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5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话“给”字句扩展为被动句的语义动因 被引量:27
1
作者 木村英树 《汉语学报》 2005年第2期14-21,共8页
汉语诸多方言中给予动词是通过语法化而获得相当于普通话“被”字的被动介词功能的。北京话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以往的研究认为给予动词的被动介词功能是由该动词在容许使动句中所充任的<被使动者(causee)>标识功能扩展而来。这种... 汉语诸多方言中给予动词是通过语法化而获得相当于普通话“被”字的被动介词功能的。北京话中也有类似的现象。以往的研究认为给予动词的被动介词功能是由该动词在容许使动句中所充任的<被使动者(causee)>标识功能扩展而来。这种观点,对于给予动词既能作被动介词又能作被使动者标记的粤语等方言来讲,确实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对于像北京话这类给予动词并没有获得被使动者标识功能的方言来说,便缺乏足够的说服力。我们认为除了使动义和被动义之外,受益义和被动义之间也有可能形成一道语义连锁。本文将对这种语义连锁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北京话中给予动词“给”字的被动介词功能不是由<被使动者>标识功能扩展而来,而是由<受益者>标识功能扩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 给予 受益 被动 语义网络
下载PDF
“给予”双及物结构中的转喻 被引量:23
2
作者 严辰松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5,共5页
“给予”事件可以是一个复杂事件。在英汉语表“给予”意义的双及物结构中,有许多动词原本没有与“给予”有关的“转移”意义,只是表述“给予”的分事件,即前因、后果、方式、途径、目的等。然而这些分事件与整个“给予”事件关系密切,... “给予”事件可以是一个复杂事件。在英汉语表“给予”意义的双及物结构中,有许多动词原本没有与“给予”有关的“转移”意义,只是表述“给予”的分事件,即前因、后果、方式、途径、目的等。然而这些分事件与整个“给予”事件关系密切,转喻使这些动词得以表述“给予”事件的整体。这种转喻现象在英汉语中都有体现,在英语中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 双及物结构 构式 转喻
原文传递
双宾动词语法特点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亢世勇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82-86,共5页
本文从语义分析、宾语情况。
关键词 双宾动词 给予 拿取 获知信息 表称
下载PDF
再论现代汉语双宾语句的句式原型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文辉 阎浩然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35,共7页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夺去’类双宾语句是双宾语句”这个观点作了新的论证,第二部分讨论“给予”类和“夺去”类哪个是双宾语句式的原型。文章认为,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源于对相关因素的不全面的认识。句式原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四... 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夺去’类双宾语句是双宾语句”这个观点作了新的论证,第二部分讨论“给予”类和“夺去”类哪个是双宾语句式的原型。文章认为,关于此问题的争论源于对相关因素的不全面的认识。句式原型至少应包含如下四个特征:历史上出现在先;句式扩展上占优势;频率上占优势;理解上占优势。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给予”类的原型特征多于“夺去”类,应该视为句式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语句 原型 给予 夺去
原文传递
论后印刷时代话语中图像与文字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叶起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61-65,80,共6页
当代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体现为“超媒体”和“互动电视网络系统”两种形式。传统符号学以语言为本体论基础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是误导,符号的本质也被还原为符号现象。图像与文字,由于各自的不同“给予”,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要... 当代图像与文字的关系体现为“超媒体”和“互动电视网络系统”两种形式。传统符号学以语言为本体论基础来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论上是误导,符号的本质也被还原为符号现象。图像与文字,由于各自的不同“给予”,具有不同的认识论要求。认知的中介本质、符号的非中立性以及符号体系必须拥有的三大元功能不仅为区别图像与文字奠定了认识论基础,而且也为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同时,更是理解虚拟现实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 文字 后印刷时代 话语 给予
下载PDF
“给予”双宾式和与格式共存的动因 被引量:6
6
作者 延俊荣 江华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14,26,共5页
“双宾式”和“与格式”并存于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表达“给予”。作为内部结构复杂的“给予”,“转移”和“到达”是其核心成分,分别由“V”和“给”记录并由“V+NP3”和“给+NP2”表达。线型序列上先“V”后“给”的格局是“双宾式”和... “双宾式”和“与格式”并存于现代汉语中,都可以表达“给予”。作为内部结构复杂的“给予”,“转移”和“到达”是其核心成分,分别由“V”和“给”记录并由“V+NP3”和“给+NP2”表达。线型序列上先“V”后“给”的格局是“双宾式”和“与格式”的共性所在,表征着人类对“转移”和“到达”在时间上的体验与认知。双宾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融合,与格式表达了“转移”和“到达”的分离,分别映射着“转移”和“到达”在人类概念体系中的能否独立。双宾式倾向于表示现实语气,与格式倾向于表示虚拟语气,凸显了人类语言跨越时空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 双宾式 与格式 动因
原文传递
“给予”类三价动词构成的句式及其论元缺省的认知解释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昌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共10页
本文拟讨论“给予”类三价动词所能适应的句式,对论元缺省规律提出认知上的解释,并由此进一步把“给予”类三价动词分为8个次类。本文认为三价动词句中Np2和Np3的缺省与否,跟动词的常用性(使用频率)、显要性原则、与事优先或受事优先原... 本文拟讨论“给予”类三价动词所能适应的句式,对论元缺省规律提出认知上的解释,并由此进一步把“给予”类三价动词分为8个次类。本文认为三价动词句中Np2和Np3的缺省与否,跟动词的常用性(使用频率)、显要性原则、与事优先或受事优先原则、语体色彩、音节等都有一定关系,其中动词对相关语义成分的控制能力以及施事者的预期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元缺省 受事优先 与事优先 给予
下载PDF
短视频热潮下的奇观营造和深度思考缺失 被引量:8
8
作者 杨云轲 《视听》 2018年第11期124-125,共2页
2017年是短视频行业井喷式发展的一年,活跃用户数量月月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被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其发展现状值得我们关注。短视频的低门槛和碎片化传播特征,以及商业资本的大量流入,导致整个行业... 2017年是短视频行业井喷式发展的一年,活跃用户数量月月攀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被视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作为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其发展现状值得我们关注。短视频的低门槛和碎片化传播特征,以及商业资本的大量流入,导致整个行业过分专注于视觉奇观的营造,为迎合消费者的感官体验,过分追求浅层的视觉狂欢。观众被过度给予和规训,因而被围困在一个虚幻的感官世界中,逐渐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视觉奇观 给予 深度思考
下载PDF
“给予”带来的感受
9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小学生适读)》 2024年第9期49-51,共3页
提示:人们常说,“给予”是快乐的,我们曾经感受过他人给予的关怀,社会给予的磨炼,生活给予的启迪;也曾将信任给予他人,爱心给予社会,热情给予生活……请围绕“给予”选择合适的材料,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关键词 记叙文 生活 感受 给予 社会
原文传递
吴语给予动词“拨”溯源
10
作者 汪化云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6,127,128,共11页
通语中蕴含与事配价的二价调拨义动词“拨”,明代演变为三价给予类动词“拨,”,意味着吴语的给予动词“拔,”当有着类似的来源。吴语可以用“拔,+宾+勒+宾”式表达给予类事件,而受事前置导致“拔”跟与事介词“勒”直接组合,使得二者合... 通语中蕴含与事配价的二价调拨义动词“拨”,明代演变为三价给予类动词“拨,”,意味着吴语的给予动词“拔,”当有着类似的来源。吴语可以用“拔,+宾+勒+宾”式表达给予类事件,而受事前置导致“拔”跟与事介词“勒”直接组合,使得二者合音合义,演变为具有方式义的“拔”。长期使用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语“拨” 调拨 给予 与事介词“勒” 合音合义
原文传递
从“位移”到“给予”——位移动词的一种语义演变模式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杨加玉 《语言学论丛》 2024年第2期85-95,共11页
本文说明了上古汉语中存在从“位移”到“给予”的语义演变模式,一些编码位移的动词,如“进”“人”“上”“传”“输”等,通过隐喻机制发展出了“给予”义。位移动词编码的语义要素会对动词的语义演变产生影响,编码【路径】语义要素是... 本文说明了上古汉语中存在从“位移”到“给予”的语义演变模式,一些编码位移的动词,如“进”“人”“上”“传”“输”等,通过隐喻机制发展出了“给予”义。位移动词编码的语义要素会对动词的语义演变产生影响,编码【路径】语义要素是位移动词发展出“给予”义的必要条件,大部分发展出“给予”义的动词都是“纯粹路径动词”;编码方式】要素会限制“给予”义的产生,当包含【方式】要素的动词发展出“给予”义时,其【方式】语义会被消解,如“投”表达“致送”义时,不再包含“用手加力于物”和客事作“抛物线,快速”运动的【方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移 给予 隐喻 方式 结果
原文传递
“朕”本义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乃叔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9-70,72,共3页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 “朕”的本义,受《说文》及《段注》影响,多释为“舟缝”,以至权威性辞书,像《汉语大字典》等也保留此说。遗憾的是,遍查所见古代文献,“朕”当“舟缝”讲,无证。笔者借助词义“同步引申”规律,考察“朕”词族系统,研究“朕”字源流关系,参考《尔雅》释义,认为“朕”本义当为“给予”无疑。形成本文,所得启示:形义关系固然重要,但从语言本身解释语言才最为可靠。形义关系该利用,但切忌拘泥被释字形体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义 给予
下载PDF
跨学科进路中对发现和发明的新认识
13
作者 李伯聪 《哲学分析》 2023年第3期118-129,198,共13页
发现可划分为科学发现和生产生活发现两大类型,二者各有自身特性和重要的社会功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心理动力分别是科学家无功利的好奇心和发明家为他人和社会求功利的责任心。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起点、终点和过程上,在成果的作... 发现可划分为科学发现和生产生活发现两大类型,二者各有自身特性和重要的社会功用。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心理动力分别是科学家无功利的好奇心和发明家为他人和社会求功利的责任心。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起点、终点和过程上,在成果的作用方式与功效影响上有许多重大区别。发现和发明的哲学研究要涉及所与与给予、想象与图式法、认识论与本体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现 生产生活发现 发明 给予 想象 图式
下载PDF
宿松话中的一种特殊双宾句 被引量:2
14
作者 梅光泽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95-96,137,共3页
宿松话双宾B式是一种特殊句式,进入双宾B式的动词都必须具有“给予”义,这些动词可分为典型“给予”义动词和非典型“给予”义动词。双宾B式具有极强的制约性和句式赋义性。双宾B式来源于省略了介词的介宾补语式。
关键词 宿松话 双宾兵B式 给予 赋义性
下载PDF
崇阳方言的给予类双及物结构——兼论与事标记“得”的演变及影响
15
作者 祝敏 周文骏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24,共6页
本文介绍了崇阳方言的四种给予类双及物结构,论述了其中介宾补语式的绝对优势地位及其句法强势特性;厘清了“得”由兼具位移义和受益义的动词,虚化为与事标记的演变路径,并认为正是这一重要演变,促成了崇阳方言给予类连动式向介宾补语... 本文介绍了崇阳方言的四种给予类双及物结构,论述了其中介宾补语式的绝对优势地位及其句法强势特性;厘清了“得”由兼具位移义和受益义的动词,虚化为与事标记的演变路径,并认为正是这一重要演变,促成了崇阳方言给予类连动式向介宾补语式和复合词式双及物结构的裂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阳方言 给予 双及物结构 介宾补语式
下载PDF
事实与符合——陈波《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之我见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嘉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86,共6页
陈波《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的核心主张是,有可能塑述一种不使用"事实"概念又坚持传统符合论核心洞见的新符合论。这是一篇具有原创性思考的论文。本文质疑的是,在符合论中能否去掉"事实"概念?事... 陈波《没有"事实"概念的新符合论》的核心主张是,有可能塑述一种不使用"事实"概念又坚持传统符合论核心洞见的新符合论。这是一篇具有原创性思考的论文。本文质疑的是,在符合论中能否去掉"事实"概念?事物或对象是某个殊相(个体),而事实则是殊相加属性或关系。如果去掉"事实"概念,那么认识活动中的许多情况就难以得到说明。认识到事实的同一性难以像个体的同一性那样被辨认,以及命题如何与事实"符合"难以说清楚等,并不必然导致在符合论中取消"事实"概念的结论。此外,在摒除了"事实"概念之后,认识如何与对象直接相符,《新符合论》需要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特别是需要面对介于对象与认识之间的、造成困难的表象或感觉给予的问题,而不能停留在给出几个形而上学、认识论、语言哲学的假定,以及关于"真"的定义说明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概念 符合 给予 表象 新符合论
下载PDF
动词“规定”的配价及相关问题研究
17
作者 邹玉华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5-44,共10页
“规定”义中有一个对人的要求之意义,这是一个三价给予义动词,构成双宾语句,其中的谓词性配价成分是远宾语即直接宾语。这种句子的语义结构是“施事+与事受控人+受事受控行为”,与事是受控人,受事是受控行为。“规定”的谓词性配价成... “规定”义中有一个对人的要求之意义,这是一个三价给予义动词,构成双宾语句,其中的谓词性配价成分是远宾语即直接宾语。这种句子的语义结构是“施事+与事受控人+受事受控行为”,与事是受控人,受事是受控行为。“规定”的谓词性配价成分是一种行为价。“规定”是指施事允让或禁止与事干什么的要求或命令,作为给予义动词,这里的“给予物”,是对行为的允许或禁止等,是一种抽象的“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词性价成分 给予 三价动词 受控行为
下载PDF
从南通话表给予、被动的“喊”说起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惠英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章从南通话表示给予、被动的xa^(55)的音韵地位出发,明确了这个xa^(55)就是"喊"的上声读法(吴语和江淮官话很多方言"叫喊"的"喊"读阴去调),并进一步比较了北京话、吴语、晋语、福州话、粤语、临高话、... 文章从南通话表示给予、被动的xa^(55)的音韵地位出发,明确了这个xa^(55)就是"喊"的上声读法(吴语和江淮官话很多方言"叫喊"的"喊"读阴去调),并进一步比较了北京话、吴语、晋语、福州话、粤语、临高话、黎语等"喊"的连词介词用法,指出这种表示给予、被动、原因、处置、使、让、把、替、为、和、跟等都用同一个词,形成一组功能链的语言现象,是汉语以及汉藏系语言的一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通话 给予 被动 连词介词
原文传递
论汉语方言给予动词“把”的产生 被引量:2
19
作者 毛文静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9,共13页
近代汉语"把+与+Oi"结构中的"把"可能是持拿动词或给予动词,也可能是处置介词,汉语方言"把"由持拿义转变为给予义不是"把""与"连用而发生的"词义感染",而是在双宾式"... 近代汉语"把+与+Oi"结构中的"把"可能是持拿动词或给予动词,也可能是处置介词,汉语方言"把"由持拿义转变为给予义不是"把""与"连用而发生的"词义感染",而是在双宾式"(S+)把+N_(人)+N_(物)"中词义发展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力动态模式来分析,持拿事件和给予事件一样有三个"力实体",给予事件包含给予者、给予物和接受者,持拿事件包含持拿者、持拿物、持拿物的来源者,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能量流"方向相反,"把"由持拿义转化为给予义反映了词义在历时发展过程中的反向扩展。给予动词"把"可能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吴语中,向北影响江淮官话,向西南影响赣语,并进一步由赣语进入两湖西南官话和湘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拿 给予 双宾语 词义演变
下载PDF
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探研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廷勤 《成才之路》 2019年第33期92-93,共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中促进师生和谐,在学中提升学生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文章对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让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贯彻以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教中促进师生和谐,在学中提升学生发展,还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语文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文章对提升学生语文课堂参与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让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语文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参与度 体验 给予 提升 学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