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和叙事资源”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导语:有论者认为,徐则臣的小说最多的是出走的主题或者意象,始终以一些出走的人或事为主线展开叙事。这种出走的背景是中国广阔的乡民在乡村或城市奔跑,难以停息下来。徐则臣是以离开本土的身份来进入写作的。论者进一步认为,1980年初《陈奂生上城》就开始了一种出走,这应该是新时期最早的离乡进城,这种出走具有某种探索意义。
作者
徐则臣
姜广平
机构地区
上海作协
出处
《西湖》
2012年第12期96-105,共10页
关键词
叙事资源
小说
作家
自叙传
写作
文学母题
故事
精神问题
作品
身份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5
1
张慧瑜.
异乡人与“少年故乡”的位置——对鲁迅《故乡》的重读[J]
.粤海风,2009(5):60-65.
被引量:11
2
沈乔生.
我的知青生涯[J]
.钟山风雨,2009(1):36-38.
被引量:1
3
罗望子.
我站在书海的边缘[J]
.时代文学,2002(6):75-79.
被引量:2
4
黄蓓佳.
走一步,说一声“再见”[J]
.当代外国文学,1987,8(4):160-163.
被引量:3
5
徐则臣.
《耶路撒冷》的四条创作笔记[J]
.鸭绿江,2014(5):122-128.
被引量:6
6
刘慧.
我从来没有离开——朱苏进访谈[J]
.神剑,2012(1):130-134.
被引量:2
7
戴来,姜广平.
把平庸的现实上升到文学视野——戴来访谈录[J]
.朔方,2009(3):89-96.
被引量:2
8
朱其.
“70后”艺术:市场改变中国后的一代[J]
.文艺研究,2006(3):108-118.
被引量:6
9
徐则臣、吴越.《70后作家长篇佳作不断,将迎来他们的时代》,《文汇报》2014年2月20日.
被引量:1
10
张新颖.《知道我是谁--漫谈魏微的小说》,《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第1期.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杨丹丹.
“心灵史”的经验表述及其方法——由《耶路撒冷》兼及“70后”写作问题[J]
.文艺争鸣,2015(7):157-162.
被引量:1
2
吴雪丽.
时间、空间与文学北京——论徐则臣的“京漂系列”小说[J]
.学术论坛,2016,38(10):107-112.
3
史硕婷.
虚构的乡愁——从徐则臣的“花街”系列谈起[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126-129.
4
杨希帅.
个人在场的信仰与充满荒原意识的救赎——论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兼及一种代际意识写作[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4(10):17-24.
被引量:2
5
赵慧妍.
《耶路撒冷》的中和之美[J]
.大观(论坛),2018(11):27-28.
6
沈杏培,王雨.
代际视野下江苏作家的外国文学阅读与接受图景[J]
.社会科学,2019,0(11):174-183.
被引量:1
7
王素佳.
当“故乡”照入童眸——论徐则臣故乡叙事中的儿童元素[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5,0(12):291-29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杨希帅.
个人在场的信仰与充满荒原意识的救赎——论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兼及一种代际意识写作[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4(10):17-24.
被引量:2
2
杨希帅.
历史主义、物的美学与命运共同体——论徐则臣《耶路撒冷》与《北上》的历史书写[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126-134.
被引量:7
3
吴靖玮.
浅析“运河”意象的多重象征内涵——以徐则臣《耶路撒冷》和《北上》为例[J]
.西部学刊,2019,0(19):121-125.
被引量:1
4
张光芒,赵京强.
叙事追问与批评反思的多维向度——谈沈杏培的文学研究[J]
.东吴学术,2023(6):10-16.
1
莫言《檀香刑》——评委推荐理由[J]
.作家,2003,0(3):4-5.
2
赵旭冉.
巧将古韵作新题——论朱日亮小说传统叙事资源的变革[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9):23-25.
3
马兵.
冒犯的快感与异质性的话语实践[J]
.大家,2015,0(5):52-56.
被引量:1
4
王金胜.
传奇:莫言小说的叙事资源与美学特征——以《红高粱家族》及中短篇小说为中心[J]
.唐都学刊,2005,21(1):132-135.
被引量:5
5
吴雪丽.
从“苦难”书写看作家的叙事立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11):129-134.
被引量:2
6
程天翔.
2016年短篇小说述评[J]
.创作与评论,2017(2):48-56.
7
郭冰茹.
传统叙事资源的压抑、激活与再造[J]
.文艺研究,2011(4):31-36.
被引量:5
8
赵文汉.
陈奂生刘姥姥和林黛玉[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9(10):53-53.
9
王小巧.
弗洛伊德主义烛照下的《陈奂生上城》[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6):75-76.
10
王澜.
苦难历史的文学记忆——王松近期小说的主题阐释[J]
.当代文坛,2006(6):63-64.
西湖
2012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