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州湾危机与维新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10
1
作者 孔祥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7-39,共13页
1897年11月14日的胶州湾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政府最高统治阶层矛盾激化,分裂改组。同时,它也促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掀起学习西方、更张旧... 1897年11月14日的胶州湾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清政府最高统治阶层矛盾激化,分裂改组。同时,它也促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他们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掀起学习西方、更张旧法的百日维新运动。因此,胶州湾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康有为 李鸿章 维新运动 张荫桓 危机 胶州湾事件 总理衙门 梁启超 光绪帝
原文传递
袁世凯上翁同(龠禾)说帖述论 被引量:12
2
作者 孔祥吉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关于袁世凯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世人多谓其“投机钻营”。我曾经认为:“长期以来,不少论者由袁世凯后来的表现,推论其早期与康梁等人的交往,往往谓其伪装维新,将其参加强学会等活动,称之为投机行为,虚假地赞成变法。
关键词 袁世凯 康有为 胶州湾事件 国际局势 改革方案 述论 戊戌变法 袁氏 维新派 中央政府
原文传递
团练与救国:戊戌维新时期团练自强思潮述论
3
作者 崔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6-89,共14页
在晚清自强话语的构建过程中,以团练谋求国家强盛的主张亦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并在甲午惨败和胶州湾事件后亡国危机的刺激下被更多官绅所鼓吹,从而形成一股引人瞩目的团练自强思潮。其间,旨在解答团练何以能拯救中国和如何办团方能... 在晚清自强话语的构建过程中,以团练谋求国家强盛的主张亦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并在甲午惨败和胶州湾事件后亡国危机的刺激下被更多官绅所鼓吹,从而形成一股引人瞩目的团练自强思潮。其间,旨在解答团练何以能拯救中国和如何办团方能救国的团练自强方案被密集提出,直接促成了清廷继咸同时期之后二度在全国范围内倡办团练,并因其“为海宇策富强”的目标而意味着办理团练已从针对地方动乱的临时性防御策略上升为旨在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战略。尽管团练以中国“旧政”的形象出现于晚清的自强话语体系中,然其得以在“变法”和“维新”声浪中发出足够响亮的声音,表明随着列强对华侵略的日益加深,一些焦虑无比且苦于西法缓不济急的官绅试图从传统制度中寻找迅速增强国力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练自强思潮 晚清自强话语 甲午战争 胶州湾事件 “百日维新”
原文传递
胶州湾事件中清政府的对俄外交 被引量:3
4
作者 贾小叶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34,M0005,M0006,共24页
德占胶州湾事件发生后,在“决不动兵”的战略决策下,清政府出于对《中俄密约》签订后中俄同盟关系的信赖,将联俄视为解决胶案的重要筹码,于是便有了李鸿章与翁同龢的联俄努力。然而,俄国围绕胶案的决策却始终没有顾及中俄同盟。从其国... 德占胶州湾事件发生后,在“决不动兵”的战略决策下,清政府出于对《中俄密约》签订后中俄同盟关系的信赖,将联俄视为解决胶案的重要筹码,于是便有了李鸿章与翁同龢的联俄努力。然而,俄国围绕胶案的决策却始终没有顾及中俄同盟。从其国家利益出发,最初俄国的决策经历了由派舰赴胶到取消俄舰赴胶的转变。而后,当中方求俄未果、决定暂不求助俄国时,俄舰却不请自来,以中俄同盟为借口,实则意在占领旅顺、大连,清政府欲拒不能。这显示,俄舰来华与否,与清政府的请、拒无关。对照俄国的相关决策可见,清政府围绕胶州湾事件展开的对俄外交,不仅暴露了弱国外交的屈辱与无奈,更暴露出了主持外交者的懵懂与无知。而由此引发的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则预示着清政府的外交已步入山穷水尽的绝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政府 胶州湾事件 联俄 拒俄
原文传递
翁同和开缺原因新探 被引量:3
5
作者 舒文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5-27,共13页
本文认为,导致翁同和开缺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集团中满汉矛盾激化的结果。满族亲贵抓住翁同和等汉族要员在甲午战后具体负责筹措对日赔款、胶州湾事件谈判等一系列对外活动中的失误,把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屡次受侵略和被瓜分的责任推到... 本文认为,导致翁同和开缺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集团中满汉矛盾激化的结果。满族亲贵抓住翁同和等汉族要员在甲午战后具体负责筹措对日赔款、胶州湾事件谈判等一系列对外活动中的失误,把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屡次受侵略和被瓜分的责任推到汉族要员身上,甚至认为汉族要员有与洋人相勾结故意毁掉满清天下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和 对日赔款 胶州湾事件 满汉矛盾
原文传递
胶州湾事件前的中德交涉与许景澄“卖国”考(1895-1897) 被引量:2
6
作者 贾菁菁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6,共13页
胶州湾事件之前,中德就港口租借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交涉。德国动用了各方人马,推进公私并进的多线外交。清政府倾向于联俄以自保,对德国的无理诉求一味机械回绝,并未足够重视。德国在所谓“和平外交”与“巴兰德—李鸿章”路线接连受... 胶州湾事件之前,中德就港口租借问题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交涉。德国动用了各方人马,推进公私并进的多线外交。清政府倾向于联俄以自保,对德国的无理诉求一味机械回绝,并未足够重视。德国在所谓“和平外交”与“巴兰德—李鸿章”路线接连受挫后,武力占领港口呼声高涨,又值俾斯麦去职后大陆政策转向世界政策,对华外交日趋强硬。1897年的胶州湾事件,是这一连串交涉导向的结果。其间还留下了驻德公使许景澄主张德国武力占领港口之说,更由此揭示出德国对华新外交政策的内部博弈以及晚清驻外使馆外籍参赞僭越职权的普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事件 中德关系 许景澄 金楷理
原文传递
近代国际法视角下的德国占领胶州湾事件 被引量:1
7
作者 柳宾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19,共7页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了胶州湾地区。根据国际法,德国从出兵胶州湾到以条约的形式确认它在山东特权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曾依据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了胶州湾地区。根据国际法,德国从出兵胶州湾到以条约的形式确认它在山东特权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清政府各级官员曾依据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到运用都存在一些误区,加之中德双方强弱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最终导致了胶州湾的沦丧。这也说明在国力过于弱小,独立主权大量丧失的情况下,国际公法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国际法 胶州湾事件
下载PDF
从《时务报》外文报译看西方人眼中的胶州湾及胶州湾事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107-109,共3页
作为以外文报译为主要内容的《时务报》,不仅对当时的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大量报道,更对中国遭受空前严重的瓜分危机予以高度关注。其中所译域外报刊有关中国胶州湾和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报道便是重要一例。通过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报... 作为以外文报译为主要内容的《时务报》,不仅对当时的诡谲多变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大量报道,更对中国遭受空前严重的瓜分危机予以高度关注。其中所译域外报刊有关中国胶州湾和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报道便是重要一例。通过对德国强占胶州湾的报道,较为详细地向国人报道了这一事件的过程,并揭露了德国的侵略野心,对于国民提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和民族危机的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务报》 外文报译 胶州湾事件
下载PDF
翁同龢支持戊戌变法动因新探
9
作者 陈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6-40,共5页
萧公权先生在《翁同龢与戊戌维新》一书中,对翁同龢支持戊戌变法的动机作了剖析,肯定“爱国的情操与个人的野心因而合流,促使翁氏做出如一八九五——九八年间的发现。”进而指出“当他实现雄心的前景看好时,他资助那些有适当条件或者献... 萧公权先生在《翁同龢与戊戌维新》一书中,对翁同龢支持戊戌变法的动机作了剖析,肯定“爱国的情操与个人的野心因而合流,促使翁氏做出如一八九五——九八年间的发现。”进而指出“当他实现雄心的前景看好时,他资助那些有适当条件或者献身于变法工作的人;但当这个好景失去时,他便迅速易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康有为 翁同龢 光绪帝 个人野心 甲午战争前 胶州湾事件 动因 丛刊 《孔子改制考》
下载PDF
章高元与中日甲午战争——兼论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的表现
10
作者 马庚存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8-90,共3页
清军将领章高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命增援前往辽东战场 ,在盖平战役中他不畏强暴 ,奋勇杀敌 ,建树了英雄业绩 ,虽败尤荣 ,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坚持抵抗态度 ,但违心服从清廷旨意 ,对其后丧地负有一定责任。... 清军将领章高元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奉命增援前往辽东战场 ,在盖平战役中他不畏强暴 ,奋勇杀敌 ,建树了英雄业绩 ,虽败尤荣 ,表现了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章高元在胶州湾事件中坚持抵抗态度 ,但违心服从清廷旨意 ,对其后丧地负有一定责任。应肯定章高元是一个有作为的抵抗派人物 ,是功大于过的爱国将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高元 爱国将领 中日甲午战争 胶州湾事件
下载PDF
胶州湾事件的中德外交博弈—以翁同龢为中心
11
作者 李晓晨 张萌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3-77,共5页
胶州湾事件中,针对清朝大臣李秉衡的任用、山东铁路修筑权及铁路沿线矿山开采权、赔款及租借胶澳问题,清政府与德国展开了交涉、博弈。在此博弈过程中,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翁同龢据理力争,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某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 胶州湾事件中,针对清朝大臣李秉衡的任用、山东铁路修筑权及铁路沿线矿山开采权、赔款及租借胶澳问题,清政府与德国展开了交涉、博弈。在此博弈过程中,兼任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的翁同龢据理力争,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某些有利于中国的条款,但在德国强大武力威胁面前终究无法改变中国被侵略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 胶澳 胶州湾事件 中德外交 翁同龢
下载PDF
戊戌年间在广东创刊的《岭学报》
12
作者 余福媛 《图书馆论坛》 1985年第4期87-90,共4页
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事业,讲求科学文化,力倡广开民智。他们身体力行,大办报刊杂志,1898年2月10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在广东创刊的《岭学报》,就是继《时务报》和《国闻报》之后,介绍西洋学术思... 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追随者,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事业,讲求科学文化,力倡广开民智。他们身体力行,大办报刊杂志,1898年2月10日(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二十日)在广东创刊的《岭学报》,就是继《时务报》和《国闻报》之后,介绍西洋学术思想,鼓吹变法维新的又一学术性刊物。《岭学报》为连史纸铅印本,每册三、四十页。每旬出版一册。《岭学报》的内容分为国政、邦交、文教、武备、史学、民事共六个门类。每册约三、四万言,是一种十型学术刊物。《岭学报》酝酿于1897年冬,德国强占我胶州湾事件之后,康有为向光绪皇帝上第五书之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变法 康有为 胶州湾事件 变法维新 广开民智 广东 光绪皇帝 代表人物 时务报 报刊杂志
下载PDF
晚清政府对胶州湾事件态度探研——以电奏电旨为中心
13
作者 刘凡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0-94,共5页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事件之初,清廷以速结教案的方式解决争端,电报是其主要的通讯手段,电奏与电旨的时效性与突发事件的紧迫性相结合,使决策得以快速实施。当速结教案不能解决中德争端时,清廷内部爆发了和与战的争执,电奏以其便利...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事件之初,清廷以速结教案的方式解决争端,电报是其主要的通讯手段,电奏与电旨的时效性与突发事件的紧迫性相结合,使决策得以快速实施。当速结教案不能解决中德争端时,清廷内部爆发了和与战的争执,电奏以其便利、迅捷成为大臣们表达政见、联络前线的有力武器。在德国拒不退兵的情况下,清廷利用电报联络内外,将以夷制夷的策略作为救命稻草,这却使清廷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最终导致外交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报 胶州湾事件 晚清外交
下载PDF
康圣人的巴西移民计划
14
《全国新书目》 2013年第11期48-49,共2页
或许是机缘巧合,当巨野教案发生前四天即1897年10月26日,一张仿英国《泰晤士报》的中国报纸在天津紫竹林租界诞生,此即后来影响深远的《国闻报》。正是由于这张报纸的诞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胶州湾事件过程中的态度,以及... 或许是机缘巧合,当巨野教案发生前四天即1897年10月26日,一张仿英国《泰晤士报》的中国报纸在天津紫竹林租界诞生,此即后来影响深远的《国闻报》。正是由于这张报纸的诞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在胶州湾事件过程中的态度,以及改革思想是怎样酝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知识分子 移民 巴西 圣人 《泰晤士报》 《国闻报》 胶州湾事件 改革思想
原文传递
从戊戌到丁卯的螺旋
15
作者 李明 《青岛文学》 2019年第7期105-118,共14页
1858年3月19日,清咸丰八年,戊午,夏历二月初五,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敦仁里延香老屋。1927年3月31日,民国十六年,丁卯,夏历二月廿八,康氏逝于青岛福山路天游园,葬李村象耳山。终年七十岁。从戊戌到丁卯,也就是从1898年到1927年的三... 1858年3月19日,清咸丰八年,戊午,夏历二月初五,康有为生于广东南海西樵山敦仁里延香老屋。1927年3月31日,民国十六年,丁卯,夏历二月廿八,康氏逝于青岛福山路天游园,葬李村象耳山。终年七十岁。从戊戌到丁卯,也就是从1898年到1927年的三十年,其中包括1919年5月'还我青岛'的'再回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南海 吴郁生 康有为 胶州湾事件
原文传递
有关胶州湾事件的几个国际法问题
16
作者 柳宾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18 97年 11月 ,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中国的胶澳地区 ,制造了胶州湾事件。从国际法角度看 ,德国这次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 ,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 ,清政府各级官员也曾依据其有限的国... 18 97年 11月 ,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占领中国的胶澳地区 ,制造了胶州湾事件。从国际法角度看 ,德国这次军事行动的每一个步骤均违背了国际惯例 ,构成了对中国的武装侵略。在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 ,清政府各级官员也曾依据其有限的国际法知识进行过一些外交斗争 ,但由于他们对国际法从认识上到运用上都还存在一些误区 ,加之中德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和德帝国主义的骄横 ,以及晚清最高统治集团的软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事件 国际法 德国 巨野教案 清朝晚期
下载PDF
翁同龢与胶州湾事件
17
作者 贾小叶 《晋阳学刊》 2022年第4期48-55,共8页
胶州湾事件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对外交涉事件之一,对晚清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翁同龢作为奉旨办理该事件的重臣,因对近代外交懵懂无知,既不了解德国的最终欲求,也不了解德俄之间的相互勾结,在整个交涉过程中,不明就里,处处被动。... 胶州湾事件是近代中国重要的对外交涉事件之一,对晚清的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翁同龢作为奉旨办理该事件的重臣,因对近代外交懵懂无知,既不了解德国的最终欲求,也不了解德俄之间的相互勾结,在整个交涉过程中,不明就里,处处被动。胶案发生伊始,一度寄希望于俄国的帮助,主张联俄;而后,基于对德交涉比较顺利,转而反对俄舰来华。而在与德国的交涉中,本来想减少损失,提出“另指一岛”,结果却步步落入德国租借胶澳的圈套。翁同龢办理该案可谓心力憔悴、屈辱备尝。而他因办理胶案激发出来的对中国变法重要性与急迫性的认识,与甲午战后酝酿多年的维新思潮产生共鸣,成为维新思潮在戊戌年走向实践的重要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龢 胶州湾事件 “别指一岛” 维新变法
下载PDF
袁世凯和恽毓鼎关于胶州湾事件政治态度的比较
18
作者 张静芳 《魅力中国》 2010年第11期12-12,共1页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德国侵占胶州湾,敲响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警钟,面对瓜分豆剖、住人宰割的局面,许多有思想的中国人不得不幡然醒悟,纷纷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需要注意的就是袁世凯呈递给翁同铄的两封说帖,另一个就...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德国侵占胶州湾,敲响了中华民族亡国灭种的警钟,面对瓜分豆剖、住人宰割的局面,许多有思想的中国人不得不幡然醒悟,纷纷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需要注意的就是袁世凯呈递给翁同铄的两封说帖,另一个就是恽毓鼎已经缮就而因事耽搁最终未上的“拟敬陈时事折”。二人都就当时国际形势、内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恽毓鼎 胶州湾事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