的自叙传或"忏悔录"。张爱玲通过叙述家族隐私、真实袒露自我,达到对历史怨恨的清算,在忏悔/自白中获得心灵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团圆》 忏悔录 自叙
原文传递
俞平伯论《红楼梦》后40回述评(上) 被引量:6
10
作者 贾穗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3-107,共20页
俞平伯论《红楼梦》后40回述评(上)贾穗俞平伯先生在红学史上是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与胡适一起开创了“新红学”。“新红学”除了在研究方法上和“旧红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外,同时有三个基本观点:(1)... 俞平伯论《红楼梦》后40回述评(上)贾穗俞平伯先生在红学史上是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之一,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他与胡适一起开创了“新红学”。“新红学”除了在研究方法上和“旧红学”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外,同时有三个基本观点:(1)《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2)《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红楼梦辨》 《红楼梦研究》 曹雪芹 爱情悲剧 俞平伯 《红楼梦考证》 后40回 高鹗 自叙
原文传递
雷达专栏:小说见闻录之三——夜读三题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达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2,9,共4页
一、废园守望者 ——对广芩的《本是同根生》 今年我读到的最精彩的短篇之一,是叶广芩的《本是同根生》,它发表在印数不多的《延河》八月号上,限制了它的读者面,至今几家选刊均未能载它,就又一次限制了它的读者面,但真正的佳作早晚会为... 一、废园守望者 ——对广芩的《本是同根生》 今年我读到的最精彩的短篇之一,是叶广芩的《本是同根生》,它发表在印数不多的《延河》八月号上,限制了它的读者面,至今几家选刊均未能载它,就又一次限制了它的读者面,但真正的佳作早晚会为人所识。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叶广芩的名字我完全陌生,竟未读过她的一篇作品,但那老练的笔触,叙述的流转和深曲,饱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却又说明她不可能是新手。感谢李星同志在小说后面写了那么好的简评,据他绍介,叶系北京籍的陕西女作家(大约留下来的知青吧),叶赫那拉家族的后裔,迄今已有二百多万字的作品问世,内中还含有一部长篇《乾清门内》。我真是太孤陋寡闻了。 读这篇小说,很容易把小说中的“我”与女作家本人混淆,因为第一人称的叙述真切乃无容置疑,不是当事人决说不出这样的话,而且,这小说编是编不出来的,非身历其境者不能为此。它带着明显自叙传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雷达 叶赫那拉家族 刘醒龙 叶广芩 守望者 女作家 瑶沟 自叙 文化气息
下载PDF
郁达夫散文创作漫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梦阳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年第2期195-212,共18页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领域都具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在散文领域,他运用的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小品,有书简,有游记,有杂文,还有日记和自传。郁... 郁达夫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作家。他在小说,散文、诗词、文论等领域都具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形成了统一的自然畅达而热情坦荡的鲜明风格。在散文领域,他运用的艺术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小品,有书简,有游记,有杂文,还有日记和自传。郁达夫的散文,带有比小说更直接、更鲜明的自叙传性质,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思想 自叙 自然景物 故都的秋 零余者 一个人在途上 艺术形式 志摩在回忆里 后期作品 现代文坛
下载PDF
女性文学的“彼岸花”——论安妮宝贝的文学创作 被引量:5
13
作者 冯晓燕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8年第4期30-31,共2页
作者拟探讨在"女性文学"创作群里从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的作者安妮宝贝文学创作的独异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自我指涉的文学功能通过自叙传的写作的方法来表现是她作为女作家书写女性题材的独特方... 作者拟探讨在"女性文学"创作群里从网络文学中脱颖而出,逐渐为人们所关注的作者安妮宝贝文学创作的独异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首先,自我指涉的文学功能通过自叙传的写作的方法来表现是她作为女作家书写女性题材的独特方式;其次,她作品"孤独游离"的主题在对"爱情"和"死亡"两个命题叙述中清晰展现;最后,在对现代城市女性精神情绪的抒发中,采用淡化情节以抒情为主的小说模式也是安妮宝贝创作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叙 孤独漂泊 抒情小说
下载PDF
从日记体、书信体小说看五四时代的一种写作伦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泓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87,共7页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 五四时期作家纷纷选择书信体与日记体这一小说体载,看重的是它在真实袒露创作主体隐秘的内心世界,表达创作主体主观情感方面的潜能。它使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学的虚构性,以类似于真实日记或书信写作的状态进入小说创作过程。当时的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在摆脱了日记与书信最直观的外在形式之后,仍然具有强烈的表现性,把小说的叙述引向创作主体自身。即使在使用第三人称时,一些作家不仅仍然写着关于自己的故事,而且仍然固执地寻找着用第一人称表达的机会。"新文学"的读者,则希望透过文学作品看到作家真实的心灵世界,寻找情感与思想的共鸣。以作家真诚而又真实的自我面对读者作为五四时代一种独特的小说写作伦理,体现出的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公民平等人格交往基础上的新的启蒙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记体 书信体 五四时代 第一人称叙事 自叙 写作伦理
下载PDF
论盐谷温的《红楼梦》研究脱胎于森槐南——从另一个角度看鲁、盐“抄袭案”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真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49,27,共8页
在鲁迅、盐谷温的"抄袭案"中,鲁迅的"一张贾氏系图"确实是根据盐谷温的,但盐谷温的包括"贾氏系图"在内的《红楼梦》研究却完全脱胎于森槐南,而森槐南的"贾氏系图"又是根据清人寿芝的《红楼梦谱》改编的。这张原本出自中国人之... 在鲁迅、盐谷温的"抄袭案"中,鲁迅的"一张贾氏系图"确实是根据盐谷温的,但盐谷温的包括"贾氏系图"在内的《红楼梦》研究却完全脱胎于森槐南,而森槐南的"贾氏系图"又是根据清人寿芝的《红楼梦谱》改编的。这张原本出自中国人之手的"贾氏系图",漂洋过海经过日本再回到中国时,却神奇地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谷温 森槐南 《红楼梦》研究 小说史 张贾 人情小说 荣国公 贾宝玉 中国文学 自叙
下载PDF
世情叙事经验的流动与整合——论张怡微的上海书写
16
作者 王小平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57,共4页
张怡微的早期写作基本上是以少女成长的情感经验为核心展开叙事。《呵,爱》《我真的不想来》《嗜痂记》《最慢的是追忆》《丰年记》中的主人公们形象相仿:生长于单亲家庭,与母亲居住,亲族关系凉薄,忧郁多思、性情敏感,有着创伤性心理体... 张怡微的早期写作基本上是以少女成长的情感经验为核心展开叙事。《呵,爱》《我真的不想来》《嗜痂记》《最慢的是追忆》《丰年记》中的主人公们形象相仿:生长于单亲家庭,与母亲居住,亲族关系凉薄,忧郁多思、性情敏感,有着创伤性心理体验,对稳定的情感关系有一份渴望却似乎永远无法企及……这些小说大多有着浓郁的“自叙传”抒情气息,以纤细哀婉的笔触呈现逼仄处境中鲜活饱满的生命痛楚体验,已初步显示出世情叙事、深描人性之自觉,“人性深处那众多令人困窘的卑鄙龌龊之处更是逃不过她有时显得过于犀利的目光”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叙 情感经验 情感关系 张怡 亲族关系 单亲家庭 世情 凉薄
原文传递
司马迁发愤
17
作者 郭沫若 《读写月报》 2024年第8期12-13,共2页
汉武帝天汉四年的正月,司马迁正在书房埋头写《史记》的最后一篇《自叙传》,他的外孙杨恽,进来匍着向他报告:“任少卿先生来了。”司马迁把头抬了起来,脸色寡白而微胖,很像中年妇人。他答道:“把他引进来罢。”连声音也和妇人相仿佛。
关键词 自叙 发愤 《史记》 司马迁 任少卿 汉武帝 妇人
原文传递
《红楼梦》“自叙传”说与“写实主义”的接受
18
作者 姜子石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11,共17页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了《红楼梦》“自叙传”说,延续了晚清一直到“五四”的读书人对“写实主义”的误读;四年后,黄乃秋、俞平伯则对《红楼梦》“自叙传”说作出反思,这其中有“写实主义”的正读,也是吴宓等人引入以《小说法程... 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了《红楼梦》“自叙传”说,延续了晚清一直到“五四”的读书人对“写实主义”的误读;四年后,黄乃秋、俞平伯则对《红楼梦》“自叙传”说作出反思,这其中有“写实主义”的正读,也是吴宓等人引入以《小说法程》为代表的西方小说虚构理论的结果。而“写实主义”由误读到正读的接受过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于《红楼梦》“自叙传”重新审视的切入口:能不能简单地用西方的小说理论来理解“虚实相生”的中国传统小说《红楼梦》,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自叙 写实主义 小说理论
原文传递
郁达夫与卢梭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晓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年第4期180-201,179,共23页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曾多方面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据郁达夫自述,在去日本留学之前,他对中国小说兴趣不大,只读了《红楼梦》等不多几部,但到了日本后,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春潮》诱发了他对小说的兴趣,...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我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创作曾多方面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据郁达夫自述,在去日本留学之前,他对中国小说兴趣不大,只读了《红楼梦》等不多几部,但到了日本后,屠格涅夫的《初恋》和《春潮》诱发了他对小说的兴趣,从此一发而难收,四年多的时间竟读了一千多部西欧和日本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忏悔录》 《沉沦》 人性恶 感伤主义 她是一个弱女子 自叙 迟桂花 心理描写 自我暴露 创作态度
下载PDF
从思想到文学:解读《阿Q正传》的另一种视角——“国民性”思想与文本“经典性”的互生 被引量:4
20
作者 迟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共12页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经得起长久咀嚼,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从它问世到今天,对它的解读已有许许多多的角度,比如,阿Q相、农民形象、革命问题、民族的寓言、悲喜交融、反讽荒诞等。这些都是研究史上颇为知名的视角,也是我们认识... 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经得起长久咀嚼,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从它问世到今天,对它的解读已有许许多多的角度,比如,阿Q相、农民形象、革命问题、民族的寓言、悲喜交融、反讽荒诞等。这些都是研究史上颇为知名的视角,也是我们认识和理解这篇小说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史 沈阳大学 人生感受 文法学院 自叙 民族命运 南中国文学会 现代性 本土经验 国民劣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